2018年6月16日,中國東方航空公司MU289航班順利降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阿蘭達國際機場,東航上海—斯德哥爾摩航線首航成功,這是東航首條北歐航線。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東航全力以赴,編織越來越通暢便捷的空中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架起空中通衢。
東航開啟智利櫻桃空中直運通道,智利駐華大使喬治(左二)為幸運乘客饋贈禮物。 本報記者 崔國強攝
互聯互通,把握航線發展良機
「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建設航線網絡、發力中歐市場提供了最佳契機:上海—斯德哥爾摩航線開通,意味著東航的中歐航線跨上了新臺階,其歐洲航點數量達到10處。
近年來,「一帶一路」成為東航運力投入的主要方向,除了歐洲航點外,奧克蘭、雅加達、科倫坡、馬累、布裡斯班……空中絲綢之路正不斷延長。2017年,東航「一帶一路」運力投入較2016年增長了近13%,較2015年增長了33%;東航開通的「一帶一路」航線在經過培育期後,大部分客座率可達到70%以上,一些航線客座率已經超過九成。
如今,各國民航業的互聯互通,已不再僅僅局限於開通航線,更向著航空產品合作甚至資本合作的深度邁進。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東航已經與法航、荷航、俄航等沿線夥伴企業,在上海、巴黎、阿姆斯特丹、莫斯科分別合作推出了樞紐中轉產品,旅客轉機不用重新提取託運行李、不用重新列印登機牌,航班彼此銜接,在始發地列印聯程登機牌並直掛行李到最終目的地,大大便利了「一帶一路」航線旅客的出行效率,有效縮短了各國之間的空中交通時間。
2017年7月份,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宣布戰略投資入股法荷航空集團,出資3.75億歐元持有法荷航約10%的股權,並向法荷航委派1名董事。這開創了我國民航央企涉足資本層面、戰略投資全球民航業一流企業並派出人員進入董事會的先河。
與圍繞「一帶一路」的航線布局、產品研發、資本合作相呼應,東航近年來也進入了企業歷史上持續盈利時間最長的發展期,截至2017年底,東航已連續8年實現盈利。
東航發展的空間,正在「一帶一路」互聯互通中不斷拓寬。東航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馬須倫表示,未來東航將與其他航空公司一起,有計劃地實現與「一帶一路」相關64個國家全面通航。
東航2架次747全貨機準備運送衝鋒舟、帳篷等80餘噸救災物資馳援寮國潰壩災區。 本報記者 崔國強攝
深耕物流,助力供給側改革
如今,在不少水果電商網站上,來自智利的布魯克斯櫻桃成了熱門商品。幾年前,這一在智利當地以美味著稱的櫻桃還是國內水果市場不受歡迎的品種。人氣驟增,源於東航旗下的物流企業東航物流投入拉美市場,短短幾年間,我國已成為智利頭號櫻桃出口市場,東航則成為智利櫻桃空運輸華的最主要物流服務商。
東航物流總經理李九鵬表示,東航是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開始關注拉美農產品輸華物流市場的。智利的櫻桃成熟季剛好與國內相反,過去智利櫻桃進入我國內地市場只有兩種途徑:海運或者通過貨代安排的傳統航空貨運。前者需要近1個月,後者需要多次轉機、要近1周才能到貨。如此一來,智利櫻桃中那些口感佳但保鮮困難的優質品種很難進入中國市場。
李九鵬介紹,依靠東航物流所轄中國貨運航空全貨機包機運輸,一架飛機從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起飛,經過美國的技術經停抵達國內,全程只要20多個小時。東航不僅有全貨機,更有機場貨站、倉儲、地面運輸等完整物流體系,其國內銷售合作夥伴包括了諸多知名電商,櫻桃不再僅僅依賴傳統批發市場—線下零售模式,可以事先在網上預售,運抵國內後,依靠電商企業「最後一公裡」的配送優勢,第一時間送達顧客。這個變化,足以讓品種好、又能彌補國內供給季節性缺口的水果真正激活市場,東航在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法國的「博若萊」新酒、秘魯白蘆筍、厄瓜多玫瑰……東航在「一帶一路」上為世界各國分享中國市場創造了機遇,也為中國企業招來合作夥伴,為中國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緊急援助,打造沿線「同心圓」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東航深耕「一帶一路」航線體系、積累了豐富運營經驗,不僅服務各國旅客,也在突發災害、面臨險情時成為中國展現大國擔當的重要保障。
2017年9月份,多年未見的五級颶風「厄瑪」肆虐加勒比海,島國多米尼克受災尤其嚴重。東航2架A330客機在短短48小時內,遠徵3.5萬公裡,將381名災區同胞接回祖國,平安抵達上海。
2017年11月份,旅遊勝地印尼峇里島的阿貢火山爆發,峇里島機場被迫關閉,大量遊客滯留。東航先後派出7架次班機,不僅接運了已訂票的受困中外旅客,還用額外運力協助我國駐當地領館,疏導之前購買外航機票無法成行的同胞改訂東航機票及時脫困回家。
泰國普吉島翻船事故後為海外中國遊客和他們的國內親友開闢綠色通道、接運尼泊爾震區中國遊客……這些危急時刻,也有東航的身影。
對於未來,東航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劉紹勇表示,東航將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努力為構建陸海空一體化對外開放大格局貢獻力量。
(經濟日報 記者:崔國強 責編: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