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學思結合強化實踐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2020-12-17 天津頻道

基本概況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成立於2006年,是由天津大學和天津市仁愛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校。建校十一年來,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樹立「育人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和「實事求是、果毅力行」的校訓,培養高素質、強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學校佔地面積1000畝,在校生規模從建校初的800餘人發展到目前的10000餘人,建有9個系28個專業,其中工科類17個、經管類5個、語言類2個、法學類1個、藝術類3個,形成了以工為主、經管、文法、藝術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人才強校」的發展戰略,把建設一支愛崗敬業、素質優良、嚴謹治學、教書育人的教師隊伍作為首要任務。現有專任教師634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佔47%,教師隊伍100%具有研究生學歷或者中級以上職稱。學校重視對青年學術骨幹教師的培養,實施「1336」人才工程,積極引進和培養學科帶頭人10名、學科專業帶頭人的後備隊30名、學科專業骨幹教師30名,主幹課程教師和雙師型骨幹教師60名。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開放式辦學、多樣化培養,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寬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現已為國家輸送畢業生14000餘名,其中約有8%考取了研究生,部分學生考取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985、211院校。畢業生就業率平均達到95%,均高於天津市普通高校平均就業率。學校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建校以來通過參加國家、省、地區級各類專業學科競賽,累計獲國際、國內三等獎以上600餘項,文體競賽獲全國及市級三等獎以上160餘項,成績斐然。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主要學科競賽獲獎情況

隨著學校的健康發展,辦學實力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社會聲譽和知名度不斷提高,2010年被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2013年作為首批第一所順利通過教育部獨立學院規範驗收,受到專家組一致好評,2016年獲得「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獎」等,得到學生和家長的充分認可。

建校以來,學校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主動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進一步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實踐教學中「教」與「學」的規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設置教學環節,形成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以需求為導向,產教融合,具有專業鮮明特色的教學體系,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學校總結和分析人才培養周期的成績和經驗,進一步明確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按照「學思結合、強化實踐、突出能力、面向應用」的思路,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以社會需求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導向,全面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由注重知識傳授向注重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培養的轉變,由單純面向有創新創業意願的學生向全體學生施教的轉變。培養方案理清了理論課知識與特定能力的聯繫和承接關係,建立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其中包括凸顯應用性課程為特色的理論教學體系、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和課內外教育一體化的素質教育體系。

二、創新課程體系

學校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對基礎課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取捨,制定按類、分專業的教學大綱,按照「適用、夠用、會用」的原則,夯實基礎、難度適中,體現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落實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推動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創業就業需求的緊密對接。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考慮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在創新課程體系中堅持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性、適應性、先進性、層次性和整體性。同時貫徹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原則,科學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過程。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目前,各專業實踐教學學分約佔總學分的30%,實踐教學內容儘可能貼近工程實踐和生產實際,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教學全過程。

三、創新教學管理

根據國家和天津市創新創業教育的有關要求,學校自2015年起對自主創業的學生保留學籍(或入學資格),在最長學習年限(6-7年)的基礎上再延長1-3年,為學生創業提供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在專業培養方案中增加的素質拓展教育6學分中規定一定比例的創新創業限選學分,保證每一名學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創新創業教育。各繫結合專業特點將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創業實踐的成果(或成績)替代相應專業學分,一般可替代(轉換)控制在4-5學分。設立創新創業獎,每年專門撥款50萬鼓勵教師投身創新創業教育,對在「雙創」教育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

四、創新教學方法

學校堅持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力爭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上獲得全面提升。鼓勵教師通過教改立項、課程改革和優秀課程建設等方式轉變傳統觀念,積極探索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深入進行學情分析,對考核方法和評價方式進行重新認識和評判,突出對學生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十二五」期間學校共批准各類教改立項和課程改革110項,甄選確立11門優秀課程建設重點立項,還有14門專業課程率先進行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實踐。將課程重點、難點製作成微課,利用多種網絡媒體(校園APP、微信、微博等)開展慕課教學,建立泛在學習模式。提倡教師以項目帶動式、問題引導式教學法進行教學。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教師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改革和探索的積極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取得良好效果。

1.計算機系「3+1」模式

計算機系實行了以實踐教學基地為依託,以培養應用型、技術性人才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改革,適應計算機學科發展迅速的特點,實行「3+1」人才培養模式。用三年的時間完成基礎和專業課程學習,集中一年時間進行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學生通過校內外實踐基地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應用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就業率連續三年在95%以上;

2.藝術系「工作室」模式

藝術系動畫專業採用二段式培養方案,提出了「時間」與「空間」開放的理念與方法,解決校企長期合作壁壘問題,突破了僅在校內獲得學分的習慣做法。工作室的教學內容與教案設計,以項目或案例帶動教學,系統地使學生融會貫通,保證學生學以致用,提高了應用與設計製作能力。

3.建工系「課上課下一體化」模式

建工系實踐教學體系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建工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規律,以綜合職業崗位勝任力為培養目標,通過課上理論課、實驗課、實習課的學習,再配合課下的專業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儘快達到或接近社會用人單位對工程應用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

4.化工系「雙十條」模式

化工系在鼓勵學生科技創新和加強校企合作方面推出「雙十條」政策措施:在科技創新層面規定10類創新活動,完成要求的學生可以獲得相應學分,替代部分專業選修課。這些措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大膽實踐,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校企合作層面實行開門辦學,鼓勵企業參與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補短板、增加實踐應用環節,調動了教師和學生到企業實踐的積極性。

5.管理系「案例教學」模式

管理類專業突出案例教學,如「工程項目管理」、「運輸管理理論與實務」、「運籌學」等十餘門課程設有多項教學案例,形成案例教學庫,供師生選用。結合行業實際需求,選擇有代表性的企業參觀、實習,開設系列講座,開闊了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實踐認知。

五、創新實踐教學

學校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現有各類實驗室(實驗實訓中心)共計167個,建築面積63000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價值7500餘萬元。建立了一批高起點、高標準、設備精良、技術先進、管理規範、貼近工程、貼近企業、貼近社會實際需求的實驗室和實驗實習基地。同時,還建立創新實驗室和探索實驗室,採取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活動,學校也因此獲批天津市重點教改立項《獨立院校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基地的建設》。實踐教學課程開出率達到100%,所有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基地全部面向學生開放,保證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學校有三個市級重點建設的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和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學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在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信息工程系「先習後學、邊教邊練、學做結合、項目帶動、發揚個性、職業培訓」實踐教學模式

信息工程系形成了以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員為目標、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以學生為中心,提出了「先習後學、邊教邊練、學做結合、項目帶動、發揚個性、職業培訓」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儘早接觸專業,增強學習理論知識前的感性認知,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理論課與實踐課合理安排、銜接緊密,讓學生在習得理論之後,馬上就能在實驗室裡動手操作。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自主選題,充分提高了學生團隊協作完成實際項目的能力。該項教學改革成果已獲2013年天津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並在兄弟院校得到推廣和應用。

2.機械工程系「應用先行、項目驅動、鼓勵創新、拓展提高」實踐教學模式

機械工程系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實行了「應用先行、項目驅動、鼓勵創新、拓展提高」的實踐教學模式,把科研項目的成果轉化為實踐教學案例,形成了50多個實踐教學案例庫,在實踐教學中加以應用。產品設計專業秉承面向現代工業生產領域,分設了導師工作室、FABLAB開放創造實驗室、IDCC創新設計中心。學生通過設計競賽、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學術研究等各種實踐活動提高能力。產品設計專業師生團隊為天津微課科技公司設計的3D印表機、VST品牌形象、GRAM品牌形象以及天津地鐵吉祥物等十餘項作品,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進取精神以及創新意識。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四段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提出了「打好基礎、拓寬口徑、強化實踐、重在能力、校企合作、面向應用、分類指導、突出個性」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路。針對計算機類專業特點設計了「四段遞進式」實踐教學模式:觀看演示、模仿練習,按照要求、自行設計,融合專業、提升能力,結合實際、綜合實訓。該系先後與中軟國際公司創建物聯網研發中心,與甲骨文(oracle)公司共建實驗實訓中心,引進先進的軟體系統和計算機領域的前沿技術,形成了學校自建和企業合作共建相結合的實驗室建設模式,建立了計算機專業教學與非計算機專業教學密切結合、計算機基礎理論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的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責編:胡昱喆、魏炳鋒)

相關焦點

  • 盤點我國各省市各類大學天津市之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和天津仁愛集團合作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招生和獨立財務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這所學校的創辦是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結構性轉型的內在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充分發揮天津大學百年老校的聚集和輻射作用,充分利用天津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簡介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由天津大學和天津仁愛集團2006年聯合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的校園校舍大學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性質屬於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充分發揮百年老校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的聚集和輻射作用,依託天津大學(北洋大學)的學科、師資等方面的整體優勢,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轉型的內在需要,培養社會急需的各類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學習期滿且修滿學分,由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頒發畢業證書,符合天津大學本部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天津大學學士學位證書。
  • 「大數據篇」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技術大講堂圓滿結束
    2017年12月26日,訊方·智匯雲校企業校園行來到天津大學仁愛學院開展校園企業+系列講座之大數據篇講座,本次講座是由智匯雲校與仁愛學院信息系青年領導計劃項目配合的系列講座,計劃總共分為八次,每月進行一次。
  • 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強化實踐育人體系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原標題:山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強化實踐育人體系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是高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化發展素質教育、提升育人質量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實踐育人工作取得了較大發展,但由於實踐育人體系構建較晚,一些高校還存在重知識講授輕實踐應用,尤其是作為設計類專業,學生普遍缺乏實踐機會、創新能力不足。
  • 2019天津專升本升本院校介紹: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校園簡介: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和天津市仁愛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辦學條件、獨立招生、獨立頒發文憑、獨立校園和獨立財務核算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仁愛學院以天津大學優勢學科為基礎,依據現代高新科技發展和市場需求,學院開設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英語、商務英語、法學、動畫等26個專業。
  • 暨大新聞人才培養「六結合」創建實踐
    作為中國新聞教育的華南重鎮,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創建並實踐了新聞人才培養「六結合」——— 即部校共建、校媒協同、師生發展、內外聯培、思政創新、評建創優「六結合」,收穫豐碩成果。其中,獲中宣部表彰9項;獲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
  • 最新2019天津市獨立學院排名!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奪冠!
    其中天津市獨立學院前三名分別是:天津大學仁愛學院、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和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2019年天津市獨立學院排名榜單:University Renai College),位於天津市,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和天津仁愛集團合作創辦的本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天津大學。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2020年美術類專業招生簡章
    第二條 學校概況   一、學校名稱: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二、辦學類型:獨立學院   三、辦學層次:本科 四、學校代碼:14038   五、學校地址:天津市團泊新城博學苑 郵編:301636   六、學校基本概況: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
  • 湖大知行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長江商報消息 與湖北省糧食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本報訊 (記者 田勇)日前,湖北省糧食局與湖北大學知行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湖北省糧食局局長張愛國、副局長鄒海森;湖北省教育廳副廳長徐雁冰;湖北大學校長熊健民、原校領導劉星海等相關領導出席了籤約儀式。知行學院常務副院長彭德忠與省糧食局副局長鄒海森分別代表雙方在戰略合作協議書上簽字。
  • ——以西北政法大學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為例 - 新聞戰線
    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為實現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目標,強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引領作用,積極開展創造性的探索與實踐,在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學院與實務部門互聘、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經驗,希望能為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後備人才的培養提供可借鑑的思路。
  • 湖北大學成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學院 培養創新型與應用型人才
    12月23日,湖北大學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學院在校成立。該產業技術學院由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武漢啟瑞藥業、武漢海特製藥等湖北省生物醫藥行業重點龍頭企業共同組建,致力於湖北省生物醫藥創新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及創新藥物研究關鍵技術平臺的共建共享。
  • 分層分類、深度融合: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溫州大學是一所地方綜合性大學,地處以「崇商文化、市場濫觴」而著稱的溫州,學校植根濃厚的區域文化,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於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重實踐、強創新、能創業、懂管理、敢擔當」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著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結合人才培養特點和學生結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系列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推動教改成果轉化,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通過院內選拔賽、網絡平臺交流、創新成果展示、表彰大會等形式擴大賽事的參與面和影響力,同時以榜樣力量充分激發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的參賽積極性。在強化競賽日常規範化訓練的同時,選拔有興趣的學生加入競賽隊伍,建立梯隊合理、持續發展的團隊。豐富多樣競賽活動,深入推廣「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競賽育人模式,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培養融匯中西、通專結合的新型現代外語人才
    歷史名人知名學者梁實秋、洪深、趙太侔、孫大雨、趙少侯、凌達揚、袁振英、梁希彥、羅念生、黃嘉德、吳富恆、張健、金詩伯、陸凡、金中、劉蘭華等百餘位教授先後在此執教,為學院創造了一個高水平的起點,鑄就了特色鮮明的辦學模式和優秀的治學傳統,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外語人才。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轉設路徑:有望轉成民辦仁愛學院
    眾所周知,今年是獨立學院「轉設年」,是不少學校命運的轉折點。在這場轉設進程中,重點大學獨立學院的轉設問題引發熱議。有的轉設公辦,有的轉設民辦,有的就撤銷了。在這場轉設大潮中,天津大學仁愛學院轉設一事,備受很多學者家長關注,這個學校究竟何去何從?
  • 天津大學仁愛學院
    答: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和天津仁愛集團合作創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校園校舍、獨立招生和獨立財務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問:你校的辦學優勢是什麼?  答:我校秉承天津大學「嚴謹治學,嚴格教學要求」的雙嚴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思想,緊密依靠天津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學院中層以上管理幹部及任課教師多數來自天津大學,其中絕大部分教師是教授和副教授。各系系主任均由天津大學相關院系負責人或具有豐富教學和管理經驗的專家學者擔任。
  • 大學聯合共建:「僑校」+「僑鄉」聯合培養創新人才
    在「共建平臺—共育人才—共研項目—共享成果—協同創新」的幫扶工作路徑上,「非人靈長類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五邑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智能物聯網聯合實驗室」等平臺先後謀劃、籌建,譜寫著「僑校」+「僑鄉」的幫扶新篇章。
  • 寧波大學:在實踐育人中培養飽含中國情的翻譯人才
    該基地由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與寧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三方共建,可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有助於學生發揮好專業優勢,更好對接社會需求,標誌著學校在翻譯實踐育人上又添新平臺。多年來,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堅持「口譯與筆譯並重,理論與實踐兼善」的人才培養理念,在課程育人等常規方式之外,立足中國大地、擴展全球視野,著力寫好實踐育人這篇文章,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開展生動實踐,培養了大批飽含中國情的優秀翻譯人才。
  • 開創先河 | 天津職業大學萬新產業學院正式成立!
    10月26日,天津職業大學萬新產業學院(以下簡稱萬新產業學院)成立大會暨首屆新生開學典禮在天津職業大學舉行。萬新產業學院是國內第一所以鏡片生產工藝為主要專業方向的高校,其1.5+1.5獨創的辦學模式,1.5年在學校學習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1.5年在企業學習專業課程,並完成頂崗實習和畢業實習,在業內校企合作辦學中開創了先河。
  • 2020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招聘61人公告
    學校簡介天津大學仁愛學院成立於2006年5月,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天津大學和天津仁愛集團合作創辦的獨立學院,屬於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是一所包含機械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建築系、管理系,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建築工程系、化工系和藝術系9個系以及26個專業的綜合性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