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雪峰山楓香瑤寨,「雲端瑤池」燈火閃爍,三五遊客搏浪其間,興致高漲,旅遊「熱浪」撲面而來。大山深處的鳳凰縣竹山村,夜夜上演篝火狂歡文化盛宴——情景舞臺劇《竹山花開》,村民自導自演,遊人久久不願散去。(11月18日 《湖南日報》)
近年來,湖南充分發揮文化和旅遊產業優勢,深入推進文旅融合,鄉村旅遊方興未艾,文旅扶貧新模式、新亮點、新成效層出不窮。據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統計預計,到2020年底,全省貧困地區有望接待遊客3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700億元,全省文化旅遊業有望帶動50萬貧困人口脫貧,佔全省脫貧人口的7.32%。
對於長期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貧困群眾來說,山高峽深、道路崎嶇、地勢險要等自然條件,曾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的發展,農民只能靠幾畝薄地,艱難度日,一年到頭,辛苦付出,溫飽雖然不成問題,但要脫貧致富奔小康,難上加難。然而讓絕大多數農村群眾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眼中的這些不利條件,卻往往是城市群眾渴望看到的好風光,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
無限風光在險峰。對於長期生活居住在城市的群眾來說,險峻的大山、參天的大樹、秀美的風光、清新的空氣、綠色有機的果蔬……是他們嚮往的生活。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激活沉睡山水,大力發展旅遊扶貧,既滿足了城市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又讓大山深處的貧困群眾端穩了「旅遊飯碗」,吃上了「旅遊飯」,增強了他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底氣。
據了解,2018年,湖南全省40多家旅行社分赴大湘西、大湘東踩線,研發設計了13條旅遊扶貧精品線路,包括土家探源、神秘苗鄉、古城商道、侗苗風情、生態丹霞、沅澧山水、湘軍尋古、神韻梅山、世外桃源、武陵民俗、瑤家古風、神奇湘東、峰林峽谷等13個主題,沿線覆蓋66個重點縣531個旅遊扶貧重點村,可輻射帶動全省1000個以上貧困村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激活沉睡山水,讓山村美景走出深山,讓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沓來,好風景也就自然成為村民的好錢景,大家腰包鼓起來也就順理成章,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便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