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煤」經濟 端上「綠」飯碗

2021-01-20 澎湃新聞
告別「煤」經濟 端上「綠」飯碗

2020-10-27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今天(10月27日)

《三峽日報》頭版刊發

《松宜礦區向綠水青山要效益

告別「煤」經濟 端上「綠」飯碗》

報導宜都市松宜礦區管委會

綠色轉型發展之路

原文如下

10月23日,宜都市松宜礦區管委會陳家河煤礦礦區一片忙碌,昔日的生活區計劃改造成採煤研學基地,20公頃的礦渣場、屯煤倉正在栽樹種花,披上「綠衣」。

由紅紅火火到關閉下馬,再到生態治理修復,陳家河煤礦是松宜礦區退「黑」轉「綠」的一個縮影。松宜礦區的前身是省屬國企松宜煤炭礦務局,地跨宜昌、松滋兩地,是一個因煤而建、因煤而興,亦因煤而衰的工礦區,高峰時煤礦達數十座,年產原煤逾百萬噸,職工上萬人。2017年,松宜礦區將10多家煤礦、坑口關閉,正式告別煤經濟。

沒了「煤」飯碗,還吃生態飯。轉型而生的松宜礦區不等不靠,積極踐行「兩山」理念,向綠水青山要效益。近五年,共爭取國家專項資金5000多萬元,大力開展礦山復綠,裸露的山體、煤炭堆場種上鮮花、栽上樹木,廢棄的工業廠房、生活區吸引社會資本開發旅遊、民宿等產業。抓住棚戶區改造、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等機遇,籌資6億元,新建、改擴建住房4121套,從2013年開始,把6000多名職工,整體搬遷到劉家場、枝城、陸城等集鎮異地安置。

既實現「住有所居」,又鋪起就業之路。坐落於宜都化工園的宜昌華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礦區招商引資的「飛地」企業。項目建成後,可安置上千名礦工就業。目前,華昊新材料、仝鑫鍛造等一批「飛地」企業成為礦區工人的「新東家」。在陸城「雙創園」規劃的20萬平方米工業廠房中,目前已有5萬平方米完成主體建設,完全建成後,有望為2000名礦工提供創業就業平臺。

對於陳家河煤礦這種規模大、設施好的礦區,則另闢蹊徑開發工業旅遊,讓礦區職工吃上「旅遊飯」。松宜礦區管委會還通過支持駕校、應急救援隊、德全木業等民營經濟發展,解決工人就業。

在積極為職工拓寬就業渠道、發展經濟的基礎上,礦區管委會不忘改善民生福祉。在枝城鎮城坡堖社區,28幢新建的安置房投入使用,美觀漂亮的6層建築依水而建,可安置礦區家庭1198戶。在解決工人「住有所居」的同時,管委會還在枝城鎮高標準修建了職業病醫療康復中心,解決礦工「醫」「養」問題。

來源 | 三峽日報

原標題:《告別「煤」經濟 端上「綠」飯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松宜礦區向綠水青山要效益 告別「煤」經濟 端上「綠」飯碗
    由紅紅火火到關閉下馬,再到生態治理修復,陳家河煤礦是松宜礦區退「黑」轉「綠」的一個縮影。松宜礦區的前身是省屬國企松宜煤炭礦務局,地跨宜昌、松滋兩地,是一個因煤而建、因煤而興,亦因煤而衰的工礦區,高峰時煤礦達數十座,年產原煤逾百萬噸,職工上萬人。2017年,松宜礦區將10多家煤礦、坑口關閉,正式告別煤經濟。沒了「煤」飯碗,還吃生態飯。
  • 「東北糧倉」端牢「中國飯碗」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電題:「東北糧倉」端牢「中國飯碗」新華社記者王建、薛欽峰、鄒明仲「稻浪滾滾千層浪, 萬畝良田綠意濃。」正值秋收,廣闊的東北大地一派繁忙景象,全國糧食總產的五分之一來自這裡。70年來,東北三省穩步提升糧食產量,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在我國糧食安全中的戰略地位持續鞏固,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牢。
  • 遠不如泰國聰明,剛端起飯碗的越南,又被自己親手給砸了
    現如今,旅遊經濟成為各國間的熱潮經濟,這也是十幾年前不起眼的一項行業,而現在,成為一種主流經濟,帶動各項的行業不斷發展,旅遊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是當地是否足夠開放,當地對於旅遊產業是否有足夠的重視。不過,在泰國附近,還有個社會主義小國家越南,前幾年當地的經濟也是靠著旅遊業發展起來的,但現在的旅遊經濟反而有所下降。
  • 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在床上別磕頭,人端飯碗莫停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那麼,為什麼「人在床上躺著時別磕頭」呢?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孝子賢孫們也會對已故親人的遺體磕頭,而遺體就是躺在床上的。
  • 中國石化江蘇石油:穩崗、擴就業,讓飯碗端穩端好
    讓飯碗端穩端好,社會才能更加穩定和諧。  高校畢業生招聘71人  湖北及貧困地區同等條件優先  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面對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各地有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如何答好穩就業,保民生,是江蘇石油履行央企責任擔當的問卷必答題。
  • 激活沉睡山水,端穩「旅遊飯碗」
    對於長期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貧困群眾來說,山高峽深、道路崎嶇、地勢險要等自然條件,曾嚴重製約當地經濟的發展,農民只能靠幾畝薄地,艱難度日,一年到頭,辛苦付出,溫飽雖然不成問題,但要脫貧致富奔小康,難上加難。然而讓絕大多數農村群眾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眼中的這些不利條件,卻往往是城市群眾渴望看到的好風光,是他們心中的詩與遠方。無限風光在險峰。
  • 「煤飛色舞」再現,周期股復甦?
    就目前來看,本輪煤炭價格的上行主要是得益於「供應端收緊,需求端旺盛」這一供需缺口刺激。其中,國泰君安發布研報稱,需求是拉動煤價和推動煤炭板塊上漲的最核心因素,全國經濟自3月以來持續強勢恢復,近期全國大範圍降溫坐實冷冬,且根據氣象部門預測12月中下旬後氣溫仍將大幅下降,經濟恢復和天氣決定了工商業與居民端煤炭需求共振,需求只會更強。
  •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強化就業政策 端穩百姓「飯碗」
    【推動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強化就業政策 端穩百姓「飯碗」 2020-10-12 00: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讓農村青年端上城市「飯碗」!山西扶貧幹部扶心扶智故事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省公安廳對神池縣7個村開展對口幫扶工作,面對當地觀念保守、經濟薄弱、基礎建設滯後等發展狀況,省公安廳駐村幫扶工作隊提高站位、強化擔當、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在黨建引領、產業幫扶、穩崗就業、教育資助、異地搬遷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務實有效的幫扶舉措,帶動當地群眾穩定增收、鞏固脫貧、逐步致富,對口幫扶的7個村在2018年年底全部實現脫貧摘帽,2020年9
  • 常州新北區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中
    今年年初召開的新北區四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區人大代表蘭紅娟提出《關於加強對水稻種植扶持力度的建議》,被確定為「一號建議」。新北區進一步加大水稻種植力度,提升糧食生產安全保障水平。  在新北區西夏墅鎮東南村優質水稻新品種展示區內,16個品種的優質食味水稻長勢喜人,其中針對國慶市場的5個品種即將豐收。
  • 告別幾十年的「煤爐子」 家裡暖和又乾淨
    「每次燒完煤弄得一身黑也倒罷了,關鍵是家裡也弄得很髒:牆壁上、鞋上、身上全是黑色粉塵。燒煤爐不光麻煩還弄得屋裡很嗆,對大氣環境也不好。」石新寬說屋裡溫度剛剛好,穿著羊毛衫一點都不冷。記者 周亞彬 攝去年冬天,這個擁有1300多戶村民的村莊首次實現了天然氣清潔供暖,大家終於告別了使用了幾十年的「煤爐子」。
  • 從韓劇看韓國的飲食風俗:生日要喝海帶湯 飯碗不能端起來
    因為海帶滑溜的質感,令人聯想到滑落榜單,或是像麵包韓文就像「零」分,也被認為是考前不吉利食物,另外麻油、粥也都出現在禁食名單上。二、飯碗不能端起來飯桌上的禮儀,大家從小就被教導,吃飯一定要把碗端起來,不然會被說像乞丐。但是在韓國的文化習慣卻正好相反,他們則是從小被教導吃飯不可以把碗端起來,因為這樣吃飯像乞丐,為什麼會流傳下這樣的習俗呢?首先我們就要來了解韓國古代的碗的容量。
  • 習語常聽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習近平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慰問在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農民和工作在「三農」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強調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
  • 14億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全年糧食產量比上年增產113億斤
    據介紹,2020年我國糧食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3390億斤,比上年增產113億斤,14億中國人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當前,我國糧食庫存處於較高水平,企業商品庫存明顯增加。
  • 濉溪縣韓村鎮:就業扶貧 讓貧困群眾端穩「飯碗」
    濉溪縣韓村鎮因地制宜、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多渠道拓寬就業扶貧之路,讓每一個貧困群眾端穩端牢就業的飯碗,用行動託起他們穩穩的幸福。提起村裡給她提供的公益性就業崗位,周維玲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與喜悅說:「自從今年當上村裡的保潔員,我在家門口就能月月領到800元的工資,脫貧致富不成問題了。」每天剛蒙蒙亮,韓村鎮小湖村周維玲便推起小車、拿起掃帚走出家門,認真清理著村裡公路邊的垃圾和雜草。  及時落實補貼政策。組織申報企業吸納貧困勞動者崗位補貼和貧困勞動者就業補貼。
  • 中國如何端緊飯碗
    其實在很久之前聯合國就已經拉響了糧食危機的警報,大家也都知道,泰國大米的價格一直代表著國際市場的價格,最近泰國大米的價格一直飛漲,這說明全球大米的儲量已經不能夠滿足國際消耗了,而俄羅斯在內的4個國家也已經停止了糧食的出口,所以大家也在擔心中國如何才能夠端緊飯碗。
  • 飯碗生活
    碗住東西方的生活回憶 (節選)文 | 林桂嵐端著飯碗面對一桌美味菜餚時,除了白米的香甜和食材得來不易的珍貴,你是否也曾細心感受那指尖那股平滑的觸感?許多人在不同的國家端過不同的碗,而這些不同的質感與觸感,不僅幫我們倡導滿口的美味,也勾起了生命中無限的回憶。祈福圓滿的中國碗|追求圓滿的中國瓷碗,鮮豔的色彩和圓弧造型就代表著中國人喜愛熱鬧,以和為貴的天性,在不經意的舉手投足間,實踐了中國特有的圓滿哲學。
  • 讓更多人端上「好飯碗」——2019年廈門公共就業滿意度全國最高分...
    強化就業保障服務,主動對接企業收集用工需求,推進線上線下招聘活動;聚焦重點群體,加強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等群體就業服務,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穩崗擴崗專項行動……廈門市委、市政府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全面落實「六穩」「六保」工作,陸續出臺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不斷創新優化公共就業服務模式,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讓更多勞動者不僅「好就業」,還要「就好業」。
  • 新疆喀什地區:「清潔取暖」解燃「煤」之急
    通過「煤改電」工程,新疆南部28萬居民過上了「清潔取暖」的生活方式。圖為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居民阿依加馬麗在工作人員指導下,使用電採暖設備。 依力汗江·塔依爾 攝中新網新疆喀什11月25日電 (劉雯 姑再努爾)「我家以前燒煤爐,冬天搬煤燒煤就一身灰,還花不少錢。家裡有老人和孩子,煤氣味稍微重點,就很擔心。」近日,新疆喀什地區迎來降雪,該地區莎車縣託木吾斯塘鎮村民阿依加馬麗告別往日擔憂,迎來了「清潔取暖」。
  • 【地評線】南方網評:種好「中國糧」守好「飯碗田」
    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不斷為端牢中國飯碗不斷增添信心和力量。   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七連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