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腐

2020-12-20 和訊

□曾智成

成都進入冬季,大街小巷就聽得到賣「毛豆腐」的吆喝。賣毛豆腐的吆喝年年響起,小販也由原來的肩挑手提到騎自行車、電瓶車沿街叫賣。賣毛豆腐都是在非機動車後面搭個三方框著、朝外一方敞著的木盒。木盒不刷油漆,本色,透著久遠年代的暗褐色。木盒中就裝著切成小塊一摞摞的毛豆腐,黃白色,面上一層白色絨毛,毛豆腐因此得名。

買毛豆腐有個特別叫法,就像賣毛豆腐的小販吆喝「毛豆腐」一樣,你也只需叫一聲「毛豆腐」,小販就會停下。問清買多少,小販就用一個鋁皮小鏟將毛豆腐鏟進口袋給你。也有顧客自己拿容器在街邊等的,買到了直接鏟進容器。

小販賣的毛豆腐只是毛豆腐的初坯,要變成能吃的毛豆腐還需進一步加工,這就看各人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我做毛豆腐的手藝是母親傳授的,方法簡便好記,做出來的毛豆腐色香味俱佳,嘗到的人都讚美。

我對家裡的毛豆腐印象深刻,白色的小碟子裝著端上桌,毛豆腐因遍裹海椒麵紅紅的,筷子夾一塊露出裡面的白色,看著都勾人食慾,吃著化渣、入味,香。適合做解油的下飯菜。

母親買回了毛豆腐,同時還買回一瓶麯酒。我家沒人喝酒,就是泡菜有時要加點酒,但都是打的散酒。買瓶裝麯酒有何用?做毛豆腐用。母親將酒倒進一個小碗,說做毛豆腐要用好酒,因為存放時間長。海椒麵、花椒麵、鹽、味精、五香粉在另一個碗裡調勻;毛豆腐一個個在酒碗裡通身浸一下,再夾到調料碗裡裹勻調料,白色的毛豆腐立刻就變成裹滿調料的紅彤彤的豆腐乳,個頭也大了好多,放進洗好晾乾的玻璃瓶中毛豆腐就做成了。不過要吃至少需一周時間,味道浸進去口感更好。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中洲毛豆腐
    在淳安西南地帶,把豆腐發酵成為毛豆腐後再烤食也是其中一種。毛豆腐是徽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中洲與安徽接壤,當地的飲食習慣自然也融合了徽州特色。毛豆腐做法和吃法更是在兩地的坊間流傳開來。但形狀卻是不一樣的,徽州地區的毛豆腐多條塊狀,中洲毛豆腐是兩寸見方的薄片。毛豆腐發酵有特製的器具,是一個個方形的木盒子,可疊放。盒內又有擱蔑,豆腐片好以後就擱置在這蔑片上發酵。
  • 徽州毛豆腐
    而黃山毛豆腐就是眾多品類中的一個。在徽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徽州第一怪,豆腐長毛上等菜。」它到底有多怪呢,您接著往下聽。   毛豆腐因為表面長有一層寸把長的白色絨毛而得名,這種毛是經發酵黴制而成,故又稱黴豆腐。沒見過這種小吃的人在看到後估計會嚇得慌忙離開。像毛豆腐這種有著特殊味道的食物,愛它的人極愛,不愛的人一口也不碰。
  • 徽州毛豆腐-中新網
    那自然光與輔助光聯袂創造出的「徽州毛豆腐」那通體毛茸茸、亮晶晶、暖洋洋、香噴噴的誘人質感,那來自五大洲四大洋的遊客、食客們品嘗「徽州毛豆腐」時那大快朵頤、「OK」不斷的紀實畫面,那揭秘「徽州毛豆腐」製作秘籍、大大滿足人們窺秘心理的寫真鏡頭……都讓人們過目難忘地希望獲得關於「徽州毛豆腐」 更多的東西。
  • 徽州味道·毛豆腐
    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在街頭遇到走街串巷的貨郎,一頭挑乾柴,一頭挑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久居外地的徽州人,一說到毛豆腐,就會激起濃濃的思鄉之情。 徽州毛豆腐因表面長有一層寸把長的白色絨毛(白色菌絲)而得名,這種毛是經發酵黴制而成,故又稱黴豆腐。豆腐在發酵過程中,蛋白質被分解成多種胺基酸,味道較一般豆腐鮮美。
  • 以「臭」名遠揚的——毛豆腐
    來黃山最愛的還是臭豆腐,還有和它一樣臭味的毛豆腐。那麼毛豆腐的「毛」又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什麼這長了「毛」的食物竟然還可以食用,還如此受寵呢?毛豆腐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毛豆腐長出的絨毛並非平常所見的豆腐變質、變壞產生的絨毛,而是在豆腐的正常製作中,添加了讓豆腐乳化的有益發酵劑。再加上合適的溫度,讓豆腐表面長出均勻細密的絨毛,最終乳化成熟,變成可食用的毛豆腐。由於豆腐通過發酵後使其中植物蛋白轉化成多種胺基酸,故經轉化成多種胺基酸,故經烹飪後味特鮮。
  • 【美食】徽州毛豆腐
    一頭是一摞竹籠屜,籠屜內整齊地擺放著極具徽州地方風味的長著長毛的豆腐,一頭是燃燒著的爐子,爐子上擺著一隻平底鐵鍋,鍋中也整齊擺放著吱吱直冒熱氣的油煎毛豆腐。客人一來便圍著鍋坐下,湊著鍋子趁熱吃。喜歡吃辣的朋友,再往上抹一層紅通通的辣醬,然後入口 ,頓覺滿嘴香、鮮、辣,美味至及。
  • 舌尖上的徽州:毛豆腐
    毛豆腐是徽州地區(今安徽省黃山市一帶)的特色傳統名菜,是通過以人工發酵法,使豆腐表面生長出一層白色茸毛。
  • 另類高顏值--毛豆腐
    毛豆腐,簡單粗暴地說就是長了長毛的豆腐!毛豆腐是以徽州地區為代表的漢族傳統名菜,也分布於浙江、雲南、湖廣的部分地區。
  • 【佳作賞析】獨特的徽州毛豆腐
    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眾多徽州美食中的一種——徽州毛豆腐,它以其獨特的外形、美妙的口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品嘗。  「徽州毛豆腐」是黃山一帶的特色菜,它是通過特殊發酵法,使豆腐表面長出長長的、白絨絨的毛,上面均勻地分布著一些小黑點,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標誌。
  • 徽州毛豆腐的美味奧義,鮮!
    在徽州地區的大街小巷,時常能夠邂逅毛豆腐的「倩影」:潔白如玉的豆腐一塊塊均勻碼好,上面布滿了或或雪白或醬紫色的絨毛,有些絨毛中還有黑色顆粒若隱若現……以「鮮」字著稱的毛豆腐,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食客老饕們競相一品其詳:|豆腐上濃密的絨毛,帶給人們豐富的聯想
  • 家鄉美味徽州毛豆腐......
    一頭是一摞竹籠屜,籠屜內整齊地擺放著極具徽州地方風味的長著長毛的豆腐,一頭是燃燒著的爐子,爐子上擺著一隻平底鐵鍋,鍋中也整齊擺放著吱吱直冒熱氣的油煎毛豆腐(類似於蘇州的油煎餛飩)。客人一來便圍著鍋坐下,湊著鍋子趁熱吃。喜歡吃辣的朋友,再往上抹一層紅通通的辣醬,然後入口 ,頓覺滿嘴香、鮮、辣,美味至及。
  • 徽州毛豆腐:感嘆一種飲食文化
    毛豆腐的形成具有獨特的「徽州基因」。徽州人善於從「腐食」中尋找美味。將發酵方法與當地氣候相結合,豆腐表面覆蓋著一層白毛。擅長製作油炸毛豆腐的江光明,是徽州毛豆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之一,也是徽州成燦毛豆腐的第六代傳人。關於毛豆腐的過去和現在的生活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對於江光明來說,羅氏毛豆腐有著獨特的傳承記憶。
  • 徽州「毛豆腐」系出皇門.
    凡是到過中外馳名的旅遊勝地黃山的中外遊客,都想品嘗一下鮮美可口的徽州風味——「徽州毛豆腐」。說來也許使人難以相信,這種毛豆腐還是出自皇家哩。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幼年叫朱重八曾給當地劉財主做苦工,白天放牛,半夜起來與長工們一起推磨做豆腐。天長日久,他和長工們相處得很好。
  • 舌尖上的中國推薦菜,徽州毛豆腐,教您在家做這渾身白毛的毛豆腐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美食是:【毛豆腐】。地處於安徽南部的徽州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其溫潤的氣候條件,孕育出了毛豆腐這種獨特的美食,作為《舌尖上的中國》推薦的徽州美食之一,但凡來徽州旅遊的朋友都會點上一份嘗嘗那不一樣的美味,「徽州風情一大怪,豆腐長毛上等菜」說的便是徽州毛豆腐了。
  • 毛豆腐和豆腐乳是怎麼做成的
    對毛豆腐的記憶,源自於黃山,前年因為工作的原因,去了十幾次的黃山,除了開發的黃山燒餅,對那裡的毛豆腐最為迷戀。
  • 毛豆腐與二次發酵的隨便果
  • 「新安文化21」淳安毛豆腐
    橫沿有十大傳統美食,名氣最大的便是毛豆腐。76歲的姜美全,幹了大半輩子的教育工作,在橫沿很受村民們敬重。見證過橫沿滄桑變化的姜美全依然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橫沿的諸多傳統美食一度銷聲匿跡,改革開放後,第一個重新紅火起來的便是毛豆腐。
  • 憑著一擔毛豆腐,他上了6次央視!
    傳統徽菜深渡毛豆腐傳承人。打著快板、挑著扁擔,十幾年來,南來北往的遊客但凡來到徽州古城,幾乎都品嘗過他烹製的毛豆腐。在擁有「傳統徽菜深渡毛豆腐傳承人」、「徽文化傳承者」名聲之前,他還只是個普通的徽菜廚師而已。毛豆腐本就是徽菜裡最經典的代表菜,為何偏偏是曹向忠,幾乎成了這道菜的代言人?「我和毛豆腐,還真有那麼一點兒緣分。」曹向忠笑道。原來,在徽州,毛豆腐還有長條形和方形之分,但在認識來自深渡鎮的女朋友之前,曹向忠從來不知道還有方形的毛豆腐。
  • 徽州毛豆腐|徽州第一怪 豆腐長毛上等菜
    平底油鍋裡放的就是徽州毛豆腐。毛豆腐,又稱黴豆腐,安徽馳名中外的素食佳餚,是一種表面長有寸許白色茸毛的黴製品,因表面長有一層寸把長的白色絨毛(白色菌絲)而得名。2014年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毛豆腐時曾這樣說道:安徽南部,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溫潤的氣候促成了人們恬淡保守的氣質,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深諳美食的徽州人是毛豆腐的知音。吃法可繁可簡。
  • 【徽州】吃徽州毛豆腐,閒逛徽州古城....
    ,鍋中整齊擺放著吱吱作響直冒熱氣的油煎毛豆腐。     外地遊客初到徽地看到毛茸茸的毛豆腐,以為徽州人在賣已經發黴長毛的豆腐,面帶畏色不敢問津。王致和到了北京城,做出的毛豆腐卻無人問津,後來他通過改進位作工藝,把毛豆腐再進一步醃製,製作出了豆腐乳。經過幾代人的苦心經營,清末王致和豆腐乳還進了御膳房,成了慈禧太后的喜愛佐餐小菜,賜名「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