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吧精選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天才、樂聖、暴躁狂人

2020-12-23 澎湃新聞

問吧精選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天才、樂聖、暴躁狂人

2020-12-19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獻給愛麗絲》、《歡樂頌》、《命運交響曲》……提起貝多芬,你最先想到的是哪首曲子?

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同時代人認為他是一位革命音樂家,去世時已成為一個「浪漫主義的神話」。今天的作曲家依然或多或少生活在他的「陰影」之下。

然而,更多人不懂他的音樂卻知他的故事,抗爭命運的形象讓他化作抽象的符號而非現實的人和藝術家。

真正的貝多芬什麼樣?音樂天賦、不凡作品、性格缺陷、健康問題乃至失敗的感情生活,如何形成一個完整的貝多芬?他的音樂對後世有什麼樣的影響?

//本期話題//音樂人生

@甜分七:請問貝多芬的耳聾是完全聽不見還是聽力障礙?這種情況他是怎麼搞創作的。

劉小龍:

貝多芬生於1770年。在1798年前後產生了明顯的耳聾症狀。他是後天耳聾的,因此對於聲音有記憶和聽覺經驗。

他在20年代之後的創作基本靠觀察展開。

比如,樂器演奏的發聲方式他比較熟悉,樂手的動作在很多時候為他做具體的聲響指示。另外,他的內心聽覺和想像力豐富,善於營造超越性的全新聲響和結構關係。因此,

他不但可以創作,而且還能夠譜寫石破天驚的前衛作品。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手稿扉頁

貝多芬的這種能力令人吃驚,卻都有具體的實踐依據。當然,耳聾對他的人際交流和聲響反饋帶來直接障礙,是他難於克服的缺陷。

@立馬豆:老師您好。好像貝多芬、莫扎特、海頓都是同時代人,為什麼那個時代的音樂界大師輩出?後來的人們為什麼無法超越他們呢?

劉小龍:

這個問題是,

歷史是後人篩選出來讓你相信的。

其實貝多芬人生早年,屹立於歐洲藝術音樂舞臺的知名人物有幾百號人,絕不僅僅只有今天人們熟知的這幾個哥們。後人其實早已超越他們,但是他們的音樂所體現的,並且被後人普遍信奉的,卻使他們成為一個時代的高峰,仿佛無法企及。其實不然。

@_Chelsea_:劉老師您好,似乎貝多芬的晚期作品中有變奏曲情結,是真的嗎?

劉小龍:

變奏是他從年幼時代就掌握的一種表演技術和創作手法。他的變奏曲或變奏曲式樂章的創作貫穿一生,並且在不同階段表現出個人的創作旨趣和要求。貝多芬晚年的確重視變奏曲創作,然而將它當作某種情結,似乎並不恰當。我更認為是一種思維慣性,以及他對這種體裁努力經營的目標。

名曲鑑賞

@藍州峰:貝多芬有那麼多曲子,為什麼《獻給愛麗絲》成為最通俗流行的一首?

劉小龍:

這首小曲包含很多19世紀大眾崇尚的音樂特徵。

短小、悅耳、簡單、平淡、易學

等等,都成了它能夠迅速普及的重要條件。

@林久歌:老師您好,每當我聽到悲愴奏鳴曲的時候,我焦慮的心情就會得到平復,我覺得這首鋼琴曲可以讓我心臟跳動變得平緩(我心臟不大好),可以讓思想放輕鬆,但仍然在思考。但看了百度百科我也不太懂如何鑑賞它。老師可以說一下它大概傳達了什麼麼?

劉小龍:他應該是在傳達由外部壓迫帶來的打擊和個人的痛苦。

第一樂章顯然是如此。第二樂章是為了紓解這種心情,變得深沉而安寧。

第三樂章繼續找尋自己的出路,最終是無解和沒有盡頭。

應該說,它挺悲劇化的。您的感覺描述得非常貼切。它或許真能夠讓心速放緩,大概是因為您聽他那麼鬧騰,會感到舒服些。這就如同,聽悲傷的樂曲來治癒悲傷。

@糯米飯糰團:請問老師,作為一個對古典樂並不熟悉的普通人,想要了解貝多芬的音樂特點,應該先從哪幾部作品入門?如何系統地欣賞他的音樂呢?

劉小龍:

這個不困難,請您可以從下面五部作品進入:

第一部《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好聽;

第二部《第五交響曲》,雄勁,抗爭;

第三部《「皇帝」鋼琴協奏曲》貴氣;

第四部《致遠方的愛人》,深情;

第五部《田園交響曲》,輕鬆愉悅!

新手入門

@製造者741:老師好,有一個很尷尬的問題就是,我們這種普通人,這種沒有接觸過任何器樂指導,看不懂五線譜的人,是否有可能欣賞貝多芬的古典音樂,我們究竟應該怎麼聽?如果不行的話,我們應該加強哪方便的訓練?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應該聽些什麼?

劉小龍:

您好。這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首先,一個人能夠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和個人的希望有關。比如,我希望了解古典音樂,那麼

你需要的就是啟動它。

第二,

不要擔心自己的現有程度和水平。

因為,這不是阻斷您做希望的事的障礙。如果希望了解貝多芬和他的音樂,您可以從聽比較有名的作品開始。不需要考慮那麼多前提和要求,先來聽。

第三,古典音樂的複雜性和技術難度的確會對欣賞它帶來挑戰。然而,聽音樂或當觀眾是最重要的起步。陌生的音響和作品從來使人產生排斥心理,然而,您可以將其當作背景音響,不必那麼專心。先放出來,然後

不當回事地「泡」裡面,兩三天後,您再聽,就會發現熟悉了很多。

這是一個原則,從生疏到熟悉,就是這樣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這樣以後,你就容易接受它了。

第四,增加聽音樂的時間,減少看手機的時間。這個對於今天的我們會比較有益。這就是一種自我調整和約束的訓練:

動用自己的耳朵,而不是視覺觀感。

第五,可以了解一位人物一個作品的歷史和常識,培養文化興趣和記憶力。這個方面,同自己的興趣相聯繫。如果希望聽古典音樂,不妨找找這方面的閒書,或者在網絡上查詢。快捷而便利。

第六,用半年到一年

立個「小目標」

。比如,聽20首作品。有了這個量,如果感覺還可以,就可以進一步學習一下音樂常識和譜子了。

第七,不要認為音樂知識有多大難度,相比很多科技話題和常識,音樂常識一般都比較容易理解和記憶。找一個比較清楚的朋友講給您聽,或者找晚輩幫忙,很快就能掌握。真沒那麼難。

第八,

不要擔心所謂天賦、樂感和什麼細胞之類的。

很多屬於誤導。音樂是等著您的,而且不會催促和壓迫。想聽,那麼就可以開始了。這扇門,一推就開。門後是個大世界。

關鍵詞 >> 問吧精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音樂會圓滿結束,但我們對「樂聖...
    當95歲的曹鵬先生揮棒指揮上海城市交響樂團奏響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時,今年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音樂會達到高潮。 250周年」系列音樂會,以「英雄與人民」「命運與希望」「詩意與浪漫」「破曉與歡樂」為題,在新演出季開幕後陸續奏響了貝多芬的多部交響樂作品。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當芭蕾女神遇見樂聖 | 邱思婷《邂逅 足尖...
    2020年12月16日,芭蕾藝術短片《邂逅·足尖上的貝多芬》正式上線。謹以此片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250年前的12月16日,在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誕生了一位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的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他就是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跨越時空來「湘」
    文丨張未未 圖丨李方 12月16日是「樂聖」貝多芬誕辰,當晚,由湖南愛樂協會秘書長胡偉總策劃的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隆重上演。
  • 「12.16」貝多芬誕辰紀念日 相約長沙音樂廳追憶250年前歐洲大陸的...
    (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日當天,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將在長沙音樂廳奏響。)  星辰在線12月12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 通訊員 劉恩丞)今年是「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為紀念這位用音樂鼓舞人心的英雄,長沙音樂廳特定於貝多芬誕辰日當天——12月16日(周三)19:30分舉行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專場音樂會。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暨2021年新年音樂會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暨2021年新年音樂會  2021/1/1 (周五)14:30  當代華僑城漢口道用寫過《田園》、《命運》交響樂的貝多芬的作品、具有治癒身心的莫扎特的作品奉獻給大家。同時,紀念樂聖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要想永遠擁有愉快的情緒,聽莫扎特的音樂是不二之選。《弦樂小夜曲》便是這類音樂的傑出代表。  ——山西原創民歌《走西口》曲調悽美,膾炙人口。用弦樂器改編演奏的《走西口》,音色富於變化,和聲色彩豐富,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活動在德國波恩開幕
    新華社德國波恩12月16日電(記者沈忠浩 左為)紀念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系列活動16日晚在德國波恩歌劇院開幕。貝多芬1770年12月出生于波恩,在當地生活20多年,其間接受了早期音樂啟蒙。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音樂會在甘肅大劇院奏響
    演出現場。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通訊員 宣學洲 攝  每日甘肅網11月30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通訊員宣學洲記者楊亮)11月28日晚,甘肅大劇院響徹天籟之音,「春綠隴原悅享經典冬春惠民演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交響音樂會」在這裡傾情上演,《科裡奧蘭序曲》《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A大調第七交響曲》等一首首貝多芬經典樂曲,讓全場觀眾如痴如醉。
  • 紀念貝多芬250周年誕辰音樂會在甘肅大劇院精彩上演
    紀念貝多芬250周年誕辰音樂會在甘肅大劇院精彩上演 2020-11-30 1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他的遺產不止是音樂……
    van Beethoven)誕辰250周年(1770-2020)。他是天才作曲家,也是不斷和命運抗爭的英雄,更是偉大的藝術家。250年過去,他給後世留下的遺產不止音樂。 音樂和藝術(這裡指狹義上的繪畫)乍看似乎涇渭分明:一個是聽覺審美,一個是視覺藝術,如何能打通壁壘共同欣賞?然而,雖然歷史上音樂家和藝術家各有不同的稱謂和影響範圍,但音樂和藝術確實有相通之處並不斷影響彼此。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經典947攜手百視通呈 現1 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Yes娛樂12月8日綜合報導:2020年是被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的著名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攜手東方明珠百視通、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在12月16日的紀念日當天推出《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 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2020年末的上海,如何與他們一起聆聽永遠的...
    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在《經濟學人》刊發的一篇文章中的數據顯示,全球5千萬琴童,80%在中國,其中,中國超4萬孩子學習鋼琴。12月16日,恰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課代表採訪了兩位老師和一位家長,試圖給我們的小讀者和大朋友,帶來一種深入了解貝多芬的方式和眼光。
  •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舉辦致敬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展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舉辦致敬貝多芬誕辰
  • 明天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直播音樂會曲目單在此
    2020年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之際,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開創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領跑「貝多芬誕辰日」。今天,澎湃新聞將全程直播。海報設計 吳思敏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精神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 六位頂尖藝術家合奏了一首成都小夥的作品
    12月16日,是世界著名作曲家德維希·凡·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日子,全世界各地都在通過各種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音樂家。而22歲的成都青年作曲家文子洋,則用一曲《貝多芬在中國》致敬250歲的貝多芬。
  •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
    沒有一個藝術家對道德的修積,像貝多芬那樣兢兢業業;也沒有一個音樂家的生涯,像貝多芬這樣的酷似一個聖徒的行述。天賦給他的獷野的力,他早替它定下了方向:對苦難,要用「力」去反抗和徵服;對人類,要用「力」去鼓勵、去熱烈地愛。今天是大音樂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紀念日,特推送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傅雷譯),體會他「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 貝多芬誕辰250年:音樂「浪漫天才」從未真正走下神壇
    貝多芬到底出生於哪一天,長久以來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因為史料無從考證,許多人往往將他的受洗日也就是12月17日作為他的生日,並在這一天紀念他的誕辰——雖然在傳統概念中,受洗日並非生日,因此,也有許多資料將他的生日記錄為12月16日。但不管怎麼說,2020年恰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為此,世界各地都將在今年推出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4座城讀懂他的一生
    『你不喜歡貝多芬,你不知道你錯過了什麼』,呂克·貝松在《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說道。作為一代樂聖,貝多芬的音樂給後人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今天是貝多芬誕生250周年。我們沿著他的足跡,來到4座他生活過數年的小城。從出生,到移居,再到後來的療養度假,來和我們一起看看究竟什麼地方能讓這位音樂才子的靈感得到滋養。
  • 《英雄》之魂漫遊東方,《命運》交響融入中華——「樂聖」貝多芬與...
    ▲日前,國家大劇院「貝多芬生平與藝術展」上,名為《命運之火》的金屬絲塑像。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牧鳴攝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許曉青)12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英雄〉之魂漫遊東方,〈命運〉交響融入中華「樂聖」貝多芬與中國》的報導。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你卻不一定知道他為什麼偉大
    今年是路德維希 · 凡 · 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提到貝多芬,你會想起什麼?圖書館閉館時響起的《致愛麗絲》?他遭受耳聾卻仍舊成為偉大作曲家的勵志故事?還是他的九部交響曲?沒有人會不承認貝多芬很偉大,但你或許很難想像到,他琴鍵下的樂章,也並非在一誕生就被世人認可。
  • 經典947攜手百位音樂家領跑「貝多芬誕辰日」: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
    今年恰逢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聯合阿基米德APP、話匣子FM,於12月16日貝多芬誕辰紀念日當天8:00至24:00,向全球同步直播《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以「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個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及人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