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師範大學《中文自修》
官方微信訂閱號「魔都語文課代表」
全文共3036字,閱讀8分鐘獲得知識升級
綜合撰稿:王麗 編輯發布:方濟力
課代表說
貝多芬這個名字,是那麼的熟悉。中小學生在寫作文時,總愛引用貝多芬的事跡。
但是,你對貝多芬真的了解嗎?
為什麼說他不屈服於命運,是個堅定要扼住命運咽喉的人?
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在《經濟學人》刊發的一篇文章中的數據顯示,全球5千萬琴童,80%在中國,其中,中國超4萬孩子學習鋼琴。
12月16日,恰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課代表採訪了兩位老師和一位家長,試圖給我們的小讀者和大朋友,帶來一種深入了解貝多芬的方式和眼光。
《命運交響曲》經典演奏視頻「噔噔噔噔,噔噔噔噔,每次聽到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總是那麼的震撼,就像突然敲開了命運的大門,如此悲壯,而又豪放……
「一個用痛苦給他人換來歡樂的英雄音樂家」
採訪對象一:上海市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長笛教師 蔡安安從上音畢業的蔡老師,不僅自己相當優秀,在教育孩子上,更是獨具匠心。
上海市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長笛教師 蔡安安「我最早接觸到貝多芬是在幼年參加學校樂團排練,那時我還在上小學,第一次感受到深沉而又快樂的旋律是如此美妙。」在上海市徐匯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擔任長笛教師的蔡安安老師說。
在蔡老師心中,貝多芬是一個用痛苦給他人換來歡樂的英雄音樂家。「《致愛麗絲》是我的學生們第一次接觸貝多芬的作品,孩子們從中感受到樂曲的旋律優美親切,作曲家溫暖深沉,弦音知意。」
致愛麗絲(原唱:貝多芬)土星皇家交響樂團 - 古典樂選集:鋼琴篇
《致愛麗絲》
她認為,貝多芬雖然生活中飽受苦難,卻在音樂的世界裡,用溫暖,用力量,用歡樂,來戰勝人生的苦難,讓不甘平庸的人獲得朋友般的心靈慰藉,獲得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
那麼,老師們又喜歡貝多芬的哪些鋼琴作品?
暴風雨奏鳴曲鋼琴-姜書宇 - 天才寶貝古典音樂盒 03 首部曲 貝多芬 (The First Classicalmusic Box Of Babys)
《Piano Sonata No.17 in D minor》(暴風雨奏鳴曲)
蔡老師最喜歡貝多芬作品中的鋼琴曲——《Piano Sonata No.17 in D minor》(暴風雨奏鳴曲),她說,「這部作品充滿奇異、灰暗的緊迫感」。
採訪對象二:吳老師同樣從上音畢業的吳月妹老師,執教大半輩子,她最喜歡貝多芬作品中的《田園》、《英雄》、《第一交響曲》這三部,她說,「《第一交響曲》介於古典和浪漫之間,可能大多數人都沒有聽過。」
Symphony No.1 in C Major, Op. 21: Adagio Molto - Allegro Con BrioAndre Cluytens;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Beethoven: Symphony No. 1 in C Major, Op. 21
《Symphony No.1 in C major,Op.21》 (C大調第一交響曲)
對於孩子們怎麼了解貝多芬這位音樂偉人,吳老師提出了幾個方法。
◇看傳記
吳老師認為,小孩子要了解貝多芬,最好是先看貝多芬的傳記。
貝多芬的作品,介於古典的後期和浪漫派的前期,他是一個關鍵的人物,更是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
貝多芬才活到57歲,雖說是苦難寫就的人生,但他非常有才華,「他最後的作品是《第九交響曲》,他寫後期作品時,完全失去了聽力,他看見五線譜後,心想,這是什麼音響?其實他已經在腦子裡過了好多遍了,他是看著自己的琴譜在感動。當《第九交響曲》當時首演面世,他根本聽不見……」
◇聽門道
對於每個孩子音樂素養的培養,吳老師建議除了多看貝多芬的傳記以外,還鼓勵孩子們要多聽交響樂音樂會。
那麼,問題來了,都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專業的老師們又是怎樣欣賞交響樂音樂會的呢?
吳老師說,她至少注重三個方面。
一是,聽音響效果和看指揮,除了聽這麼大的音響效果是怎樣做到的,還看指揮如何把控這麼多人的交響樂團,在同一個時間拉不同的音,畢竟指揮掌握樂曲的靈魂與樂感。
二是,聽音樂的層次;交響樂隊演奏時,它的低音是什麼,它的中聲部、高聲部又是什麼,我來彈琴,我的左手彈的是什麼,右手彈的是什麼,如何錯開?
三是和聲的結構;為什麼這樣安排,三部的、五部的,如何疊加上去?這時候最好的方法是拿琴譜過來,不可能一聽就知道了。「我去聽音樂會常帶譜,但在音樂廳那麼暗的情況下,我也看不到,我回家後再反覆聽交響樂。」吳老師說,「鋼琴是樂器之王,它可以是小型的交響樂團。」
採訪對象三:鈺鈺媽媽
《命運交響曲》經典動畫視頻◇三位一體,了解貝多芬
鈺鈺媽媽是一個喜歡傳承經典,又跟蹤新跡的人。作為5千萬琴童家長的一份子,為了讓孩子適應魔都的教育大環境,在培養10歲女兒的過程中,她除了學習媽媽們的培養秘訣,吸取優秀老師的眼光之外,她陪伴孩子「三位一體」地去了解貝多芬。
她說,在人文領域,貝多芬是孩子絕不能錯過的經典大師,她往往是做足功課後,再引導自己孩子。她希望孩子通過學琴、學長笛,熱愛音樂、進而熱愛藝術、熱愛生活、體驗幸福生活。
她喜歡結合線下和線上做攻略,線下的音樂會和展覽,線上的圖書、電子有聲書、微信公號、直播等平臺的優質資源,都是她關注的點。她發現,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全球的音樂大師、出版家……包括音樂廳、展覽中心無不傾情獻藝,精彩紛呈。
◇看直播
她推薦爸爸媽媽們看兩個直播。
第一個是在貝多芬誕辰紀念日(12月16日),全球同步直播的《貝多芬在中國——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16小時馬拉松音樂會》,由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經典947頻率攜手百位音樂家,通過「嘉賓訪談+現場演奏+音視頻賞析」的形式,從音樂家、學者、樂評人、策劃人、樂迷等多重視角,全方位展現貝多芬的音樂力量和人文精神。值得一看。
第二個是上海音樂學院通過官微發布的「致敬貝多芬 ·2020」系列學術講座,點擊連結
講座預告|「致敬貝多芬•2020」系列學術講座(附完整二維碼)即可查看來自上海音樂學院資深教師們的系列直播。
上海音樂學院舉辦的「致敬貝多芬 ·2020」系列學術講座時間一覽
◇音樂會+展覽+話劇
她帶女兒聽了《「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春天三重奏音樂會》、《貝多芬·破曉與歡樂——曹鵬與上海城市交響樂團音樂會》,還買了在上海音樂廳舉辦的 《「紀念貝多芬250周年」聲音交互藝術體驗大展》的門票,以及在虹橋藝術中心的音樂劇《貝多芬》中文版門票。
通過三位一體的方式,讓孩子立體地解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人生故事。「聽大型音樂演奏會、看展覽和話劇,孩子的視野因此而打開,還無形中積累了寫作素材。」
特別向爸爸媽媽推薦的是,給孩子找一段《命運交響曲》的視頻
《命運交響曲》(開頭第一個視頻)先欣賞,也可以給孩子讀一讀貝多芬寫完後並沒寄出的那封《海利根施塔特遺書》。
《貝多芬:海利根施塔特遺書》「作文常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除了《命運》和失聰,你對他真的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