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寨上大神堂
日前,國家林草局根據國家林草局國家級自然公園評審委員會2020年度評審會評審結果,經研究,同意原名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範圍調整並更名為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據悉,2012年12月21日,中國國家海洋局正式批准在全國建立3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10個國家級海洋公園。
-
天津漢沽大神堂,滿地生蠔看花眼
天津漢沽的大神堂村,是天津第一縷陽光升起的地方。這裡是是天津傳統漁業發展、繁榮的見證,也是天津最後一座傳統漁村。它地處渤海灣沿岸,距離漢沽城區還有大約15公裡的距離,村子和城區之間是一望無際的鹽場、化工廠,碧藍的海水被堤壩分開,中間有幾條馬路通向外界。
-
十億牡蠣拯救紐約港,淨化環境,造島礁,牡蠣殼也能變廢為寶
美國的紐約市被稱為「牡蠣之都」,上世紀初,過度捕撈牡蠣和相關的汙染摧毀了紐約市沿海水域的牡蠣礁。在過去,處理牡蠣殼對餐廳而言真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而如今,一個名為「十億牡蠣」的公益項目,開始讓牡蠣殼變廢為寶。
-
牡蠣殼,翻身
原標題:牡蠣殼,翻身詔安是全省最大的牡蠣吊養基地,全縣年產牡蠣9.2萬噸。按1∶9的肉殼比,年產超8萬噸牡蠣殼。長期以來,牡蠣殼得不到有效處理,被視為固體廢棄物。詔安引入先進技術,將其加工成土壤調理劑,既為海量固廢提供出路,又能有效修復酸化嚴重、重金屬汙染等土壤問題。煩 惱詔安縣四都鎮是牡蠣養殖重鎮。
-
全省最大牡蠣吊養基地 詔安科技將牡蠣殼變廢為寶
該鎮西梧村村支書吳志雄如此形容牡蠣殼成災的場面:「村道兩旁的牡蠣殼堆成小山,車都開不進來,臭氣燻天,汙水橫流。」早年,牡蠣殼的主流處理方式是燒製成白灰,用於粉刷牆壁。「約20年前,村裡有不少殼灰窯,日夜燒制牡蠣殼。」吳志雄還記得,「一筐可賣2元多。」但牡蠣殼在燒制過程中,易產生空氣汙染。再加上建築業主要原料的拓展,牡蠣殼灰開始失去原有市場。
-
不用錢的天然環保濾水器—牡蠣
▲人工牡蠣礁堤壩 然而,儘管牡蠣礁有諸多好處,它卻是地球上最受威脅的海洋棲息地之一。在全球範圍內,超過85%的牡蠣礁已經因過度捕撈、疾病和棲息地的改造而消失。
-
牡蠣(生蠔)殼的回收處理
挖坑掩埋、傾倒入海、隨地堆積一度成了大部分牡蠣殼的最終歸宿,但這樣容易引發更多的負面效應,比如造成海域面積減少、汙染鄉村環境等。早年,牡蠣殼的主流處理方式是燒製成白灰,用於粉刷牆壁,但因為牡蠣殼在燒制過程中,易產生空氣汙染,小時候隨處可見的那種燒白灰的小作坊已經關停了。
-
走進天津最後一個漁村大神堂 隨著土著漁民出海
5:45,漢沽大神堂村在渤海灣第一縷陽光中醒來,這裡是天津最後一個漁村。 9月6日,每日新報「天津邊界行」的第一站就從這個天津邊界上碩果僅存的小漁村開始了,記者和當地漁民一起出海打魚,一起探尋這種延續了幾百年的傳統生計還能存在多久?
-
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是津門第一縷曙光首照的地方
原創 樂遊天津 樂遊天津「最近,中國國家海洋局正式批准在全國建立3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10個國家級海洋公園。
-
牡蠣殼變身「淨水神器」 浙江三門峽沙柳接到試點建設「生物濾壩」
牡蠣殼變身「淨水神器」 浙江三門峽沙柳接到試點建設「生物濾壩」2018-06-01 06:52:00 水產養殖網近日,沙柳街道大周村牡蠣養殖戶周少農一邊望著日漸減少的牡蠣殼,一邊數著揣進兜裡的鈔票,臉上笑開了花。 牡蠣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海洋牛奶」的美譽。大周村是我縣牡蠣養殖大村,全村年產牡蠣近10噸。牡蠣的大量生產給養殖戶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是年產超過90噸的牡蠣殼卻成了令村裡撓頭的問題。 「大周村養殖牡蠣已經有很長的歷史。
-
小科普|「搭便車」的牡蠣如何建造新的礁體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有一種牡蠣——雪梨石牡蠣(Sydney rock oyster,學名Saccostrea glomerata)——可以在另一種不起眼的軟體動物灘棲螺(mud whelk)的「幫助」下形成新的礁體,不過稱其為「幫助」實在是太輕了。通過實地觀察和歷史記錄,研究人員發現幼年牡蠣會搭在灘棲螺的殼上,造成它們因飢餓而緩緩死去。
-
牡蠣殼變廢為寶,「拯救」飽受風暴侵蝕的美國紐約港
美國紐約被稱為「牡蠣之都」,上世紀初,過度捕撈和相關的汙染摧毀了紐約市沿海水域的牡蠣礁。但近日,一個新的環保項目讓牡蠣殼變廢為寶,派上了新用場。在美國紐約市的曼哈頓區,遍布著許多以牡蠣為招牌菜的餐廳。比如一家名為扎迪牡蠣的餐廳,在這裡,食客們每周能吃下3000隻牡蠣。
-
生活:牡蠣殼回收利用可以拯救紐約港
【生活:牡蠣殼回收利用可以拯救紐約港】導語:牡蠣是一種鹹味和甜味的美味(如果你咀嚼它們)。但是在你完成了啜飲之後,你對貝殼做了什麼?實際上,Matt Hickman在2016年寫了這個小組,當時他們粉碎了5000個馬桶以增加牡蠣種群。他們是牡蠣做得很好的老手。紐約海鮮餐館收集廢棄的牡蠣殼,並將它們放在由Billon Oyster項目合作夥伴一家海鮮供應商,每周五天收集的藍色垃圾箱中。這些炮彈被運往布魯克林,每月一次將這些炮彈運到總督島,在那裡它們可以承受一年的元素,「固化」它們的任何汙染。
-
走進天津最後的漁村漢沽大神堂村,春天怎麼能少了海的味道
今天,來到了位於天津漢沽的大神堂村,這裡號稱是天津150多公里海岸線上最後的漁村。導航裡搜索神港,沿著海濱高速,過了中新生態城,航母公園,中心漁港,一會就到了大神堂村。青蛤,扁玉螺等海洋生物的重要棲息地,尤其是這裡的牡蠣,遠近聞名。
-
外來娃巧手變廢為寶牡蠣殼變身精美藝術品
原標題:外來娃巧手變廢為寶牡蠣殼變身精美藝術品寧海縣西店鎮位於象山港縱深處,這裡島嶼羅列、港叉縱橫,形成了許多風平浪靜的海灣。每逢冬季牡蠣正當時,灘涂上灰白的牡蠣殼堆成一座座小小的「山坡」,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西店鎮樟樹小學三(1)班的吳蕊是個來自四川雅安的外來娃,在這之前,她從沒見過西店的灘涂美景,可如今,她的小手已創作出不少蠣殼作品,連當地人見到也豎拇指稱奇。和小蕊一樣,400多名在樟樹小學上課的孩子們,全部是來甬打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陌生又新奇的牡蠣,讓他們在第二故鄉找到了興趣點。
-
詔安:開發土壤調節新技術 牡蠣殼不再煩人
開發出製成土壤調理劑的技術後,詔安每年富餘的8萬噸牡蠣殼不再煩人,妙解難題之餘,一個新的產業正冉冉升起 牡蠣殼,翻身 東南網11月1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吳楠 沈乾生)詔安是全省最大的牡蠣吊養基地,全縣年產牡蠣9.2萬噸。
-
詔安:讓牡蠣殼「變廢為寶」
東南網11月29日訊 11月22-24日,一年一度的全國農業界營銷盛會——第35屆中國植保雙交會在福州舉行,福建瑪塔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推出自主自有專利產品「瑪塔牡蠣鈣」參展,一舉贏得了全國數十家經銷商的青睞,展會期間訂單金額超500萬元,實現了新品開門紅。
-
渤海灣休漁結束走進天津漢沽大神堂村了解漁村民眾生活的新變化
渤海灣休漁結束走進天津漢沽大神堂村了解漁村民眾生活的新變化2014-09-03 08:2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津人民廣播電臺 瀏覽量: 3015 次昨天,記者來到漢沽大神堂村,實地感受漁業發展給漁村民眾生活帶來的積極變化。來聽見習記者孫博發來的報導。 大神堂村是位於漢沽最東邊的一個漁村,記者昨天清晨來到了大神堂村,不巧的是,由於當天暴風雨,所有的漁船都沒有出海作業。記者隨機走進了一戶漁民的家中對開海當天的情況進行了解,這戶主人名叫姜利,全村漁民經歷三個月的休漁期後,早就盼著開海這一天了,今年他的收成略低於預期。
-
廣州用牡蠣殼壘牆,牡蠣殼的建築成了沙灣古鎮的特色
沙灣古鎮在南宋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這裡是古時的海灣,河水大量湧出,形成了牡蠣殼的大量淤積。不知是佩服古人的智慧,還是取材於當地,將牡蠣殼用黏土砌成圍牆,結果冬暖夏涼,牡蠣殼的建築成了沙灣古鎮的特色。沙灣是舊町古海灣半月形的沙灘的湖畔,古鎮約七萬㎡的古建設群,完全保存了「三街六市歸無法格局」。
-
江戶時代,牡蠣是江戶餐桌上的美味,牡蠣殼卻被拿來防火?
摘要:江戶時代,牡蠣是江戶餐桌上的美味,牡蠣殼卻被拿來防火?在江戶時代的餐桌上不可或缺,但在時代劇中卻基本不會出現的食材,那就是貝類!在一部時代劇中曾經有介紹江戶料理的片段,在這裡簡短地介紹過,除此之外就再也沒有看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