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禪味·臺灣食養山房

2021-02-19 道格拉斯閩東總店

進入深山,幽靜與玄妙之感油然而生,其實這便是人與自然的親近感,一種深植於人類基因之中的非物質。禪空間裡的一切,把非物質用物質的方式再現出來,讓親近感通過腦電波瞬間傳達給身心的每一個細胞,似乎在說:我終於回到了最熟悉的環境之中。——純道題記


在臺灣,沒有菜單的食養山房,賣的是健康料理,全部選用當季食材,搭配食器造型的藝術性,讓許多人流連忘返。食養山房主人, 是五十歲單身的林炳輝,一個深愛茶道、帶股修行人氣味的宜蘭人。對於過去生平,他多是含笑不語,保持一種神秘,讓食養的傳奇更加傳奇。

八年前當起食養山房主人前,林炳輝從事裝潢工作。經由朋友的介紹,租下這一個原本是土雞城的地方,當起存放貨品的倉庫。對美感十分要求的他,即使是一間「倉庫」,也依個人品味,以最簡單的手法讓它浸淫滋發出主人的味道。

慢慢的,許多朋友來到這裡喝茶、聊天,在這一個空間裡,大家總是放鬆愉快、捨不得離開,於是他不僅住了進來,也決定將這裡經營成一個文化創意的人文餐廳。

沒有任何大費周章的廣告,靠的是口耳相傳的方式經營,走的是融合東方禪學風格,沒有過度的細緻拘謹,但充滿禪機。

食養山房細膩中有著不拘泥,低調不張揚。食養山房位於臺北汐止市汐萬路三段三五0巷七號,非常深山老林、很難找!

所有客人需要提前好幾周預約,食養主人林炳輝特別保留一棟70年前手工打鑿修砌的汐止傳統石屋,並開放為用餐區域。走進東方禪風為主要基調的用餐空間,裡頭沒有侷促的空間擺設,大格局的開窗設計,則是為了方便邀請遠方的山林景色進來作客。

不論牆上的山水墨畫、厚實的長形矮桌,以及榻榻米的搭配桌上的各類經典書籍,或是布滿了每個角落的花卉,都像是由這個地方「長」出來一樣,沒有絲毫的刻意造作。

曾經是建築繪圖師的林炳輝,捨棄追求世俗定義下的成功道路,走入山林,向大自然學習,學習禪的思維,重新定義成功。

當時四十三歲的他,離開都市到山上歸隱,並未擬定任何計劃的他,只想把過去的成見放下,以全新的自己去面對自然,卻創造出獨特且具有禪意的飲食文化。

食養居於山中,古樸禪意的風格,幾畝地偌大的庭園整理的很雅致。說食養山房走的是臺式簡約風,或是中國現代風,未免太膚淺論斷。

食養山房家,熟悉的東方文人元素中,虛實間多了更多對生活哲學的體現。食養用餐講究五感體驗,每一道菜皆是老闆的精採之後自由創作。

臺灣傳統美食宜蘭渣糕、芋泥、山粉圓,日本式的新鮮魚蝦海膽鮭魚卵,義大利、法國醬汁,每食用三道菜後,就有一杯自釀的水果醋清味蕾。

每道料理和諧地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可謂之臺灣的創意懷石料理,是相當獨特美好的養生美食體驗。

榻榻米鋪陳地面的茶室,自然材質的榻榻米與現代鑄鐵金屬骨架的座椅對比搭配顯得協調;每扇大面玻璃窗直接引入陽明山的好風景。

「食養山房流露著一股濃濃的東方文人氛圍。」高朋滿座,雅客們各自閒聊、享受這裡的養生東方膳食料理。

陽明山頭上,這些分散在廣大山間房舍,保留了舊結構,注入獨特的人文生活禪思,賦予原來舊有空間新生命。

無論茶室或書房的空間呈現,人們都可以隨處都能坐下來聊天喝茶,悠閒地體驗這裡的景致、遊走在隨處都是景、內外虛實的大環境。

食養山房的內部空間,以鐵、櫃、燭火、中國傳統濾紙漿的竹簾等簡單元素;除此,並沒有再刻意添購「裝飾品」。

食養山房裡面隔出10個區間供人用餐,用已絕版的竹簾,作為空間區隔,每個小單位空間在開放中,依然保有其獨立性。這竹帘子創造簾外、簾內呼應著好山好景,多了層虛實間畫中畫的曖昧與想像。

透過大片玻璃窗,山水景色自己跑進來作客,人在其中,吃自在,吃清淨,竟然就滋生出山高水長的胸懷。來到這樣安靜的空間,真的會感受到禪宗語錄說的「逢茶茶,遇飯飯」的禪理:該喝茶就喝茶,該吃飯就吃飯。

食養搬到松園後,仍延續過去新店山上的傳統—預約制、沒有菜單。要預約,是因為食材都是當日準備,沒有多餘備份。沒有菜單,則是林炳輝自認「不會做菜」,不敢給人點菜。

再者,他說也不知道怎麼稱呼自己「空思夢想」做出來的菜,而且,每隔一陣子,也會因季節或心境轉換變來變去,很難寫出來,「少了菜單,客人會期待,會想跟我們討論菜色,產生對話。」

他說的是事實,客人的確會追問不休,關心自己吃進了什麼東西。人們對於美的渴望,不亞於對麵包的需求。他們需要有地方休息和祈禱,讓大自然平復他們的創傷,喚起他們的歡樂,給予他們的肉體和靈魂以力量。

去食養山房用餐,得記住五個要點:1、必須提前一個月訂,而且在你預定的日子前一天到前三個小時,都在不斷讓你確認;2、沒有價格,沒有餐菜單,根據季節配菜;根據客人的數量按份上;3、每道菜的確做的很精美,而且口味佳,視覺和味覺渾然一體;

4、服務員很周到,也了解客人的心思,每道菜上來都建議你照個像再介紹;5、不開分店,餐館的老闆不求大,而求做得久遠。

歡迎來到《 築巢 . 道格拉斯 》,我們築造的不僅是家居,而是家!我希望的設計裡,有創意,有親切,還有色彩和溫度。我們希望長輩舒適安詳,希望孩子健康明朗,希望我們的房子除了遮風擋雨還能持續溫暖。這就是《築巢.道格拉斯》要獻給這個世界的,我們為您的裝修服務,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讓房子能夠居住,而是讓我們都愛上居住,愛上回家!築巢,等你回家!築巢,等你回家!

關注《築巢.道格拉斯》將持續為您的生活環境提供改良建議!歡迎親臨《築巢.道格拉斯》交流,讓我們一起把更好的生活理念傳遞下去!

相關焦點

  • 臺灣食養山房,深山禪味餐館
    禪空間裡的一切,把非物質用物質的方式再現出來,讓親近感通過腦電波瞬間傳達給身心的每一個細胞,似乎在說:我終於回到了最熟悉的環境之中。——純道題記欣賞更多禪意建築與特色裝飾,請免費訂閱微信《禪藝會》後輸入「56A」「56B」查詢。
  • 臺灣茶空間丨食養山房
    他覺得泡茶不需要很多花招在裡面,就是很樸素的端端正正地泡茶,他希望把心情透過茶和茶席傳遞出去,讓人能夠靜下心來喝茶,他打造的食養山房也恰好體現這一點。山房的主人林炳輝身上總能透出一種修行人的氣質,言行舉止都保持一種神秘感,著麻衣,學禪,內心自在篤定。內心安定的人必然有所經歷。
  • 食養山房:臺灣茶道的新式空間
    食養山房是臺灣著名的新式茶空間,和自然相互依存,溪流,山石和古道,都保留了原始的面貌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平常的中午,鄰近食養山房的停車坪上已經堆滿數十輛車,會有專人詢問你的訂單號後,才開放車道。順著傾斜成45度角的山谷一直往下行駛,就會看到青灰色的食養山房的鐵門,非常不起眼,若不是門前大盆的黃菊,真會有些失望。走進去才發現:不起眼正是這裡的基調,建築隱藏於自然山水中,自然的空間裡,人為製造的細節甚少。這是主人林炳輝所追求的「道法自然」的心得。
  • 到臺灣食養山房契茶去
    無論是對於喝茶的環境、飲茶的方式,還是茶具的製作、茶席的陳設,臺灣茶人具有獨到的審美品位,值得喜歡茶文化的人們去關注了解。小編推薦欣賞的「葉放訪茶」本期前往臺灣,一探臺灣茶文化究竟。二十年多前,林炳輝放棄了設計師工作,走入山林,向大自然學習,按照自己的美學和人文概念,重新建設自己的生活。他的食養山房座落於臺灣新北市汐止區山間,雖然偏僻,但臺北近年來所有重要的茶席都選擇在這裡舉行。
  • 食養山房,深山靜林中的禪修地
    | 關於食養山房 |沒菜單的食養山房
  • 臺灣新式茶空間 藏於深山卻名揚紅塵的食養山房
    「愛茶之人來臺灣,一定要去食養山房。去食養山房,一定要提前一個月訂位。」提前一個月訂位並不是虛張聲勢。
  • 【茶館尋旅】食養山房
    五十歲單身的林炳輝,是一個深愛茶道、帶股修行人氣味的臺灣宜蘭人。對於過去生平,他多是含笑不語。八年前當起食養山房主人前,林炳輝從事裝潢工作。想想,設計師會幫你設計,也會幫別人設計,那就只能是設計,這或許就是食養的獨特魅力所在。
  • 獨家 臺灣人太會玩了:政客文人為什麼都愛去食養山房
    《古典工藝家具》雜誌 文/湯石香 圖片提供/Eliane  原文標題:食養山房:雲水山間,有一方天地  山居名片>>>  地點:臺灣  主人:林炳輝  履歷:1996年,食養山房於臺北縣新店市成立  2005年12月10日,食養山房結束新店營業
  • 食養山房:通過無菜單料理 感受隱士山林私房美味
    臺灣的著名餐廳食養山房居於山中,古樸幽靜的禪意,在無為之間為客人提供現代人最渴求與缺失的內心平靜。 八年前當起食養山房主人前,林炳輝從事裝潢工作。經由朋友的介紹,租下這一個原本是土雞城的地方,當起存放貨品的倉庫。對美感十分有要求的他,即使是一間「倉庫」,也依照自己的個人品味,以最簡單的手法讓它浸淫滋發出主人的味道。對於過去生平,他多是含笑不語,保持一種神秘,這讓食養山房的傳奇更加傳奇。   慢慢地,許多朋友來都到這裡喝茶、聊天。在這一個空間裡,大家總是放鬆愉快、捨不得離開。
  • 食養山房:茶,人,空間
    雖已有提前查過路線,但是媽媽依然耐心地指點我該如何到達,一路上不斷地給我打電話,詢問我到了什麼地方,根據我所在的地方提示我該怎麼走,一路在媽媽的電話中,輾轉汐止,換乘公車到達陽明山西南坡的食養山房。汐止火車站轉乘F910前往食養山房。汐止的公車站牌極為可愛,但文字略小,稍遠便無法看清。
  • 臺灣食養山房┃汐止山間禪風餐廳+雅致無菜單料理
    臺灣食養山房的整體空間及餐飲體驗,堪稱融合禪風茶藝之博大精深,體現出精彩絕倫的中華飲食文化。食養山房深居於臺灣新北市汐止區五指山間,是一間採預約制、無菜單料理的餐廳,地點隱密,像極了秘境般的地方。 二十四來年,食養山房經過了兩次的搬遷,最後終於在如今的汐止山上安定下來,彷佛人生到了一個時間點,總能安穩地停下腳步。
  • 食養山房:深山裡的餐廳人氣怎麼還這麼旺?提前一個月都訂不上!
    松園的食養山房這一次是在新北市的汐止,那是一個安靜的山谷,澄明、舒朗,倒是和林炳輝有些相似。去食養山房的路上,總會讓你有種誤入桃花源的錯覺。它隱匿在幾千平米的深谷裡,與零星的幾座建築作伴。去食養山房,甚至要提前一個月預約,就算如此,還極有可能約不到位置。
  • 山房築VIEW | 世外桃源之食養山房
    走呀,和我們一起擁抱臺灣。八天時間環島一周,在寶島臺灣,我們體驗了冬季到臺北看雨,在宮崎駿的取景地九份邊品嘗當地有名的芋圓邊欣賞著基隆港,在日月潭感受由春光明媚到水沙連的景象,在阿里山看2000多年前的檜木,在北回歸線感受冬夏的分界,在貓鼻頭遙望南太平洋、在火車上品嘗便當等等,旅遊中一半是觀景,一半是感受文化。
  • 臺灣人文茶空間:食養在深山
    食養山房在汐止新區。它草創於新店,後遷陽明山,最終搬到如今這個地方。從臺北到新北,開車往東北去,從汐止交流道出來,往五指山方向前進。車要在道上盤旋數小時,沿途屋舍漸稀,山林的氣息越來越濃,道路慢慢被綠意夾抱。
  • 最美禪意山水餐廳——食養山房
    因為無論生活在何方,人們總需要有地方能夠休息和祈禱,需要能回歸自然放鬆心緒;人們希望有地方能喚起他們的歡樂,給予他們的肉體和靈魂以力量——在臺灣,食養山房就是這樣的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食養山房坐落於山間。入口的迎賓臺簡潔卻不失氣氛。食養山房細膩中並不拘泥,低調而不張揚。雅致的空間,極簡素的布置,用光的精妙,讓你一下就步入茶人靜心的境界。走的是融合東方禪學風格,沒有過度的細緻拘謹,但充滿了禪機。
  • 躲進深山造了間生鏽的鐵皮屋餐廳,沒有菜單卻還是紅遍臺灣——食養山房
    食養山房「來臺灣, 一定要去食養山房。」——這是外人對於食養山房的評價。「來食養山房,一定要提前一個月訂位」——這是老闆林炳輝對大家的建議。提前一個月訂位並非虛張聲勢。順著傾斜成四十五度角的山谷一直往下行駛,就會看到青灰色的食養山房的鐵門,非常不起眼,若不是門前大盆的黃菊,真會有些失望。
  • 一間山房 一家銀行 一條捷運
    食養山房:  一個人的修行  一條木長案,鋪著一條棉布長巾,兩個樹上採下的小柚子擺在上面,放著一小盒不起眼的名片,這就是食養山房的玄關。如果非要形容它,只有散淡二字。  玄關後面只看得見山林,聽得見溪水聲。走過小橋,爬上臺階,才顯露出木屋的一角,沒有招牌,也沒有多餘的裝飾,一如這裡的主人般低調。
  • 「留給松樹,留給天地」之食養山莊
    去過「食養山房」的人,想必都有此驚豔。  食養山房座落松林間,布局簡單,意境深遠,好像陽明山自然「長」出來的景。尤其當起霧時,煙雲撲朔迷離,更像一幅山水畫。食養山房的主人林炳輝說。   不過,食養的「安靜」並不會形成日本茶道那種正襟危坐的壓迫感,反而是無拘無束、可以隨意躺臥或晃來晃去的空間。
  • 隱居山野 食養山房
    食養山房一直聲名在外,被視為設計餐廳的代表作,許多外人對於其的評價是「來臺灣,一定要去食養山房」。
  • 一次深度的臺灣遊學丨臺北故宮 食養山房 紫藤廬 春餘園子……
    ·食養之旅即將開啟,萬仟學堂攜手海峽兩岸著名茶人林炳輝老師,與您一同帶著對茶的傳承的了悟進行品味;帶著置身世外、追問初心的藝術思考和探求,行走臺灣,收穫一份寧靜,一種自我的超越及更多的包容、自由與開放,進而開啟生活智慧和美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