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下午,重慶市召開第二十六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會上,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副書記夏沛就《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分類防控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夏沛介紹,當前,疫情形勢出現積極變化,防控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已進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發展的新階段。分區分級分類防控,有利於避免防控措施「一刀切」,提高疫情防控的精準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儘可能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的影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主城9區因人口密度大納入高風險區縣
重慶市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指導意見》分區分級標準,綜合考慮疫情態勢、人口流動等因素,以區縣(包括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重慶經開區)為單元,分為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區縣。
低風險區縣是指本行政區域內無確診病例,或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包括南川區、城口縣、彭水縣、黔江區、武隆區、秀山縣等6個區縣。
中風險區縣是指本行政區域內14天內有新增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不超過50例;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未發生聚集性疫情。包括璧山區、江津區、涪陵區、萬盛經開區、梁平區、酉陽縣、銅梁區、榮昌區、永川區、開州區、巫溪縣、石柱縣、重慶高新區、巫山縣、兩江新區、豐都縣、忠縣、大足區、雲陽縣、墊江縣、長壽區、奉節縣、綦江區、合川區、潼南區、重慶經開區等26個區縣。
高風險區縣是指本行政區域內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包括萬州區和主城9區(不含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重慶經開區)共10個區縣。
夏沛表示,需要說明的是,按照國家標準,以區縣為單元,僅萬州區符合國家標準可納入高風險區縣,鑑於主城9區人口密度大,區際人口流動頻繁,簡單按行政區划進行分區分級意義不大,因此將主城9區作為一個整體區域統籌考慮,納入高風險區縣。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重慶經開區地理位置相對獨立,是重要的產業園區,也作為一個類別,納入中風險區縣管理。
另外,根據疫情變化和分區分級的標準,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將在科學研判基礎上,適時動態調整分區名單,落實分區分類分級管控要求。各區縣從實際出發,參照市級標準,制定以鄉鎮(街道)為單元的分區分級分類標準。
對不同風險區實施不同的防控策略
關於具體的防控措施,夏沛也作了梳理。他介紹,根據《重慶市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分類防控實施方案》要求,對不同風險區實施不同的防控策略。
低風險區縣實施「外防輸入」的防控策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抓好重點地區流動人員跟蹤管理,強化監測發現報告、預檢分診、規範發熱門診等工作,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落實社區防控措施,交通運輸、城鄉公共運輸正常運轉,全面復工復產。企業同時也要繼續做好通風、消毒、體溫檢測等防控和安全生產工作,要指導員工做好個人的防護。
中風險區縣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控策略,儘快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在採取低風險區縣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全面排查和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無確診病例的鄉鎮、街道、社區和可閉環管理的工業園區,可參照低風險地區的防控措施,在採取必要防控措施的同時,保證交通運輸、城鄉公共運輸正常運轉,合理安排復工復產,落實企業疫情防控責任,減少人員聚集,統籌加強區域內醫療物資的生產、調配和儲運。
高風險區縣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入、嚴防輸出」的防控策略,根據疫情態勢逐步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在採取中風險區縣各項措施的基礎上,嚴格禁止一切聚集性活動,依法按程序審批後可實行區域交通管制。全面排查發熱患者,落實重點人群核酸檢測和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對發生社區傳播或聚集性疫情的相關場所進行消毒,採取封閉管理等限制人員進出的管控措施。保證醫療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保持物價總體穩定,依法查處違法行為。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涉及重要民生企業正常運轉,指導其他企業採取靈活方式安排員工工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再逐步有序擴大復工復產範圍。
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重慶經開區按轄區、工業園區和居民區,另行制定具體方案。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翔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