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水這位守藝人,50年習武,誓要把白眉拳發揚光大

2020-12-13 澎湃新聞

「呵!」「哈!」每天上午早操音樂響起,裏水鎮麻奢小學的操場上,全校學生踏著節點耍起了白眉拳,不時發出剛勁響亮的喊聲,場面十分震撼。在操場邊上,一名武術教練總在觀察學生們的一招一式是否到位,他就是「白眉拳」第八代傳人、白眉拳市級非遺傳承人黃新健。

黃新健為學生展示每一個招式,每一個動作,讓學生深入理解。

六歲起就習武,師從白眉拳第七代傳人陳宗良,苦練多年後回鄉開武館授徒,他不僅向年輕一代展現武術文化,更是肩負起把武術推向校園的重任,誓要將白眉拳精髓傳承,把武術精神發揚光大。

輾轉多地 只為學到真功夫

「我6歲開始就跟著村裡的教頭學拳,只為自衛防身!」今年58歲的黃新健依然記得年少時學武的初衷。那時,北沙鶴暖崗村的武術底蘊和氛圍很濃,很多村子都聘請了教頭教武術。他就跟著包括父親在內的多名教頭學武。

讀書時,他就加入了北沙小學的武術隊,開始接觸國標拳。一直到高中,他在村裡學習傳統武術,在學校就學習國標拳,每天早晚堅持訓練,打下了紮實的武術功底。

學武立德,每次上課,學生都要行抱拳禮,這是最基本的禮儀。

「我一定要學到真功夫!」高中畢業後,黃新健來到廣州工作,還不忘尋找武功高強的師傅學武。1981年,適逢陳宗良和陳飛鴻在廣州開白眉拳培訓班,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每天下班後都堅持去上課,對白眉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因工作調整,他只是學了一兩年就告別了師傅們。

「緣分有時真的是註定的,不久後我又在雲浮遇到了師傅。」回想起當年學武經歷,黃新健覺得仍歷歷在目。原來,1992年他和弟弟到雲浮開建築公司,偶遇公司一位工作人員也是學白眉拳出身,他的師傅竟然就是陳宗良。於是在雲浮,他和弟弟就正式拜陳宗良為師,開始系統地學習白眉拳拳法。

從此,黃新健的生活就是上班工作、下班練拳,每天下班後都趕到武館學習,結束後再摸黑騎車回到住處。

「那時學白眉拳的人不少,但真正系統學白眉拳的人不多,我們師傅就是其中一位,他畢生都在研究白眉拳。」黃新健說,白眉拳難學難精,需要無數次實踐才能領悟如何利用身體的筋骨、脈絡與大地傳遞力量。為了學習白眉拳精髓,他和弟弟分工學習,一人跟著師傅一招一式地學,一人在旁一邊聽一邊做好筆記,以便記住每一個細節,課後隨時隨地反覆練習。

直至師傅意外去世後,黃新健仍跟著同門師兄繼續學,不斷切磋,提高自己的水平。

開館授徒 成為非遺傳承人

黃新健兄弟系統學習了白眉拳後,總想把師傅這一門拳術傳給更多的人,於是於2000年回到北沙開了一個 「北沙武術醒獅館」。每個周末,總有一批年輕人從各地如約而至,雖然年齡不同、身份不同,他們卻有著同一個目標:跟著師傅學好白眉拳。

黃新健、黃國健與徒弟們合影。

「為了專注傳承白眉拳,把這一門武術系統傳授,很不容易才註冊成立為正式的武館。」4年後,經黃新健努力,得到上級及本地政府支持,終於註冊成為當時南海區的第二家武館,經村民同意,把黃氏宗祠用作武館場地,從此,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學員。

2007年3月,北沙武術「白眉拳」被南海區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3月,「白眉拳」被佛山市列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立項申請廣東省非遺,黃新健、黃國健等被確認為「白眉拳」第八代傳人。

「北沙武館名聲起來了,最輝煌的時候,武館收徒近百人!」由黃新建兄弟掌舵的北沙武館,不僅授徒,還成為了白眉拳非遺文化的展覽館,歡迎各界前來學習交流,傳播本土文化,為此吸引了不少武術愛好者及學生前來參觀。

2019年珠江形象大使十強、裡水北沙的「功夫少女」黃裕興,是黃新健的徒弟,也是他的侄女,從小就開始學習白眉拳,愛好藝術表演的她經常在各類展示平臺展現白眉拳非遺文化。「雖然黃新健師傅沒有明說,但是他還是希望我能把白眉拳繼續傳承下去。」黃裕興表示,自己和白眉拳的聯繫只會越來越緊密,在大學期間白眉拳傳播出去,畢業後會回到家鄉把白眉拳繼續發揚光大。

練武立德 最好的傳承在校園

事實上,近十年來,黃新健積極參與裏水鎮舉辦的夏令營公益課堂,與徒弟等一起為學生們教授白眉拳,每年的課堂都非常受歡迎。

黃新健在校園為學生教授白眉拳。

黃新健認為,最好的傳承是在校園。最開始時,裏水鎮旗峰中學要在大課間練武術操,他就和弟弟為學校專門錄製了白眉拳課間操。此外,為了讓更多學生可以了解、學習白眉拳,他們還專門加錄了白眉拳的初級拳——《石獅拳》。這一嘗試得到了學校與學生的肯定,更堅定了黃新健要把傳承重心轉移到校園裡。

2012年起,他到麻奢小學擔任武術教練,向該校師生傳授白眉拳。「學生基本上是零基礎,要把他們培養起來,就要有合適他們的拳法。」為了全面推廣白眉拳,該校不僅要求全校體育老師都要學會白眉拳,並設有每日白眉拳課間操和每星期固定一節的武術課,還專門推出了麻奢小學武術系列教材。

麻奢小學的武術教材。

不僅如此,黃新健還推動麻奢小學成立了「象林武術隊」,吸納功底好、興趣濃的學生入隊,每天堅持集訓,既磨練了學生的意志,也代表學校在市、區,甚至省賽事上拿下了多個獎項,助力學校打響特色教育品牌。

「武術是講究精氣神的!千萬不要忘了我們最基本的禮儀!」黃新健指導學生練習白眉拳,不僅傳授拳法,更是時時為學生傳遞「文武立德」的理念,通過言傳身教把武德傳承下去。如今,麻奢小學已成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白眉拳傳承基地。

黃新健帶領學生們,獲得不少獎項。

今年讀6年級的馬鎮宇曾在省賽中憑藉白眉十字拳斬獲一等獎,他希望長大後希望能回麻奢小學教白眉拳,能把這項非遺項目傳承下去。聽到徒弟的願望,黃新健欣慰地笑了,還不忘囑咐:「你以後升到中學後,要進入武術社團,把白眉拳教給更多的同學們。」

夢裡水鄉編輯部

來源:珠江時報 記者:歐林菊、梁嘉妍

編輯:杜婉容

審校:陳淑儀、朱嘉泳、吳碧霞

-----

-----

原標題:《裡水這位守藝人,50年習武,誓要把白眉拳發揚光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雲上嶺南】視頻 | 「守」藝人
    【雲上嶺南】視頻 | 「守」藝人金羊網  作者:宋金峪 王綺靜 劉思辰 姜雪媛  2020-12-22 在嶺南,有這樣一群匠人,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用雙手製作工藝
  • 白眉拳、廣式燒臘,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2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劉智強:白眉拳傳承人劉智強(別名劉強),漢族,1960年6月出生,現居白雲區橫沙村,白眉拳第七代傳人。自幼跟從父親劉紹泉(別名劉泉)習武,多年來研習和傳授白眉小石獅拳、白眉大石獅拳、白眉三門八卦等武術套路,及各種武術器械、散打搏擊和醒獅。
  • 白眉拳是峨眉山白眉道人所創,為什麼成為佛山最熱門的拳種?
    還有一種說法,在道光二十八年間,有一黃連嬌的還俗和尚,從福建少林寺避難來到廣東惠東縣梁化墟,得到林合的厚待和尊敬,奉如父輩,遂把少林武功傳給林合,當然也有白眉拳,從這個時候開始白眉拳開始在廣東流行。白眉拳是中國一種古老的拳術,屬於南拳的一個流派,在廣東佛山最開始傳出,然後在廣東各地、香港、澳門等地特別流行,白眉拳特點十分鮮明,其特點是剛強兇猛,連貫性強,路線寬廣。其拳法有衝拳、鞭拳、雙撞拳及千字箭拳。
  • [武學知識] 白眉拳
    白眉拳是漢族寶貴文化遺產之一。白眉拳在廣東、香港、澳門、四川等地較流行。其特點是剛強兇猛,連貫性強,路線寬廣。其拳法有衝拳、鞭拳、雙撞拳及千字箭拳。橋法有碎橋、鑽橋、剎橋與封橋等。腿法有同影側踢(即撐雞腳)與蹬腳等。其主要拳路套數有小十字、大十字、三門八封、十八摩橋功及猛虎出林等。白眉拳的拳理取法於武當張三丰之八卦原理,拳法則合眾家之長成為一體。
  • 拾光守藝人非遺課堂正式開課
    消費日報網訊(鄧仰輝) 11月21日上午,長三角世茂攜手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聯合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行動《拾光守藝人》經過一個月的傳播,數萬人的關注,首堂非遺課堂正式在世茂泰禾江南院子開課了,40位小小非遺傳承人穿著漢服體驗了一場瑰麗的非遺文化之旅。
  • 遊渭南桃花源景區,觀守藝人的桃源酒坊
    圖文/陶玉和5月11日,驅車去渭南市桃花源景區一遊,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守藝人的桃源酒坊。牌樓進去,寬敞的建築裡,一樓是酒坊文化及產品展示,地下是同等面積的酒窖。據書記載,酒聖杜康是渭南白水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漢《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國君,道家名人。」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製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後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 東北菜系裡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而在東北菜系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便是豬肉燉粉條,能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的一道菜。 這樣的一道菜,不愧為中國代表菜,不但將飲食本身表現到極限,更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 裡水北沙 依託紅色文化塑造區域特色
    1994年,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成為南海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此同時,該村還以北沙白眉拳、醒獅、龍舟等傳統文化而聞名。  藉助厚重的革命老區歷史,北沙村在裡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將打造「愛國基地·紅色北沙」的區域品牌。北沙村黨委書記沈小琴表示,北沙村將繼續深入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白眉拳、醒獅、龍舟等傳統文化項目的價值,以文化振興帶動產業振興,進而全方位地提高北沙村的發展質量。
  • 《廣府武林人物傳奇》——白眉拳 伍明
    白眉拳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拳術,屬於南拳的一個流派。起源於明朝末年,據傳是四川峨嵋山白眉道人所傳,現在四川、廣東、香港、澳門等地較流行。其特點是剛強兇猛,連貫性強,路線寬廣。其拳法有衝拳、鞭拳、雙撞拳及千字箭拳。橋法有碎橋、鑽橋、剎橋與封橋等。腿法有同影側踢(即撐雞腳)與蹬腳等。其主要拳套有小十字、大十字、三門八封、十八摩橋功及猛虎出林等。白眉拳是漢族寶貴文化遺產之一。
  • 拾光守藝人非遺課堂正式開課,長三角世茂X江西都市頻道,守藝匠心...
    11月21日上午,長三角世茂攜手江西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聯合主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行動《拾光守藝人》經過一個月的傳播,數萬人的關注,首堂非遺課堂正式在世茂泰禾江南院子開課了,40位小小非遺傳承人穿著漢服體驗了一場瑰麗的非遺文化之旅。
  • 【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
    【非遺傳承】洛邑古城: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什麼?是「守」藝人!「比手藝人更難能可貴的,是「守」藝人。」 古城「守」藝人擇一藝 終一生精通一門手藝不易,堅守一門手藝更難。在古城中,有這麼一群「守」藝人,擇一藝,終一生,不為繁華易匠心,追尋著歷史的烙印,守護著文化的魂。
  • 小街巷裡江湖情長 | 沙塘坊:佛山「贊先生」、葉問曾住過這裡
    白眉拳師傅謝日華和住了幾十年的沙塘社區仁安裡。住在仁安裡幾十年,退休後深居簡出的老街坊謝日華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本地武術白眉拳德高望重的大師伯。在謝日華的記憶裡,上世紀六十年代佛山街人才薈萃,坊間興起濃厚的練武習武風氣,當時僅十二三歲的謝日華,一有空就跑去永安公園,觀摩白眉拳大師劉少良練拳。不久,這個靈氣少年便引起了大師傅的注意。「師傅看我嚮往練拳,就答應教我功夫。我帶著師傅回家,徵得父母同意,正式拜師學藝。」
  • 中秋節吃月餅也要拜兔兒爺 幸繪京城第五代守藝人張忠強
    製作兔兒爺的老手藝人——兔兒爺張明人紀坤在《戲題》裡有雲: 「京師中秋節, 多以泥摶兔形, 衣冠踞坐如人狀, 兒女祀而拜之。」 從這首詩中可以得知明朝已有祭拜兔兒爺的習俗。我們「幸繪工藝偵探團」在前門的一條小胡同裡找到了一位製作兔兒爺的老手藝人——兔兒爺張。一進楊梅竹斜街,就能看到老北京兔兒爺的店,雖然店面不大,但是店裡喜慶的色調以及玻璃窗後一座巨大的兔兒爺像足夠吸引路人的眼球。窄窄的小店擺滿了大大小小、顏色形狀各異的兔兒爺。
  • 發現指尖技藝守護傳統文化,「百村百匠」《守藝人》來了!
    12月11日,由貴州廣播電視臺大眾生活頻道、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促進會等聯合策劃推出的「看見手藝 守護匠心『百村百匠』《守藝人》——貴州鄉村手藝人影像記憶」啟動儀式在貴陽舉行。「欄目組將以貴州100個古村落的100位鄉村手藝人為主題內容,深入挖掘貴州傳統手工藝文化資源,以全新的視野和呈現方式來解讀貴州100位鄉村手藝人與100個古村落的文化密碼,探尋根植在鄉土空間裡中華文化的『根、魂、夢』。」
  • 南派傳統雕刻守藝人黃紹鋒:石中君子,獨具匠
    原標題:南派傳統雕刻守藝人黃紹鋒:石中君子,獨具匠心南派雕刻守藝人黃紹鋒第一次見黃紹鋒先生,是在一個夏末秋初的午後,因經常多次的在圈內聽到黃紹鋒先生以及其對南派傳統雕刻藝術的造詣之深,懷著崇敬和虔誠的本意,經過幾次的約談後,和黃紹鋒先生約在了其工作室內進行本次的對話
  • 回首往昔展望未來,2020年習武感悟
    2020年在緊張中流逝,在這一年中,有喜有憂,有焦慮有平和,這一年發生太多太多的事情,也使自己在這一年中,在心態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與進步。在這一年中,從年初到年終始終在堅持著對於武術的訓練,並且在今年有著不錯的提升,簡單分享一下這一年來的一些習武感悟吧,也是對2020年的一次復盤。
  • 光大銀行信用卡至海底撈消費滿200立減50
    截止時間:2014年1月31日主辦機構:光大銀行活動區域:全國優惠方式:立減優惠活動:光大銀行信用卡至海底撈消費滿200立減50活動內容:即日起至2014年1月31日,每周一至周五(全天使用)活動期間,刷光大銀行信用卡在全國指定海底撈門店消費,單筆滿200元可享立減50元優惠。
  • 中青旅創立40年 成為光大集團大旅遊戰略核心平臺
    6月28日,中國光大集團在中青旅大廈舉行「紀念青旅事業創立四十周年」座談會。中青旅控股董事長康國明、青旅集團董事長倪陽平在會上回顧了中青旅發展的四十年曆程,「青旅精神」概括起來,就是「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勇於競爭的拼搏精神,榮辱與共的協作精神」。紀念中青旅事業四十年,就要進一步繼承和升華「青旅精神」,充分發揮光大產融結合特色,落實好旅遊E-SBU,圍繞「建設可複製的核心競爭力」,提供品質服務。
  • 涿州守藝人|一群人守護二百年傳承,這才是涿州鄉愁該有的味道
    涿州守藝人涿州市房樹豆腐手藝人 郝建來:現在的豆子不用挑郝建來:做了小40年的豆腐,我是覺得很辛苦,但這個手藝是一定要有人做的。發展房樹豆腐以「鮮嫩、口感好、豆香濃鬱」獨成特色,發展到現在,全村有50涿州守藝人傳承手藝
  • 形意拳傳人看門50年 披露《武穆遺書》口訣/圖
    >《逝去的武林》出版口述者李仲軒曾拜形意拳大師習武 退隱後做了50年守門人形意拳傳人披露《武穆遺書》《射鵰英雄傳》中武林群豪爭奪《武穆遺書該書是2004年去世的武林宗師李仲軒85歲時的口述實錄,據稱這位曾在西單某電器商店守門近50年的老者是中國武術界的至尊前輩,也是中華武術黃金時代的最後一位見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