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孜不倦的追夢人——淮劇傳承人陳澄

2020-12-14 江蘇頻道

陳澄在輔導學員。

在當今淮劇界,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省淮劇團演員陳澄可說是屈指可數的優秀女演員。她是「梅花」、「白玉蘭」的雙料得主,去年還獲得「戲劇界的奧斯卡」華鼎獎戲曲最佳女演員獎。

記者見到陳澄時,她正在市文化藝術中心四樓排練廳指導小演員,教他們如何發聲、潤腔。「我現在很大一部分精力,用於培養小演員與學員。上月初,我團的小學員張泠、唐曉雲、王登州等還參加了百年淮劇名家名段演唱會的演出。這批學員在魯藝學校學的就很紮實,近兩年團部又幫他們排八出折子戲。15日,學員班的『盜仙草』、『斷橋』將赴鎮江演出,這填補了省淮20多年沒有武戲的空白。」

今年42歲的陳澄出生於淮劇世家。父親陳德林、母親黃素萍都是國家一級演員。4歲時,陳澄隨父母學唱淮劇,因為受父母的薰陶,她從小就唱得有板有眼,受到了觀眾的喜愛。14歲時,她進鹽城魯迅藝術學校,學習戲曲表演專業。5年後,陳澄以優異成績結束學業,進入省淮劇團。「一路走來酸甜苦辣,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淮劇就是我的第二生命。」

2003年,陳澄被借到泰州市淮劇團,參加《祥林嫂》劇組,擔綱具有挑戰性的祥林嫂這一主角。在一次排練中,因為匆忙沒有將頭上平時戴的飾品拿下,與劇中「祥林嫂」角色形象不符。身為團長的父親,在全團大會上毫不留情給予了嚴厲的點名批評。陳澄當時委屈得哭了。會後,父親對她說:「身為演員,對每一次排練都應該認真,要全面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一個好的藝術家平時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嚴謹到一絲不苟。」

因為嚴父的教導和自身的努力,陳澄在2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她的表演細膩、嗓音甜潤,唱做俱佳。她在淮劇唱腔方面,既繼承了父母的藝術風格,尤其是父親的陳派特色,又博採眾藝術家之長,不斷吸收兄弟劇種的精粹,在專家、觀眾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的「澄腔」特色。

淮劇專業領域的認可固然可喜,但陳澄覺得觀眾的認同才最重要。她憑藉《祥林嫂·天問》一段裂石崩雲般的唱腔,多次參加中國梅花獎藝術團赴全國各地演出,所到之處都震驚了現場觀眾,讓各地的戲曲迷知道了淮劇、愛上了淮劇,一下子變成了淮劇迷。如今,許多劇種都移植傳唱這個唱段。

「淮劇來源於民間,有著濃鬱的『草根性』,蘊藏著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它深深植根於群眾之中,與百姓生活休戚與共。真正走入農民兄弟心中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近年來,陳澄每年都參加省、市和團裡的送戲下鄉演出。她說,淮劇要傳承下去,靠的就是這群最淳樸、打心眼裡熱愛淮劇的基層觀眾。

這麼多年下來,陳澄對淮劇已經不能用「執著」二字來形容,淮劇已經滲透到她的骨血當中。任何需要她的演出,陳澄幾乎場場不落,因為觀眾都喜歡「角兒」,沒有「角兒」登臺,觀眾會掃興。

20多年來,陳澄先後主演過《祥林嫂》等10多部大型現代戲、古裝戲,成功地塑造過眾多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

「多年的舞臺實踐,使我逐漸認識到,要想成功塑造一個藝術形象,首先要把握好劇中人物的性格。」陳澄說,一名演員要想在舞臺上把角色演活,富有感染力,就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閱歷,加深各個方面的知識修養,真正做到「情動於衷而形之於外」。

連結:

淮劇

淮劇,又名江淮戲,流行於江蘇、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區。淮劇語言是以今建湖縣的方言為基調,經過戲曲化而形成的一種舞臺語言。清代中葉,在鹽城、阜寧一帶流行著一種由農民號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一人單唱或二人對唱,僅以竹板擊節。後與蘇北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稱為江北小戲。之後,又受徽劇和京劇的影響,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淮劇。2008年,淮劇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相關焦點

  • 淮劇公主陳澄:作為泰州女兒滿懷感激
    後臺是生活一部分  家人借演出相聚   採訪中,陳澄多次談及丈夫陳明礦——江蘇省淮劇團團長、淮劇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陳澄的父親陳德林是泰州淮劇表演藝術大家,素有「淮劇皇帝」之稱,他創立了陳派唱腔,與江蘇北派、上海南派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為了把經典淮劇曲目《臘月雷》從傳統舞臺搬上電影屏幕,他不僅個人出資,更「全家總動員」,除本人出演外,該片主演集齊了陳澄的母親黃素萍、陳澄、陳明礦,為淮劇史上首部彩色戲曲故事片。《臘月雷》公映後,在上海泰州等地引起強烈反響。
  • 「戲碼頭那些角兒」「淮劇公主」——陳澄
    說起淮劇,您可能都不太熟悉,但是這個發源於長江以北鹽淮地區的古老地方劇種,伴隨著「梅花獎」藝術團走遍全國。憑藉一折「天問」,讓大江南北的人們認識了淮劇,也記住了一個名字——陳澄。陳澄,在自己的舞臺生涯中斬獲了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戲劇「白玉蘭獎」、全球「華鼎獎」等諸多大獎,被戲迷親切地愛稱為「淮劇公主」。
  • 一場演唱會百年淮劇史 淮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在泰精彩上演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何派」傳人何雙林表演淮劇《海港》選段。  首次聯合13家劇團打造盛宴   今年70歲的陳德林,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在這次活動中不光親自演,還要負責接待、組織等工作,真的是累壞了。當晚他用陳派唱腔表演了《團圓之後》,博得觀眾陣陣掌聲,臺下「再來一首」的呼聲不斷。
  • 百年淮劇首次四個「楊六郎」同臺
    「何陳」同臺,「梅花」齊放  兩位淮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兩位梅花獎得主、十位白玉蘭獎得主……昨晚的演出星光熠熠、名家雲集,淮劇界響噹噹的藝術家們幾乎悉數到場。其中,最為耀眼的莫過於「何陳」同臺。  何雙林、陳德林,同是淮劇國家級傳承人,一個何派、一個陳派,兩人都是70歲,一個是「淮劇金龍」、一個是「淮劇皇帝」,兩位「元老」同臺,掀起了全場最高潮。  「陳派」生腔創始人陳德林首先登臺,演唱了他的代表作《團圓之後》,將陳派小悲調演繹得清新柔美,每唱一句,臺下都爆發一片叫好聲。
  • 淮劇「陳派澄腔」響徹鹽師舞臺
    來自省內6所淮劇團的20名青年淮劇演員,粉墨打扮登上舞臺,展示他們學習淮劇「陳派澄腔」的成果。&nbsp&nbsp&nbsp&nbsp對於老戲迷來說,當晚的舞臺十分有趣。開場選段陳派經典《趙五娘·別家》,伴奏響起,左邊走出三個蔡伯喈,右邊來了三個趙五娘。臺下的戲迷頓時叫好,這種場景難得一見。
  • 這個淮劇世家 拿下中國戲劇獎項大滿貫
    《天要落雨娘要嫁》獲得第8屆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   2001年,父親陳德林憑藉淮劇《板橋應試》獲得第12屆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   2003年,女兒陳澄憑藉淮劇《祥林嫂》獲得第14屆上海戲劇白玉蘭主角獎;   2004年,陳澄憑藉《祥林嫂》奪得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2015年,女婿陳明礦獲得第25屆上海戲劇白玉蘭配角獎;
  • ...一家兩代四人拿下戲劇獎項「大滿貫」——為了淮劇,我們全家都...
    至此,淮劇世家陳德林一家,兩代四口包攬兩朵「梅花」、五朵「白玉蘭」,外加女兒女婿的文華大獎,包攬戲劇界獎項「大滿貫」,成為中國戲劇界獨一無二的傳奇之家。1997年夏天,黃素萍憑藉淮劇《天要落雨娘要嫁》中林氏的精彩表演,斬獲江蘇淮劇界第一朵白玉蘭。那一段「文兒你夢中一聲親娘喊……」如泣如訴,徵服無數觀眾,也為這個淮劇世家開啟了大滿貫的第一程。
  • 60位淮劇名家5月11日聚泰州
    原標題:60位淮劇名家5月11日聚泰州   中國江蘇網4月28日訊 60位淮劇名家5月11日聚泰州  陳德林說,當晚的演出陣容是淮劇演出歷史上最強大的  5月11日,「金通·牡丹園之夜」百年淮劇名家名段演唱會將在泰州梅蘭芳大劇院上演,屆時,將有來自13個劇團的60位淮劇名家登臺。
  • 戲曲 淮劇劇團介紹
    劇團介紹截至2015年,全國共有公立淮劇團13個,其中上海擁有全國唯一一個國家級淮劇團——上海淮劇團,其餘12個團皆在江蘇。流派藝術形成基礎早期淮劇以老淮調和靠把調為主,唱腔基本是曲牌聯綴結構,未採用管弦樂器奏。1930年前後,戴寶雨、梁廣友、謝長鈺等人,又在香火調的基礎上,採用二胡伴奏新調,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調。1912年,何孔德、陳達三等把淮劇帶到上海。
  • 文化報:淮劇伉儷 「半生風雨路 一世淮劇情」
    當晚的沸點由陳德林的乘龍快婿、江蘇省淮劇團團長陳明礦和陳德林女兒陳澄兩位陳派嫡傳弟子演繹的《寶劍記》選段點燃,黃素萍、陳德林的《賣油郎與花魁女》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陳德林是淮劇界無人不曉的一代名家,而與他攜手半生的老伴黃素萍,曾經也是淮壇的一面鮮明旗幟,兩人因淮劇結緣,都曾榮獲上海白玉蘭主角獎,為淮劇而生的二人一度花開並蒂。
  • 淮劇,一種在蘇北及上海等地廣受歡迎的優秀戲劇
    淮劇後與蘇北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之後,又受徽戲和京劇的影響,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了淮劇戲曲體系。2011年5月,江蘇省淮安市、泰州市聯合申報的淮劇「非遺」,經國務院批准被擴展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還批准成立了江蘇省淮劇團,總部設在鹽城市。淮劇語言是以今江淮官話的方言為基調併兼顧附近的淮安、鹽阜等地方言並戲曲化的一種舞臺語言。建湖縣地處淮劇藝術發祥地的中段,歷史上的僮子、香火戲藝人大多出生於此。
  • 新淮劇講述大時代的小故事
    6月8日、9日,大型現代淮劇《小鎮》連續兩晚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nbsp&nbsp&nbsp&nbsp主人公內心的自省、拷問、冥想、苦惱、懺悔、放逐、啟悟,用典雅的唱詞,明快的旋律,生動的對白,飽滿的表演表現出來。「這是現代淮劇的標誌性劇目,在題材、劇本、表演、舞美等多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劇本》月刊原主編黎繼德說。
  • ...淮劇《小城》成「新經典」,觀紫金文藝盛會有感 |文藝周刊薦讀
    【繁花】  《小鎮》之後演《小城》,打造淮劇新經典  ——《小城》在寧上演之際訪淮劇名家陳澄陳明礦伉儷    帶著新創現代淮劇《小城》從鹽城來到省城,在南京紫金文化藝術節上颳起一陣「《小城》旋風」後,主演陳澄和陳明礦伉儷就馬不停蹄返程了——當天晚上還有一場演出在等著他們。
  • 淮劇表演藝術家馬秀英逝世
    本報訊 (記者 李崢)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馬秀英,因病不幸於3日17點49分在徐匯區中心醫院逝世,享年79歲。
  • 裔小萍淮劇藝術傳習所成立
    18日上午,裔小萍淮劇藝術傳習所在淮劇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當天,淮劇博物館內人頭攢動,房間裡、院子裡擠滿了淮劇名家、票友和戲迷,在博物館院子裡的江淮戲臺上,有淮劇愛好者深情獻唱,鄉音繚繞……當晚的「淮腔裔韻,華彩傳承」——裔小萍淮劇專場演出更是名家聚集,讓觀眾飽足耳福、眼福。
  • 老上海的淮劇
    田漢、洪深和歐陽予倩等一批進步藝術家對淮劇給予了支持,大批戲劇界優秀藝人為淮劇的魅力所吸引,紛紛加盟淮劇劇目的創作,最終形成了有別於蘇北淮劇的海派淮劇。 新中國成立後,淮劇煥發出全新的活力,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上海淮劇團是上海成立最早的國家院團之一,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宋慶齡等老一輩中央領導都先後觀看過上海淮劇團的演出。改革開放使淮劇獲得新生。
  • 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馬秀英去世 享年79歲
    據天天新報1月4日報導,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馬秀英,因病不幸於昨日17點49分在徐匯區中心醫院逝世,享年79歲。馬秀英 (資料圖)網易娛樂1月4日報導 (文/小易) 據天天新報1月4日報導,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馬秀英,因病不幸於昨日
  • 非遺傳承人裔小萍水街「帶徒」
    孫志華  攝  4月19日晚,市區水街「漂舟戲苑」古色古香的舞臺上,淮腔繚繞、淮韻綿長,市淮劇團近期重新復排的經典淮劇《玉杯緣》在此濃情上演,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裔小萍和她的愛人梁錦忠也參加了演出。  一波三折的劇情,精彩紛呈的表演,悠揚婉轉的念白,委婉纏綿的唱腔,一次次打動著現場觀眾。
  • 百年淮劇的寶應「不了情」
    寶應出現了吉作舟、菊佩卿、周長榮、王文泉等著名藝人,周二娘、楊金花、周筱芳、何益山等早期淮劇藝術奠基人都在寶應農村唱戲、傳藝,這裡是名符其實的淮劇藝術的搖籃。曾獲江蘇省首屆戲曲會演演員獎的代表性傳承人戴豔霞演出劇照相對於徽劇、京劇等「官戲」而言,寶應淮劇屬於「平民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