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姥爺家和姥爺的家中間隔一道矮牆

2020-12-24 放蕩的年華

二姥爺家和姥爺的家中間隔一道矮牆,他的北屋歸了公當做倉庫,衝門是個花生囤,裡面的花生種是東隊社員明年的希望。花生囤下頭被老鼠咬出了窟窿,花生離離拉拉撒了出來,這裡是老鼠們的天堂,也是我們的提貨站。

我們悄悄翻過矮牆,溜到二姥爺的北屋門前。一般只要我們不出聲即使二老爺在家也不會看見我們,二姥娘是個善良的人,對我們很友好。我們趴在地上瞄準老鼠咬的窟窿,用根秫秸一頭窩個圈從門縫伸進去往外掏花生。等我們裝滿荷包起身要離開時,長生舅已擋在面前,我們只好交上「落地稅」走人。

長生舅就是能引喜二姥爺的那個「例外」。

他是二姥爺的兒子,二姥娘生了許多閨女,最後生了這個兒子,喚名「長生」。二姥爺看見誰的孩子都有氣,唯獨看見長生喜的了不地。長生舅比我大,跟我們不是一路。有時也來找我玩,卻心不在焉,盯著姥娘掛在梁頭的籃子轉。那裡放著姥娘給我做的「好好」,嚇得姥娘不敢離屋。後來我用偷出的一荷包炸麵糊換了長生舅一把洋火槍。他玩的東西永遠比我們的先進一代。

長生舅領著我在他屋裡東拐西拐,鑽過一個黑洞眼前豁然開朗,我的面前出現一個大灣,灣裡荷葉茂盛荷花盛開。原來已經到了房屋的後面。姥爺他們許多家的房子一個挨一個緊靠著,我從來沒有轉到後面去過。只見長生舅小心翼翼的拽一根線,猛然從灣裡拖上一條大魚來,其實他早已下了鉤在裡面。我後來也叫姥爺買了摔鉤卻什麼也沒釣到,不過沒關係我很快就對這個失去了興趣,因為有了更好玩兒的,村裡出了一個很大很大的事——支書他爹死了。很多人都去看,連外村的也來了不少,我們在人群中被擠來擠去什麼也看不見。雨罐姨發現了我背起我來看。雨罐姨是長生舅的四姐對我老好,我不知怎的卻大哭起來,原來是看到支書摔老盆子我也要摔。這東西由長子摔,無子女誰摔誰就是繼承人。

姥娘說:「上你奶奶家摔去。」

姥爺出喪時盆子是長生舅摔的,他卻沒能受到家產,便與我家斷了道。母親權衡利弊變了卦,姥爺的幾間破屋幾棵棗樹歸了公,姥娘去了鄉裡的敬老院。

有一年春節後我去看望姑姥娘,與長生舅相遇。長生舅背已駝,高高的個子一下矮了下來,狀態比年齡蒼老許多。他常年在工地上幹活,掙點錢全替兒子還了房貸。我給他倒酒,他自顧自地喝很少夾菜。

姑姥娘信耶穌,在裡屋做完禱告出來說長生啊不是我說你,你得去看你大娘,你要是不去就也別上我這裡來了,你怪你大娘把那幾間房子歸了公,可不歸公她就進不了敬老院,你覺得不好看,可再靠你管你的負擔就更重了,你也別瞎聽人說房子裡有什麼銀元鐵元,為了撈你爺爺咱家可是傾家蕩產,地主只是個臭名罷了……

長生舅只悶頭喝酒。

長生舅始終也沒有去看望姥娘。

姑姥娘的兒子與長生舅重名是公務員內退在家,一個月退休金六七千,成天做保健保養。長生舅搞不明白同樣是人,同樣幹了一輩子,差距就這麼大呢?

長生舅與二哪搞在了一塊,成了酒友。一盤花生米幾杯白酒下肚就開始嗎起了娘:「農民就不是人,就是不拿農民當人……」嚇的二姥娘直說:「閉嘴吧,快閉嘴吧。」

母親說太姥爺喜歡字畫書籍,從來不允許別人碰,打他罵他遊行批鬥都能忍受,唯獨動他的書籍字畫就是要了他的命。那麼多的書畫被付之一炬,太姥爺一輩子治病救人積德行善一口氣沒上來就死了。

母親痛恨那些人,那些人又怎麼樣了呢?那些人是誰呢?……我們就是那些人。母親後來講著講著就沒了感情,像是在講一個應該發生的故事。

西頭太姥娘已過百歲。母親說仍耳不聾眼不花,就是糊塗了,吃完飯就到村中央的大道上罵人。罵某某某xxx你這些窮鬼分了我的房子分了我的地你也沒富了還是窮鬼……人家都已死多少年了。

我的大舅沒媳婦,二舅找了個外地的。村幹部對大舅說再讓你奶奶亂罵街停了你們的低保。

大舅說「隨便,指你那點熊錢早餓死了。」

二舅害怕,卻也攔不住太姥娘。就真停了。太姥娘走了半天路來到鄉政府大罵大鬧:你們這些王八蛋…………你們這些窮鬼分了我家的房子……

鄉裡的人有權不敢使有火沒處發,拿起電話對村幹部劈頭蓋臉臭罵一頓。村幹部帶上二舅火速開車趕來把太姥娘拉回村,二舅把太姥娘關在屋裡任其折騰,到時送飯送水。

後來太姥娘糊塗的更厲害,不吃不喝就死了,享年103歲。

太姥娘有三個兒子,都死在了她頭裡。大姨說那時候聽說共產黨要來了,對地主要斬草除根,她的兩個叔叔揣著幾張大餅當夜跑到了濟南府。在濟南弟兄走散,一個落在了浙江舟山,另一個則跑到了臺灣。太姥爺上吊而死。

那年弟兄兩個回家探母,鄉政府領導設宴招待。一個鄉幹部說二位趙先生啊,你們算是咱鄉裡走出去的最知名的人物了,希望二位老先生不忘家鄉父老為家鄉投資引商,我代表家鄉人民代表政府給予最熱烈的歡迎,最優惠的政策,最快捷的服務,政府各部門全力配合。大家熱烈鼓掌。兩個姥爺說行行行是是是,也就沒了下文。其實兩個姥爺在當地混的也是一般,有個小生意即使拓展也到不了這個窮山僻壤的地方。

相關焦點

  • 姥爺家的那棵棗樹
    記得小時候,姥爺家裡養著牛和騾子。姥爺家院子裡有朝南的三間土房,土房對面搭的牲口棚子,棚子旁邊是幾棵柳樹梧桐。而在土房東南角上,就有一棵棗樹,樹不大,大人用兩隻手,就可以把樹幹圈起來。兒時和表弟還有姥爺鄰居家的孩子七八個,偷喝了家裡的一瓶葡萄酒,還纏著姥爺要火柴玩,在柳樹下玩時突然從樹上掉下來一條白蛇,緩了一緩,就鑽到南邊鄰居家的牆洞裡了。上學前,我基本是在姥爺家住著的。就算後來上了小學,也經常周末去姥爺家。我家在十幾裡以外的的一個村子,每次媽媽騎著自行車,我騎在後座上,吱吱扭扭的響一路。
  • 姥爺家的小竹林
    姥爺家的小竹林 2020-06-21 0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姥爺家的大院子,有個歡樂的小牧場
    一人多高的空心的混泥土磚頭砌起一道長長的圍牆,熱鬧的院子裡一大早就傳來大公雞「喔喔喔」的打鳴聲,還有羊群「咩咩咩」的嬉鬧聲,下了蛋的老母雞也「咯咯咯」的叫個不停,有人路過門口,他家裡的狗也會「汪汪汪」的,提示姥爺有人來了。
  • 136.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家
    這話姥姥也說過,姥姥家在另外一個城市,放寒假的時候,我會去姥姥家。姥姥家也是舅舅家,姥姥的工作是幫舅舅看孩子,洗衣服,做飯,一天忙得夠嗆,舅舅和舅媽更忙,一天到晚也見不著人影,只有周末偶爾在家。至於姥爺家,又是在另一個鄉下,我沒去過,聽姥爺說,他養著一隻小黃狗,不會抓兔子,也不會看門,見了誰都搖尾巴,不中用。
  • 狀物作文:姥爺家的「閃電狗」
    周末,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姥爺家,我姥爺養了一隻與眾不同的小狗,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閃電狗」,因為它每次跑起步來都特別的快,快到我都跟不上它,每到周末我都會和它玩耍。「閃電狗」有著一雙黑珍珠似的眼睛圓滾滾的,瞧!
  • 姥爺94歲生日,全家上陣為姥爺準備生日宴,十道菜十全十美寓意好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句話不難理解,家裡若有一位長壽老人,珍貴又幸福,而這樣的「寶」,在我家有兩位,奶奶和姥爺。奶奶80多歲,姥爺90多歲,兩位老人身體健康,且生日差的也不遠,姥爺是正月底,奶奶是二月二,雖然因為疫情不能出去慶祝,在家還是要為姥爺慶生的。
  • 我的姥爺是「御廚」
    借一線語文教師的視角和筆觸,說一說他們眼中具有文學天賦的孩子們與寫作的緣分;這些語文名師也將從文學角度解讀作品中的寫作亮點。隨著歷史變革的開始,姥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1968年的深秋,姥爺經過和長輩的「鬥爭」應徵入伍,前往瀋陽軍區,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把衣來伸手的嬌孩子鍛鍊成鋼鐵戰士。姥爺經常和我說,部隊生活不止顛覆了他習以為常的物質生活,真正熔化歷練的是他的精神世界。從那時起「質樸之心,誠實做人,嚴於律己,勤於向上」的精神指引他時至今日的幾十年。
  • 小學五年級作文:我的姥爺「張有理」
    姥爺是我們村裡土生土長的人,他生在這裡自然也是家鄉人的模樣:臉龐黝黑,身體壯實。他長在這裡,說的也是家鄉的方言。姥爺說話聲音洪亮,抑揚頓挫明顯,他講出的方言有一種獨特的粗獷之美。雖然姥爺只讀了五年小學,但他愛聽新聞,並常向別人學習用詞,因此也變得能說會道,即使不會說普通話,但他講話時仍然很有領導風範的喲。姥爺年輕時當過生產隊長,後來又選上了村書記,村裡很多與姥爺同輩的人都很尊敬他。姥爺的交際圈可大著呢,親戚朋友家中有喜事辦酒席,當然少不了姥爺講話。只見老爺從容不迫地登臺,絲毫沒有緊張之感。
  • 姥爺要藏起來勳章
    藏起來的勳章■張修山休假離隊前,我小心翼翼地將疊好的軍裝和三等功獎章打包到行李箱內,準備回家時向家中的老兵們匯報。家裡人算上我,總共有6個人當過兵,姥爺則是我們中兵齡最長的老兵。姥爺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我從小聽母親講姥爺是上過戰場的英雄,得過許多軍功章,但我從來沒見過那些勳章。姥爺把它們藏得嚴嚴實實,紅布包著、箱底壓著、柜子鎖著。每當我央求他想看軍功章時,他總是慢慢捲起褲腿,露出兩條烏漆的小腿,說:「這就是我最好的軍功章。」
  • 姥爺,我們天上見(感人至深)
    有一點我一直想不明白,姥爺已經住院半年了,而且也九十三歲了,為什么爸爸媽媽不早一點為姥爺準備好棺材和墓地呢?為什麼到了最後時刻才開始找呢?我想是媽媽不想讓姥爺走吧。我的姥爺出殯那天,下著小雨。一大早,天蒙蒙亮,爸爸跟著從單位借的卡車去了鄉下,要把剛剛做好的棺材拉回來。
  • 往事記憶:姥爺曾經是民兵
    隊伍的年齡最大者是六十多歲的老頭,最小化這十一、二歲少年,他們趕著毛驢和騾馬走南闖北,活躍在北嶽邊區的各個村鎮,給八路軍運送糧食、被服、彈藥等物質,其中這支隊伍中有我的姥爺。1941年的初秋,區公所下達緊急命令,要三合號村的所有養畜戶午飯後凌雲口村東南大松樹蔭下集合,自帶五天的乾糧,帶馱架和綁繩。接到通知,姥爺的父親決定讓姥爺趕畫眉驢去完成任務。
  • 臨海憑風:姥爺為我做風箏
    在我童年的時候,就喜歡風箏,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有風箏可放,我沒有,那個著急呀!因為爸爸常年在外找石油,幾年回家一次,見不到爸爸的影。媽媽也不會作,再說了做風箏,這也不是女人幹的活。無奈之下,我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年的春天,放風箏的時節,我告訴媽媽想姥爺了,想得不行不行的。
  • 我的姥爺:一生不拜聖人,不識一丁,卻會吟詩作對
    文/北來徵雁最近在家中整理舊物,無意中發現了一本泛黃的小冊子——《詩聯小集》,上面赫然印著姥爺的名字。裡面的每一首詩、每一個對聯都出自姥爺之手。這本詩集很薄,短短不過三十頁紙,卻被姥爺格外珍視。我猜想,姥爺一定和我有過同樣的想法。嚮往詩詞歌賦,嚮往文人風骨。否則,他怎麼會從一個目不識丁的少年郎變成一個可以吟詩作對的儒雅老人?
  • 葉子和姥姥.姥爺的三亞之旅
    住進了大東海的南中國大酒店二樓的親子房,這是涼臺,面對大海。房間很大,我和姥姥睡大床,這床真大呀能躺下三、四個人呢!放好行李馬上下樓,這酒店直通海灘,姥爺陪我買了挖沙子的工具和遊泳圈,我立刻開始挖沙子玩。海水有點涼,姥姥不給我穿短袖衫和短褲。我最喜歡在海邊玩,冬天來三亞,夏天去青島,已經好幾年了。
  • 親情散文:懷念我那睡在白楊林裡的姥爺
    姥爺的祖籍在河北省圍場縣,他年輕時闖關東,千裡迢迢來到北大荒,住在別人家的小馬架子裡。姥爺靠自己的手藝給人幹活,他會點兒瓦匠,會點兒木匠,幹活實在,心靈手巧,會弄一些小玩藝。兩年後,姥爺靠勤勞和人緣在這裡站住了腳,接來了姥姥和幾個姨姨,從此在黑土地上紮根。
  • 「姥爺沒兒子以後財產都歸我」,姥爺笑著提出一個要求,女婿傻眼
    二舅家只有表姐一個女兒,前幾天我媽去二舅家了一趟,然後回來說了一件事,真是讓人好氣又好笑。原來姐夫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孩子面前說了句我二舅沒有兒子,將來的財產都歸他們,而這句話被孩子學了去。有一次,二舅的小外孫問姥爺要錢買玩具,二舅沒同意,小傢伙生氣就說出了那句「姥爺沒兒子以後財產都歸我」。
  • 姥爺的抗戰:雁門關外應縣,羅莊防守戰
    姥爺在世的時候經常提到應縣羅莊村,姥爺曾經參加過喬日成的隊伍,喬日成的隊伍當時是抗日隊伍,在羅莊一站,是姥爺第一次對倭寇作戰,而那一戰,姥爺犧牲了八十多名戰友。第二天早晨天剛麻麻亮的時候,看了一夜戲的村民有的還在睡夢中,有的起來生火做飯,有的打掃院子,而姥爺已經和往常一樣上操了。當時姥爺是喬軍張撲二支隊的一名普通士兵,就駐防在羅莊村。忽然負責放哨的秦二後跑過來報告說,日軍包圍了羅莊村。由於部隊早就構築了工事,張撲隊長立即下達了準備戰鬥的命令。剛交火的時候,由於構築的工事較合理,倭寇一時攻不過來,反而多了兩具屍體。
  • 「管姥爺」:經濟改革的祖師爺
    管理不好,社會秩序混亂,人人見異思遷、個個心懷叵測,經濟就不可能搞上去;第二層——富民,這是關鍵,秩序好了,大家都把心思放在做事上,財富就容易積聚和發展;第三層——強國,想稱霸,國家要有錢;第四層——鼓勵消費,給經濟增強內生動力,保持「可持續發展」。  把這四個層面,挨個說一下,看看是不是似曾相識?沒錯,後來的很多改革,都是借鑑了「管姥爺改革」的模式。
  • 9歲男孩沿街叫賣報紙 攢錢為患重病姥爺治病(圖)
    人物:鄭州的宋浩然   核心提示|在姥爺身患重病,需要籌錢的時候,9歲的宋浩然成了鄭州老客運北站附近的一名「報童」,每天抱著一沓報紙沿街叫賣。  電腦不買了 攢錢給姥爺看病   昨日早晨6點30分,微涼的風吹著,花園路老客運北站附近的道路旁,不時傳來陣陣翻閱報紙的沙沙聲。  此時,一學生模樣的男孩與父母一道,正分揀、整合當日的大河報,動作輕快而嫻熟,還不停地打著呵欠。他,就是宋浩然,今年9歲,在緯一路小學讀四年級。
  • 蠟筆小新,矛盾再度升級,小新的爺爺和姥爺為了面子,爭鬥不休
    例如,火影忍者、海賊王、奧特曼、神奇寶貝、數碼寶貝等經典動漫不斷湧現,使得90後的童年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雖然,當今中國的國產動漫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也出現了許多佳作,但是這些童年時期的動漫,始終印在了每個小朋友的心中。其中,蠟筆小新這部動漫作為日本的國民動漫之一,相信許多小夥伴也是非常喜愛這部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