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一些國家的國名比較特殊,國名中會帶「斯坦」兩個字,其中以中亞國家最為集中,比如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另外還有南亞的巴基斯坦和中東的巴勒斯坦,印度也曾有印度斯坦的說法。
這些國家的穆斯林國家和穆斯林人口所佔的比重較大,因此將「斯坦」視為穆斯林國家的固有名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沒有必然的聯繫。那麼「斯坦」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在中亞的國名中會加上「斯坦」呢?很多人都錯了。
「斯坦」來源於古代波斯語的「stan」,是「地方」的意思,「斯坦」是「地方」的意思。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國名中帶有「斯坦」的國家是古代波斯(現在的伊朗)的近鄰,其名稱都是從波斯傳來的。
相反,在穆斯林國家最集中的中東和北非等地,沒有名為「斯坦」的國家,只有一名巴勒斯坦人。但是巴勒斯坦國名的「斯坦」由於中文翻譯的問題,不是「stan」而是「stin」的變化,正確來說應該翻譯成「sting」或「sting」。
因此,「斯坦」是穆斯林國家的專用,而是最初起源到波斯、中亞和南亞等報導的地區性的名詞,偶然成為了這些國家在此後穆斯林國家,沒有直接的關係。其實,不僅僅是中亞和南亞的國名帶有「斯坦」,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在稱呼中國的時候,國名也帶有「斯坦」。
這個國家就是亞美尼亞,亞美尼亞位於靠近亞洲和歐洲邊境的外高加索地區。古代亞美尼亞稱中國為「Cenastan」,現代則稱中國為「Cinastan」。
那麼,亞美尼亞的「Cinastan」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個詞是從梵語「Cānasthāna」演變而來的,中國人不太懂這個梵語,但翻譯成中文,幾乎無人不知。
佛典上記載:「東方屬震,日出之方,故云震旦。」震旦成為外國對中國的第一個國名稱謂。眾所周知,上海有復旦大學。復旦大學最初的校園名字是震旦大學,現在,去上海浦東新區,可以看到標誌性的建築。但Cina除了被翻譯成震旦外,還有很多音譯,其中一個比震旦更有名,但被日本侵略者盜用,成為侮辱性的蔑稱,所以現在不使用。
網上那些調侃「德意志斯坦」、「法蘭西斯坦」的,其實都是不了解「斯坦」的含義,「斯坦」並非是穆斯林國家的專稱,它主要流行於中亞及南亞,是先有「斯坦」後有穆斯林國家,甚至在亞美尼亞這樣的國家語言裡,中國也被稱呼為「秦那斯坦」。
所以,不要再把「斯坦」和穆斯林國家劃等號了。
唯一稱呼中國為「斯坦」的國家,「斯坦」究竟是何意?很多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