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人們甚至都不知道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長江是從何處發源而來的。不僅如此,我國還有很多的陸上和海上鄰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我國的鄰國中有很多國家名稱後面都帶有「斯坦」兩個字。
不僅如此,其實我國曾經也有一個地方被命名為「斯坦」。那麼這兩個字到底有什麼意思呢?有很多人都認為國家中如果帶有斯坦這兩個字,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有很多的穆斯林。但是這種觀點是有一定局限性的。穆斯林其實是伊斯蘭教信徒的總稱,它不是一個民族、國家或者是地域上面的概念。
任何只要信奉伊斯蘭教,認為順從真主就能夠求得幸福的人都可以被稱為穆斯林。不僅如此,古代印度也曾經被稱為「印度斯坦」。但是印度的居民們基本上都信奉印度教,很少有穆斯林的存在。再比如巴勒斯坦這個國家,它於1988年11月15日獨立。但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它並不屬於「斯坦」這一類的國家。
「stin」才是正確的讀音,但是由於某些翻譯的原因,所以就一直變成了「stan」。更有意思的是,經常有人將巴基斯坦和巴勒斯坦這兩個國家弄混。巴基斯坦的全稱叫做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它才是地地道道的多民族伊斯蘭共和國國家。
所以有些人把帶有「斯坦」兩個字的國家簡單的認為是穆斯林的聚集地,這顯然是錯誤的。遇到「斯坦」也需要多方鑑別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斯坦」由「stan」音譯過來,相當於一個表示「地方」的詞綴。如果「斯坦」單獨的出現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它必須跟在其他的地點名詞之後才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地名。
這和所謂的「拉夫」是一個道理。每年的6月25日都是拉夫團結日,南斯拉夫,東斯拉夫和西斯拉夫等一系列的「拉夫」國家都會聚在一起慶祝他們的節日。公元前600年左右,波斯等地區就已經出現了「斯坦」的稱呼。而這個地區也於1979年2月11日正式獨立建國為伊朗。
雖然波斯已經變成了伊朗,但是還有很多其他的國家都一直保留著「斯坦」的名字,而且它們大多都聚集在某一個地區。這也和波斯的文化影響力有著很大的關係這種將國家稱為「斯坦」的習慣曾經一度風行。中亞的很多國家都將中古時期的中國稱之為「秦那斯坦」。
如果再往前推演,印度的古書古籍中習慣將中古時期的中國稱為「Cīnasthāna」。如果將這個名字直接翻譯成中文那就是「摩訶震旦」。這個名字可沒那麼簡單,它蘊含著很多人對於中古時期中國的稱讚。就連1905年9月13日建立的復旦大學最初的時候也被稱為「震旦大學」。
「斯坦」這種叫法非常古老,它的歷史甚至比伊斯蘭教還要悠久。所以單純地把帶有「斯坦」稱號國家認定為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是不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