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拍宮老師,傳承乳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鉤花的手藝人

2020-12-06 二木先生說

#人文#從我記事起,印象中的老媽便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全能戰士,那個時候的老媽又可以一邊上著班,做好自己教書匠的本職工作,一邊又可以將我照顧得井井有條。

學生但凡有什麼知識上的疑惑,只要有求,宮老師便肯定有回應,並且給一個滿意的答覆;而對於我,老媽也是每一頓都能夠做上非常可口的飯菜,雖然我吃得少,但是老媽對於每一頓飯都不含糊,都不糊弄。

除此之外,那個時候還是年富力強的老媽,也是力氣大的很,能夠以自己不太高的身軀,挑著擔子,背著兩大桶水,到井裡去打水,以供家用,而對於現在這些比較柔弱的嬌貴的獨生子女們來說,可能有許多男生連這個操作都無法完成。

如今已經退休一年多的老媽,早早的已經實現了下崗再就業,再次在教育事業上發光發熱。

回到家中的老媽也是絲毫不得閒,閒著沒事兒,就拾掇起自己年輕時學會的乳山非物質文化遺產鉤花技術。

雖然此刻,面對著鏡頭的老媽,些許還有些羞澀,但是老媽對於勾花的熱愛卻是熱度不減,既可以一邊聊著天,手上還能飛快地進行著鉤織,一心二用絕對是宮老師的獨門絕技。

看看老媽這幽怨的小眼神,咋這麼可愛呢?

多日操勞的老媽眼睛有點充血,但還是闊愛的呦!

相關焦點

  • 乳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木頭魚的傳說
    木頭魚,即用木頭刻制的一條魚,是舊時乳山西北部農村酒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歐洲行 非遺校園傳承在行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主辦,中國藝術節基金會等單位協辦,北京星光少年藝術團承辦的第十一屆「文化中國·星光校園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歐洲行(法國坎城星光盛典)暨第三屆法中校園藝術節」於7月16日在星光璀璨的法國坎城電影宮盛大揭幕。
  • 吳川三絕紀錄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堅守傳統民俗
    其神奇之處就在於,人們通過經過精心偽裝的鋼枝凌空而立,具有很強的想像力和藝術感染力,也因此而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吳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吳川從古至今名人才俊輩出,歷史上,吳川曾湧現一批優秀人物,其中以藝術而論,已傳承有幾百年的歷史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傳承
    &nbsp&nbsp&nbsp&nbsp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民間記憶的重要標識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我國於2004年加入公約,並於2011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對於有效的做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我們必須認清這方面的重要意義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找到更為合理及有效的解決辦法。一、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伴隨國際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潮在日益增強,我國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關注。
  •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過度追求經濟增長的影響下,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導致了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實物和資料得不到妥善保護,一些民間文學和工藝美術被遺棄,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等現象的產生,不論是自然原因還是人為原因,都會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破壞,嚴重影響人類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 歙縣杞梓裡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再添新裝備
    走近一看,原來是文化站的工作人員在發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所需的道具設備。據該鎮文化分管領導方娟敏介紹,此次發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類項目所需道具是世行貸款安徽黃山新農村建設示範實施項目,此項目旨在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村莊環境和周邊生態和諧統一,現代生活與歷史文化和諧統一。
  • 非物質文化遺產!咱運河人的「文化傳承」!
    2017年我區明式家具、彧元堂拓片、古字書藝、義昌永冬菜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入選量居全省縣市區級首位。劈掛拳劈掛拳是我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明清時期劈掛拳在滄州一帶已廣為流傳。至今拳理、拳法傳承有序。
  • 【視頻】唐山花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按照進博會組委會的要求,第三屆進口博覽會首次提出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塊。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會同河北省商務廳,共同遴選了19個具有河北代表性和濃鬱地域文化特色的非遺項目參加展覽展演。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唐山花吹,應邀參加了場館公益性演出,唐山花吹第七代傳人姚希吶與外甥劉姚的兩場精彩演出,受到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
  • 昌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紀實:在保護和傳承中煥發生機
    記者 陳志強 攝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水平。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昌都市加大保護力度,落實非遺項目保護經費1800多萬元。
  • 在保護和傳承中煥發生機 —昌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紀實
    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傳承工作,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水平。    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昌都市加大保護力度,落實非遺項目保護經費1800多萬元。
  • 大鵬教育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可維持一家生計,勾勒地方風土,大可記錄一個民族的文明印記,成為歷史文化璀璨星河中一個個稱職的衛兵,守護著民族文明的真實延續。
  • 那些被遺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真的做好了嗎?
    在我看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恰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與精神傳承,我們不僅應該重視,而且應該行動起來!藍染藍染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是國家出臺的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收集、保護,傳承的法律法規,在2006年10月25日文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
  •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義無反顧
    -----《誰來拯救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追蹤報導之二  (記者:劉軍羅永松報導) 2020年12月8日,記者專訪了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會長丁偉華,經神州瞭望、中華網等全國六十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和轉載,在全國形成了新聞熱點,引起了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旅文局等有關領導的關注,都向丁偉華會長了解情況
  • 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入門
    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技術、技藝,沒有「人」它是不可能傳承的,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是「人」。有人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兩種,一種是有傳承人的,一種是沒有傳承人的。我聽了以後覺得很奇怪,我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技術,是一種技藝,沒有人怎麼傳承呢?那人說,比如妙峰山廟會就沒有傳承人,你看每天幾萬人上山,誰是傳承人?
  • 朱德明: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的傳承保護
    溫故而知新,古為今用,從前人庚續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菁華中汲取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全面審視傳統醫藥在抗擊當下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巨大作用,不僅有利於釐清人類生命健康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的傳承保護,而且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尤為重要。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摘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亟待保護和傳承的歷史饋贈,國家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一邊篩查確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邊也大力挽救許多瀕危的項目。因此,以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用鏡頭畫面保存這些漫長歷史演進過程中,人類智慧的結晶,就變得非常重要。
  • 四川農業大學商院學子調研自貢小三絕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百多年來,自貢「小三絕」享譽海內外,其工藝傳承幾代人,無不凝聚民間智慧、傾注家族傳承、匯聚工匠心血。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1月21日,四川農業大學商學院「進階」團隊抵達四川自貢,開始了為期8天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首先,團隊來到了自貢南湖生態公園,選取了不同年齡段的民眾作為調研對象,初步了解到大眾對於自貢「小三絕」的看法。
  • 宣漢縣:舉行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千家萬戶,12月16日,宣漢縣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展演。展演活動有11支代表隊、100餘名非遺傳承人參加。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趙昌平:讓群眾能夠知道,能了解我們巴國的文化和巴國的非物質(文化)是什麼,永遠傳承下去。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劉吉平:我們來參加了薅草鑼鼓賽歌會。我希望把我們的非物質文化繼續發揚光大、傳承下去。
  • 中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作品展在泰國舉行
    中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作品展在泰國舉行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敏):27日至28日,中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作品展示會在泰國瑪哈沙拉坎大學泰東北藝術文化研究院舉行。此次活動由瑪哈沙拉坎大學孔子學院、瑪哈沙拉坎大學泰東北藝術文化研究院和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共同舉辦,中國駐孔敬總領事廖俊雲、瑪哈沙拉坎府副府尹皮切等出席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四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陶瓷和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及多位專家到場與泰國學者、觀眾和師生進行現場交流。中方展示了廣西小江瓷、苗族刺繡、壯錦、瑤族服飾等一批具有民族與地域特色的精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