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可維持一家生計,勾勒地方風土,大可記錄一個民族的文明印記,成為歷史文化璀璨星河中一個個稱職的衛兵,守護著民族文明的真實延續。加強非遺傳承和保護,對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而用鮮活的非遺教育打造文化傳承的主渠道,則是教育界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
目前,我國已經有3068名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還有更多的市縣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非遺愛好者、參與者、關注者更是不計其數。這與非遺教育在不同層面得以廣泛開展是分不開的。文化、教育界參與非遺傳承與教育的熱情逐年高漲,新的非遺機構、非遺刊物、非遺進校園進社區等充滿生氣。越來越多的普通學校加入到非遺知識、技藝、活動中,從而擴大非遺宣傳、豐富校園文化。非遺教育呈現勃勃生機。
非遺教育是搶救性的教育,刻不容緩。全國擁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72項,已有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項目總數位居世界前列。3068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相當數量都已年屆高齡,有的已經離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面臨斷層之困。必須清醒地看到,非遺教育是獨具其教育規律的自成體系承前啟後的教育,是堅定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的教育。
2019年,大鵬教育發起「匠·傳承守藝人」活動,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據介紹,大鵬教育「匠·傳承守藝人」系列課堂,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通過匯聚非遺各方面傳承人,將非遺傳承人想要傳承的技藝、人才選拔的標準和未來傳承的方向進行精講,力求讓更多年輕人能夠對自帶民族氣息又歷史悠久的非遺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有志學習,發揚,傳承相關非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