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家家戶戶都要多多少少的準備一些年貨。而要說起買年貨,西安市近幾年興起來的年貨節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元月22日,在西安市革命公園第四屆利民年貨節,由於名字中帶了土特產三個字,因而一家名叫「陝南土特產」的攤位上的生意顯得格外紅火。這不,攤位上所賣的陝南豆腐乾、醃製臘肉、藏紅花甚至熟肉製品都是供不應求。
35元一斤熟牛肉 低於市場價三分之一
記者:「這是啥肉啊?」
攤販:「牛肉,小黃牛肉。」
記者:「多錢一斤?」
攤販:「有35的,也有38的。」
攤位上熟牛肉的價格分了兩種,不帶筋的比帶筋的便宜了三塊錢。
攤販:「要了可以嘗一下。」
記者:「牛肉沒問題吧?」
攤販:「沒問題,你現場嘗嘛。」
攤販說,真金不怕火煉。
攤販:「你嘗一下,可香了。」
聽到攤販這麼說,一位老人湊了過來
老人:「你讓我嘗一下。」
老人品嘗了大約一兩分鐘。
老人:「味道可以....」
說起肉的品質,剛剛品嘗過的這位老人感覺還不錯。
攤販:「別人說得再好,相信自己的嘴巴。「
攤販這麼一鼓動,老人更動心了,買了47塊的肉。
就一會時間,這個年貨節上的因為價格實惠,就接二連三的做成了好幾單生意,記者也花了20多塊錢備了點年貨,買了盤子裡這塊最小的牛肉。不過,當記者提著買來的這塊牛肉和年貨節上另外四五個攤位上賣的熟牛肉一對比之後,不由得起了疑惑。
攤販:「我們這個肉50(一斤)。」
記者:「你的賣多少錢?」
攤販:「這55(一斤)。」
都是熟牛肉,每斤的價格竟然相差了15元到20元 不等。為何差別這麼大呢?
攤位:「一分價錢一分貨。」
記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市場上每斤生牛肉的價格大約在30塊錢到32元之間,生牛肉煮熟之後,牛肉的分量還會縮水大約四分之一左右。這樣算下來,每斤熟牛肉的售價高於40塊錢才能保本。那麼,35塊錢一斤的熟牛肉背後,到底隱藏著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為了揭開35元一斤的熟牛肉背後暗藏的貓膩,記者進行了更加深入的調查。
元月23日,帶著這塊傳統年貨熟牛肉,記者來到西安方欣肉都匯的四樓,這裡聚集著眾多專門批發各類熟肉製品的攤位。在這裡,記者打算讓眾多批發商作為行家裡手來對這塊熟牛肉鑑別鑑別。
熟牛肉竟然是豬肉 批發價十多元一斤
攤販:「不太像牛肉。」
攤販:「這不是牛肉。」
不是牛肉,那麼,會是什麼肉呢?
攤販:「你這是豬腱子。」
記者:「賣多少錢一斤?」
攤販:「十幾塊錢。」
十幾塊錢一斤的豬肉搖身一變,竟然成了三十多塊錢的熟牛肉。可見,假貨害人不淺。而可氣的是,眾多消費者竟然被蒙在鼓裡。這可不行,咱們得趕緊到年貨市場上去問問他。
記者:「這是啥肉?」
攤販:「豬肉。」
記者:「豬肉為何是這種顏色呢?」
攤販:「滷的嘛。」
明明是豬肉,當初為何說成是牛肉呢?
記者:「你賣的時候以啥賣著呢?」
攤販:「豬肉,我沒有說是牛肉。」
見此情況,記者也將前一天的影像資料給這名攤販看了。而之後,執法人員暫扣了這家攤位上的四十多斤豬肉製品。
執法人員:「還有多少?」
攤販:「沒有了。」
執法人員:「你賣了多長時間?」
攤販:「昨天開始才賣的。」
在檢查中,這名攤販拿不出來這些肉製品的任何進貨票據。
記者:「在哪進貨的?」
攤販:「朱雀批發市場。」
除了這些肉製品沒有任何手續之外,執法人員還發現這名攤販不具備任何銷售食品的資質。
執法人員:「營業執照沒有,執業許可證沒有,他自己說是以前在農村賣土特產的。」
目前,西安市新城區食藥監局已聯合公安部門對肉製品的上線進行調查。
編輯:強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