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上海吃本幫菜?太土了吧

2021-02-17 新周刊

如果有外地朋友來到你的城市,只有一頓飯的時間,你會帶他去吃什麼呢?廣州人會邀你去接地氣的茶樓飲茶,北京人則帶你去吃涮羊肉或者加一頓炒肝,重慶人自然要拉你吃一頓最正宗的紅油火鍋。

 

但上海人,尤其是在上海的年輕人,卻會為此發愁好幾天。而且說實話,大多數朋友讓我推薦上海覓食的地兒,先從發問形式就給出了限制:

 ▲ 泡個咖啡館

「哪家日料好吃啊?有沒有一定要打卡的咖啡館?」

 

選擇太多也令人頭疼,但關鍵問題在於,上海沒有一種說出來擲地有聲、足夠排除異己的飲食品類。

 

 ▲ 淮揚菜餐廳

 

 

你很難說什麼菜式最能代表上海,市面上流行的本幫菜,也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本地人原創的菜,而是調和了蘇南和浙北地區口味的改良版家常菜

 

▲ 老吉士的紅燒肉

濃油赤醬是它的基本風格,甜是從無錫菜學來的、醃篤鮮來源於徽菜、扣三絲是來自淮揚菜,它博採眾長,但不夠自成一派,並不是離開上海就吃不到的味道。在幾個江南古鎮、小城轉一圈,也能遇到差不多的風味。

 

▲ 油爆蝦

▲ 四喜烤麩

對上海人來說,在自家廚房燒兩個小菜,就是本幫菜的味道,油爆蝦、醃篤鮮、燻魚、八寶辣醬、紅燒肉,並非太難做的菜,而且早已做出了自己習慣的口味。去外面吃,吃的是情調,吃的是需要更高烹飪技巧的菜式,還約本幫菜是不是有點土? 

 

 ▲ 草頭圈子

更何況,本幫菜館子本來數量就不多,一部分帶有濃濃國營、旅遊景點氣息,比如綠波廊、老吉士、蘭心餐廳,都已經被浩浩蕩蕩的遊客攻佔。

 

一部分真的是煙火氣十足的鄰家小館,通常就一個小小門面,幾張破桌子擠在一起,衛生不咋地,老闆只講上海話,菜是好吃的,但未免太不適合同朋友約會聊天。

 

 ▲ 老吉士門口

另一部分開在法租界老洋房,走高端路線,像原英國領事館址上的米其林二星本幫菜館,環境沒的說,民國時期的西班牙風格老建築,院子裡擺著一張東南亞古董鴉片床,還有直接移植過來的江南明清大宅廳堂,仿佛來到三十年代老上海的大戶人家做客。

 

▲ 逼格滿滿的環境

戲要做足,醬拼放在煙霧繚繞的乾冰裡上場,然而卻吃出一根頭髮;油爆蝦居然漏了上;醃篤鮮裡撈不出幾條筍。味道中庸,再加上人均1000+的價格,吃完只覺得做了冤大頭,作孽。

 

 ▲ 乾冰醬拼

 

上海跟紐約一樣是國際化大熔爐,往上數三代,大多來自江浙一帶的移民,常居外國人數量也位居中國前列。

 

經歷了多年海派文化的洗禮、五湖四海的大融合,上海人的口味是最包容的,不管什麼稀奇古怪的新式食物,總能在這裡找到它的受眾。

 

 ▲ 衡山路上的國際風味餐館

從張愛玲那個年代起,上海摩登女子就喜歡去甜品店喝下午茶,張大小姐就常和女朋友炎櫻去凱司令吃慄子蛋糕。住在靜安寺常德公寓的時候,隔壁就是起士林咖啡館,她最愛裡面的方角德國麵包。

 

時過境遷,凱司令已經被層出不窮的法式甜品店、咖啡館和歐包專賣店甩在後頭,成了老上海懷舊的去處,現在上海姑娘周末約會的首選,是Brunch

 

▲ 手衝咖啡

▲ 有法式甜點的下午茶

仔細一想,Brunch真是折衷的完美之選。大多Café都提供Brunch,位於淮海路、衡山路等文藝街區,睡個懶覺舒舒服服出門,咖啡喝好、午餐吃好,想待多久就呆多久,完了還能順便逛個街。通常這些Café要麼環境很小清新、要麼酷酷地充滿設計感,反正都是拍照發朋友圈的利器

 

 ▲ 這樣的Cafe就是給人拍照的

稍微高級一點的西餐廳,午市也有提供三道式的簡單套餐,大家可以選擇不同菜式來分享。畢竟兩三個人吃中餐也很難點菜,Brunch就是最佳選擇。

 

▲ 鬆餅水波蛋配火腿

流黃的班尼迪克蛋、香噴噴的鬆餅加奶油、煙燻三文魚沙拉,顏值高,對腸胃也沒什麼負擔,人均不過兩百多,就能享受一種時髦的生活方式了,精打細算的上海人怎麼會不懂。

 

 ▲ 甜品漂浮島

洋氣的一天,往往從Brunch開始,從居酒屋結束。

 

濃厚的日式商業氛圍已經浸淫上海多年,從過去的大雜燴式日本料理、迴轉壽司,到現在各式各樣的懷石料理、江戶前壽司店、天婦羅壽喜燒專門店,連燒鳥居酒屋都可以專門出一本指南了。

 

▲ 上海外灘的高級日料店

客觀來說,至少要人均1500以上的日料店品質才過硬,食材全部空運、大廚日本請來,但價格也是太辣手。我只不過想像《深夜食堂》裡那樣,喝杯酒、點幾個下酒菜,消磨一段慵懶的時光,那麼就去古北虹橋一帶的日式居酒屋好了。

 

 ▲ 烤雞肉串

只有短暫的逃離,才能讓白領們投入到下一周的魔鬼奮鬥中去,為的是年假時,可以飛去墨爾本吃頓Brunch,然後在東京新宿的居酒屋裡一醉方休。

 

 

 

然而在一大部分「新上海人」眼裡,爭論本幫菜好吃還是Brunch有型毫無意義,不止一個人對我發過感慨,「不想回三四線城市的老家,因為上海有喜茶喝啊!」

 

 ▲ 喜茶排隊的人

喜茶入駐上海不過一年多,卻創造了「最長6小時等待、上百元黃牛價、保安維持排隊秩序」等神話,同樣是外埠來滬的「鮑師傅糕點」,也在上海人民廣場迎來了它餐飲生涯的巔峰。

 

▲ 鮑師傅糕點

網紅店在上海也分三六九等,Lady M、%Arabica為首的外國網紅是一類,杏花樓青團、國際飯店蝴蝶酥、阿大蔥油餅之類的本地網紅又是一類;再往下,還可以分成人盡皆知的大眾網紅店,小圈子裡流行的私密網紅店。

 

好就好在網紅店沒有鄙視鏈一說,流量為王、公平競爭

 

▲ 美國網紅甜品店的蛋糕

幾乎每個餐飲品類都能在上海弄出一兩家網紅店,說白了,東西不難吃,但也不值得排那麼久的隊。比起餐廳本身,網紅店更像是到此一遊的景點,無論是上百元的甜品、還是幾塊錢的蔥油餅,都代表了大上海——擁有國際範兒和裡弄文化相結合的底色

 

歸根到底,吃飯在這裡是一種社交行為,一起排隊買杯奶茶,又能增進同事關係,曬出來也不招搖。

 ▲ 紅極一時的髒髒茶

有被種草的咖啡館,摸個魚出去喝一杯;公司樓下新開了越南粉店,天天都滿座,改天去試試吧。儘管大多數網紅店都很浮躁,反過來看,也是上海人快節奏生活裡的剛需。

 

「打卡」聽起來像完成任務,然而在各行各業經濟都不景氣的寒冬,這可能是我們最容易獲得的一點小確幸了。

今日作者

葉醬

美食旅行專欄作者,曾旅居京都

走過三大洲近30個國家

上路多半為了遠方的美食

仍在世界各地逛吃逛喝

編輯 | 張家明

排版 | Dongnan

封面圖 |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上海本幫菜,正在慢慢消失
    K君從香港來上海,點名要吃本幫菜。這真是一個難題。坦率地說,我已經很久沒有吃本幫菜了。我家附近,有麵館,有川菜,有粵菜,有魯菜,偏偏,沒有本幫菜。那種典型的本幫菜小店,不知不覺都不見了!可朋友依舊吃得津津有味,還一再向我推廣「健康飲食」。想想也是,本幫菜和現在的健康觀念,確實有點出入。幾個上海女孩子聚餐,會去吃本幫菜嗎?應該不會吧。點上一份紅燒肉,你吃一塊還是三塊?男女小囡談朋友,會去吃本幫菜嗎?也不會吧。點上一份草頭圈子,你吃草頭我吃圈子?
  • 在上海不吃本幫菜的小夥伴,都不是真愛魔都!
    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一起去吃正宗的上海本幫菜吧!哼哼,來了上海吃粵菜、西餐、火鍋神馬的小夥伴,都不是真愛!
  • 上海的本幫菜為啥吃起來偏甜,這其實是一個假象
    相信大家有機會去上海時,都曾品嘗過魔都的本幫菜,許多人第一次吃本幫菜時,第一印象就是偏甜,但是上海菜真的是偏甜嗎,大家都知道本幫菜的風格是濃油赤醬,那這種風味是怎麼形成的呢,小編簡單來給大家做個梳理。秉著顧客就是上帝的道理,在當時上海的街頭攤販為了吸引顧客,滿足底層百姓「重口味」的飲食需求,開始使用重油、多醬料的烹飪方式來製作菜品,經過一代代傳承,漸漸地就形成了如今本幫菜濃油赤醬的整體風格。
  • 這五種菜是上海經典本幫菜,來上海旅遊不要錯過
    上海本幫菜的意思就是上海本地自己獨創的菜式,這些菜可以和其他菜系區分開,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飲食流派。本幫菜特點是味道醇厚鮮美。本幫菜的代表菜色很多,例如蟹粉蝦仁,或者外地人不能接受的禿肺。這些在當地人眼中都是佳餚,今天小編就來介紹幾款本幫菜,來上海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品嘗。
  • 舌尖上的非遺「上海本幫菜」
    而現在地方菜大多以「菜系」相稱,這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名詞。可上海人習慣稱本地土生土長的上海菜為「本幫菜」,這也是為了區別川、揚、湘、魯等外幫菜而言。為什麼不稱「上海菜系」呢?因為外幫菜在上海紮根數十年,經過逐步改進、發展,在色、香、味、形方面已適應了上海口味,這種菜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統稱「海派菜系」。為了以示區別,原來的」本幫菜「還保持原名,這樣兩者不會混淆。
  • 沈嘉祿:尋找上海本幫菜記憶
    什麼是上海本幫菜?後來大飯店也借鑑了這道菜的做法,用糯米蒸甲魚。沈嘉祿認為,所謂上海本幫菜和家常菜還不是一個概念。上海本幫菜是以上海郊區川沙農家菜為底子,在上海多是給販夫走卒吃的,建國後並沒有大發展。比如「糟缽鬥」,將豬內臟剁碎煮熟,加大量酒糟除羶味,放在缽鬥裡,和老北京的「炒肝」相似。
  • 百家老字號,上海本幫菜鼻祖——老正興菜館
    在上海這個世界一級的國際大都市,飲食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各幫佳餚應有盡有,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若問起哪家的上海本幫菜最正宗,當首推「老正興菜館」。「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本幫菜的飯店,創建於1862年,至今已有158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油爆河蝦」以老上海的「老正興菜館」烹調的最具特色,熱油鍋裡炸酥,撈起調汁,蝦殼紅潤,外脆裡嫩,蝦身裹汁,碟底不留湯。
  • 上海美食:大閘蟹本幫菜吃出考究 麵館赫赫有名
    搜狐體育訊 說到上海的美食,不能不說說上海傳統的餐飲文化。上海傳統的餐飲文化可以用兩個字概括——「考究」。從就餐環境到就餐工具,從原料火候到菜色菜品,無一不考究,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大閘蟹。大閘蟹不是上海的物產,卻在上海吃出了名。
  • ...曾讓上海菜風靡扶桑-李明福 上海老飯店 上海菜 本幫菜 三林...
    原標題:上海本幫大廚講述春節的故事  據《勞動報》報導,    昔日 自己養豬卻難得吃到肉    今朝 讓更多的人吃到上海菜  下午三點,當飯店裡最後一桌吃午飯的客人散去,李明福的思緒才慢慢展開。
  • 上海浦東有處古鎮,藏著一家正宗上海菜館,更是本幫菜的發源地
    身在高橋,自然少不了搜索周邊的上海特色美食,本幫菜的飯館肯定是我的第一選擇。在高橋老街上,就有這麼一家老字號的本幫菜館,裝修古色古香,儼然一處仿古的茶樓酒肆,菜譜上菜的種類也很多,我們來時已然晚上八點,就餐的人少了很多,這樣整個就餐體驗就舒適多了。
  • 本幫菜不是甜的!上海人摸摸自己的良心,媽媽做的菜放糖不要錢?
    今天來給大家搞搞腦子本幫菜,到底甜不甜?那這次一定要記住了,本幫菜的味道是:入 口 甜收 口 鹹我們來到陳師傅開的名廚本幫館,點三道經典本幫菜,讓他來給我們細細講講~這些菜,可能你半輩子都不曾吃過真正的本幫菜博大精深。下面這三道菜,很厲害,但外面 99 %的本幫菜館都不會做。作為上海人,你一定要知道!
  • 上海「十大私藏本幫菜」!年夜飯就照這個準備了!
    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吃,在中國是一件頭等大事!中國八大菜系魯、川、蘇、粵、閩、浙、湘、徽,雖然滬菜不在名列上,但上海的美食照樣自成一派,足不出滬味達世界~不過在小編心目中當屬「十大本幫名菜」的,它們一定榜上有名。能夠登頂第①名的,必須是肥而不膩的紅燒肉!!
  • (經典上海本幫菜系列)本幫紅燒肉
    很多人給上海菜貼上了「濃油赤醬」的標籤,認為它的特色就是「汁濃、味厚、油多、糖重、色豔」,其實這句話用來形容上海本幫菜中的紅燒類菜式更加確切一些。比如紅燒肉和紅燒鮰魚,加入大量醬油、大把冰糖,經過幾十分鐘的燜燒,不用勾芡,湯汁自然濃稠如芡,成品紅潤光亮,堪稱濃油赤醬類的代表。
  • 上海本幫菜介紹,是否精緻你一看便知
    你印象中的上海都是什麼樣的繁華的街道絢麗的燈光各種新鮮潮流層出不窮相信有不少小吃貨已經吃遍各大網紅店了但你們會不會時常想起那些歌舞昇平的老上海那令人懷念的傳統上海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感受上海菜的魅力去領略那些散落在上海的獨特味道說到上海本幫菜,我相信上海人對他們都有一定的特殊情結,老上海的歌舞昇平,曾經轟轟烈烈的故事,還有繁華的租界和優雅的歐式建築…上海灘一定是對這一切記錄最多的地方。
  • 簡約而不簡單的紅燒肉——上海本幫菜的基礎
    人們吃肉,是為了吃飽,補充熱量和蛋白質;吃紅燒的肉,是為了看到做菜時下的「料」足夠多,如果說鹹甜搭配的口味又帶給了食客們生理上的誘惑,那麼濃豔的紫紅色醬汁對食客的視覺和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衝擊。飽滿鮮美、富含各種胺基酸和脂肪的豬肉在醬油與糖的襯託下,完美地滿足了人們對食物能夠吃飽、吃好的要求。這也就成了上海本幫菜以濃油赤醬為基礎特色的早期形態。
  • 上海本幫菜泰鬥 "三林本幫菜館"
    他們,就是浦東新區區級非遺「三林本幫菜」的傳承人——李明福一家。清末民初,一批一批身懷著精深烹飪絕技的三林廚師,也紛紛搶灘上海,開設本幫菜館,最為著名的是三林本幫菜創始人、上海德興館創始人之一李林根先生。
  • 三林本幫菜
    >朱成墜上海本幫菜尤以三林本幫菜為代表。2016年7月28日凌晨2時許,因前列腺腫瘤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於上海浦東仁濟醫院逝世,享年84歲。李伯榮精通本幫菜的烹調技法,博採眾長,敢於創新,代表菜品有蝦子大烏參、花塔形扣三絲、八寶鵪鶉、糟香划水、梅乾菜鯧魚等,蝦子大烏參被譽為「本幫一絕」。李伯榮於1945年,在上海拜德興館本幫名廚楊和生為師,深得真傳,悉心鑽研本幫菜的烹飪技法,師父去世後,李伯榮挑起了德興館的大梁。
  • 上海廚師用一桌菜 說明什麼叫本幫菜
    本幫菜是我們上海人再親切不過的菜式,說起來總逃不開濃油赤醬甜咪咪,但你有沒有想過:我們該如何理解本幫?
  • 【民俗·風情】高橋是上海本幫菜的發源地
    本幫菜俗稱上海菜,是全國著名的菜系之一。早為中外人士熟悉和喜愛。浦東是泥刀、菜刀、剪刀和繡花針,即「三刀一針」的發祥地,是上海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遺產。其中高橋廚師用的一把菜刀和上海本幫菜有著直接的淵源。而只有吳淞和高橋老飯店才能燒好此菜。高橋土地皆有長江泥沙衝積而成,多系沙質土壤。宜種黃豆雜糧和瓜果蔬菜。農家又飼養了大量的家禽家畜,為本幫菜餚和點心製作,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物質基礎。
  • 這10道菜被本幫菜館拉了黑名單,上海小囡快來評評理...
    你一定聽到過ta的名字甚至有幸吃上幾次但是現在我鄭重的宣布這些菜被本幫菜館拉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