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鳥,寧夏遷徙侯鳥監測第10天!

2020-12-07 賀蘭山紅尾鴝

中秋十一將近,早晨7點我走進銀川市興慶區麗景湖公園。公園裡染上晨輝的荷葉挺挺玉立,那有點淡黃的朝陽從樓宇間透出來,一點一點粘滿凝粘著露水的青草,溫馨的熱度很近也很遠,這時的麗景湖是新生的,城市從這裡開始甦醒。

麗景湖公園裡散步的人群,跑步的青年像湖裡一群一群的魚潮,沿著湖畔的健身步道起起落落,北門口、西門口健身舞跳得起勁,走馬觀鳥,看盡人間的繁華後,我要去尋覓秋天正在遷徙的侯鳥。

麗景湖裡最有名的鳥當屬小闢鵜,春天四五月份它選擇在喧鬧的北門荷花池邊做巢,離岸邊僅有6一7米,它衍草、築巢,孵化和育雛的生活被休閒的市民窺視、笑談和嘖贊,我是親眼目睹過的,迷了一個早晨。如今秋季遷徙的日子己經到來,湖裡小闢鵜已長成了小夥子,不再圍繞著爸爸媽媽身邊討魚吃,潛水、捉魚,它們的本領越來越出色了,這批城市的居民已擁有了銀川的戶口,或許這令仍沉靜於城市喧鬧的繁華裡不願離去,秋色漸深,麗景湖的今天色彩更美了。

離開城市核心區域,我到了金鳳十六街國賓一號西側的七子連湖,這裡己成了遷徙候鳥理想的取食地。湖區的水位漸淺,眼子菜,狐尾藻和菹草等水生沉水植物越來越多,這吸引了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_白琵鷺,三有動物_蒼鷺,白鷺,赤嘴潛鴨、鳳頭鸊鵜、骨頂雞等。七子連湖適合各種類型的遷徙水鳥駐足,蘆葦沼澤映稱於賀蘭山下,水草搖曳在清澈的湖中,蘆葦高過頭頂,蒲草順著水叉一路延伸,這就是七子連湖野性之美。

看過了城市飛鳥,追著太陽問西,在賀蘭山西乾渠西堤是西夏區第五洩洪區溼地。溼地水域漸退,能吃的食物己匱乏了,但這塊溼地在賀蘭山的守護下,安祥、自在,無人幹擾的自然生活仍吸引了一些過境的候鳥在此停息、取食。

生活各有各的色彩,車來車往,鳥聚鳥散,目標很遠,努力的日子走著走著就到了盡頭,走馬觀鳥,遷徙的季節,我們是否還能有另外一種人生。

相關焦點

  • 走馬觀鳥,寧夏遷徙侯鳥監測第10天!
    麗景湖公園裡散步的人群,跑步的青年像湖裡一群一群的魚潮,沿著湖畔的健身步道起起落落,北門口、西門口健身舞跳得起勁,走馬觀鳥,看盡人間的繁華後,我要去尋覓秋天正在遷徙的侯鳥如今秋季遷徙的日子己經到來,湖裡小闢鵜已長成了小夥子,不再圍繞著爸爸媽媽身邊討魚吃,潛水、捉魚,它們的本領越來越出色了,這批城市的居民已擁有了銀川的戶口,或許這令仍沉靜於城市喧鬧的繁華裡不願離去,秋色漸深,麗景湖的今天色彩更美了。
  • 寧夏溼地保護中心組織人員到哈巴湖管理局開展秋季水鳥遷徙監測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0月28日訊 近期,寧夏溼地保護中心組織人員到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監測溼地水鳥遷徙情況。監測組首先了解保護區溼地候鳥棲息區域,候鳥種類和數量變化情況。隨後前往駱駝井管理站苟池西畔溼地和二道湖管理站北馬坊溼地進行候鳥監測。在苟池溼地監測到的水鳥有翹鼻麻鴨、反嘴鷸、黑翅長腳鷸等,其中以翹鼻麻鴨數量最多,約有200多隻。在北馬坊溼地監測到大量遷徙至此棲息的灰鶴。灰鶴是大型涉禽,主要棲息在北馬坊溼地周邊的開闊平原、草地、沼澤、灘涂、湖泊及農田地帶。每年於3月下旬開始繁殖地遷徙,9月末10月初遷往越冬地。
  • 十一到寧夏去觀鳥!2020年寧夏候鳥遷徙監測第13期
    2020年10月3日,霽雨紛紛,塞北的寧夏前前後後又是一陣雨色,一邊是山川浸潤,稻穗澄黃,一邊是大漠黃河西北狂野,這是寧夏最美的季節,這是寧夏豐收的季節 9月7日,自漠北鹽沼一路遷徙的黑尾塍鷸300餘只,先後到達了銀川黃河溼地、沙湖自然保護區、銀川西夏區西牛氓湖,10月3日仍有近100隻集群於銀川黃河濱河大道,忘了南遷的時光。
  • 寧夏故事|紅嘴鷗:行遷徙之旅 憩寧夏驛站
    歷時13天,飛越五省區,裡程1900公裡。跟著紅嘴鷗去旅行。10月25日,由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昆明鳥類協會5名專家組成的科考隊從昆明出發,探尋紅嘴鷗的遷徙路線及生活習性,為聯合保護紅嘴鷗提供理論支撐和科學依據。這也是國內首次大規模全面跟蹤紅嘴鷗遷徙的科學考察活動。10月27日,科考隊「追」至銀川。
  • 紅嘴鷗:行遷徙之旅 憩寧夏驛站
    自1985年前後,紅嘴鷗已連續30多年沿此線路,開始數千公裡的遷徙之旅。漫漫飛行,集體越冬。在這支遷徙隊伍的精準「導航」中,經黃河流域,有一處休憩之所。通過中亞、東亞和澳大利亞的鳥類遷徙路線中,有兩條覆蓋寧夏。紅嘴鷗,翅膀掠開優美的弧度,精準降落湖面「客棧」,點出湖光漣漪,抖落羽翼塵埃,像一群優雅的旅人,風塵僕僕,赴一場寧夏之約。
  • "鳥類大熊貓"現寧夏 系當地監測種群數量最大
    12月1日,16隻被稱為「鳥類大熊貓」的黑鸛現身寧夏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作為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16隻黑鸛同時出現在吳忠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是近幾年當地監測到的種群數量最大的一次。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繫到吳忠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助理、林業工程師李學明。
  • 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繼續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
    中國林業網3月9日訊 根據《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關於進一步強化應急期間陸生野生動物管理的緊急通知》要求,寧夏沙坡頭管理局對保護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科學部署,嚴密防範,繼續加強做好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  當前,正值野生動物遷徙繁殖重要季節,也是野生動物疫源疫病高發期。
  • 候鳥遷徙途中一道溝和自然的決裂!
    2020年9月15日,今天是2020年秋季寧夏遷徙候鳥監測第7天,帶領來到的是閱海公園公園很大,水面很大,鳥也很大,只能仰視,湖邊的蘆葦插上了天。拐過路口我到了閱海苑小區西岸的擋浸溝,第四汙水處理廠排水乾溝,以前這裡秋冬季遷徙期幾百隻斑嘴鴨長遊在其中,儘管水的臭味有點濃些,鳥不在意,人也不多理會。今天溝裡的水略有些味道,溝卻已不是原來的溝,潔淨了,自然被理成了禿子,誰也不採誰,水是水,生態是生態,各自的路各自走。
  • 北京監測到140餘萬隻遷徙候鳥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於立霄)正值候鳥過境北京的時節,記者4月1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包括天鵝、東方白鸛、青頭潛鴨、震旦鴉雀、黑鸛等不少「稀客」光臨。
  • 寧夏王窪煤業有限公司2020年監督性監測報告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 社會公益事業建設 > 生態環境保護 > 重點汙染源監測
  • 浙江漩門灣溼地雁鴨類首獲「全球身份證」 監測種群遷徙
    圖為:專家為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雁鴨類候鳥環志 張鶯鶯 攝中新網台州12月11日電(記者 範宇斌)11日記者獲悉,浙江省玉環市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內,一批雁鴨類候鳥擁有了「全球身份證」——鳥類環志,以監測它們的種群遷徙變化、生活習性等,這是該溼地雁鴨類候鳥首次被環志
  • 北京迎來候鳥遷徙高峰 共監測上百萬隻鳥類
    記者5日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目前北京已進入候鳥遷徙高峰期,截至2月底,全市88個候鳥監測站共監測到鳥類上百萬隻,較去年同期增加30多萬隻。今春,北京的候鳥遷徙時間相對較早。在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監測人員2月下旬就監測到大天鵝、灰鶴、豆雁、赤麻鴨、綠頭鴨等前來栖息,其中灰鶴數量達上千隻。
  • 寧夏首次公布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名錄
    為全面掌握全區水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趨勢,做好全區水環境質量監測及評價、考核工作,近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公布了《寧夏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點位)設置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全區共布設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點位)116個,包括6個黃河幹流、22個黃河支流、12個湖庫、34個排水溝、42個飲用水源地
  • 寧夏地級市輻射環境監測站實現全覆蓋
    5月19日,記者從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了解到,隨著寧夏國控大氣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項目吳忠市、石嘴山市2個自動站現場整體驗收工作的完成,標誌著寧夏實現地級城市國控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全覆蓋。  按照生態環境部統一規劃,2019年以來,寧夏以輻射環境安全可控、廢舊放射源安全收貯、無輻射事故發生為目標,啟動石嘴山市、吳忠市兩個地級城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的建設工作,積極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
  • 黃河寧夏段今起進入凌汛期 較去年提前2天
    央廣網銀川12月29日消息(記者許新霞 牛巧剛)受近期強冷空氣影響,今天,黃河寧夏石嘴山河段首次出現流凌,較多年平均流凌日期推遲14天,較去年提前2天。流凌上首位於平羅縣高仁鎮,長度90公裡,密度10%至30%。標誌著黃河寧夏段進入了2020至2021年度凌汛期。
  • 「刺桐花」未檢 | 繽紛假期,打造最美「侯鳥天堂」
    「刺桐花」未檢 | 繽紛假期,打造最美「侯鳥天堂」 2020-08-18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江省遷徙水鳥同步調查如期開展
    每年秋冬季節,浙江沿海水域會出現大量遷徙越冬的候鳥,它們或停留休憩覓食,或躲進蘆葦叢等待越冬,現時到我省越冬的遷徙水鳥們已如約而至。冒著嚴寒,2021年「全省冬季水鳥同步調查項目」1月15日正式啟動。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總站、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紹興野鳥協會、溫州野鳥協會等10多家單位,33個調查組,121名調查人員,調查涉及11設區市,58個縣(市、區),在2-3天時間內對全省水鳥集中分布地越冬水鳥的種類、數量、棲息地狀況、受威脅情況等進行調查,做到全省沿海溼地的全覆蓋,內陸地區千鳥湖、錢塘江沿線、衢州烏溪江等大型水體全覆蓋。
  • 提前了10天!小天鵝飛臨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
    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中轉站,最近,鎮江句容赤山湖國家溼地公園迎來了羅紋鴨、斑嘴鴨、蒼鷺、普通鸕鷀等大批候鳥入境。10月26日下午,溼地公園工作人員在內湖東北側,拍攝到了10隻小天鵝。這10隻小天鵝分成兩批,由湖岸向湖中心遊動,最後一起聚在斷橋前。其間,它們時而相互梳理羽毛,時而引吭高歌,時而低頭休憩,畫面十分唯美。
  • 瑪納斯溼地遷徙候鳥增多
    央廣網瑪納斯11月8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通訊員瓦力斯江·烏馬爾江 馬陽)瑪納斯國家溼地公園是世界候鳥遷徙三號線上的重要驛站,每年春秋兩季,大批候鳥長徒跋涉而來,在瑪納斯溼地稍作停留後繼續遷徙。這兩天,隨著天氣轉冷遷徙候鳥數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