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縣:一座橋見證巴順村的「蛻變」

2020-12-19 天眼新聞

高山深谷、邛水婉轉。河,見證著巴順村地蛻變。

巴順村村貌

巴順村位於黔東南州三穗縣瓦寨鎮的東南隅,距離瓦寨鎮政府所在地22公裡,下轄有13個村小組,分布在6個自然寨,全村總面積8358.89畝,全村有334戶1198人,人均耕地面積僅0.42畝,交通閉塞導致了發展落後。  「最難的是路,邛水河橫亙在村子前面,沒有大橋,車子只能停在對面的順洞村。」支部書記王承林感慨地說,當時村上只有4幢磚房,很多村民到外面打工賺錢了,想回來修磚房,但因為路的問題,都只能作罷。

巴順村2013年村貌

轉機出現在2007年。那年,國家加大對扶貧地區的扶持力度,巴順村跨河大橋的建設項目也提上日程。經過探勘、設計,大橋很快動工修建。通過兩年的時間,巴順大橋於2009年最終建成並通車。  橋建好了,巴順的發展也日新月異。  「修房省事多了,砂子、磚頭都可以直接運到家門口,以前哪有這樣的好條件,還是要感謝國家。」村民姜大雲高興地說。  邛水河,曾經是天塹,但現在是推動發展的橋梁。  「2014年到2018年脫貧了143戶541人,今年完成12戶25人的脫貧任務,實現貧困人口全部退出。」對於在巴順村工作一年有餘的駐村第一書記楊政鋒來說,這些數據他如數家珍。

巴順村2019年村貌

「我們駐村工作組主要圍繞滿足貧困群眾住房、教育、醫療保障,提高務工、財產、轉移收入等來開展工作。」楊政鋒介紹,巴順村是瓦寨鎮三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在發展上呈總體落後的狀態。  為了迅速改變,實現後發趕超。水庫養魚、生態養鴨等扶貧項目在巴順村落地生根,易地搬遷、危房改造等資助政策惠及群眾,組組通路、戶戶串聯等基礎設施便利出行。  「幸好有國家政策補助的3萬5千塊錢,我才有能力修起房子。」村民王先永高興地說,以前愁沒錢修房子,現在國家政策還補助修新房,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而王先永戶只是巴順村155戶貧困戶脫貧的縮影。  經過2018年脫貧攻堅決戰,巴順村貧困發生率、錯退率和漏評率都低於3%,群眾滿意度遠超過90%,順利實現減貧摘帽目標,退出了貧困村序列。  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55戶567人至2019年剩餘脫貧人數12戶25人,貧困率從2014年的47.33%降到2019年的2.09%。  現在,走進村子,廣場、球場一應俱全,磚房、洋房鱗次櫛比,村子面貌煥然一新。  因河而衰,因河而興,巴順村在新時代實現了發展蛻變。  「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脫貧,更重要的是致富,在建黨100周年時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徵途,巴順村黨支部書記王承林如是說。通訊員 蒲定波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蔣鴻琪編輯 王琳編審 楊韜

相關焦點

  • 三穗縣農特產暢銷沿海市場
    原標題:三穗縣農特產暢銷沿海市場   近日,三穗縣滾馬鄉獼猴桃種植基地與杭州市江幹區4家水果加工
  • 壯麗70年武義熟溪橋篇|一座古橋,見證鄉愁
    河面上的那座風雨之橋——熟溪橋,誰也數不清,那斑駁的橋板承載過多少武義百姓的匆匆步履,那漆紅的橋蓋見證過多少返鄉遊子的款款深情。熟溪橋,武義的象徵,滿載著武義人的鄉愁,見證了一座小城的前世今生、滄桑繁盛。
  • 廣東中山圖書館迎百年誕辰 見證傳統到現代的蛻變
    廣東中山圖書館迎百年誕辰 見證傳統到現代的蛻變 這座前身為清代廣雅書局藏書樓的圖書館,在百年洗禮中,見證了廣東的圖書館建設從傳統到現代的蛻變。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創建於1912年,是廣東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近百年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書量從解放前的幾萬冊增加到迄今600多萬冊,當中還有廣東地方文獻、孫中山文獻、晚晴民國報刊、東南亞和華僑史料等特色館藏。
  • 貴州省三穗縣森茂汽車城項目洽談對接中
    2018年8月6日,江蘇省太倉森茂集團考察小組前往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考察汽車城項目,三穗縣投資促進局領導介紹三穗的經濟狀況和區位優勢以及投資政策,並親自帶領考察組分別實地踏勘四塊意向地塊。森茂集團副總經理楊鈞介紹森茂汽車城項目具體情況,雙方確定了合作意向。
  • 江幹區三穗縣聯動精準助推消費扶貧
    近年來,隨著杭州市江幹區與三穗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的持續深入開展,三穗鴨、三穗鹹鴨蛋這些獨具三穗特色的農特產品,已成功搭乘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快車,紛紛走上杭州市民的餐桌並受到青睞。貴州千裡山生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前接到的杭州市江幹區訂購的25噸三穗鴨,目前已全部運抵杭州,很快將送到消費者手中。
  • 七橋甕,一座用甕命名的石拱橋,見證運糧河600多年的歷史變遷
    在南京的東南方向,有一座公園叫七橋甕溼地公園。南京七橋甕溼地公園位於秦淮區,友誼河路花鳥市場對面.公園三面環水,裡面河流縱橫,樹木成蔭.遍地綠草.甕」是橋孔的意思,原先這座橋是叫「七甕橋」,明初建橋時,曾以當地的城門取名為「上方橋」。
  • 橋連三江六岸 見證綿陽變遷
    普明立交橋與普明相連,四通八達 建設中的綿陽雙碑大橋綿陽西山立交橋與科學城大橋相連,構建交通大動脈青義涪江大橋猶如一條巨龍,向天邊延伸綿陽第一座跨涪江大橋東方紅大橋 綿陽三江大橋橋,是記憶,是貫穿這座城市變遷的線索
  • 疫情防控 三穗縣瓦寨鎮105名網格員堅守一線
    (圖為聯合醫務人員一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說話的這位網格員,叫楊光學,是三穗縣郵政公司駐瓦寨鎮順洞村的一名網格員。大年三十的清晨,天還沒亮,他早早的就駕車出發前往村上。在三穗縣瓦寨鎮有105名網格員始終堅守一線,為村上村民宣傳好疫情防控安全知識。(開展聯合執勤做好疫情防控)李星也是這105名網格員其中一員。
  • 清代古橋碑見證南和一村莊歷史 見證百年興衰
    燕趙都市報駐邢臺記者 張會武 文/圖    伴隨一通古橋碑的面世,一座早已磨滅的古石橋也得以在世人腦海中浮現,而其背後所承載的印跡也見證了一個村莊的百年興衰    發現古橋碑    這通印有「梁牌石橋惠民閘碑記」的古橋碑日前在南和縣梁牌村一梁姓村民翻修房屋時發現。    梁卯辰生於斯長於斯,後到縣城工作,對於古橋碑所記載的石橋,他回憶滿滿。
  • 古今中外那些見證了絕美愛情的橋
    古今中外那些見證了絕美愛情的橋古今中外有很多著名的橋,在這些橋上都發生了許多唯美浪漫的愛情故事,可以說,有橋的地方就有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斷橋見證了白蛇和許仙的相識相戀,以及活生生被法海拆散的愛情故事。想想看,兩人拼命地伸出手想要抓住對方,最後還是被狠狠阻隔,白蛇也被鎮壓在雷峰塔下。千年以後,斷橋依然佇立,而有關白蛇和許仙的愛情故事卻從來沒有被人忘記過。2、藍橋《史記·蘇秦列傳》記載:公元前320年,蘇秦向燕王講過一個「尾生抱柱」的故事。
  • 貴州省三穗縣採取三項措施 全產業鏈打造猴頭菇產業
    貴州省三穗縣採取三項措施 全產業鏈打造猴頭菇產業發布時間:2020-12-24  來源:黔東南州林業局 近年來,貴州省三穗縣依靠得天獨厚的林業資源優勢,緊緊圍繞「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促增收」目標,將以猴頭菇為主的食用菌產業,作為林下經濟的主導產業加快推進。
  • 烏海:一座離不開橋的城市!
    另一座被寫入烏海橋梁史的浮橋是拉僧廟駁船混編組裝式浮橋,這座橋是繼烏海黃河戰備浮箱橋之後的第二座黃河水上浮橋,位於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下遊約7公裡處,老百姓稱它為「拉僧廟黃河浮橋或河濱黃河浮橋」。「這座橋連接了我市與石嘴山,是一座具有公路性質的汽車運輸便橋,橋長225米多,結構為6艘鋼製駁船連接,是在1995年開始通車的,通車能力為每天1000車次,為烏海與石嘴山兩地區的物資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
  • 一座石頭橋,有什麼好看的?大汶口明石橋,「橋」見了泰安變遷
    省內現存最長古石橋一座石頭橋,有什麼好看的?明石橋是整個大汶河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我省境內現存最長的古石橋,至今保存完好且能正常使用。1567年,明石橋建成,成為南北交通要道,極大地推動了古鎮大汶口經濟的繁榮。這裡商賈雲集,就連山西商人也看好這一黃金地段,在明石橋北端建起了一處山西會館,用於商人集會、洽談業務。
  • 姚森 見證中國公鐵兩用橋跨度超千米
    大橋的副總工程師姚森也在現場見證了這一刻。  出生在中國南方小城的姚森,小時候走過很多橋,但從未想到未來會成為一名建橋人。  如今,姚森已在橋梁建設從業26年,見證了中國橋梁建設的發展。從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蕪湖長江大橋,到滬蘇通長江大橋,中國橋梁建設的技術有了巨大的突破。
  • 【大城小事之外白渡橋】一座橋與一個城市的集體記憶
    編者按:有人因為一部電影而愛上一座城市,有的城市因為一部電影而聞名遐邇。人民網90後女記者將帶你走過那些電影中出現的場景,了解和感受取景地背後的故事和歷史。聞名中外的外白渡橋處於蘇州河下遊河口,毗鄰黃浦江,是老上海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是許多市民心中的外婆橋。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風雨歷史呢?
  • 南京鼓樓西橋:一條「網紅路」的華麗蛻變
    原標題:西橋,一條「網紅路」的華麗蛻變   一個是高聳的現代化摩天大樓,一個是充滿市井煙火味的老街;新與舊的無縫對接,繁華與古樸的對話西橋,灑下辛勤與夢想。這條精緻的道路上,一切都顯得耀眼而溫馨。   西橋,西起江蘇路,向東至雲南路,正處於江蘇第一高樓紫峰大廈和江蘇廣播電視塔的軸線上,東看紫峰,西眺電塔,是出彩的視覺廊道。
  • 新昌發展區:見證濰坊「東大門」的華麗蛻變
    新昌發展區:見證濰坊「東大門」的華麗蛻變 2020-10-22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座橋的誕生》——張鵬攝影作品
    作為土生土長的沂水人,我自小在沂河邊長大,親眼見證了一座座沂河大橋的崛起,也見證了沂河兩岸人們生活的變化。2016年,沂水縣政府又準備在沂河上準備新建一座正陽路大橋,該橋設計造型為飛燕展翅,是省內唯一一座中承式連續鋼桁架拱橋,該橋於2017年初春動工,到年底完成,歷經一年時間。從最初的勘察取樣,到橋墩打樁和整個大橋的建設,我都對大橋進行了跟蹤拍攝。
  • IMAX影院、一站式購物中心……一起見證肇慶城芯CBD的蛻變!
    IMAX影院、一站式購物中心……一起見證肇慶城芯CBD的蛻變!> ��星標「西江網」,與肇慶相約給一座城市最好的獻禮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