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的公章被封存
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以前辦營業執照程序複雜,要跑好幾個部門蓋章,現在只用蓋一個章。」四川大竹某商貿公司負責人秦勝花,最近在為她開的第二家公司辦營業執照,切實體驗到了政府部門辦事效率的提升。
行政審批牽涉部門多,能否整合資源一窗通辦,從而提升辦事效率?大竹縣進行了積極探索。今年,該縣堅持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主線,在達州市率先完成「一枚印章管審批」,原有的19個行政審批專用章已集體「退役」。
行政審批專用章「一枚印章管審批」
簡政放權 19枚公章集體「退役」
在大竹縣行政審批局,一個方正的盒匣子裡,19枚刻著市場監管、水務、農業農村、住建、衛健等主管部門的審批專用章,被兩張封條徹底封存,這標誌著大竹縣「行政審批多頭跑路」歷史的終結。
今年7月29日,大竹縣行政審批局把只蓋了一枚「行政審批專用章」的營業執照,發放給瑞英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邱女士,在達州市率先實現「一枚印章管審批」。「這一舉措,不僅讓企業群眾辦事更方便,也使行政審批權力運行更陽光、更規範。」大竹縣行政審批局局長張興華說。
大竹縣委、縣政府主動適應和服務經濟發展新常態,轉變政府職能,推動簡政放權,深化「放管服」改革,將19個部門的209項行政許可事項,集中到行政審批局統一行使,讓企業和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紅利——截至目前,共受理行政許可事項2000餘項,按時辦結率達100%。
今年以來,大竹縣委編辦、縣行政審批局牽頭,會同縣級相關部門,一直在持續推進行政許可事項劃轉基礎工作。截至目前,各部門累計清理行政權力事項5035項,重點對260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清理。同時,著力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簡化優化辦理流程,全縣1559項政務服務事項中有599項實現了全程網辦、1274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
大竹縣新政務服務中心鳥瞰圖
放管結合 已發現並整改問題86個
因開發商未及時辦理房屋首次登記,大竹縣財富中心小區上千戶住戶未取得不動產權證書。大竹縣自然資源局針對這一問題,及時取消不必要的前置環節和清理不必要的各類證明報件,實現房地產交易、稅收、繳費、登記等全業務、全過程「最多跑一次」。通過多部門共同努力,開發商籌集資金並及時辦理房屋首次登記。截至目前,已有973戶領取到不動產權證書,其餘證書正在加緊辦理。
「我們總共梳理了21個樓盤存在辦證難的問題。」大竹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甘元輝稱,他們已推出「一次取號、一套資料、一窗受理、並聯審批、集成繳款、限時辦結、統一歸檔」新模式,對報證資料齊全的,將及時辦理不動產登記;對於資料欠缺的,將及時督促房地產企業備齊報件資料,力爭今年全力解決21個樓盤不動產登記難問題。
聚焦「放管服」改革,大竹縣紀委監委實施精準監督,確保「放權」與「管權」有機結合。縣政務大廳及31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已與省級行政效能視頻監控系統聯通,明確專人負責,每日巡查、月度通報、季度督查。今年以來,全縣已發現並督促整改問題86個,談話提醒25人次,約談12人次;通報批評25人次,扣罰績效13人次。
大竹縣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堅持放管結合,為大竹按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加速鍵」——今年以來,全縣新設立市場主體6663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49.12%。
群眾在大竹縣政務服務中心辦事
優化服務 提升「窗口」整體形象
政務服務中心是展示大竹形象的「窗口」,政務服務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政府形象、行政效能和投資環境。強化「放管服」改革,不僅意味著效率的提升,更折射著政府服務理念的轉變。
大竹縣致力於打造審批服務新模式,將涉農事務、市場服務等20多個審批服務窗口整合為5個綜合窗口,「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實施「前臺統一接件、後臺分類審批」,將「一事跑多窗」變為「一窗辦多事」,讓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
為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大竹縣建成了以縣行政審批局為主體,以38個政務服務部門、31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300餘個村(社區)便民服務點為支撐的上下聯動、層次清晰、覆蓋城鄉的三級政務服務網絡,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
與此同時,大竹縣還開通並聯審批綠色通道,提供全程代辦服務、跟蹤服務。融合智慧大竹建設,將審批服務事項接入「天府通辦」APP、四川政務服務政務一體化平臺,從「馬上辦」到「網上辦」,從「就近辦」到「一次辦」,讓「信息多跑路代替群眾少跑腿」,行政審批駛入「快車道」。
目前,通過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大竹縣已實現行政許可事項100%全流程網上辦理。今年以來,共受理191218件,辦結191114件,辦理提速達99.2%,提前辦結率99.7%。
位於大竹縣北城幹道北側的新政務服務中心,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有望近期投用。屆時,該縣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惠民幫扶中心業務、縣群團組織服務中心等機構,將被集中到一起,該縣的政務服務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