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臺灣武器裝備與軍事技術發展綜述

2021-01-21 騰訊網

2016年,臺灣大選政黨輪替,民進黨蔡英文上臺導致兩岸關係惡化。蔡英文5月20日「執政」以來,把軍事現代化作為臺灣優先事項,一方面,積極與美國聯盟,希望獲得美國更多先進裝備與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國艦國造、國機國造」計劃,欲通過自行發展潛艇、戰機等先進裝備來提升臺灣「國防」工業水平和所謂「自主國防」能力。2016年更是啟動潛艇自研計劃,期望在未來10年研製出潛艇。臺灣「國防部」還成立了軍事技術研發機構,專責發展「突破性」和「創新性」技術,以提升臺灣軍事創新與不對稱作戰能力,實現所謂「嚇阻大陸」的目標。

1、美臺軍事交流與合作不斷升級

蔡英文當局深知以其現有能力「嚇阻大陸」,無疑是不自量力,痴人說夢。「依美抗中」才是蔡政府的選擇。

資料圖:「國防工業會議」地點維吉尼亞州威斯堡

2016年,美臺「政府」和軍方的交往非常頻繁。10月2~4日,美臺在維吉尼亞州威斯堡召開「國防工業會議」,這是蔡英文當局「執政」後的首次軍事工業會議。參會人數達172人,僅次於2002年首屆會議。臺灣方面包括「副國防部長」李希明、25名政界和「國防部」官員,以及30多家企業和50多名高管。美方與會人數近百人,包括即將出任美國在臺協會主席的詹姆斯·莫迪、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副國防部長助理海大衛、美臺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以及專家學者等。會議重點討論美臺防務合作、防務採購程序和臺灣防務安全需求等,提出美臺在造艦、空中力量與地面系統,以及電子與信息系統方面加強合作。美國方面表示,從2010年以來已通知國會向臺灣出售超過140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包括「長弓-阿帕奇」直升機、「愛國者-3」飛彈等,F-16升級項目也將使臺灣獲得性能更先進的F-16戰機。此外,2010~2015年間,有超過62億美元的武器裝備由美國政府授權、通過商業渠道賣給臺灣。臺灣方面表示,目前最需要的是不對稱作戰能力,在潛艇等重大項目上,希望獲得美國更多裝備與技術支持。

資料圖:臺灣「副國防部長」李希明

11月8日,美國總統大選川普勝出後,臺灣「國防部」11月9日立即表態,要繼續與美國保持軍事聯繫,並加大對美軍購,主動向美新當選政府「交保護費」。12月23日,歐巴馬籤署《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涉臺條款提出加強美臺高層交流,允許美國現役將軍和助理國防部長及以上級別官員出訪臺灣,將美臺交流的層級提升到新的高度。雙方軍事合作具體內容包括:威脅評估,軍事條令制定,兵力規劃,後勤支援,情報搜集與分析,作戰行動的戰術、技術與流程,人道主義援助與災難救援。

資料圖:美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副國防部長助理海大衛

此外,美國新當選總統川普針對臺灣問題不斷發表過激言論,挑戰中國核心利益,試探中國底線,欲利用臺灣問題攫取更大利益,對此必須給予有理有力的回擊。

2、成立新機構專責發展軍事創技術

2016年10月11日,臺灣「國防部」宣布將於2017年1月1日成立新的軍事技術機構——「國防科技處」。據悉,該機構將仿照美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模式運作,未來專責發展「突破性」和「創新性」技術,以提升臺灣軍事創新與不對稱作戰能力,「嚇阻大陸」。

資料圖:「國防科技處」情況介紹

臺灣「國防部」本部現設有4司7室,4司分別是「戰略規劃司」、「資源規劃司」、「法律事務司」和「整合評估司」。新成立的「國防科技處」將隸屬「資源規劃司」,由該司下屬的「科技企劃處」(目前處長為上校軍銜)擴編而成。2017年1月1日成立後,再進一步升格為「國防科技室」,成為「國防部」本部直屬的獨立部門。臺灣「國防科技室」將仿照美國DARPA,主官擬以文官擔任,副主官由少將擔任。其職能是整合政府、軍方、工業界、學術機構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預測未來科技發展方向、尋求顛覆性技術和建立技術審查機制。據悉,該部門每年預算約30億新臺幣(約6億人民幣),將聘專業項目經理以引進民間高科技人才,目前規劃為23人,3年一聘。預計2017年上半年完成遴選機制,2017年10月開始選聘人才。此外,臺灣當局還計劃組建由「國防、經濟和科技」三部部長組成的「國防科技產業發展委員會」,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3、提升裝備自研能力

為提升武器裝備自研能力,蔡英文當局提出了「國機國造、國艦國造」計劃。為響應這一計劃,2016年9月1日,由臺灣90家艦船相關企業組成的「臺灣區造船公會」與另一軍工行業協會——「臺灣區航太公會」籤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兩大軍工行業將加強戰略合作,共享資源並推動防務技術創新,共同推動「國機國造、國艦國造」計劃。9月14~17日臺灣還舉辦了首屆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主辦方是「臺灣區造船公會」,首屆海事展分「國防」等5個主題設150個展位,特別展示臺灣自研的「沱江」雙船體飛彈艇、潛艇模型等。

更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3月,臺灣中華造船廠(CSBC)成立了「潛艇研發中心」啟動潛艇自研計劃。「國防部」表示,整個潛艇建造計劃將耗資30億美元。據悉,臺灣欲建8艘排水量1200~3000噸級柴電潛艇,目前正在尋求關鍵技術援助。此外,蔡英文當局2016年還授權臺灣漢翔航空工業公司自研下一代教練機XT-5(綽號「藍雀」),整個項目預算23億美元,原型機將於2019年推出,空軍需求量是66架,將部署兩個訓練基地,以替換F-5E/F戰鬥機和AT-3教練機。2017年2月7日,臺灣空軍與臺灣最高的軍事科研機構「中科院」籤署協議書,正式啟動下一代教練機研製計劃,蔡英文和臺灣「國防部長」都出席了籤約儀式,象徵著臺灣的「國機國造」計劃正式啟動。據悉,「中科院」是下一代教練機計劃的主承包商,將與島內唯一的軍機製造商臺灣漢翔航空工業公司合作,以臺灣漢翔航空工業公司以前生產的「經國」號為原始設計。

資料圖:F-5E/F戰鬥機

資料圖:AT-3教練機

資料圖:XT-5「藍鵲」教練機模型

4、海軍公布龐大造艦計劃

2016年6月20日,臺灣海軍宣布將在未來23年(2017~2040年)內投入4700億新臺幣(約147億美元)自行建造新一代驅逐艦、護衛艦等一批海軍新裝備。這12項計劃分別是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多功能人員運輸艦、高效能艦艇後續艇、潛艇、兩棲直升機船塢運輸艦、新一代飛彈護衛艦、新型救難艦、快速布雷艇、新一代主戰艦、新式港勤拖船和陸戰隊特戰裝備。其中有4項獲得授權和經費,分別是:①高效能艦艇後續艇。即繼續建造11艘「沱江」級飛彈巡邏艦。該艦是臺灣自行研發的穿浪型雙船體艦。原型艦「沱江」號已於2014年3月14日舉行下水儀式。後續艦將分3批建造,首批3艘將於2017年開始建造。②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排水量16000噸,能運輸AAV7兩棲戰車和通用登陸艇,將於2016年完成合同設計,2017年開始建造。③快速布雷艇。設計合同於2016年4月授出,將於2017年開始建造4艘。④潛艇自研計劃。

資料圖:現有AAV7 兩棲戰車和「新港」級登陸艦

在這一計劃中,外界普遍關注臺灣海軍公布的新一代主戰艦——排水量6000~8000噸的臺灣版「宙斯盾」艦,以替換4艘「基德」級驅逐艦。從臺灣海軍公布的概念圖來看,該艦配有直升機甲板和機庫、「中科院」自研的相控陣雷達與作戰系統、Mk41飛彈垂直發射系統(3部)、艦炮和近防武器系統等。此外,臺灣海軍還要建新一代護衛艦。它們均將裝備臺灣自研的「宙斯盾」系統和武器系統,如「天弓-3」遠程反艦飛彈、海軍型「天劍-2N」防空飛彈、「雄風-2」和「雄風-3」反艦飛彈。

5、空軍將從2017年開始升級F-16A/B

2016年5月,「國防部長」馮世寬表示,依據計劃,在2017年上半年開始實施F-16A/B戰鬥機在臺升級工作。目前,臺灣漢翔航空公司正在建設機庫,之後將在機庫內每年修理和升級24架飛機,在2022年前完成所有現役144架F-16A/B戰鬥機(1架F-16A/B戰鬥機已在2015年失事)的升級。

資料圖:F-16A/B戰鬥機

2012年7月13日,臺灣與美國籤署升級145架F-16A/B戰鬥機協議,升級費用為37億美元。2012年10月1日,美國防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籤訂關於升級臺灣空軍F-16A/B戰鬥機的初始合同,該合同的費用為18.5億美元。升級項目規定給F-16A/B戰鬥機配備APG-83有源相控陣雷達、6×8英寸中央顯示器、改進的機載計算機、GPS導航系統、電子對抗設備等。2014年11月,美國防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籤訂價值2.7億美元的新合同,合同規定在2022年5月31日前安裝142個批量升級包。根據計劃,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將設計和研製一個升級包,並對首批兩架升級的F-16戰鬥機樣機進行測試。目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經完成首批兩架樣機測試工作。下一步的升級工作將在臺進行。

6、提升網絡防禦能力

2016年,臺灣當局提出了「信息安全增強計劃」。該計劃將於2017年啟動,2020年完成。其主要內容是完善政府信息安全風險管理體系,並建立網絡防禦及危機應急響應機制。蔡英文5月20日執政以來,將信息安全作為優先事項。除積極推動「信息安全增強計劃」外,2016年8月1日,臺灣「立法院」還專門成立「信息安全辦公室」以提升信息安全等級。該辦公室目前正推動政府信息安全管理準則的通過,並制定一項為期3年的信息安全發展計劃。「立法院」還針對內部網絡開展網絡防禦演習。此外,臺灣當局還加強與美國在網絡防禦方面的演習。2016年5月24日,美臺籤署一項旨在加強網絡安全和商業合作的意向聲明,欲聯合應對網絡安全挑戰並加大貿易往來。目前,臺灣是美國第9大貿易出口地區。

蔡英文當局還在臺軍中積極推動成立第四軍種——網軍。5月26日,臺灣「國防部長」馮世寬在「立法院國防與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會議上表示,創建網軍對於臺灣而言至關重要,也是本屆政府與上屆政府防務政策的最大區別。他表示,網軍主要擔負非對稱數位化作戰以及威懾任務。據悉,民進黨2015年5月就提出成立網軍的倡議,並將網軍的編成寫入《民進黨「國防」藍皮書》中。根據這一倡議,民進黨當局欲投入10億新臺幣(約3070萬美元),招募網絡安全專家和年輕的計算機專業人士,組建「網絡作戰司令部」,人員編制6000人。

此外,美國《國家利益》網2016年10月21日披露,蔡英文當局可能重啟增程型「雄風-3」超聲速飛彈研發計劃,在「神戈計劃」和「蟠龍計劃」下分別生產10~60枚射程超過300千米的「雄風-3」飛彈。2017年年中完成測試,2018年開始批量生產。飛彈未來將部署在臺北附近的山區,據稱其射程可覆蓋整個臺灣海峽。

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馬愛民/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中國軍事領域發展迅速,性能越來越先進,特別是高端武器裝備方面
    中國軍事領域發展迅速,經過幾十年的積累,中國軍工產業實現了快速崛起。建立了完善成熟的國產軍用武器裝備研製體系,不斷推動了國產武器裝備的快速發展,性能越來越先進。特別是在發展高端武器裝備方面,可以說它代表了軍工行業最先進的高水平。
  • 臺灣海軍武器裝備一覽
    臺軍正是出於以上考慮,90年代之後在裝配武器上,將海軍武器裝備視為重點之一,每年都花費大量的經費採購各式海軍設施。         海軍武器裝備主要有潛艇、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掃雷艦、補給艦、飛彈快艇、飛彈巡邏艇,以及為艦艇所配備的直升機、飛彈、火炮、魚雷等。臺灣沒有大型戰船及遠航巡洋艦,沒有現代化標誌的航空母艦。
  • 2019年,新型軍事武器來勢洶洶
    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官網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可以作為空間預備指揮所、太空偵察監視與預警平臺,因此具有很大的軍事利用潛質。圖片來源:NASA官網科學技術的發展是戰爭形態演進的核心動力。當前,世界新科技革命、新產業革命和新軍事革命正迅猛發展且交織進行,戰爭的形態正在顛覆性技術引領下邁向智能化時代。
  • 外媒關注中國軍事發展:裝備質量大踏步逼近美軍
    國之利器 中國製造審視一支軍隊的實力,武器裝備往往是最為直觀的切口之一。在2016年底的珠海航展上,中國研製的首款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等高科技武器悉數亮相,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專家的話稱,百年來中國「器不如人」的時代正快速畫上句號,中國軍事裝備的質量已經大踏步逼近美軍。
  • 中國首個飛彈裝備展在軍事博物館開工建設
    中國首個飛彈裝備展在軍事博物館開工建設來源:中國軍網作者:陳炳隆 黎瀚懌責任編輯:李愛明2017-02-17 10:522016年2月,軍事博物館與我國最大的飛彈武器裝備研製單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籤署了「軍事科技館飛彈武器裝備技術展區合作共建協議」,旨在建設中國首個以飛彈武器裝備為主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武器裝備知識科普園地。
  • 未來30年將有哪些武器列裝?軍事專家:這兩款高科技武器必不可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近日俄羅斯《祖國武庫》雜誌編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列昂科夫向記者講述了,俄軍武器庫在未來三十年內將會出現哪些最新型武器,以及它們是如何完善並投入實戰應用的一些設想。比如俄羅斯目前正處在試驗和列裝階段的高超音速飛彈,還有雷射裝置、機器人技術、電磁軌道炮和微型無人機等武器裝備。按照他的思路來講,俄軍未來一定會裝備這些新型武器,但它們也並非全部都實用。
  • 促進軍事技術革命!俄專家稱雷射武器或使槍炮時代終結
    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導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5月21日發布題為《雷射武器時代何時到來?》的文章,作者為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現將文章編譯如下:雷射武器已經在實踐中被製造出來,這種武器「在今後幾十年,幾乎整個21世紀都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俄羅斯陸軍和海軍的作戰潛力,」俄總統普京不久前在索契軍工發展會議上發言時如是說。普京上述講話可以被這樣解釋——俄羅斯有望將雷射武器轉化為全軍各兵種主要武器系統之一,就像幾十年前對待飛彈那樣。
  • 2016電氣設備行業發展綜述
    2016電氣設備行業發展綜述 發布時間:2017-01-05   來源:中國電力報
  • 都說我國從2000年以後軍事突飛猛進,都有什麼世界先進武器?
    對一些年老或年幼的軍迷來說,世紀之交是我國軍備發展的一個分水嶺,從那時起,我國軍備發展走上了快車道,湧現出了一批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但毋庸置疑的是,自那時以來,我國軍事鬥爭準備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批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特別是作為我國軍事鬥爭的「撒手鐧」武器——彈道飛彈,還有東風41等戰略大殺器。用這種武器,強敵不敢跟我們掀桌子。
  • 中國發展新一代軍事技術:高能雷射、高功率微波武器和電磁軌道炮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學術外展項目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決意發展超越美國並將戰爭性質向中國優勢轉變的新一代軍事技術。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當地時間6月10日報導,這份題為《中國和戰略對抗時代》的文件是基於學術外展項目2018年3月舉辦的一個研討會的成果。
  • 印度每年都買那麼多武器裝備,錢是從哪兒來的?答案很簡單
    這些年,印度軍事實力有了很大提升。每年印度在軍費上的開支十分巨大,為了買到世界各國先進的武器裝備,印度軍方動不動就要花費上百億美元。2010年,印度軍費已經高達5百億美金,而且在之後的幾年,印度軍費一直在漲。印度一直都想成為亞洲強國,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甚至還和其他國家進行軍備競賽。
  • 情報分析——臺灣的戰備設施及軍事裝備
    縱觀大陸活躍的所謂兵家者流,在沒有對臺灣的相關戰備工事、軍事裝備、兵力配置、戰略準備、指揮系統、軍心、士氣、民心向背及指揮員修為、能力、眼界、胸懷和韜略做任何深入研究分析之前,或只做了皮毛工作,就放言,「一天內就可讓臺灣趴下、三日內收復臺灣」的論調;識者不禁要問:上述判斷的事實依據是什麼?
  • 大陸學者:軍事增臺灣經濟負擔 福利拖發展後腿
    大陸學者:軍事增臺灣經濟負擔 福利拖發展後腿 造成臺灣經濟困難的原因眾多,但從臺灣當局2013年度財政預算支出觀察,多少可以發現經濟發展支出不足,而「國防預算」與社會福利支出龐大,是造成臺灣經濟發展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臺灣是一個民主政體,選舉成為一個常態化的制度。
  • 軍事專家:2020年中國海空軍作戰半徑覆蓋臺灣
    沒有錢是不行的,91年的海灣戰爭美軍的每天戰費一億美元,這很不包括武器裝備,換取的對方高代價也不是說要殺傷多少人,或者繳獲多少武器裝備,破壞多少基礎設施,不是這樣的,可以說剝奪對方的發展權,使得這個國家沒有辦法發展。有的時候是剝奪政權,象伊拉克。  翟曉敏說:第五,是利用空中和空間優勢。
  •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直面世界新軍事變革的風雨
    概括這場新軍事變革的基本內涵,一是發展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先進的軍事手段和武器裝備,開發信息化作戰平臺、彈藥、裝備和信息化戰場體系,大力提高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綜合作戰效能,實現武器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斷代性躍升;二是創新以信息化戰爭為核心的軍事學說,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系統工程方法,建立網絡化信息環境,通過"預實踐"或"虛擬實踐"以及實戰對抗,檢驗戰略規劃和作戰理論,設計未來戰爭;三是重新建構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的科學的體制編制
  • 中美軍事技術上的「時間差」
    但真正具有軍事意義的是在第二個層面中的兩點:一是面對中國以各型反艦飛彈為主的低成本「反介入」手段,美軍已經失去了成本優勢;二是為了扭轉這一成本困境,美國必須進行軍事技術上的創新,如儘快開發雷射和電磁等武器技術。而所謂的軍事技術「時間差」,實際上就在於原有的宙斯盾反導系統難以承受成本壓力轉而尋找「廉價新技術」所需的時間。那麼這個「時間差」是怎麼產生的呢?
  • 越南舉行武器裝備展
    越南基礎比較弱,戰爭結束的時間短,所以其總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可是近年來,越南為了維護非法利益,或者將非法利益合法化,開始在軍力發展上強勢發力。越南為了更好的採購武器裝備,甚至不計前嫌主動地靠攏美國了。公開報導可知,近些年越南開始從美國、俄羅斯、印度等大量購買武器裝備。在大量採購裝備的同時,越南也積極地靠攏美國、俄羅斯,從而尋求參加軍演提升戰力的機會。
  • 中國對歐洲小國提供千萬軍事援助 還出售遠程戰略武器
    然而近年來中國武器裝備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同時還保持著價格較低的傳統優勢,這樣一來很多不差錢的歐美國家也慢慢開始接受中國武器,今天說的亞美尼亞就是其中的代表。亞美尼亞裝備的T-72主戰坦克亞美尼亞地處歐洲和亞洲交界的高加索地區,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在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積極融入歐洲,但是在軍事上卻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平衡,不但裝備了大量歐美武器裝備
  • 多買武器臺灣就安全?
    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7日回應美國近日發表的「2014中國軍力報告」時,指責馬當局漠視大陸威脅,必要的軍事投資越來越少。另外,吳釗燮稱臺灣必須擁有堅強的防衛能力,才能確保和平、不受大陸「侵犯」云云。  吳釗燮的說法引起很多質疑,國民黨發言人陳以信當天回應反駁,指過去6年臺灣向美方購買了183億美元以上武器裝備,超過民進黨8年執政時對美軍購的總額。另有一些評論認為,民進黨不清醒,鼓吹軍事對抗大陸,是不自量力,會拖死臺灣。  我們注意到,近年民進黨投入很多力量研究軍事課題,很多主張讓人側目,還被譏為緊抱美國大腿。
  • ...武器裝備的具體部署地點事關軍事秘密,但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
    【國防部回應對臺軍事部署:能力始終都在 意志堅定不移】10月29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大校答記者問。有記者問:有媒體近日報導,為震懾「臺獨」,解放軍又有新動作,殲-20戰機現身距臺灣僅500公裡的浙江衢州機場,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部署東南沿海。請予以證實並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