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人誤解海水稻,3分鐘告訴你海水稻與轉基因的區別!

2020-12-11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2M

一旦有新農作物研發出品,就躲不過「轉基因」的傳言,海水稻亦是如此,什麼是海水稻?海水稻是轉基因嗎?海水稻的營養成分有哪些呢?今天鹼地生態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海水稻?

海水稻就是耐鹽鹼水稻,耐鹽水稻是指能在鹽(鹼)濃度0.3%以上的鹽鹼地生長,它屬於野生稻與栽培稻之間的一個水稻品種。

海水稻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能力,不但可以抗鹽鹼、抗倒伏,而且對抗澇、抗寒與抗病蟲害都存在非常大的優勢。

海水稻,它的稻米色呈赤紅色,稻米中含有天然可溶性紅色素,富含胺基酸、蛋白質、澱粉膳食纖維與鈣;在微量亓素方面,富含鐵、鋅、錳、硒、銅等微量亓素,營養價值豐富。

海水稻是轉基因嗎?

轉基因問題可能是海水稻發展到現在最受爭議的問題之一。

袁隆平院士曾表示,海水雜交稻研究利用的是第三代雜交稻育種技術,這種技術是利用非轉基因雄性不育系和非轉基因的父本進行雜交制種,因此生產出的雜交水稻種子也為非轉基因品種。

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國棟向媒體記者闢謠稱,「我們這個肯定不是轉基因,因為我們所有的品種要推廣的話必須通過國家審定。在水稻領域,國家還沒有放開對任何轉基因品種的審定。」

海水稻是轉基因嗎?

國際水稻研究所中國代表葉國友在第二屆國際海水稻論壇,在接受中國青年網專訪時,他給出了堅定的答案:「和轉基因根本沒關係!」

海水稻和轉基因沒有任何關係,它就是自然變異的,這個工程不存在外源基因,只是常規育種。轉基因確實是一種育種手段,但是我們,包括袁先生,現在做耐鹽鹼水稻時都不包含轉基因,並且沒有考慮過用它。因為我們也是擔心,雖然用轉基因做得可能很快,但是我們也想到了市場會不接受。」葉國友解釋說。

海水稻的營養成分有哪些?

由於鹽鹼地從未被開墾過,因此土壤裡的硒、鋅、鎂、銅、鐵、鉬、錳等微量元素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一年一季稻,養生休眠期可長達7個月,有效存儲養分;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膳食纖維和微量元素。

海水稻的營養成分含量遠遠高於普通大米。這主要是因為海水稻特有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這一水稻種質資源的特性,同時加以採取了獨特的栽培措施,致使海水稻大米中的蛋白質含量高於普通水稻稻米。

稻米蛋白質是公認的優質植物蛋白,相比於小麥蛋白和大豆蛋白,其幾乎不含任何過敏性物質。海水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特性,加上獨特的栽培措施,造就海水稻大米中的蛋白質含量高於普通水稻稻米。

點擊播放 GIF 0.8M

稻米中脂類含量越高,煮成的米飯的光澤性越好,米飯的適口性越佳,延伸性越好。因此我們的海水稻在蒸煮後,米粒晶瑩透亮,有光澤,同時適口性佳,軟硬適中。

鈉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控制細胞、組織液和血液中的電解質平衡,使神經和肌肉保持適當的應激水平,而普通水稻的大米中鈉的含量幾乎為零。

除此之外,海水稻大米的鈣、鎂等12種微量元素含量也遠遠高於普通大米含量。

總結

綜上所述,鹼地袁米海水稻和轉基因根本沒關係,不是轉基因,另外海水稻富含豐富的營養成分,遠遠高於普通大米含量,最重要的是購買1公斤海水稻大米還可參與改造2㎡鹽鹼地,鹼地袁米是荒灘變良田的希望之稻。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海水稻的厲害,你知道嗎?
    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鹼試驗、耐寒試驗等方法,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專門培育出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初,工作人員將溫室大棚裡培育出的海水稻移栽到鹽鹼地中。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處處長吳佔勇說:「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寒地區試種植。
  • 「海水稻」長在海裡嗎?鹹嗎?——「海水稻」的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
    ——「海水稻」的這些事你不一定知道新華社記者袁軍寶、潘林青、王子辰最高畝產620.95公斤!28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首批耐鹽鹼水稻收割測評,試種的「海水稻」在產量上取得重大突破。「海水稻」是長在海裡的嗎?「海水稻」鹹嗎,口感如何?都是誰在照料這些「海水稻寶寶」?記者走進位於青島市李滄區的白泥地實驗基地,帶你了解這些關於「海水稻」的「趣事」。
  • 海水稻首次紮根青藏高原,讓高原鹽鹼地變糧倉!
    以前,袁隆平曾說,哪怕是能利用十分之一的鹽鹼地,全國的水稻產量都會增加20%以上,也就是增加5000萬噸的大米,這足夠養活兩億人吃飯。今年的6月8日,袁隆平團隊首次嘗試在青藏高原的柴達木盆地試種海水稻,海拔2800米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4天插秧之後,海水稻試種植面積達到了28畝。
  • 科技日報: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
    之後,又有公開報導質疑,「海水稻」名不副實,它與海水並不沾邊。這些聲音讓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感到無奈。該中心技術副主任米鐵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人閉門造車,靠想像進行評論,「不負責任」。記者梳理了圍繞海水稻產生的種種爭議。其實,海水稻的科學意義毋庸置疑,只是在宣傳手段和推廣路線上,還有可待商榷的空間。
  • 十萬畝海水稻測產豐收
    王海濱攝(新華社發)據新華社濟南10月16日電(記者吳書光)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山東青島、濰坊和浙江溫州三地進行海水稻產量測評,測評結果從畝產320公斤到739公斤不等。至此,10萬畝海水稻完成測產,產量喜人。
  • 海水稻讓「農業荒漠」變「良田」
    陳日勝教授對海水稻結子情況進行分類,並做好記錄。在臺山市海宴鎮南豐村,今年早造新種下的海水稻煥發出勃勃生機。5月26日,海水稻發現者、「海稻86」的持有者陳日勝教授如往常一樣來到臺山市海宴鎮南豐村,查看今年早造新種下的海水稻。高高矮矮的稻苗一片綠色,煥發出勃勃生機。
  • 中國加快海水稻研發速度
    位於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育秧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供圖新華社長沙5月15日電(記者周勉 張玉潔)今年5月初,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表示將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面積擴大到10000畝。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加快耐鹽鹼水稻的研發速度。
  • 袁隆平與神奇的「海水稻」
    何為「海水稻」?袁隆平解釋道,並不是浸泡在海水裡生長的水稻,因為海水太鹹,根本種不了水稻。通常說的「海水稻」,是指在鹽鹼地上也能生長、能夠耐鹽鹼地的水稻即「耐鹽鹼水稻」。按照袁隆平的說法,「海水稻」能「化灘涂為良田,讓寸草不生的鹽鹼地稻花飄香」,這也正是「海水稻」的神奇所在。
  • 袁隆平海水稻試種成功 脫粒後的海水稻長這樣
    測產專家和技術人員在稻田內收割海水稻。  脫粒後的海水稻長這樣。  自從袁隆平院士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並設立海水稻研發中心,青島就與海水稻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年5月份海水稻插秧後,經過153天的生長期,終於等來了一場大考——收割測產。
  • 青海這裡長出「海水稻」
    格爾木試種的「海水稻」長勢喜人!5月7日,記者在格爾木高科園試驗大棚內看到,「海水稻」已經長出嫩綠的秧苗,一棚秧苗如綠色的地毯般鋪展開來,長勢喜人。記者從格爾木市農牧和扶貧開發局獲悉,開展前期鹽鹼地改良及高寒耐鹽鹼水稻(以下簡稱「海水稻」)高產技術研究項目,目前部分品種長勢良好。
  • 「海水稻」的說法跑偏了 表述太不專業
    一般人為了理解的需要,常將專業內容「翻譯」為形象語言,但是這種做法往往造成表述不準確,甚至還會產生誤導,出現偽科學。鏈科技小編今天關注的「海水稻」一詞就存在這一問題。近日,我國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發表一篇探討鹽鹼地種稻的論文。他認為,「利用灘涂鹽鹼地種植水稻」,此事可以有。但不能因此忽略「即便水稻耐鹽育種取得突破性創新發展,但尚不能改變鹽鹼地種稻還須靠淡水灌溉洗鹽」這一基本事實。
  • 科技日報:浮誇之風吹歪了海水稻 宣傳上要克制
    這些聲音讓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感到無奈。該中心技術副主任米鐵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很多人閉門造車,靠想像進行評論,「不負責任」。記者梳理了圍繞海水稻產生的種種爭議。其實,海水稻的科學意義毋庸置疑,只是在宣傳手段和推廣路線上,還有可待商榷的空間。取名海水稻是不是在「炒概念」?
  • 中國十萬畝海水稻平均畝產超千斤
    在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專家組成員在測產中。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新華社濟南10月17日電(記者吳書光)今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當天,在渤海萊州灣畔的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滿田金黃,稻香撲鼻。中國農業專家對這片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5萬畝海水稻進行產量測評,測評結果為每畝產量625.3公斤。
  • 袁隆平海水稻示範項目青島開工
    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黨工委書記徐奎旺告訴記者,未來,這裡將被打造成為「鹽鹼地改良+智慧農業」的示範樣板,釋放出巨大的經濟效能。 「青島基地實驗室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檢測稻種樣品,測試種子發芽率,通過對全國各基地水土氣候條件分析,選擇符合當地光熱條件的品種材料,並將種子進行篩選,為各基地的海水稻種植生產做好備種分裝。」
  • 袁隆平研發的北海千畝海水稻豐收了!好吃不?
    不不不,聽日報哥給你科普從字面意思上看,人們很容易把海水稻理解成種在海裡的水稻品種,其實不然,所謂海水稻,只是耐鹽鹼水稻的一種形象化稱呼。>屬於「小眾食品」關於廣西的「海水稻」廣西農業科學院的海水稻研究基地是廣西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海水稻研究基地,位於欽州市。
  • 青島海水稻迎來收穫季
    位於青島城陽上馬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的「海水稻」迎來豐收。青島城陽上馬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海水稻」測產現場。資料圖片近日,袁隆平院士團隊在青島城陽上馬桃源河畔種植的5000畝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再次迎來收穫季。
  • 「海水稻」在深加速研發
    【深圳商報訊】(記者 張妍 通訊員 倪彬)8月31日,保持著應用最廣、種植面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效益最顯著等多項全國雜交水稻良種紀錄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在深出席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簡稱「基因組所」)和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農海稻」)聯合成立的「鹽鹼稻(海水稻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再創新紀錄!
    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經專家團隊對3塊各1畝左右稻田機收實測,「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表示,這個產量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海水稻科研推廣迎來關鍵之年
    來源:經濟日報日前,由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組織發起,山東青島、山東濰坊、青海格爾木、浙江溫州四地同時啟動海水稻全國聯合插秧活動,多處鹽鹼地開始孕育豐收的希望。在海拔2800米的格爾木市河西農場,經過多天插秧,海水稻的試種植面積達到28畝。這是海水稻首次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試種植。據了解,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針對格爾木獨特的自然條件,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優化最優配比,運用水稻耐鹽鹼試驗、耐寒試驗、耐旱試驗等方法專門培育出了高原寒地海水稻。6月初,溫室大棚裡培育出的海水稻被移栽到鹽鹼地中。
  • 海水稻是怎樣的水稻,吃起來會很鹹嗎?它又有哪些優點
    近年來人們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改良更加適合在貧瘠土地上適合栽種的新品種,其中之一就是 「海水稻」,研製培育除新的水稻品種能夠在鹽鹼地上生長發育,不僅能夠將荒地變為良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在解決糧食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對於我們這個地少人多的中國來說。那麼海水稻到底是怎樣繁育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