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萬畝海水稻平均畝產超千斤

2021-01-13 國際在線

在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專家組成員在測產中。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新華社濟南10月17日電(記者吳書光)今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當天,在渤海萊州灣畔的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滿田金黃,稻香撲鼻。中國農業專家對這片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5萬畝海水稻進行產量測評,測評結果為每畝產量625.3公斤。

農業專家認為,這是中國給世界糧食日的一份厚禮,不僅助力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也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海水稻」是對耐鹽鹼水稻的俗稱,中國有大量的鹽鹼地和灘涂,可以供海水稻一展身手。

2017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並聯合多家科研單位成立中國首個耐鹽鹼水稻區試協作組,力爭在海水稻研究上取得突破。

16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迎來山東青島、濰坊和浙江溫州的三地海水稻測產,由行業專家組成的測評小組在三地分別進行海水稻產量測評。專家測產結果顯示:青島基地編號yc-2003的耐鹽鹼水稻畝產為542.5公斤,超優千號畝產為739.7公斤;濰坊基地編號yc-2003的耐鹽鹼水稻畝產為625.3公斤;溫州瑞安基地編號yc-2002的耐鹽鹼水稻畝產為320.78公斤。

袁隆平(中)通過實時視頻連線聽取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海水稻測產結果。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聽到濰坊市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鄭以宏代表測產專家組宣布「625.3公斤」的結果後,負責運營濰坊示範基地的山東濱袁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國慶告訴記者,去年他們試種了1000畝海水稻,測產結果是536公斤;今年增加到5萬畝,測產結果又增加了,「很高興,計劃明年把海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10萬畝」。

田國慶說,原來這裡的鹽鹼地產值很低,經過流轉並改良後,不僅增加了耕地,產值也大幅增加,預計今年可為9000多農戶平均增收1.8萬元。

據專家介紹,半野生狀態的海水稻畝產只有100公斤左右,生產收益低於成本。中國有15億畝鹽鹼地,其中兩三億畝可以開發利用,糧食增產潛力大。

今年,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全國10地的海水稻示範種植面積由原來兩萬畝擴大到10萬畝。9月下旬以來,10萬畝海水稻陸續完成產量測評,其中,新疆、寧夏、黑龍江,山東東營、濰坊、青島等地測評畝產均超千斤。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的海水稻產量測評畝產從256.23公斤到800多公斤不等,其中最高的是前幾天在東營測出的860.95公斤。

記者16日在測產現場看到,袁隆平在視頻連線中說:「非常成功,東營鹽鹼地產量超過800公斤,很了不起!」

在濰坊市寒亭區海水稻三產融合示範基地,一位農民展示剛收割的測產水稻。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袁隆平表示,希望中國早日實現海水稻種植面積達到1億畝,那時增產300億到400億公斤水稻是完全可能的。「300億公斤,相當於湖南省一年的糧食總產量,能養活8000多萬人,這將是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巨大貢獻。」9月份剛過90歲生日的袁隆平難掩興奮。

記者在濰坊基地看到,測產收割的水稻被粉碎到田裡。田國慶說,秸稈還田腐爛有助於提升地溫,接下來就要試驗輪作小麥,而以往這裡的鹽鹼地只能種一季。如果小麥試驗成功,鹽鹼荒灘將成為良田。

目前,海水稻已在山東、內蒙古、新疆、黑龍江等多個省區種植,幾乎覆蓋中國所有的鹽鹼地類型。

隨著品種不斷改良,海水稻將走向更大範圍的鹽鹼地,鹽鹼地裡稻花香,稻花香裡話豐年將成為現實。

(原標題:世界糧食日的特別禮物:中國十萬畝海水稻平均畝產超千斤)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荒漠變糧倉!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荒漠變糧倉!時間:2020-10-13 21: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荒漠變糧倉! 經過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連續三年的試驗種植,這兩天,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的300畝海水稻完成收割,再獲豐收。
  •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實現「超高產」
    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實現「超高產」時間:2020-10-14 00:06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了不起!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實現超高產 經過袁隆平院士科研團隊連續三年的試驗種植,這兩天,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的300畝海水稻完成收割,再獲豐收。
  • 內蒙古興安盟海水稻畝產稻穀再破千斤
    當日,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的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傳來好消息,經測產評估,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平均畝產稻穀再破千斤。 據了解,該基地耐鹽鹼水稻連續兩年畝產破千斤,不僅為興安盟鹽鹼中低產田提升為中高產田注入希望,更為我國同等條件下的鹽鹼地水稻種植提供了科學依據。
  • 十萬畝海水稻測產豐收
    圖為10月16日,在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稻作改良示範基地,工人駕駛收割機收割海水稻。王海濱攝(新華社發)據新華社濟南10月16日電(記者吳書光)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山東青島、濰坊和浙江溫州三地進行海水稻產量測評,測評結果從畝產320公斤到739公斤不等。至此,10萬畝海水稻完成測產,產量喜人。
  • 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種出水稻 袁隆平團隊海水稻畝產超千斤
    中國人種出高產水稻早就不是問題了,現在點了耕種天賦的中國研究團隊要在沙漠裡種水稻了——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的一個小村莊已經收穫了海水稻,畝產超過千斤。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動沙漠,也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這裡土壤鹽鹼化嚴重,被視為「農業的荒漠」。
  • 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再創新紀錄!
    14日下午,由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和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合作試驗種植的耐鹽水稻在江蘇如東栟茶方凌墾區進行測產,經專家團隊對3塊各1畝左右稻田機收實測,「超優千號」耐鹽水稻的平均畝產量達到802.9公斤,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方福平表示,這個產量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
  • 畝產超3000斤 袁隆平又破紀錄了!
    原標題: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又破紀錄了!   每經編輯程鵬    畝產超3000斤!
  • 海水稻是怎麼培育出來的?米飯味道是鹹的嗎?一探究竟→
    總臺央視記者 楊濤:這裡是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在海南的科研育種基地,總面積有近百畝。在我身邊的水田裡,這些秧苗是十多天前剛剛插下去的,已經插秧的面積有10來畝。現在,科研人員正在施藥,並每天記錄它們的長勢。對於科研人員來說,這些秧苗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寶貴。
  • 袁隆平團隊又幹了件大事|袁隆平|海水稻|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如果『海水稻』研究成功了至少增加1億畝耕地是個什麼概念呢?可以多養活一億人口」「海水稻」是指能夠在一定濃度鹽鹼地中生長的水稻品種2016年10月12日由袁隆平領銜的「海水稻」研發中心正式落戶青島籤約儀式上袁隆平院士表示,將在三年內打造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成立於2016年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
  • 我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 畝產620公斤[組圖]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新華社記者郭緒雷 攝 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最高畝產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 中國最北海岸6‰耐鹽鹼海水稻試種成功,平均畝產超三百公斤
    光明日報11月5日消息,近日,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雙季超級稻測產破世界紀錄」的消息令國人振奮,11月4日,在我國北方遼寧盤錦,又傳來一條好消息:袁隆平院士和他的研究團隊6‰耐鹽鹼水稻篩選種植獲得初步成功,平均畝產300公斤以上,這意味著,「海水稻」在我國北方廣闊的鹽鹼土地上初步具備了推廣意義和價值
  • 68秒丨黑龍江大慶海水稻平均畝產210.9公斤 耕農:盼改良後產量翻倍
    齊魯網10月10日訊由袁隆平院士領銜、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研發的「海水稻」,今年5月在全國多地試種。春華秋實,大家翹首以盼的「海水稻」終於迎來收穫的季節!直擊四地收割現場10月10日,黑龍江大慶「海水稻」基地迎來大範圍收割測評。據了解,大慶擁有水田150多萬畝,大部分土壤都含有鹽鹼成分。甚至素有「鹼包垃,破皮荒,光上糞不打糧」的說法,幾乎草木難生。土壤褐色表層泛白,全鹽含量在4‰以上,為強度鹽鹼地。如今,「海水稻」在大慶紮根,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 沙漠邊緣長出300畝海水稻 畝產546.74公斤,為山東援疆引入項目
    10月24日,由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研發的耐鹽鹼水稻(海水稻)公開測產,最終理論結果為546.74公斤/畝。在鹽分高達15‰的土地裡種糧,這聽上去像天方夜譚。但在重度鹽鹼地、在被視為「農業的荒漠」的新疆嶽普湖縣,向鹽鹼地要糧這一神話已經變為現實。
  • 畝產350公斤 鹽鹼地上稻花香丨玉環:800畝「海水稻」試種成功
    這陣子,玉環市漩門三期3-2地塊試種的800畝耐鹽鹼水稻進入成熟收割期。在一片荒蕪的灘涂間,這片試驗田稻浪起伏、金黃一片,格外亮眼。「開割!」近日,隨著「海水稻」項目負責人柯榮光一聲令下,兩臺聯合收割機緩緩駛入稻田。一陣來回忙碌後,收割機再次回到田邊,將熱乎乎的穀粒「譁啦啦」地「吐」了出來。經過農技人員測算,這片耐鹽鹼水稻畝產最高達355公斤,喜獲豐收。
  • 青島海水稻豐收在望 畝產約350公斤
    觀海新聞記者今天從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獲悉,青島「海水稻」(耐鹽鹼水稻,下同)目前進入成熟期。全國十大主要基地陸續開始收割。觀海新聞記者在城陽區桃源河畔的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看到,金黃的稻穗隨著微風慢慢搖曳,與其間忙碌的工作人員相得益彰,繪出了一幅金色的豐收畫卷。「今年,城陽上馬基地共種植了5000畝水稻,新增了150份試種材料,總材料數達200餘份。
  • 江蘇海水稻創高產新紀錄
    袁隆平「超優千號」創鹽鹼地水稻平均畝產量802.9公斤,創下鹽鹼地水稻高產新紀錄。前不久,第二屆中國海水稻發展論壇在廣東湛江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為論壇發來祝賀視頻,並給參加作物學研究生論壇和第二屆中國海水稻發展論壇的農業青年科技工作者回信,高度讚賞江蘇試驗示範種植基地取得的豐碩成果。
  • 雙季雜交稻畝產破紀錄後連說「要得、excited」
    (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 第三代雙季雜交稻畝產達到1530.76公斤,湖南衡南基地衝擊雙季稻畝產紀錄成功! 面對遠超預期的測產結果,袁老在現場激動地表示:「excited、要得!」 雙季雜交水稻「超級」在哪?
  • 青島海水稻迎來收穫季
    位於青島城陽上馬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的「海水稻」迎來豐收。青島城陽上馬鹽鹼地稻作改良示範基地「海水稻」測產現場。資料圖片近日,袁隆平院士團隊在青島城陽上馬桃源河畔種植的5000畝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再次迎來收穫季。
  • 海水稻讓「農業荒漠」變「良田」
    去年,海宴鎮政府與陳日勝在海宴華僑農場建立了海水稻研究院,承包了700多畝由鹽鹼地墾造出來的水田試種海水稻,主要開展海水稻的選育、試驗與示範等工作,晚造畝產超過450公斤。今年早造,海水稻研究院已經實現種植面積5800畝。
  • 中國加快海水稻研發速度
    位於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的育秧田。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供圖新華社長沙5月15日電(記者周勉 張玉潔)今年5月初,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表示將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面積擴大到10000畝。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加快耐鹽鹼水稻的研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