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八旬的郝釋齋拳腳生風
閒暇時,郝釋齋和老伴釋永鳳切磋少林功夫。
郝釋齋記憶力非常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人稱「少林活拳譜」。上世紀60年代,郝釋齋經常利用午夜時間,在自家沒有窗戶的廂房內,伴著燭光,對照著拳譜研究少林拳法,自修少林功夫。
披肝瀝膽,悲天憫人。少林寺首任大和尚釋永乾稱讚,自己到過很多地方,從來沒見過郝釋齋這麼好的大居士。
據登封市少林文化研究學者嶽曉鋒介紹,由於郝釋齋的入門師傅釋行正是一個終身弘揚禪法、具有菩薩心腸的文和尚,所以青年時期的郝釋齋一邊學武、習醫、參禪拜佛,一邊幫助父母辛苦耕種田地,同時還傾其家有,救濟鄉鄰與少林寺僧人。高尚的人品、長期謙遜地學習、勤奮地練功,使得郝釋齋年紀輕輕就成為一位萬人敬仰的少林武術宗師。
然而最令郝釋齋感到精神慰藉的,莫過於從他身邊走出去的「門裡徒弟」。
見習記者 張朝暉 文/圖
釋永信:錘鍊有年,慧行俱進
釋永信,俗名劉應成,法名永信,自號皖潁上人,現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1988年2月,釋永信就著手成立少林寺紅十字會,創立少林書畫研究院。2003年10月,訪問西班牙,拜會前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馬蘭奇,為促進中華武術列入奧運會運動項目而奔走。
1973年,釋永信16歲,當時在少林寺一家小飯店打雜,當地的治安主任帶釋永信來見釋行正大和尚,因為釋行正雙目失明,遂將釋永信送給郝釋齋,郝釋齋待釋永信視若親生,厚愛有加,不遺餘力,將一身武藝傾囊相授。釋永信不僅達摩杖練得好,軟功也十分了得,即使到了四十來歲,左右劈叉也還十分到位。後來社會上有人質疑釋永信不會少林武功,郝釋齋闢謠說:「有我郝釋齋在,誰敢說釋永信不會少林武功!」郝釋齋進而解釋說,他那時教釋永信練功都是在夜間而且必須在夜間,因為少林武功歷來六耳不傳(傳授武功時不能有第三個人在場),只有戰亂時才會在白天練功,所以釋永信身懷絕技鮮為人知。對此少林文化研究學者嶽曉鋒撰文稱,從清末到上世紀80年代,少林寺附近的民間拳師練功和授藝大多選擇夜間進行,地點也多定在墳地或野樹林等僻靜之地,一為專心,二為避人。
少林寺雖然非常講究輩分和師徒傳承關係,但郝釋齋是俗家弟子。俗家遠不如寺院的師徒關係嚴謹,所以郝釋齋在寺院與釋永信是師兄弟,在俗家又是釋永信的師父。
釋永梅:單打獨鬥,趕跑鄉間無賴
在郝釋齋和釋永鳳老兩口的心裡,少林寺初祖庵住持釋永梅師太其實就是他們的親閨女。
說起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釋永鳳張嘴就說:「那是俺大閨女、二閨女,俺這倆閨女待俺可親,經常來看俺。」
釋永梅師太是豫東鄲城人,1976年出家少林,拜行正和尚為師,釋永梅專心學佛,熟讀了金剛、法華、華嚴等20多部經卷,先後被授沙彌、比丘、菩薩三堂大戒,與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為師兄妹。
釋永梅見釋永鳳直呼「親娘」,見郝釋齋當然喊「爹」了。
1972年秋,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背著被子來到了少林寺,在山門前遇見了郝釋齋,便向郝釋齋打聽怎麼才能在少林寺出家。「當時的少林寺只有25畝地,院內荒草有一人那麼深,簡直就是放牛場。」郝釋齋說,「寺院裡沒有人誦經、沒有人坐禪、沒有人練功,和尚們都在放牛。因為缺吃少喝,和尚們餓極了,就倒立一會兒,再幹活兒。」
那年月誰願意出家啊?因為姐姐在姐夫家老是受欺負,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就發誓終身不嫁。
郝釋齋沉思片刻,就帶著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進了少林寺,來見自己的師傅—釋行正大和尚。
按說女子到少林寺出家,應該居住在初祖庵。但當時的初祖庵也是房屋坍塌,荒草沒膝,人跡罕至,只有郝釋齋的三哥釋永山在庵裡看守,地處荒山野嶺,鳥獸出沒,很不安全。
郝釋齋和釋行正大和尚商量後,就讓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暫時住在少林寺寺院內。姐妹倆拜釋行正為師,學佛,學禪。釋行正又讓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拜郝釋齋為師,學習少林功夫。姐妹倆跪在地上喊爹,拜師郝釋齋。
在大金店鎮書堂溝,姐妹倆見了郝釋齋的妻子釋永鳳,叫娘。從此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就住在郝釋齋的家裡,在郝釋齋的精心指導下開始勤學苦練少林功夫。
寒來暑往,風雨無阻,姐妹倆武學有成。釋永梅功夫很好,善使大刀、拳、硬氣功等。
一天夜裡,幾個無賴翻牆闖進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住的院子,欲行不軌,被釋永梅一個人打得七零八落,連滾帶爬,狼狽逃竄。
郝釋齋見釋永梅、釋永貞姐妹倆功夫練成,遂將她們送至初祖庵。姐妹倆在初祖庵擔水劈柴,燒火做飯,過清淡生活。隔三差五,郝釋齋和釋永鳳老兩口就去看「女兒」。
後來平頂山香山寺本禪大師來少林寺為釋永梅剃度,再後來到五臺山受戒。
釋延佛:十年練魔,飽嘗人間疾苦
身兼中國嵩山大法王寺等五寺方丈的釋延佛大和尚,俗名尚連福,中年運命坎坷,身殘志篤,母子相依身背觀音菩薩像入嵩山學佛修道,飽嘗人間疾苦,1984年剃度於嵩山少林寺釋永山法師門下,1987年修復中國第一菩提道場—嵩山大法王寺,1989年於白馬寺受具足戒,1994年修復中的法王寺開放,1996年榮升方丈,1998年登封市人民政府樹中原巨碑彰其功德。
釋延佛說,沒有郝釋齋,就沒有他和現在的嵩山大法王寺。
郝釋齋的三哥釋永山,比釋行正年長10歲,上世紀50年代進少林寺為僧,常住初祖庵,1980年圓寂。
在嵩山蓮花寺,郝釋齋遇見了身患殘疾的釋延佛,郝釋齋遂讓釋延佛在釋永山墳前拜師,皈依佛門。郝釋齋讓徒弟們背起釋延佛進了少林寺,學佛參禪,後到法王寺至今。
郭光俊:大愛鑄醫魂,仁術濟蒼生
郭光俊1952年6月生,登封市大金店鎮梅村衛生所鄉村醫生,上世紀70年代跟隨郝釋齋學醫,是郝釋齋的二徒弟。郭光俊在鄉村從醫38年先後被授予「全國模範鄉村醫生」、「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稱號。作為衛生部推薦的全國優秀鄉村醫生代表,2007年1月8日還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領導接見。
郝釋齋的大徒弟是洛陽市伊川縣人民醫院院長柴仁濤,柴仁濤先拜師學武,後學醫,文武兼備。
郝釋齋22歲學醫,購買「藥書」(醫書)自學鑽研。拜當時豫西名醫李保山,民間中醫畢子貞、釋行章、釋德禪等為師學醫。
郝釋齋弟子數百,全國各地都有。每天上午郝釋齋在大金店鎮書堂溝坐診,下午來登封市區陽城路坐診,北京、浙江等地患者更是仰慕而來,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