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2020-12-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張曉明介紹,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特殊經濟地位,包括它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長期形成的,是經過香港幾代人奮力拼搏、打拼造就的,也是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並且獲得基本法保障的,不是哪個國家、哪一方予取予奪的。

我們對保持香港的國際經濟地位不那麼擔心,因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繁榮穩定,從根本上來說取決於兩條,一個是香港自身的營商環境、金融體系方面的優勢會不會削弱,再一個是祖國經濟發展的勢頭和中央對香港的支持力度會不會持續。對於這兩點,我們是有信心的,所以我們對香港的未來也是充滿信心的。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如意

編輯:謝永利

流程編輯:王夢瑩

相關焦點

  • 港媒:國安法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國日報網27日電 香港《大公報》27日刊發社評《國安法強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以下是全文:港區國安法擊中了反中亂港勢力的要害,他們一方面「垂死」掙扎,一方面危言聳聽,攻擊國安法影響外商投資信心、會導致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云云,亦誇大美國「制裁」香港的威力。但事實卻是相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非但不會因為國安法的建立而受損害,反而會得到進一步鞏固及強化,近日的市場表現已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依然穩固
    美歐和日本不少唱衰香港經濟的聲音藉機抬頭,指出三大世界金融中心「紐倫港」(紐約、倫敦、香港)之稱將不復存在,轉而被「紐倫坡」(紐約、倫敦、新加坡)代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真的不保了嗎?   金融地位25年內難被取代   英國銀行家、滙豐銀行行政總裁歐智華對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競爭力依舊保持樂觀。
  •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了「定海神針」
    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林廣兆表示:「香港國安法的落地施行,提振了人們對香港經濟的信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優勢沒有變化,未來還會更加鞏固和加強。」繁榮穩定,才是民眾之福「香港繁榮發展,需要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
  • 金融服務界:香港國安法有效保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新社香港7月17日電 (記者 張曉曦)《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已實施逾兩周。多位香港金融服務界人士17日在參與一場研討會時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有效保障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與香港社會的穩定,是香港由亂到治的重要轉折點。
  • 金髮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健
    中新社香港7月15日電 (記者 韓星童)美國總統川普不顧中方嚴正交涉,於14日籤署美國國會通過的所謂「香港自治法案」,同時籤署行政命令結束給予香港的特殊待遇。香港金融發展局(金髮局)主席李律仁15日於網上記者會表示,市場目前無太大反應,認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然穩健。
  • 香港多措並舉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新華社香港11月25日電題:香港多措並舉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新華社記者 李濱彬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久經考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經濟動蕩的挑戰,香港自信地展現了金融系統的韌力和穩定性
  • 易會滿: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原標題:易會滿: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6月18日在第十二屆
  • 港臺腔:裝上「殺毒軟體」,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穩固
    來源:海外網針對香港國安立法,反中亂港勢力炮製了種種謠言,其中之一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因之受損。這種謬論毫無根據和邏輯,其意只在製造恐慌。香港社會需明辨,香港國安立法是為維護「一國兩制」、保障香港的繁榮穩定而設,怎會損及香港的經濟活力?
  • 屠光紹: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不會取代香港地位
    新華網香港1月20日電(記者王敬中)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20日在此間表示,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會取代香港地位,而是更加有利於滬港兩地在更高層次開展合作,更加有利於支持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屠光紹在「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是此消彼長,也不是零和遊戲。
  • 財經觀察:香港多措並舉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新華社香港11月25日電 題:香港多措並舉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新華社記者 李濱彬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久經考驗,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經濟動蕩的挑戰,香港自信地展現了金融系統的韌力和穩定性。
  • 日本雄心勃勃,欲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繼日本首相菅義偉聲言全力推動日本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後,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正在降低,日本應藉此機會研究為全球銀行業務設立經濟特區。麻生太郎昨天在內閣會議後的記者會上表示,如果日本希望在全球金融領域獲得更多業務,便需要鼓勵更廣泛地使用英語,淘汰在文件上實物蓋章的傳統做法,並調整針對外國工人的各種規定,以振興日本市場。他沒有正面回應日後能否取代香港,只是說,亞洲的金融據點必需轉移到開放及透明的地點,而目光正向著日本。
  • 銀保監會: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會削弱和動搖
    中證網訊(記者 歐陽劍環 陳瑩瑩)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22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方有關行徑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我們對此堅決反對。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香港的經濟、金融活動由特區政府管轄,任何外國政府無權插手。
  • 外交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絕不是哪國的恩賜
    趙立堅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絕不是哪個國家的「恩賜」,更不是誰能夠予取予奪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來源:外交部有記者問,美國總統川普接受採訪時稱,如果任由中國政府管理香港,香港將會失去商業吸引力,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中方有何評論?
  • 上海、海南、澳門,哪個能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作者| 邊際實驗室近期,關於海南建立自由貿易港的消息引起了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爭論。很多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上海、澳門甚至海南都有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潛力。但是,這些城市如果想取代香港的地位,可能並不是很容易。
  • 【島讀】香港還會是頂尖的國際金融中心嗎?
    如今,上海已經在股票、債券、貨幣、外匯、期貨、衍生品、黃金等方面建立了全國性金融市場體系,在滬持牌金融機構數也於2018年達到1605家。長期來看,上海會否動搖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    實體經濟舉步維艱,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金融市場表現,長遠亦可能打擊國際投資者對香港金融市場的信心,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帶來一定的挑戰。比如,受修例風波的影響,2019年8月,香港股票市場僅有1家新股上市,集資9.67億港元,為2012年9月以來最差水平。
  • 混亂了三個月,香港還是不是那個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香港的金融及銀行體系多年來建立了強大的緩衝和抗震能力。」9月6日,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將香港的信用評級由「AA+」轉為「AA」,並將評級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同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明確表示不同意該機構的下調決定。「東方之珠」的經濟韌性是否足以支撐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 夏春:港區國安法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今年以來,香港房地產板塊本來是跑輸恒生指數,現在房地產回暖已成定局,並且在港區國安法出臺帶來社會穩定之後,會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資者買房,五大地產商的股價反彈也在情理之中。港區國安法通過之後,美國眾議院也迅速通過了修改版的《香港問責法案》,威脅將制裁香港的銀行,但昨天銀行板塊也基本上普漲,大家可以先想一想是什麼原因。
  • 香港文匯報:有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對中國較有利
    中新網4月1日電 香港《文匯報》1日刊出署名文章說,中國需要至少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從長遠的戰略的觀點來看,有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對中國比較有利。  文章摘錄如下: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認同,「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這說明香港將不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也將成為媲美香港的金融中心。
  • 日本和韓國,都在積極謀劃,要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一些亞太地區大都會正磨拳擦掌,挑戰香港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新加坡就是其中之一,新加坡是跟香港齊名的國際金融中心。  其他不如香港的城市,也野心勃勃,想要取代香港,成為亞洲和國際金融中心,其中常常被提及的,是日本要成立金融特區,以及韓國首都首爾。
  • 上海,香港:誰是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城市?
    這是因為國際大都市在國際服務行業和其他高層次的企業服務職能方面積累了雄厚的實力,並帶來可觀的增值效益和大量就業機會。國際大都市通常是企業總部和地區總部的集中地,而且擁有蓬勃的金融及工商服務等行業。在21世紀,國際大都市的這一發展特徵並不會有所改變。因此,各國際大都市都將繼續提升國際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城市的地位,特別是那些新興的國際大都市更加重視這一戰略發展,其中香港表現得十分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