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香港:誰是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城市?

2021-01-17 東方網
當前位置:首頁 >> 特約評論員專欄 >> 沈開豔 >> 作品 >> 正文上海,香港:誰是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城市?選稿:上官賢  來源:東方網  作者:沈開豔      2005年4月12日 9:21  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競爭的日益激烈,國家或地區的範圍不斷被突破,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而國際大都市作為領導和統率世界經濟局勢的重要「據點」,其作用和地位非但沒有因為國界的突破而被淡化或遭到削弱,反而因為科技水平的提升、「城市-區域」群的興起而有所加強。國際大都市所具有的獨特經濟結構,其所發揮的影響力之大,往往遠超出於其有限的地域面積。這些國際大都市都具有很強的城市綜合競爭力,通常是跨國企業總部和地區總部的集中地,而且擁有蓬勃的金融及工商服務業,新聞及資訊服務業、旅遊業、創作及文化事業等,又是人力資源和開發創新的基地。

  國際大都市具有獨特的經濟結構,所發揮的影響力之大往往遠超出於其有限的面積。這是因為國際大都市在國際服務行業和其他高層次的企業服務職能方面積累了雄厚的實力,並帶來可觀的增值效益和大量就業機會。國際大都市通常是企業總部和地區總部的集中地,而且擁有蓬勃的金融及工商服務等行業。在21世紀,國際大都市的這一發展特徵並不會有所改變。因此,各國際大都市都將繼續提升國際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城市的地位,特別是那些新興的國際大都市更加重視這一戰略發展,其中香港表現得十分突出。

  在香港面向21世紀的發展戰略中,十分強調這一點,專門為提升其國際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地位作了發展規劃。香港認識到,當今世界,跨國公司、大商社和巨型聯合企業憑藉雄厚的資本、高額的科技投入、著名的品牌及其商譽、遍布全球的營銷網絡等優勢,已日益成為國別、地區與城市之間綜合競爭力的主力。據聯合國貿易發展委員會估計,目前世界上有近4·4萬家跨國公司,其國外分支機構達28萬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這些跨國公司控制了全球1/3的生產能力,經營著全球2/3的對外貿易,掌握了全球70%的對外直接投資與技術轉讓。當代最重要的工業(汽車、電子、航空、石化等)和最重要的服務業(金融、保險、電信等)都已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化國際生產和服務網絡體系。因此,作為國際大都市擁有多少具有影響力的跨國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這一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為了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政府將目標瞄準紐約和倫敦這兩個目前在世界上最突出的金融和商業服務中心。一是繼續穩固其已發展成的主要國際金融商業服務中心的地位,特別是隨著內地的不斷開放,香港不僅增強了其金融中心城市的功能,而且帶來了其進一步發展資源基礎的機會。二是努力促使更多的國際著名跨國企業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使香港成為這些跨國集團地區總部所在地的首選城市。隨著跨國企業擴展地區業務,香港正積極爭取保留和吸引更多跨國企業在港發展亞太區總部。三是積極延伸旅遊市場。旅遊業向來是香港的一個優勢行業,但香港並不滿足於此,而是設法開拓旅遊市場的新領域,這就是商務旅遊市場。商務旅遊市場對香港既重要又具吸引力,因為商務旅客不但會給香港帶來高收益,而且這個市場預計將會有很大擴展。因為,香港是亞洲主要商業中心,也是跨國企業地區總部的首選地點,只要香港穩守這地位,其商務旅遊市場擴展當具有很大潛力。其次,香港正積極拓展與內地的旅遊往來。預期在未來20-30年間,來自內地的遊客勢將激增,以此將成為香港旅遊業的一大新增長點,為香港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再次,香港依據其所享有的地利優勢,正積極創造條件,成為旅客前往中國以至亞洲其他地區旅遊的首站。

  上海要在21世紀之初崛起,把自身塑造成具有國際中心城市或國際大都市功能的城市形象,不僅面對來自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和跨國公司來本地投資所提供的巨大機遇,也面對著來自國際大都市與國內大都市的強勁競爭。

  因此,上海必須進一步加強對國際大都市發展戰略計劃的比較研究。上海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建成國際中心城市,促進和加快上海向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目標發展。開展國際城市綜合競爭力比較研究可以使上海通過橫向比較,知己知彼,更好地發展優勢,彌補不足,迎頭趕上。同時,進行國際城市綜合競爭力比較研究可以為上海全面實施綜合競爭力戰略,化解前兩輪發展中積累起來的體制、結構、功能不配套矛盾,增強經濟總量的制衡能力、社會資源的集散能力和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創造基礎和條件,從而使上海在城市功能的發揮和綜合實力的提高上出現一個飛躍。

  結合國際大都市發展戰略,上海增強其作為國際大都市的綜合競爭力的措施之一是要加快金融市場建設、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入駐申城。

  隨著香港同內地經濟往來的頻繁,上海與香港在地理位置、經濟基礎、人文社會環境等方面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可以為上海所借鑑。上海目前是全國的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但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尚待時日;而關鍵問題是上海如何規劃其金融發展的步驟。

  當務之急是上海必須加快金融市場建設,完善上海金融市場的營運功能、清算服務功能、監督保障功能和網絡系統功能等四大基本功能,進一步吸引國內外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機構、信託投資機構等來上海落戶或開展業務,努力擴大各類金融業務的交易規模,可考慮進一步興建黃金、貨幣、人才資源、離岸金融、信息諮詢等大市場進一步強化上海作為國際金融服務窗口的功能,加快上海貨幣市場的發展步伐,增強上海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使上海成為全國的證券與資本營運中心、資金調度與清算中心、保險與信託投資中心與中國主要的離岸金融市場、國際資金的主要集散地以及金融衍生產品的實驗中心。

  與此同時,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和國內經濟與世界經濟的交匯點,應把重點放在加大吸引外資的力度上。吸引外資的重點必須從一般性的加工項目轉向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大型投資性公司、研究與開發中心以及對上海產業升級影響較大的大項目,使上海真正成為跨國公司亞太地區的市場開拓中心或指揮部。
  

相關焦點

  • 上海、海南、澳門,哪個能取代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作者| 邊際實驗室近期,關於海南建立自由貿易港的消息引起了對香港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爭論。很多人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上海、澳門甚至海南都有成為全球金融中心的潛力。但是,這些城市如果想取代香港的地位,可能並不是很容易。
  •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方案_2020年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方案資料下載_築龍...
    平臺花園設有噴泉疊水、燈光藝術裝置、石凳、綠籬等,現代簡潔之風,廊架在光影的映射下形成別樣的景觀。  為了契合珠江三角洲的高速發展,該項目旨在打造成一個金融中心。坐落於西江入海口,該項目包含一座集合了辦公和公寓的334米超高層塔樓以及連於一體的地面裙樓,其功能包括了會議、商業以及展覽設施。建築的外形仿佛四棟挺拔的塔樓融合為一體,從地面的裙樓上拔地而起,象徵著橫琴匯集了珠海、澳門、香港和深圳的城市精華,成為珠江口超級大都會的一顆明珠。  建築外立面採用了玻璃和金屬面板。
  • 易會滿: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原標題:易會滿: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6月18日在第十二屆
  • 上海金融中心,北京政治中心,兩座一線城市誰才是我國經濟一哥?
    北京和上海同屬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發展都是屬於前列,經濟輻射全國,而且這兩個城市的距離也非常近,一個作為金融中心,一個作為政治中心,相信很多小夥伴一定考慮過一個問題,這兩個城市到底誰才是我國的經濟一哥?接下來,咱們一起分析一下這兩個城市的發展。
  • 全球金融中心大洗牌!香港跌出三甲,上海反超香港,廣深躋身20強
    文|凱風金融中心,歷來是城市必爭之地。近日,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27)發布,內地共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杭州、青島、天津、南京、大連10個城市入圍,加上香港和臺北,中國共有12個城市入圍。過去半年來,哪些城市進步最大?哪些城市退步了?
  • 屠光紹: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不會取代香港地位
    新華網香港1月20日電(記者王敬中)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20日在此間表示,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會取代香港地位,而是更加有利於滬港兩地在更高層次開展合作,更加有利於支持和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屠光紹在「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不是此消彼長,也不是零和遊戲。
  • 專家:上海自貿區崛起不會動搖香港國際金融地位
    中新社廣州11月16日電 (記者 楊薇)「中國發展新階段:港澳地位與角色」國際學術研討會16日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行。其中,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對香港的影響成為會上熱議話題。不少專家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崛起不會讓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失色。  此次會議邀請了澳大利亞、德國、日本以及中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地逾100位海內外知名學者與會。
  • 廣州和上海誰的實力更強?有望超越香港成為世界一線城市嗎?
    城市當然也有排名次,這不大家還吵開了 我國的大都市四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北京是國家中心,深圳為南方的特區示範區!其餘兩個是分別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貿易中心的上海和廣州! 而目前世界普遍公認的國際大都市,世界一線城市是——紐約、倫敦、東京、香港!
  • 金融中心排名:上海反超香港,北京深圳廣州成都12城登榜
    來源:西部城事來源丨國民經略金融中心,歷來是城市必爭之地。近日,2020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27)發布,內地共有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成都、杭州、青島、天津、南京、大連10個城市入圍,加上香港和臺北,中國共有12個城市入圍。
  • 上海和香港哪個城市的綜合實力更強?誰才是中國金融第一城?
    上海和香港哪個城市的綜合實力更強?誰才是中國金融第一城?看到這估計很多朋友都可能想到是上海。 比如根據2020年3月26日發布的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排名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舊金山、日內瓦、洛杉磯,上海首次超過香港晉升到全球前4的位置。 那上海就此超過香港了嗎?我看未必,從多個數據來對比,目前上海在多個領域跟香港的差距仍然是比較大的。
  • 智庫|上海—香港雙金融中心前瞻:將類似紐約—倫敦
    一、從城市定位上看,《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在第一章第一節就明確了北京城市定位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隻字不提「發展首都經濟」;而上海在總規中被定位為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目標是把上海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似乎等於宣告了將金融中心交給上海之意
  • 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外資機構看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嗎? 中國香港、新加坡、上海是東亞地區的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外資金融機構就三座城市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進行排序,結果顯示,2020年,三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排位依次是:港、新、滬。
  • 金融中心城市,上海趕超東京!
    在金融方面,我們有了一個裡程碑式的好消息,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上位居第五,力壓第六名東京。前四名分別是紐約、倫敦、香港和新加坡……這些年來,上海的金融實力和地位不斷提升,2012年超過墨爾本,2014年連續超過雪梨和大阪,2016年超過了首爾,再到2018年超過東京並且2019年穩住第五名。
  • 圓桌|關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還有哪些好建議?
    在英國智庫Z/Yen集團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26)」排名中,上海連續三次保持在前5位。作為中國內地排名位次最高的城市,上海和紐約、倫敦、新加坡等城市相比,在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方面還有哪些差距和可以努力的地方?
  • 在岸/離岸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為何金融和科技兩手抓
    十年成果:全球金融中心TOP4,投資管理TOP22009年國務院19號文第一次把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經歷十年發展,2020年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 27)顯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排名上升一位,超過香港和新加坡,位列第四。過去兩年,上海已連續三期在該指數中位列第五位。
  • 世界金融中心最新排名:倫敦離紐約僅一線之隔 上海、香港榜上有名
    周五(9月25日)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紐約仍在世界金融中心排名中拔得頭籌,但倫敦與其差距縮短,上海、香港分列第三和第五。  這一由領先商業智庫Z/Yen和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顯示,倫敦的排名較3月份不變,但評級提高了24分。
  • 香港文匯報:有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對中國較有利
    文章摘錄如下: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認同,「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這說明香港將不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也將成為媲美香港的金融中心。
  • 解讀香港商業精神 品國際城市大牌文化和商業魅力
    據7月萬事達卡發布的2014年世界旅行目的地城市預測指數榜單顯示,在世界20強入境旅遊目的地城市中,香港是大中華區名列第一的國際旅遊城市,全球入境旅遊城市10強,首都北京排在20位。雖然香港是如此知名的旅遊城市,但在國內,提到香港,人們首先想到的字眼並不是旅遊而是購物。除了刻意打造的諸如迪士尼、海洋公園、太平山等一系列的旅遊地產外,其實香港發達的商業才是她最大的旅遊觀光賣點。
  • 上海自貿區應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助推器
    一是因為黨中央、國務院都已明確指出要將上海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二是上海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是遠東乃至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這說明上海有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良好基因;三是通過上海自貿試驗區,來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助推器的客觀條件已經具備;四是上海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五是上海有著我國獨特的人文資源、科研機構和教育資源的優勢,可以為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 外交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絕不是哪國的恩賜
    趙立堅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絕不是哪個國家的「恩賜」,更不是誰能夠予取予奪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來源:外交部有記者問,美國總統川普接受採訪時稱,如果任由中國政府管理香港,香港將會失去商業吸引力,不再是國際金融中心。中方有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