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臺蘭址村:昔日「攔止」今成「省特色田園鄉村」

2020-12-21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姜振軍 文/攝)4月10日,午後的微風夾著暖意,鹽城東臺市三倉鎮蘭址村農民公園廣場上,72歲的沈勤蘭正領著村裡13名廣場舞隊員排練著新學的舞蹈,村民們有的看,有的拍,還有的跟著一起扭動。「這裡環境好,道路通,不少城裡人還來旅遊。」陳玉蘭是土生土長的蘭址人,她高興地說,「好幾個鄰居從城裡又搬回來了。」

村民幸福指數的提高得益於「鄉村振興」的全面實施。近年來,蘭址村大力推進28個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全村以大棚設施種植瓜果蔬菜為主導產業,高效設施農業面積佔80%以上,大力發展「農業+旅遊」,吸引遊客超10萬人,已形成「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江蘇特色田園鄉村現實模樣。「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人民生活步入全面小康階段。」東臺市三倉鎮黨委書記楊廉俊表示。

【漲知識】村裡有西瓜博物館、院士工作站……

草長鶯飛的四月,現代快報記者一行走進三倉鎮蘭址村,這裡滿眼春色:成片大棚目不暇接,各類果蔬生長旺盛;農耕文化園、農民公園綠意盎然;鄉村道路兩側樹木林立,花團錦簇;河水清澈見底,兩岸楊柳依依,青瓦白牆的農房掩映其間……

在352省道南側,造型別致的西瓜博物館格外引人注目。走進博物館,裡面用文字、圖片和視頻,再加上導遊的解說,向遊客介紹了西瓜的來源、發展演變、西瓜的節俗、西瓜文化等等,尤其在西瓜與三倉鎮的淵源上,詳細列舉了改革開放後三倉鎮帶領全鎮人民通過種植西瓜的致富之路。

走進一旁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吳明珠院士工作站」牌子格外醒目。「這是全省首家西甜瓜院士工作站。」在現產業園的智能溫室裡,許多西甜瓜新品種在這裡試驗,26歲的許程正在指導工作人員對西瓜苗進行嫁接。許程是東臺市區人,學的是園藝專業,2019年考入三倉鎮,從事農業科研工作,「西瓜從播種到育苗、移栽、後期管理、採收,最快的需要3個月左右。」

「發展農業要靠傳幫帶,我現在帶了5個徒弟,要把自己的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為瓜農保駕護航。」和許程比起來,50歲的師傅徐紅更有實戰經驗。徐紅畢業於揚州大學,是三倉鎮農業技術中心的農藝師,工作已經20多年,當地村民在種植西瓜和蔬菜期間,一旦遇到蟲害或病害,她總是迎難而上,幫助解決難題。

蘭址村地處三倉鎮集鎮東南,352省道穿境而過,是聲名遠播的東臺西瓜發源地,也是該鎮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所在地。全村現有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30人、736戶,先後獲得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省高效農業特色村、省民主法治村、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鹽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先進村等榮譽。

【看變化】昔日「攔止」村已成田園鄉村

在蘭址村的園區大道兩側,各種田園風隨處可見,小橋流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路邊綻放著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河邊還有大型機械在作業,一棵棵大樹挺立。路西側,一排排嶄新的鄉村庭院別致而舒適,住戶家裡的裝修聲此起彼伏。

「這裡是蘭址村新型農村社區,我家5口人已經住進來了。」村民吳小平一邊與小孫子嬉戲一邊欣喜地說,「我現在定居在外地,老家的環境非常好,知道村裡有好政策,就決定把破舊的老房子換成了現在的『別墅』。」

當初村裡將房屋設計圖紙拿給吳小平家看的時候,全家人覺得十分滿意,便一致決定買下了這套新房。「232個平方,我自己才掏了38萬,以後每年我們都會回來住上幾個月。」讓吳小平開心的是,這裡地理位置優越,南北各有一個公園,可以說是推窗賞美景,出門進花園。

蘭址村以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的同時,讓村民樂享現代舒適便捷的城鎮生活。「選址兼顧居民就業機會,緊靠海升生態農業示範園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融合附近的農耕文化園、農民公園、公交站點等公共服務設施,最大限度達到資源共享的規劃目的。

這樣的巨變來之不易。「明清時因向東下海的路到此為止,蘭址村古時被稱為『攔止』村,意思為攔住去路、止步到此。」蘭址村黨總支書記吳嶽和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現在的蘭址村處處是風景,農民致富了,產業變強了,村莊也變美了,老百姓住的安心、舒心。

【品幸福】種上幾畝西瓜地走上致富路

「三倉西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我們現在只管把西瓜種好,根本不愁銷路。現在每畝的淨利潤正常都有1萬多,我有12畝,一年收入10多萬。」距離西瓜成熟還有1個多月,蘭址村四組的陳龍華和劉世珠夫妻倆正忙著在大棚裡剪枝。

西瓜藤條越多西瓜結了越多,為什麼要剪掉呢?「西瓜結得多會吸取營養,導致其他的瓜品質也不好。」1971年出生的陳龍華種西瓜有20多年的經驗,幾乎每年都能只賺不賠,「每棵苗只留下三根藤,一根藤上只結一個瓜,多餘的要剪掉。」

「我家的大棚是3層薄膜的,正常溫度控制在32度左右。」拉開他家大棚的薄膜門,一陣熱浪迎面撲來。「這是通過高溫,把西瓜藤和地裡的蟲子一起烤乾,省得再用農藥。」陳龍華的話裡透著精明。

種10畝西瓜,一年純收入10多萬元,在當地已經不稀奇。「我們瓜農一般種幾十畝西瓜,自家的地不夠種,就到外地去租地種,年收入幾十萬的非常多。到4月20號左右,最早的西瓜就要成熟上市了。」吳嶽和說,村裡向來有種植瓜果蔬菜的傳統,現在的蘭址村西瓜、甜瓜、茄果等特色農產品全面開花,形成了以「東臺西瓜」為代表的一批叫得響的農業品牌,農民的錢袋子一天天鼓起來。

「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的紅色精神是我們村這麼多年來的精神傳家寶。」東臺市三倉鎮黨委書記楊廉俊說,近年來,蘭址村大幅度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村內不僅建有省三星級衛生室,市級居家養老院,還建起了農耕文化園、農民公園、文化廣場和10多個便民小憩點,32處水景綠化節點,3處健身器材場,滿足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需求,一座現代化的村民「桃花源」在這裡成為現實。

(編輯 吳嫣然)

相關焦點

  • 習總書記視察過的鄉村要建「特色田園」了!江蘇再添25個特色田園...
    去年6月,江蘇省委省政府系統謀劃啟動實施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並確立首批45個試點村莊,圍繞特色、田園、鄉村三個要素,挖掘人們心底的鄉愁記憶和對桃源意境田園生活的嚮往,重塑鄉村活力、魅力與吸引力。  這與去年十九大報告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內涵高度契合,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在江蘇的率先實踐、探索和有效抓手。
  • 江蘇22個村入選首批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
    李巷村內現有李氏宗祠(新四軍六師十六旅旅部、中共蘇皖區委、蘇南行政公署駐地舊址)、地下交通總站(溧水第一個農村黨支部舊址)等7處較高價值的紅色文化遺址。 2、南京市高淳區三條壟-田園慢村 三條壟-田園慢村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園區、省四星鄉村旅遊區等多項稱號。
  • 45個蘇北新型農村社區成為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來看看未來鄉村長...
    交匯點訊 近日召開的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要以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高起點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推動鄉村更宜居更有活力,近年來,江蘇始終步履不停,先後部署了建設特色田園鄉村和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等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命名142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 南通4個村莊獲「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命名!
    近日,江蘇公布第五批次特色田園鄉村名單。
  • 東臺!
    近年來,我市依託豐富的農業資源、優越的生態環境、鮮明的特色產業和濃鬱的鄉村風情,精心打造了一批鄉村休閒觀光景區,鄉村旅遊發展呈現出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集聚化的喜人態勢。目前,東臺擁有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家、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1家,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3家,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1個,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1個(東臺市新街鎮方東村)。
  • 邳州這個村獲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
    日前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公布江蘇省第二批次特色田園鄉村名單邳州市官湖鎮授賢村>正式命名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也是徐州唯一上榜鄉村那麼這個村莊到底有何特別之處能夠脫穎而出呢?自2017年列入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以來,授賢村統籌公共空間治理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重建授賢老街,拆除違建,疏浚河道,引沂潤村,形成了以水為脈、以綠為廊的生態格局,並在銀杏湖風景區建設一條貨櫃商業街,進一步改善村莊面貌。如今,圍著授賢村走上一圈,一排排乾淨整潔的農家院落、平坦的村內道路、富有古韻風情的景點,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風光畫卷。
  • 東臺市農業農村局「黨建+」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江蘇網5月22日鹽城訊 近年來,東臺市農業農村局黨委積極實施「黨建+」,在載體建設、黨員服務、工作創新上謀求農業農村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以此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圍繞打造鄉村振興東臺樣板,先後創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國家級招牌30個;創成省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市、省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示範市等省級牌子29個。農業現代化綜合水平位居江蘇省第一板塊,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水平名列全國前茅。夯實規定動作。
  • 龜山村獲批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龜山村獲批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2020-12-23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鹽城東臺「決勝全面小康」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東臺大力實施城建攻堅和交通會戰,「一城四區」框架在東臺全面拉開,構建外環貫通、內環成網、暢通便捷的城鄉路網跑出了奔向小康的「加速度」,泰東河、通榆河水綠交融風光帶和在建的串場河、何垛河休閒風情景觀帶彰顯生態東臺「新顏值」。鹽通高鐵即將通車,東興高速快速推進,逐步形成「一個樞紐、兩個覆蓋、三個通聯」的大交通格局,全方位融入上海、南京「都市圈」。
  • 鎮江今年收穫省特色田園鄉村19個!「創特」帶來顏值內涵雙提升
    近年來,鎮江先後推動村莊環境整治、新農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一系列行動,取得了積極成效,這為鎮江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鎮江市田園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鎮江形成「市級督查指導、縣級組織推動、鎮村主體實施、村民充分參與」的四級工作體系,引導有條件的「重點村」「特色村」創建特色田園鄉村,並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成立議事小組、制定村規民約,引導村民深度參與。建立「縣級篩選、市級培育、省級創優」的三級試點示範模式,市級財政連續3年每年對市級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給予1000萬元獎補。
  • 夯實主導產業 「靚」化生態底色 東臺描摹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東臺先行建設20多個像團北村這樣的集中居住示範區:臨塔村依託傳統村落因勢造景,水在村中流,人在景中居,被評為江蘇最美鄉村;甘港村挖掘民俗文化,建有中國村史館和百果園、百坊園、百花園,成為江蘇首批五星鄉村景區;蘭址村營造鄉愁氛圍,村居因戶而異,風景相映成趣,成為江蘇首批特色田園鄉村……  生態為先、富民為本、產業為基、文明為根,東臺全面描摹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 南京多地入選特色田園鄉村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現如今,「到鄉村去」成為許多人出遊的新選擇。記者4日從省住建廳獲悉,9月27日,江蘇公布新一批次特色田園鄉村名單。至此,全省已命名四批共221個「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村莊53個,南京祿口曹村社區山陰等11個村入選,總數量居於全省前列。
  • 東臺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榮獲「國字號」
    近日,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發布了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名單,江蘇省僅4家,東臺市現代農業產業園榜上有名。東臺市現代農業園區2011年啟動建設,規劃面積26.5萬畝,核心區位於三倉鎮,2014年被評為省級農業園區,2017年創成省首批示範園,2019年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是國家瓜果蔬菜無公害基地、全國聞名的西瓜產地、全省最大的萬畝菜籃子基地、省唯一西甜瓜供香港基地和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先後獲評全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試點
  • 45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首次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
    改善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和建設特色田園鄉村是實施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決勝高水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牛鼻子」工程和重要抓手。7月30日至31日,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暨特色田園鄉村面上創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徐州召開。45個蘇北農房改善項目首次入選「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讓人眼前一亮。這背後有何深意,一起來看!
  • 今年國慶,東臺給你好看!
    、增強網絡安全意識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高網絡安全技能發動全社會共同維護網絡安全如今,去鄉村走走,成了很多城市家庭的首選。國慶黃金周即將來臨,考慮去美麗鄉村走走嗎?9月17日,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50條江蘇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東臺快樂老家二日遊成功入選!
  • 昆明:田園風光好 特色鄉村遊人氣旺
    各縣(市)區依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推出的別具特色的田園觀光遊、休閒採摘遊、親子遊等一系列特色旅遊產品, 組織了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迎中秋、慶國慶」系列節日活動,大受歡迎,人氣很旺。走進石林縣圭山鎮大糯黑村,村口道路兩旁的百日菊競相綻放。「早在6月份我們就動員村民一起種了11畝百日菊,國慶中秋假期開得正好。」
  • 江蘇"鄉村旅遊+":推17家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
    據了解,《江蘇省鄉村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18年,江蘇省培育形成10個省級鄉村旅遊創新發展示範縣(市、區)、20個省級鄉村旅遊集聚區、120個省級特色景觀旅遊名鎮(村)、30個五星級鄉村旅遊區、1000個星級鄉村旅遊區、20個鄉村旅遊創客基地,全省鄉村旅遊項目年投資額達到500億元。
  • 廈門島外這兩個社區入選省鄉村旅遊特色鎮村「組圖」
    來源:臺海網近日廈門市旅遊局公布了2020年度全省鄉村旅遊特色鎮村的創建結果翔安有三處榜上有名福建省鄉村旅遊「百鎮千村」三星級休閒集鎮翔安區澳頭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三星級旅遊村翔安區新店鎮大宅社區福建省「金牌旅遊村」
  • 東羅村被正式命名江蘇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園鄉村!
    近日,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公布了江蘇省第一批次特色田園鄉村名單泰州興化市東羅村
  • 鄉村遊讓昔日窮村「火」起來了
    近兩個月來,昔日的窮村——美鰲村,成為臨高鄉村遊最熱鬧的地方之一。此村有一口百年冷泉,靜靜流淌在村頭田野邊。今年夏天,當地政府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闢出冷泉湖,開發魚療項目,並免費向遊人開放。冷泉魚療、田園風光、特色美食……遊客聞風而至。特別是今年端午節,眾多遊客慕名而來,火了小村經濟。「以前美鰲村是最窮的,現在大夥天天有錢進腰包,美鰲村大變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