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姜振軍 文/攝)4月10日,午後的微風夾著暖意,鹽城東臺市三倉鎮蘭址村農民公園廣場上,72歲的沈勤蘭正領著村裡13名廣場舞隊員排練著新學的舞蹈,村民們有的看,有的拍,還有的跟著一起扭動。「這裡環境好,道路通,不少城裡人還來旅遊。」陳玉蘭是土生土長的蘭址人,她高興地說,「好幾個鄰居從城裡又搬回來了。」
村民幸福指數的提高得益於「鄉村振興」的全面實施。近年來,蘭址村大力推進28個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全村以大棚設施種植瓜果蔬菜為主導產業,高效設施農業面積佔80%以上,大力發展「農業+旅遊」,吸引遊客超10萬人,已形成「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江蘇特色田園鄉村現實模樣。「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3萬元,人民生活步入全面小康階段。」東臺市三倉鎮黨委書記楊廉俊表示。
【漲知識】村裡有西瓜博物館、院士工作站……
草長鶯飛的四月,現代快報記者一行走進三倉鎮蘭址村,這裡滿眼春色:成片大棚目不暇接,各類果蔬生長旺盛;農耕文化園、農民公園綠意盎然;鄉村道路兩側樹木林立,花團錦簇;河水清澈見底,兩岸楊柳依依,青瓦白牆的農房掩映其間……
在352省道南側,造型別致的西瓜博物館格外引人注目。走進博物館,裡面用文字、圖片和視頻,再加上導遊的解說,向遊客介紹了西瓜的來源、發展演變、西瓜的節俗、西瓜文化等等,尤其在西瓜與三倉鎮的淵源上,詳細列舉了改革開放後三倉鎮帶領全鎮人民通過種植西瓜的致富之路。
走進一旁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吳明珠院士工作站」牌子格外醒目。「這是全省首家西甜瓜院士工作站。」在現產業園的智能溫室裡,許多西甜瓜新品種在這裡試驗,26歲的許程正在指導工作人員對西瓜苗進行嫁接。許程是東臺市區人,學的是園藝專業,2019年考入三倉鎮,從事農業科研工作,「西瓜從播種到育苗、移栽、後期管理、採收,最快的需要3個月左右。」
「發展農業要靠傳幫帶,我現在帶了5個徒弟,要把自己的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為瓜農保駕護航。」和許程比起來,50歲的師傅徐紅更有實戰經驗。徐紅畢業於揚州大學,是三倉鎮農業技術中心的農藝師,工作已經20多年,當地村民在種植西瓜和蔬菜期間,一旦遇到蟲害或病害,她總是迎難而上,幫助解決難題。
蘭址村地處三倉鎮集鎮東南,352省道穿境而過,是聲名遠播的東臺西瓜發源地,也是該鎮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所在地。全村現有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30人、736戶,先後獲得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省高效農業特色村、省民主法治村、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鹽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先進村等榮譽。
【看變化】昔日「攔止」村已成田園鄉村
在蘭址村的園區大道兩側,各種田園風隨處可見,小橋流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路邊綻放著不知名的野花、野草,河邊還有大型機械在作業,一棵棵大樹挺立。路西側,一排排嶄新的鄉村庭院別致而舒適,住戶家裡的裝修聲此起彼伏。
「這裡是蘭址村新型農村社區,我家5口人已經住進來了。」村民吳小平一邊與小孫子嬉戲一邊欣喜地說,「我現在定居在外地,老家的環境非常好,知道村裡有好政策,就決定把破舊的老房子換成了現在的『別墅』。」
當初村裡將房屋設計圖紙拿給吳小平家看的時候,全家人覺得十分滿意,便一致決定買下了這套新房。「232個平方,我自己才掏了38萬,以後每年我們都會回來住上幾個月。」讓吳小平開心的是,這裡地理位置優越,南北各有一個公園,可以說是推窗賞美景,出門進花園。
蘭址村以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的同時,讓村民樂享現代舒適便捷的城鎮生活。「選址兼顧居民就業機會,緊靠海升生態農業示範園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同時融合附近的農耕文化園、農民公園、公交站點等公共服務設施,最大限度達到資源共享的規劃目的。
這樣的巨變來之不易。「明清時因向東下海的路到此為止,蘭址村古時被稱為『攔止』村,意思為攔住去路、止步到此。」蘭址村黨總支書記吳嶽和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現在的蘭址村處處是風景,農民致富了,產業變強了,村莊也變美了,老百姓住的安心、舒心。
【品幸福】種上幾畝西瓜地走上致富路
「三倉西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我們現在只管把西瓜種好,根本不愁銷路。現在每畝的淨利潤正常都有1萬多,我有12畝,一年收入10多萬。」距離西瓜成熟還有1個多月,蘭址村四組的陳龍華和劉世珠夫妻倆正忙著在大棚裡剪枝。
西瓜藤條越多西瓜結了越多,為什麼要剪掉呢?「西瓜結得多會吸取營養,導致其他的瓜品質也不好。」1971年出生的陳龍華種西瓜有20多年的經驗,幾乎每年都能只賺不賠,「每棵苗只留下三根藤,一根藤上只結一個瓜,多餘的要剪掉。」
「我家的大棚是3層薄膜的,正常溫度控制在32度左右。」拉開他家大棚的薄膜門,一陣熱浪迎面撲來。「這是通過高溫,把西瓜藤和地裡的蟲子一起烤乾,省得再用農藥。」陳龍華的話裡透著精明。
種10畝西瓜,一年純收入10多萬元,在當地已經不稀奇。「我們瓜農一般種幾十畝西瓜,自家的地不夠種,就到外地去租地種,年收入幾十萬的非常多。到4月20號左右,最早的西瓜就要成熟上市了。」吳嶽和說,村裡向來有種植瓜果蔬菜的傳統,現在的蘭址村西瓜、甜瓜、茄果等特色農產品全面開花,形成了以「東臺西瓜」為代表的一批叫得響的農業品牌,農民的錢袋子一天天鼓起來。
「艱苦奮鬥,不怕困難的紅色精神是我們村這麼多年來的精神傳家寶。」東臺市三倉鎮黨委書記楊廉俊說,近年來,蘭址村大幅度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村內不僅建有省三星級衛生室,市級居家養老院,還建起了農耕文化園、農民公園、文化廣場和10多個便民小憩點,32處水景綠化節點,3處健身器材場,滿足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需求,一座現代化的村民「桃花源」在這裡成為現實。
(編輯 吳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