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葉史話

2021-02-08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



安溪是鐵觀音、本山、黃金桂、毛蟹、佛手等名茶的發源地和主產區,產茶歷史悠久。很多人認為,安溪茶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其實還可以更早。距安溪僅幾十公裡的豐州古鎮蓮花峰石上,發現東晉時期(公元376年)的摩崖石刻「蓮花茶襟」,比陸羽《茶經》記載的要早三百餘年。還有一個傳說,五代時安溪北西部佛耳山一帶盛產茶葉,首任縣令詹敦仁在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卸任後在山麓卜築定居(取名「清隱」),與他交情甚厚的名僧釋宏道(號介庵)專程來佛耳山拜訪,詹敦仁「與道人介庵遊歷佛耳,煮茶待月而歸」後留下詩曰:「活火新烹澗底泉,與君竟日款談玄。酒須逕醉方成飲,茶不容烹卻是禪。閒掃白雲眠石上,待隨明月過山前。夜深歸去衣衫冷,道服綸巾羽扇便。」


唐代,安溪的產業已經進入發展的初步階段。唐代陸羽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制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中國茶道的先河,書中提到了安溪茶葉。當時的翰林學士韓屋有詩云:「古崖覓芝叟,鄉俗樂茶歌」。在閬苑巖巖宇大門上,有唐末的對聯:「白茶特產推無價,石筍孤峰別有天。」在藍田、劍鬥等地發現了野生茶樹,樹高7米,樹冠達3.2米,據專家考證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



在宋、元時期,安溪不論是寺觀或農家均已產茶,植茶、制茶、飲茶廣泛傳遍至全縣各地,並迅猛發展成為一大產業。《清水巖志》記載:「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宋代安溪大坪人、泉州太守高惠蓮在古時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豐州蓮花峰上題刻「巖縫茶香」(公元1011年)。曾任宋代泉州知府的蔡襄於宋皇佑 (1049年—1053年)作《茶錄》,是繼《茶經》之後最有影響的論茶專著,難說不受安溪茶葉影響。


明清時期,是安溪茶業走向鼎盛的一個重要階段。明代陳懋仁的《泉南雜誌》:「茶:晉江出者曰清源,南安出者曰英山,安溪出者曰清水、曰留山」。明嘉靖《安溪縣誌》有「茶,龍涓.崇信(今龍涓.西坪.蘆田)出者多」、「常樂、崇善等裡貨(指茶)賣甚多」的記載。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前後,安溪茶農從茶樹枝條壓在土壤中能生根發芽得到啟發,創造出茶樹整株壓條繁殖法,從而使安溪成了中國茶樹無性繁殖的發源地。



明末清初,安溪茶農又創造了介於紅茶與青茶之間的半發酵的特種茶——烏龍茶。《建甌縣誌》記載:烏龍茶葉厚而色濃,味重而遠,凡高曠之地,種植皆宜,其種傳自泉州安溪縣;《崇安縣誌》記載:崇安之烏龍於道光年間由安溪人詹金圃先移建甌再移往者。《泉州府志》記載的阮文錫一首茶歌——《安溪茶歌》:「安溪之山鬱嵯峨,其陰長溼生叢茶。居人清明採嫩葉,為價甚賤供萬家。邇來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歲來買,王錢不論憑官牙。溪茶遂仿巖茶樣,先炒後焙不爭差。真偽混雜人睽睽,世道如此良可嗟。」 阮文錫系同安籍的武夷天心禪寺茶僧釋超全,他說的意思是武夷茶經過「漳人」(應為閩南人)加以改進;安溪茶仿照武夷茶的製作方法進行改進;改進後的安溪茶不敵武夷茶,但後來為洋人所喜歡。陳椽的《從茶到六大茶類的起源研究》寫道:「據福建安溪縣人民政府查檔案資料,青茶是清朝世宗胤禎雍正三年至十三年間勞動人民發明的。太平天國時期閩南近海居民,紛紛逃難,安溪居民有的內遷到沙縣集居;有的過海入臺灣省。青茶製法就隨之傳人沙縣和臺灣。沙縣和臺灣很早就出產青茶。有的從沙縣往北前進就到了崇安。就在荒地武夷山開發茶業。武夷山種茶制茶的居民都是安溪人,至今仍如是。臺灣開始種茶制茶者也是安溪人。從此證明青茶發源於安溪是無可懷疑的。」「清鹹豐公元(1855年前後)年間,當時福建紅茶生產過剩,品質下降,銷路不暢,茶價下跌,影響廣大人民生活,促使茶業勞動者在制茶實踐過程中加深認識,改進位茶技術措施,提高品質。武夷巖茶就於茶業危機時,在安溪青茶的基礎上大力改進技術,提高技術而興起的,揚名國內外。製法和品質都勝過其它茶類。」


清初,安溪相繼發現了黃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佔、大葉烏龍等一大批優良茶樹的品種,茶業步入了鼎盛發展階段。《廈門志》記載:「俗好嗓茶,器具精小,壺必曰孟公壺,杯必曰若深杯。茶葉重一兩,價有貴至西、五番銀者。文火煎之如暖酒然。以餉客,客必辨其色香味而細啜之,否則相為嗤笑。名曰工夫茶,或曰君謨茶之訛。此誇彼竟,遂有鬥茶之舉」。



安溪烏龍茶中,素以鐵觀音為佳品。據考證,鐵觀音茶起源於清雍正年間的安溪縣西坪。鐵觀音問世後,迅速傳播到周邊地區廣泛種植。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網《臺茶史略》記述:清同治五年(1866年),英國商人約翰杜德(John Dodd)來臺灣視察樟腦發現臺灣茶葉很有前途,於是,試辦收買茶葉,並由福建安溪購買茶苗,貸款給農民,獎勵它們栽培茶葉,然後再向茶農收購成品,當時臺灣所制的茶葉,都是粗製茶,再運往福州或廈門加工成精製茶。還有大量的文獻記載,大約一百二十年前即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安溪人張乃妙、張乃乾兄弟帶鐵觀音茶株來到新店大崎腳雞心尖山麓(雙峰國小附近)開發新茶園,製作出極品好茶,於是鄉人尊稱他們為「唐山茶師」,這種茶現在被稱為「正叢鐵觀音」;後來,為逃避當時盛行的「蕃人出草」,他們移居樟湖山,重新拓墾茶園,並受聘為巡迴茶師教習包種茶、烏龍茶技藝,當時受益最深者屬文山郡轄管範圍包括木柵、景美、深坑、石碇、新店、坪林等地區,所以有今日「文山包種茶」之美名。另據臺灣《南港志》,日人井上房邦氏調查報告中指出:包種茶由安溪人王義程創製,他在茶葉製成後,將其運到福州加上香花,再用福建毛邊方紙兩張內外相襯,放茶四兩,包成長方形的「四方包」,包外再蓋上茶名及印章,這就是包種茶名稱的由來。日治時期,臺北農會在大坑(舊莊)裡栳寮設茶葉講習所,1920年全省茶葉界人士都集中到南港,舉行包種茶講習會,由王水錦、魏靜時兩人負責傳授,使得南港成為包種茶研製的重鎮。光復初期,茶葉外銷量大幅銳減,南港茶農與工人紛紛轉業,使南港茶業為之蕭條,六十年代以後,茶葉內銷市場蓬勃興起,南港茶農才漸漸重拾老本行。目前南港茶農發展觀光茶園,品茗用餐之餘,還可健行、踏青、賞鳥、賞蝶,並飽覽山光水色,真是假日休閒的好去處。清末,臺灣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連橫在《劍花室詩集》中,曾以「茶」為題做詩二十二首,其之七為:「安溪競說鐵觀音,露葉疑傳紫竹林。一種清芬忘不得,參禪同證木樨心。」


相關焦點

  • 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
    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茶葉類第一位。此外,安溪鐵觀音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
  • 泉州安溪:一片茶葉,拓開萬千百姓致富路
    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茶葉類第一位。此外,安溪鐵觀音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
  • 聚焦網際網路+ 安溪與京東共建茶葉網上商城
    原標題:聚焦網際網路+ 安溪與京東共建茶葉網上商城 新華網福州10月10日電(記者 王雄 實習生 林楷煜)作為茶博會的重要活動之一,第二屆「安溪鐵觀音·京東秋茶節」於今日上午正式啟動,安溪縣與京東商城籤署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全面聚焦「網際網路+」。
  • 安溪品牌茶鄉西坪鎮:茶葉原鄉 鐵觀音的發源地
    西坪鎮地處內安溪,開門見山,境內溪流交錯,氣候多變,有「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隔山不同風、同時不同雨」之說。一年大部分時間內雲霧繚繞,為茶樹生長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西坪鎮是名茶鐵觀音、本山的發源地,安溪烏龍茶主產區,以「茶葉原鄉」著稱,產茶歷史上千年。
  • 全國最大的安溪鐵觀音茶葉專業合作社慶芸茶業明日亮相濟南!
    每年,慶芸茶葉專業合作社都要與社員們籤訂新合同,並向社員分發售茶證。社員在向合作社提供茶葉時,必須佩戴售茶證,否則合作社不予收購。如果發現茶農提供的茶葉超出其在感德擁有的茶園所能生產的茶葉的量,合作社還要倒查該成員茶葉的來源。社員若涉嫌從外地購買茶葉,再賣給合作社,合作社不僅將取消其銷售資格,還將追究其民事責任。
  • 安溪 一片茶葉 拓開百姓致富路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目前,安溪縣擁有茶園面積60萬畝,年產量6.2萬噸,涉茶總產值191億元,連續10年位列全國重點產茶縣首位,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連續五年位居中國茶葉類第一位。此外,安溪鐵觀音還入選首批中歐地理標誌保護合作協議產品清單;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成功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選名錄。
  • 怎麼判斷安溪鐵觀音茶葉哪種好呢
    安溪鐵觀音茶葉要從幹茶外形、泡出來的葉底和湯色綜合來看。鐵觀音審評總共分為品鑑茶幹,茶湯,葉底和口感等很多因素的,這其首先是幹茶的外形勻整度是一般還是整齊,潔淨度差還是很乾淨,悅目度也相對比較一般的還是比較好的。
  • 九大安溪鐵觀音茶葉主產鄉鎮巡禮
    安溪鐵觀音是烏龍茶中的極品,乃中國茶葉的第一品牌,也是福建省的一張亮麗名片。安溪許多鄉鎮都生產茶葉,因地域不同,鐵觀音的滋味和風格也不盡相同。今天,和鐵哥一起,走進九大安溪鐵觀音茶葉主產鄉鎮,了解其特色所在,品味不同的安溪鐵觀音!感德鎮地處安溪縣的西北部,介於閩南廈泉漳金三角之間。宋代,為金田鄉感德裡,寓「以德感化」之意。
  • 安溪全國首創「茶葉米粉」 市場反響熱烈
    近年來,茶葉深加工潮在安溪縣風起雲湧,日前,睿智的茶鄉百姓更是將「一葉四金四銀」中的「一葉」鐵觀音與「銀牌」產品湖頭米粉有機結合,在全國首創「茶葉米粉」,市場反響熱烈。  「『茶葉米粉』已到貨,下單預訂的親們可以來取了。」安溪茶企「名茶小鎮」負責人高興剛剛在朋友圈「廣而告之」,提貨商蜂擁而至。
  • 安溪藍田最壯觀的古厝,99間用於茶葉加工,120多年的建築地標
    福建泉州安溪旅行,很想看看當地的土樓。當地人說,藍田金德厝,值得一看。清光緒年間,藍田華章村茶商章冬桂,建成的99間土樓,用於茶葉精加工,加工後的茶葉運往廈門銷售。120多年的土樓,氣勢雄偉,彰顯了當年茶商的輝煌史!而今土樓變當地鄉村建築魁寶。金德厝,位於福建安溪縣藍田鄉華章村。趕到金德厝時,大門緊鎖,牆體斑駁脫落,原以為與永定土樓一樣壯觀。
  • 喝了這麼多年的安溪鐵觀音,你懂它嗎?為什麼會被稱為茶葉之王?
    喝了這麼多年的安溪鐵觀音,你懂它嗎?為什麼會被稱為茶葉之王?一旦愛上茶,經常喝茶,就會很難戒掉。有時雖然說不上為什麼,就是喜歡那個感覺。茶千姿百態,不同的山頭,不同的樹種,有不同的味道。說起茶不得不提的就是安溪鐵觀音,茶葉之王,勝出必有所長。安溪鐵觀音,一茶分三香,洋溢醇厚觀音韻,讓多少愛茶人,望見了人生路,品盡了人生味。鐵觀音,名字好聽卻很特別。工藝複雜,連產茶的季節也與其他茶不一樣。工藝複雜,連產茶的季節也與其他茶不一樣。
  • 「安溪好茶·香飄膠東」2020安溪鐵觀音品鑑會盛大舉辦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安溪縣人民政府指導,安溪縣茶業發展促進會主辦,安溪山東煙威茶業發展促進會、安溪縣西坪鎮人民政府承辦,煙臺市福建商會、安溪縣雲嶺茶業有限公司、三站茶城、中正茶葉市場、大世界茶城、福山茶葉批發市場協辦。
  • 安溪鐵觀音的五大獨特價值
    安溪鐵觀音是世界茶葉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家喻戶曉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30年前,安溪鐵觀音產量特別稀少,僅在安溪的西坪、祥華、感德等幾個內安溪的鄉鎮種植。當時,絕大部分鐵觀音和烏龍茶都交給國家出口創匯,老百姓並無機會品嘗到。那時,烏龍茶和鐵觀音被稱為特種茶,茶中少數民族。
  • 安溪這種茶葉開採了……
    眼下正是秋茶開採的好時機,近日,蘆田鎮三洋村梅山巖茶專業合作社趁著天氣晴朗,分批開始茶葉的採摘工作。上午九點,天氣晴好。記者跟隨合作社負責人來到茶山上。只見,漫山的綠意層層鋪開,採茶工人們手法嫻熟地採摘下最新鮮的「一芽三葉」,不一會兒,袋子裡便裝滿了茶青。得益於前期雨水豐盈,陽光充足,加之綠色、生態的茶園管理方式,今年的茶葉長勢喜人,茶農們對茶葉的質量也充滿了信心。
  • 安溪鐵觀音的五大功效
    茶中極品安溪烏龍鐵觀音,鐵觀音從一個小小的縣城,一夜之間遍布了全國各大中小城市,讓許多愛茶的人「聞音起舞」,你們是什麼樣的力量給了鐵觀音如此巨大的源泉呢?有的人說安溪鐵觀音本身的內質品質,有的人說是安溪人民的結晶等等。
  • 安溪鐵觀音價格一般是多少?
    鐵觀音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鐵觀音獨有的清香是其它茶葉所不能及的。要想喝到正宗的鐵觀音,當然要選安溪鐵觀音了。雖然都是鐵觀音,但是安溪因為獨特的種茶環境,孕育出的茶葉品質也會更高一籌。那麼,安溪鐵觀音價格一般是多少呢?
  • 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何以五連冠?
    據悉,這是安溪鐵觀音首次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價值第一,也是連續第五年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與去年相比,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淨增1.43億元。 安溪鐵觀音品牌價值何以獲得「五連冠」?讓我們走進茶鄉,探究安溪鐵觀音生態、品質、品牌等方面的深耕細作和完美鍛造。
  • 安溪鐵觀音多少錢?帶你了解安溪鐵觀音的價格吧!
    安溪鐵觀音申明遠揚,大夥都想品味品味,然則對其要賣若干錢一斤,許多人不理解。往常我們總會看到它們的售價有幾十,幾百乃至上千元的,看的雲裡霧裡的,不曉得價錢能否公道,高了嫌貴,而低了又會疑心其質量。今日小編就帶大夥一起來揭開安溪鐵觀音的價錢之謎。
  • 「豫」見安溪 茶香之旅——10多家中原媒體聚焦安溪 感受茶鄉魅力
    10月10日~12日,包括央廣網河南頻道、河南電視臺、河南省廣播電視臺、河南商報、鄭州電視臺、中原網、河南縣域經濟網等在內的10多家媒體組成的採風團走進安福建省安溪縣,開展「『豫』見安溪 ·茶香之旅」聯合採訪活動。採風團一行先後走進安溪茶企業、茶山、茶園、茶葉主產鄉鎮,體驗採茶、制茶、品茶、鬥茶的全過程,考察生態茶莊園,了解安溪鐵觀音悠久歷史,掌握飲茶保健養生之道。
  • 匠心獨具 安溪茶王 專訪安溪茶王——周愛佳 德利茶廠創始人
    安溪率先在全國推廣農資監管與物流追溯平臺,統一經營全縣農資產品,實現每瓶農藥使用有據可查、可以追溯,確保從茶山到茶杯全過程的監控,並通過農藝改良、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技術措施,推廣茶葉零化學農藥使用,促進安溪鐵觀音品質名揚四海。所謂大健康,就是圍繞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對生命實施全程、全面的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