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曼群島,早有耳聞。那是十多年前在香港工作時,知道很多企業都把開曼群島視為海外註冊首選地,因為它是享譽全球的「免稅天堂」,僅此而已。2016年末,當嘉年華「榮耀號」郵輪把我們帶到這裡,有機會登陸大開曼群島遊覽時,才對它有了較多了解,開曼群島,原來是西加勒比海域中一顆璀璨明珠。
擁有500多年歷史,英國海外屬地。開曼群島位於北美洲,是英國在西加勒比群島中的海外屬地。其地質為古巴馬埃斯特臘山向西延伸突出海面的山脊部分,珊瑚礁環繞,平均海拔200米;它由大開曼島、小開曼島和開曼布拉克島3島組成,總面積264平方公裡,約有6萬人口。小開曼島是群島中面積最小的島嶼,島上人口僅有150人。開曼群島居民以開曼人為主,但有來自英、美、加、牙買加、南非、菲律賓及中國等92國的移民。其首都是位於大開曼島上的喬治城(George Town)。開曼群島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喬治敦遊客中心印製的資料顯示,義大利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在他對新大陸第4次探險時,於1503年5月10日發現開曼群島。1586年,英國航海家弗朗西斯.雷克到達該島,並命名為開曼群島。1670年,此島與牙買加一起淪為英國殖民地,由牙買加總督管轄,英國在大開曼島上建起首個永久居民點,成為英國海員、私掠船船員、沉船乘客和非洲奴隸的聚居地。從1807年英國國會通過廢除奴隸販賣法案起,直到1834年英屬殖民地的奴隸才得到解放。開曼群島隨著奴隸解放,1835年後各民族融合,社會走向和諧。1962年牙買加宣布獨立,開曼群島始由英國直接統治。1972年一部新憲法誕生,開曼群島國內事務享有一定自主權,經濟發展提速,不再依賴英國援助。今日開曼群島是僅次於紐約、倫敦、東京和香港的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和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
享譽全球的「免稅天堂」。1978年,開曼群島被英國皇家法令永遠豁免繳稅義務,因此,這裡完全沒有直接稅收,無論是對個人、公司還是信託行業都不徵任何直接稅。這裡一家銀行的職員說,開曼群島幾十年來從未徵收過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不動產稅、資產利得稅、遺產稅等直接稅費,政府收入主要靠公司註冊費和進口稅、印花稅及旅遊者稅幾個簡單稅種,因此,開曼群島享有全球「免稅天堂」的美譽。開曼群島政策寬鬆,監管適度,律師、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到位。這裡公司註冊手續簡便,上市審批及年度申報流程寬鬆;不設外匯管制,外匯自由進出;對外國人資產所有權受到法律保護。因此,開曼群島才成為繼紐約、倫敦、東京和香港之後的第五大國際金融中心和西半球最大的離岸融資中心。數據顯示,全球700多家銀行、包括最大的25家銀行均在此設有分支機構,島內金融業、信託業總資產已逾2500億美元。開曼群島和英屬維京群島(BVI)及百慕達並稱為世界三大離岸註冊地,這裡年均註冊公司高達4300家,島上現有各類公司9.4萬家。我們在喬治城南教堂街上看到一座名為阿格蘭屋(Ugland House)的5層建築,它堪稱全世界最「大」的辦公樓,是全球近兩萬家企業的註冊地,其中包括可口可樂、甲骨文、希捷、聯通、聯想、百度、匯源果汁、新浪等許多著名公司。在大開曼島東端鎮(East End)有一個與「免稅天堂」相關的歷史遺址Wreck of thn sails,紀念1794年2月8日發生在此地的沉船事件。傳說,當年10艘商船在East End的Gun Bay沉沒時,本地居民踴躍下海拯救,全部船員都幸運得救,傳說在被拯救的船員中有位王子;國王為感謝勇敢救人的開曼島居民,就頒令對開曼島居民永遠免於稅賦和徵兵。雖然這只是個傳說,但它是民間流傳很廣的關於「免稅天堂」的緣由。島上貨幣為開曼元,它與美元採用1.227美元等於1開曼元的固定匯率。
開曼群島主要進口機械、運輸設備、燃料和食品,出口魚類和花卉;以金融和旅遊業收入及國外匯款彌補其巨額貿易赤字。島內除700家銀行外,還有800多家保險公司和9231家對衝基金機構,金融業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島上主要行業是神職、服務和建築買賣;居民極少務農,部分居民飼養牛與家禽、種植薯類和柑橘、香蕉、芒果、椰子等果樹,政府經營一個養龜場,生產龜肉、龜殼和龜皮等。汽車、巴士是島上主要交通工具,大開曼島與開曼布拉克島設有國際機場,開曼航空公司提供飛往牙買加和美國的航線服務。島上主要港口是喬治城港。因此,開曼群島是海陸空交通都比較方便的群島。
加勒比地區度假勝地。宜人的熱帶性氣候也成為開曼群島的優勢「資產」,年均氣溫約27℃;島上風景秀麗,終年吸引著來自全球的遊客。金融和旅遊業成為開曼群島兩大經濟支柱。開曼群島旅遊署披露的信息顯示,2015年訪島遊客逾210萬人,其中郵輪遊客逾170萬,自2007年以來首創新高。開曼群島擁有最美的沙灘、最佳的浮潛海域,被遊客視為度假勝地。我們所乘的嘉年華「榮耀號」郵輪,12月17日下午4時自美國邁阿密啟航,經過40個小時的航行,於19日凌晨7時許抵達大開曼島西海岸南端的喬治城港,由於近岸是布滿珊瑚礁的淺海,郵輪只能停在1海裡外的加勒比海中,遊客要乘接駁船分批登岸。上岸後,在碼頭廣場稍等片刻,即登上當地導遊開來的中巴,開始大開曼島一日遊。
首遊七英裏海灘。在大開曼島的西海灣看到一個新月形的珊瑚礁海灘。司機兼導遊約翰.湯普森(John Thompson)停車1小時讓大家遊覽。踏著厚厚沙層行走,白色的粉狀細沙綿軟舒適,海水澄澈見底,海灘上有很多棕櫚和澳洲松。近海有許多人遊泳,海灘上布滿了遮陽傘,遊客在享受日光浴,孩子們在堆沙雕,稍遠的海面上有人在衝浪或潛水。很多菲律賓人和牙買加人在海灘上聚會,唱歌、拍照、吃家鄉食物,玩家鄉的遊戲,像在家鄉那樣歡笑,海灘成了他們釋放思鄉之情的樂土。這裡是開曼群島最發達的地區,海邊布滿了高檔酒店和度假屋,海灘風景迷人,空氣清新,在此無論遠眺大海、仰望藍天或閉目小憩都是一種享受。海濱看不到高層建築。導遊說,政府有個規定,海邊建築高度不準超過海灘的標誌性植物木麻黃樹的高度,以免破壞海灘的景觀美。因此,美麗的七英裏海灘被《加勒比旅遊生活雜誌》評為加勒比最美的海灘,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優質海灘之一,來到這裡似乎又找到了在裡約科帕卡巴納海灘的感覺。
二遊「地獄」景觀。上車沿西海岸路向北行駛,沿途看到許多豪華賓館,有以豪華著稱的瑞士裡茲大飯店、有開曼群島最豪華的建築——總督官邸,許多建築色調明亮、整潔有序,且更加摩登。途中停車,我們觀看了「地獄」景區。它位於大開曼島西北側的西灣城。實際上,所謂「地獄」原來是一片黑黝石灰巖,面積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那裡矗立著嶙峋起伏、層層疊疊的尖銳怪石。導遊說,這是大約150萬年前的珊瑚黑礁石,由於地質變遷離開海岸而升起;民間流傳,很久以前有人看到這片黑壓壓的怪石感到恐怖,連連感嘆「The Hell」,這片礁石便由此得名「地獄」。那裡有個觀景臺,遊客可觀賞、拍照;旁邊有個紅色小郵局兼商店,門楣上寫著「地獄郵局(Hell Post Office)」,牆上也寫著「歡迎來到地獄(Welcome to Hell)」的字樣。導遊說,它是1962年建成的,這裡出售明信片,並蓋上「from the hell」的圖章,可以告訴朋友是從「地獄」寄出的,給他一個懸念與驚嚇。我們沒買明信片,只在護照上加蓋了一個「Hell」的圖章。在」地獄郵局「周圍看到很多雞,導遊說,當地居民不愁沒雞吃,這裡雞比人多。
三遊海龜養殖場。接著,我們去了喬治敦西海灣的海龜養殖場。雖然海龜在全球範圍內面臨著生存危機,但這裡「龜丁興旺」。導遊說,這家海龜養殖場共飼養著1.5萬隻綠海龜,是世界唯一的商業性海龜養殖場。為補充海龜資源不足,養殖場每年11月向近海投放一定數量的海龜;同時,為防止非法捕殺野生海龜,他們也為市場提供人工飼養的肉用海龜。海龜分稜皮龜、玳瑁、橄欖綠鱗龜、綠海龜、大西洋蠵龜、太平洋蠵龜、麗龜和平背海龜八大類。參觀區砌有7座大水池,分別養著幼、青、中各年齡段的大小海龜,大約每個池裡養育著330多隻海龜,遊客可以把手伸入池內抱起海龜攝影留念,池旁設有水龍頭,須洗淨手後才能與海龜親密接觸。最小的海龜有洗臉盆盆口那麼大,青、中齡海龜一般人都抱不動,最大的海龜其龜甲長度逾一米、重約500磅,比一張麻將桌面還要大。夏季,母海龜產下桌球大小的海龜蛋,養殖場能收穫4.5萬隻海龜蛋,置入海龜孵化場後約60天可孵化出小海龜,若氣溫不夠則在保溫箱裡孵化海龜卵。據養殖場放映的影視介紹,海龜是有名的「活化石」,早在2億多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據《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記載,大西洋蠵龜的壽命最長可達152年,堪稱動物中的老壽星。養殖場的大海龜年齡都在60歲以上,其中一隻已逾80高齡。
大開曼島海龜養殖場兼有飼養、研究與旅遊三大功能,一直被視為島上重要的飼養與旅遊資源,但世界動物保護協會一直在疾呼救救開曼養殖場的海龜。因為大西洋海龜數量正在急劇減少,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開曼群島的海龜養殖場將萬餘只海龜圈養在不潔的水池中,擁擠不堪、相互傷殘,且被人類吞食、玩弄,違背了海龜適於自然生活的習性,這對海龜造成了巨大傷害。為此,該協會疾呼,開曼群島海龜養殖場必須停止以生產海龜肉為目的的海龜養殖;須速將養殖場改造為海龜康復和放歸中心。遊覽海龜養殖場後,深感世界動物保護協會言之有理,支持他們的呼聲。
海龜養殖場的馬路對面是海豚基地,遊客可與海豚互動,如下池給海豚餵食,或抓住海豚的鰭遊泳,還可讓海豚推著你衝浪。我們沒時間參加與海豚互動項目,只看了一會兒海豚表演就離開了。
最後遊覽「魔鬼魚城」。導遊說,「魔鬼魚城」就是西海灣東北側一處淺灘,這裡是鰩魚的聚居區。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曾多次到此拍攝,他們把這裡稱為魔鬼魚城(Sandbar Stingray City)。汽車在淺海碼頭停下,我們換乘遊艇來到魔鬼魚沙洲海域,換上泳衣下到齊腰深的海中與魔鬼魚親密接觸,水底是一片雪白的白沙灘床,水溫舒適。導遊說,鰩魚是鯊魚的一種,狀如扇面,身體柔軟,有個會叮人的尾巴,被稱為魔鬼魚。它沒有牙齒,靠身體下面的嘴巴吸食,習性溫順,所以不必擔心受到它的傷害。只見多隻魔鬼魚搖著滑溜溜的雙翼從身邊滑過,導遊助手託起一隻魔鬼魚讓大家撫摸、觀賞、拍照;瞬間又見幾條很大的魔鬼魚在緩慢遊弋,有一條靜靜地呆在海床上;細看,海裡還有橙色小魚、藍白相間的中魚、灰褐色的扁魚和在陽光照射下鱗片閃著銀光的大魚。其實,十多年前我們在澳大利亞海域就與魔鬼魚有過親密接觸,只是開曼群島將魔鬼魚與藍巖蜥蜴、海龜並稱為該島三大明星動物,切當作吸引遊客的一大賣點。凡到開曼群島的遊客,幾乎都要和魔鬼魚親密接觸一番。大開曼島有十幾條觀賞和接觸魔鬼魚的旅遊路線,還有以魔鬼魚命名的旅遊公司。
開曼群島有個華人協會。結束遊覽回到渡船碼頭時幸遇一位同胞,他主動向我們打招呼,說自己是中國南方人,到大開曼島兩年了。他沒有介紹自己姓名、職業和祖籍地,但告訴我們島上華裔華人約有200人,還有個「開曼華人協會」,約由50名成員組成,有不定期聚會。「只要同胞在一起,就覺得心裡踏實!」他由衷地說。他還表示,不久將回國過農曆春節,很渴望與家人團聚。我們急著趕回郵輪,匆匆與他握手言別,祝他順利平安!
3年前,開曼群島CEC經濟特區負責人Jason.Blick曾代表官方宣布,希望中國人能將開曼群島作為首選的度假勝地之一。開曼群島,全球十大奢華旅遊勝地之一、全球頂級潛水海域之一、企業家嚮往的「避稅天堂」,加勒比海域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的美麗和那位同胞的心聲都留在我們記憶裡,祝開曼群島的華人同胞平安吉祥!(馮霄/文 於世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