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多出產全球最頂級最耐久存的佳釀,最好的酒可陳放100年以上。同時也出產年輕早熟、果味甜美的葡萄酒,物美價廉,適合日常飲用。波爾多也是最頂尖的白葡萄酒產地之一,其白葡萄酒多用橡木陳釀,複雜耐存。位于波爾多西南部的產地蘇玳(Sauterne)則以出產頂級貴腐甜白葡萄酒而聞名於世。
波爾多大部分的葡萄園不是像勃艮第那樣,一塊一塊命名的,通常是一片土地歸為個人所有,土地上還建有一座城堡或者房子,這樣的地產都被稱之為酒堡或者酒莊。多年以來酒莊會出售或購入一些土地,每個酒莊的大小都會改變。例如波美侯地區的柏翠莊(Chateau Petrus)自1969年以來,葡萄園的面積增長了大約50%,所以說酒莊的名字更像品牌而不是特定葡萄園。波爾多地區有8000多個不同的酒莊。直到最近,最後一小部分的酒莊才把自己的名字通過酒標展示出來,以展現自己的品牌。
歷史:
公元1世紀的時候,波爾多就開始了葡萄的種植,波爾多的葡萄酒業也開始飛速發展。源於12世紀,阿基坦公國(包含波爾多地區)的女公爵阿里耶諾(Aline Goldschmidt)嫁給了英國國王亨利二世,波爾多也就成為了英國的領土,經銷波爾多的葡萄酒商人能夠享受稅收的減免,因此,幾乎有一半的波爾多酒都出口到了英國。在16-17世紀,精明的荷蘭商人也來這裡從事葡萄酒的貿易,最重要的是,他們帶來了圍海造田的技術,讓原來低洼積水的梅多克土地浮出了水面,現如今這裡變成了最為頂級的葡萄園。
1855年,波爾多進行了一次歷史上最重要的葡萄酒分級,將葡萄酒根據價格劃分為不同的級別,這份制度表至今仍在使用中,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拉菲(Ch.Lafite)、拉圖(Ch.Latour)都是那個時候劃分的。進入20世紀,葡萄酒業飛速地發展,波爾多也迎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更多新興市場對波爾多葡萄酒產生極大的需求,而且新世界葡萄酒的高速發展也迫使波爾多一些酒莊放棄傳統,開始嘗試釀造更多迎合市場需求的葡萄酒。
氣候與地理環境:
波爾多位於北緯45°,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這裡氣候溫和,很少有霜害或者冰雹,擁有充足的陽光,非常適合葡萄的成熟,尤其是美樂葡萄。但對於晚熟的赤霞珠品種,只有在上好的年份,或者種植在最好礫石土壤上的葡萄,才能夠完美的成熟。因此在波爾多地區,年份是非常重要的。
由於靠近海洋,潮溼有時會成為一個主要問題。近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是1991年,這年溼度極高,葡萄藤出現了灰黴和貴腐黴,導致葡萄酒產量大大降低。此外,大西洋的強風會也使葡萄藤受到傷害,但是波爾西的森林和山丘又起到了阻礙強風的作用。由于波爾多屬於溫帶氣候,年份對於葡萄酒異常重要,葡萄酒的品質不是十分穩定。了解波爾多葡萄酒的年份特點十分重要,但是對於特別好的酒莊可以通過嚴格篩選葡萄和巧妙的使用木桶,或者釀造副牌酒,葡萄酒的年份差異被儘量縮小。
波爾多地區被三條大河所切割開,來自中央山地的多爾多涅河(Dordogne)和源自庇里牛斯山的加隆河(Garonne),在波爾多交匯成吉倫德河(Gironde)後流入大西洋。波爾多也就分為了三個大區,左岸、右岸和兩海之間。這三個大區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差別,對于波爾多人或者酒迷來說,更代表了風格各異的波爾多葡萄酒世界。
土壤
河流兩岸有大量的衝擊土,通常生產普通波爾多葡萄酒。最好葡萄園位於排水性好的礫石土壤上,上梅多克的村莊級產區和格拉夫南部的一些村莊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石塊。右岸有些地方是石灰質土壤帶有礫石,最精華的葡萄園則位於石灰石和黏土構成的臺地上。
主要葡萄品種:
波爾多幾乎所有的紅酒和白酒都是用不同品種調配的。因為該地區氣候變化多端,不同葡萄每年的成熟度不同,而且各具特色。通過調配可以融合各個品種的特點,獲得協調均衡的口感。法國AOC法律規定有14個葡萄品種可以在波爾多地區種植,而實際上主要使用的紅葡萄品種為5種,白葡萄品種為3種。
美樂(Merlot):波爾多種植面積最大的葡萄品種,主要種植在右岸的聖愛美容和波美侯地區,該品種在涼爽氣候下也容易成熟,釀出的酒酒精度較高,單寧柔和,口感圓潤,帶有甜美的草莓和紅櫻桃香氣。左岸也有一些美樂種植,主要用以調配赤霞珠強勁的口感,增添酒體和香氣。好的美樂也非常適合在橡木桶中培養,從而釀出風味複雜的葡萄酒,最頂級的美樂則出自于波美侯地區,頂級酒的價格也比左岸高出一截。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是波爾多最傳統最經典的紅葡萄品種。種植面積在波爾多位居第二,佔整個紅葡萄品種種植面積的28%左右,大部分的赤霞珠種植在左岸的梅多克地區, 在聖愛美容、格拉夫地區也有少量種植。赤霞珠是一個晚熟的品種,通常比美樂葡萄晚成熟2周左右,皮厚色深,可以用來釀造單寧強勁、耐久存的頂級紅酒,為葡萄酒提供強勁有力的骨骼。成熟的赤霞珠在酒中會帶有黑醋慄、黑櫻桃的香氣,如果成熟度不是很好的話,酒中會出現較明顯的植物性的氣味。赤霞珠非常適合在橡木桶中培養,可以發展出複雜的烘烤、香料香氣以及複雜的口感。在左岸一些頂級的紅酒中,赤霞珠會佔調配比例的3/4以上。
品麗珠(Cabernet Franc):主要種植在聖愛美容地區,給人感覺是不溫不火的中性風格,常帶有紅色的水果味以及植物性香氣。多用於和美樂或赤霞珠調配,以增加酒的複雜性。在右岸的白馬堡(Ch.Cheval Blanc)和歐頌堡(Ch.Ausone),其比例都超過了50%。
小維度(Petit Verdot):是相當晚熟的葡萄品種,只有非常熱的年份才可以完全成熟。小維度個性強烈,賦予葡萄酒深邃的顏色以及強勁的單寧,主要用於調配。但由於過於強勁,因此比例很少超過5%,但是,在一流釀造師的手法下,往往1%-2%的小維度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馬爾貝克(Malbec):也被稱為鉤特(cot),是西南產區卡奧爾(Cahors)的主要葡萄品種,在波爾多主要種植在布朗丘(Cote de Bourg)和布拉伊(Blaye)地區,釀造的紅葡萄酒適合在年輕時飲用,在波爾多表現平平,在南美的阿根廷表現突出。
賽美容(Semillon):波爾多種植面積最大的白葡萄品種。果皮薄且容易感染貴腐黴,被廣泛地用來釀造甜酒,會給酒帶來金黃的顏色和較重的酒體。近些年也越來越多被釀酒專家用於釀造精彩的幹白,口感厚重圓潤,成熟後具有蜂蜜和蜂蠟的香氣。
長相思(Sauvignon Blanc):最大的特點是釀造的幹白帶有強烈的植物性香氣,酸味較高,口感清爽,適合年輕時飲用,不善陳年。但和賽美容一起調配,則可釀造出複雜又耐久存的頂級乾白葡萄酒。
密斯卡黛樂(Muscadelle):具有麝香葡萄的香氣,還帶著一點荔枝的味道,主要用於增加白葡萄酒和甜酒裡面的香氣,調配比例約為3%-5%。
種植與釀造:
波爾多的葡萄園通常採用高密度種植,葡萄枝條會綁在離地面較低的鐵絲上,地面反射的熱量會幫助葡萄更好的成熟。最好的酒莊還會定期計劃葡萄園內葡萄樹的更換周期,確保園內用於釀造頂級酒的葡萄樹齡都在20年以上,並且會不惜以低產量獲取最高品質的葡萄。
機械採摘在波爾多使用的非常廣泛,但是梅多克的頂級酒莊則一貫堅持手工採摘和分揀,以確保獲得最高品質的葡萄。機器採摘成本低,而且效率高,採收期遇到不好天氣,機器採收的優勢更為明顯。但對於高品質的甜酒來說,人工採摘是唯一的方法。
波爾多紅酒一貫遵循傳統的釀造方法,釀出的紅酒嚴肅均衡,年輕時較為澀口。隨著新興的葡萄酒消費者越來越青睞輕鬆易飲的紅酒,波爾多也開始嘗試一些新式的釀酒法,釀出年輕時就圓熟好喝的葡萄酒。不過購入新式的釀酒設備並不便宜,只有一些頂級酒莊才有足夠的財力購買。傳統方法經常會使用大的橡木容器發酵,而現在則多使用不鏽鋼發酵罐。大多數好的波爾多紅酒是在容積為225升的波爾多橡木桶(Barrique)中熟成的。頂級酒莊會將酒放入新橡木桶中熟成。另一些酒莊也許會用二手橡木桶,而簡單輕巧的葡萄酒則更多使用不鏽鋼罐熟成。需要注意的是,波爾多最好的酒在橡木桶中熟成也不會超過24個月。
除紅酒以外,格拉夫頂級的白葡萄酒,蘇玳(Sauternes)和巴薩克(Barsac)地區的甜白葡萄酒也會選用新橡木桶熟成。
波爾多分級系統:
一、地區的分級系統:
波爾多地域遼闊,約有13萬公頃葡萄園,年產8億瓶葡萄酒,共分為57個AOC法定產區,佔法國AOC產量的1/4。從大產區到著名的村莊,產地越小,出產的酒品質就越高,這些AOC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等級。
大區級:
這是波爾多最普通的級別,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大。生產各種葡萄酒,包括紅酒、白酒、桃紅、起泡。最常見的就是波爾多(Bordeaux)和超級波爾多(Bordeaux Superieur),葡萄酒可以產自波爾多的任何地方,其中超級波爾多整體品質要高一些。此外大區還包括布拉伊(Blaye)和布爾格(Bourg),值得一提的是卡斯蒂永丘(Cotes de Castillon),隨著附近更多精英酒莊的投入,該地區的葡萄酒品質提升很快,是大區級裡面非常超值的選擇。
地區級:
特指某一較小地區出產的葡萄酒,品質也會更好一些,風格也更加明顯,例如土壤和氣候更優越的梅多克(Medoc)、上梅多克(Haut-Medoc)和格拉夫(Grave)地區。也許是某些產區的最高級別,如兩海之間(Entre-Deux-zmers),有的地區級內部可能包含更高的村莊級,如上梅多克(Haut-Medoc)。
村莊級:
村莊級是波爾多最高的法定產區了,這些產區以當地聞名的村莊命名,例如聞名遐邇的瑪歌( Margaux ) 、波亞克(Paulliac),大多數頂級葡萄酒都來自於這個級別。
二、酒莊分級系統:
產區分級對於名酒林立的波爾多來說,只是一個粗略的分級,光一個波亞克村就有十幾家全球聞名的頂級酒莊。因此,波爾多根據每個地區的不同,還有一個在AOC分級之上,更為嚴格的地區分級系統,其中以1855年的巴黎世博會最為有名,下面則是當時分級的情況:
梅多克和蘇玳分級:
1855年,巴黎世博會,組委會要求波爾多工商會提供一份區內優質葡萄酒的排名,波爾多葡萄酒經紀人根據當時酒莊的聲譽和交易的價格,拿出了一份78家著名酒莊的名單,其中紅酒部分有57家入選,雖然這是針對波爾多所有葡萄酒的排名,但由於入選的酒莊幾乎全是梅多克的酒莊(除位于格拉夫地區的奧比良堡以外),於是就以其為梅多克酒莊的正式排名。這個分級制度在一個半世紀裡,除了1973年,木桐堡(Ch.mouton)由二級升為了一級,就再也沒有變化。在這100多年裡,酒莊發生了很多變化,有些消失,有些分家,有些改了名字,還有些品質甚至大不如以前,所以當時的這份名單並不能代表今天梅多克酒莊的品質排名,只可作為參考。可能是怕牽涉到太多方面的利益,這份名單至今仍未重新修訂,酒莊排名目前總數為61家。
其中有5個一級酒莊,14個二級酒莊,14個三級酒莊,10個四級酒莊和18個五級酒莊。
中級酒莊分級(Cru Bourgeois):
由於1855年分級的酒莊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有很多品質優良的酒莊得不到展現的機會,於是,在1932年,有444個酒莊被波爾多葡萄酒經紀人工會正式列為中級酒莊(Cru Bourgeois),等級介於列級酒莊和普通酒莊之間。中級酒莊又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
中級傑出酒莊Crus Bourgeois Exceptionnel
中級優質酒莊Cru Bourgeois Superieur
中級酒莊Cru Bourgeois
這444個中級酒莊由6家中級傑出酒莊,99家中等優質酒莊,339家中級酒莊構成。2003年,這個分級名單被重新評選和修訂,居然只有247家入選,近乎一半酒莊落空,因此引發了多方的爭議,於2007年被法院中止,新的分級制度有望2009年重新出臺。
參與1855年分級的還有蘇玳和巴薩克地區,這兩個地區盛產卓越的甜白葡萄酒。在當時,濃甜的酒更受歡迎,入圍的幾乎都是甜白葡萄酒。共有21款甜白酒入圍,被分為三個級別,分別是優等一級酒莊、一級酒莊和二級酒莊。值得注意的是,優等一級酒莊只有一個,就是身價高高在上的伊甘堡。至2001年為止,由於分家和兼併的原因,一共有27個酒莊列在分級表上。
格拉夫分級(Crus Classes de Grave)
格拉夫的分級時間較晚,直到1953年才評選出了紅酒的列級酒莊,並在1959年加入白葡萄酒列級酒莊,這些頂級酒莊均聚集在格拉夫裡面的佩薩克-雷奧良Pessac-Leognan小產區。由于格拉夫地區紅白酒都盛產,名單也依照紅白兩類劃分,一共有16個酒莊被評為列級,每類都按字母進行排序,但沒有等級之分。同時葡萄酒也不僅僅是按照酒價來分級,而是詳細考慮酒莊、土壤、釀造、培養等各個環節綜合評定。最後共評定出6個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列級酒莊,7個紅葡萄酒列級酒莊,3個白葡萄酒列級酒莊。
奧比良酒莊同時加入了格拉夫的分級制度和1855年的列級酒莊分級制度。這是唯一被兩次列級的波爾多葡萄酒。
聖愛美容分級(Crus Classes de Saint-Emilion)
波爾多右岸聖愛美容的紅酒毫不遜色左岸的梅多克地區,只是遲遲沒有擁有自己的分級制度。直到1955年,首個分級制度才由法國原產地命名管理委員會頒布。分為一級特等酒莊(Saint-Emilion Premier Grand Cru Classe)和特等列級酒莊(Saint-Emilion Grand Cru Classe),其中一級特等酒莊還分成A級和B級。
聖愛美容的革新性的創舉,則是分級制度每10年重新評定一次,這樣嚴格的規定讓這些列級酒莊不得不嚴格維護自己的聲譽,保持自己的葡萄酒水準。所以對於消費者來說,根據級別就能買到期望的葡萄酒,而不至出現左岸梅多克有些列級酒莊的水準和現狀不符的情況了。經過1969、1986、1996、2006年四度修正,目前有15個特等一級酒莊和46個特級酒莊。
並不是所有的葡萄酒莊都能評為列級酒莊,如果經評選委員會品嘗後認為品質優良的葡萄酒,可以由一般等級聖愛美容AOC升級到優等聖愛美容,允許在標籤上標註優等(Saint-Emilion Grand Cru),但不能出現Classe字樣,很多優等的聖愛美容也都是性價比超群的佳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