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 綠洲農業的特色之路

2020-12-13 農博網

  記者來到了位於柴達木盆地東南隅的都蘭縣。在藍天白雲下驅車穿行,但見綠樹成陰,楊柳成行,麥浪翻滾,金黃一片。諾木洪、香日德地區萬畝枸杞林已經掛果,紅色和黑色的枸杞在陽光下閃耀著珍珠般的光彩;察汗烏蘇、宗加、巴隆等地千畝以上的塑料大棚規劃整齊,排列有序,西紅柿、黃瓜、萵筍等無公害蔬菜源源不斷地運向縣城、運往西藏;在格爾木市場每斤比其他品種高5分錢的巴隆洋芋,以個大味美頗受市場青睞;香日德、察汗烏蘇兩萬畝優質雜交油菜喜獲豐收,油菜籽正整裝待運;農業區超過萬畝的飼草料種植基地已形成規模……

  都蘭,這個曾創造出春小麥畝產1006。5公斤全國記錄的海西農業大縣,在「十一五」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正向現代化規模化特色農業邁進。在這裡,記者看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顯著變化,感受到了這片古老土地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與活力。

  瀚海綠洲——人說都蘭好風光

  改革開放以來,都蘭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16萬畝的耕地中,擁有5個萬畝以上的灌溉區。近幾年來,隨著農村產業化項目的帶動和新農村建設的整村推進,縣域內道路、交通、電力、小城鎮建設、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不斷加強與完善,通過保護天然林工程、「三北」防護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公益林補償、退耕還林(草)工程等國家重點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使全縣生態保護和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現在,全縣森林覆蓋面積達3950。23萬公頃,佔全縣總面積的3。2%。

  行走在林間村舍,田園風光令人心曠神怡;佇立在古文化遺址,歷史仿佛從腦海中穿過;漫步在新型小鎮,古樸的民風與現代生活氣息迎面撲來……都蘭,以她神奇而美麗的風光,盡情地展示著柴達木綠洲的獨特魅力……

  調整思路——特色經濟做文章

  在都蘭縣的採訪中,記者看到這樣一種反差:一方面,小麥畝產大都在500公斤以上,在全省糧食單產中名列前茅。另一方面,在全縣5。6萬農牧業人口中,貧困人口達23398人,佔全縣農牧業人口的43。08%,佔海西州貧困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以巴隆鄉興隆村為例,全村398戶,耕地面積3740畝,糧食產量187000公斤。三年前,人均收入僅達790元。

  面對這種反差,都蘭縣委、縣政府在實踐中通過不斷深化對縣域內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草地資源、森林資源、勞動力資源的認識,實事求是地提出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思路。縣委書記劉巴矜認為,都蘭窮在農業,苦在農業,優勢和希望也在農業,關鍵是如何利用好縣域內的資源優勢,在特色經濟上做文章。

  在採訪中,縣農牧局的同志給我們算了一筆帳:在諾木洪一畝枸杞產量250公斤左右,按現時市場最低價每公斤8元計算,每畝最低可收入8000元,而每畝麥子產量50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0。4元計算,收入最多800元,是一畝枸杞的十分之一。柴達木枸杞是一種耐寒、耐旱、耐鹽鹼的作物,都蘭的農田和大片戈壁中均可種植,由於都蘭早晚溫差大,日照時間長,土地相對乾旱,所產枸杞不僅顆粒大,而且含糖量、胺基酸和其它微量元素含量都是全國其他地方不可比擬的。再說甘草,過去都蘭一些地方野生甘草遍地都是,經有關部門專業檢驗,都蘭的甘草含甘草酸7。46%,在全國甘草品種中質量最好。香日德一些村子裡,前幾年試種了幾百畝,一畝甘草2000公斤,一公斤3。5元市場保護價,最低可收入7000元,比種糧食划算多了。

  通過對都蘭縣情的分析比較,縣委、縣政府在今年4月召開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會議,提出了堅持「調整結構,增加收入,規劃先行,注重生態,持續發展」的原則,將加快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列入全縣奔小康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將香日德、察汗烏蘇、宗加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宗加、巴隆建成馬鈴薯蔬菜基地;夏日哈、察汗烏蘇建成青稞和飼草料種植基地;香日德、諾木洪建成枸杞、甘草種植基地……

  縣委書記劉巴矜和縣長哈斯巴圖向記者列舉了五條規模性調整產業結構的有利條件:其一,經過多年努力,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已具備規模性產業結構的條件;其二,通過外出學習考察,350名縣、鄉、村幹部思想得到了極大的轉變,調整產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其三,農民通過教育對比,小富即安的思想大有改觀,大富快富的觀念深入人心;其四,海西工業反哺農業的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在政策上、資金上給都蘭比過去更為有力的支持;其五,通過農村鄉鎮機構綜合改革,鄉鎮一級幹部從過去抓催稅款和計劃生育工作中解放出來,能夠集中精力為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搞好服務。他們說,都蘭規模化調整農業結構的條件已經具備,該是大幹一場的時候了。

  上下聯動——各路「能人」顯本領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這兩句詩來比喻都蘭縣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上下聯動,「八仙過海」的生動局面十分貼切。自去年開始,從縣到鄉鎮,從鄉鎮到村,從村到戶,從轉變思路入手,想點子,找門路,形成一種擺脫貧困,大富快富的熱潮。記者在採訪中看到——

  今年6月都蘭縣與青海立科公司籤訂5萬畝枸杞種植合同,立科公司計劃投資2。7億元,目前已投資200萬元進行水土保持方案、環境保護評價和水資源論證調查。

  縣林業局為使枸杞種植在全縣順利推廣,在戈壁灘上搞了3000畝試驗田,其中滴灌500畝,利用地下水2500畝,現枸杞長勢良好,部分枸杞已經掛果。

  萬畝甘草種植及加工項目是香日德鎮經過考察、調研的自籌項目,今年已投資56萬元,完成烏拉爾甘草試驗種植400畝,畝產收入可達2600元以上。

  巴隆鄉與德令哈澱粉廠籤訂4000萬公斤的優質洋芋供需合同,在原有基礎上擴大洋芋種植面積2500畝,加上原來的種植面積,全鄉僅洋芋一項年收入可達2000萬元。

  隨著縣、鄉兩級思路的調整與行動的加快,群眾中也湧現出了上百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能人」,香日德鎮東盛村村委會主任常純,聯繫7家農戶帶頭種植了380畝甘草,為此,他自己花錢去甘肅敦煌甘草研究所學習技術,並和研究所籤訂了3年合作協議。

  香日德鎮下柴源村農民王庭雲在政府的支持下,投資100萬元在村裡搞了96個蔬菜大棚,佔地80畝,今年收入18萬元。

  宗加鎮農民張子軍育肥牛50頭,一頭牛可掙5000元……

  據縣委組織部提供的都蘭縣致富帶頭人基本情況統計表中顯示,全縣在農業結構產業調整中,湧現出來的能人125個,範圍涉及牛羊養殖、雞兔養殖、生豬養殖、蔬菜大棚種植、枸杞甘草種植、勞務輸出帶頭人等,這種「能人」現象既反映了群眾擺脫貧困大富快富的願望和行動,也符合縣委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整體思路。

  應該說,都蘭縣規模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還是初步的。但是,記者已經從中看到了柴達木綠洲農業歷史變化的曙光。在我們即將離開都蘭時,又傳來了深圳一家公司和縣政府合作種植5萬畝枸杞及枸杞深加工的合作消息。縣委、縣政府領導高興地說,如果這5萬畝枸杞種植和加工協議能夠實現,那麼都蘭縣僅枸杞一項種植面積可達11萬畝(現在已有1萬畝),年產值可達11億元,再加上枸杞、甘草的深加工項目,那該是一個什麼概念啊……(作者:劉建民 左西玲 葉文娟)

    (文章來源:青海日報)

【農博網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農博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都蘭縣書法攝影展先發奪人 海西州文化旅遊乘勢而上
    西寧市城西區文化藝術中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書法攝影展正在這裡舉行。來自都蘭的攝影、書法藝術家們用自己的作品講述和記錄著都蘭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色和民族風貌。    前來觀看書法攝影展的眾多市民和藝術愛好者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展覽見識到了一個美麗多彩的都蘭縣,接觸到了極具人文特色的都蘭文化,更希望能夠有機會親身實地去體驗都蘭獨特的人文景色。
  • 拉薩城關區與青海省都蘭縣籤訂農副產品合作協議
    原標題:城關區與都蘭縣籤訂農副產品合作協議   近日,為推動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與拉薩市城關區兩地農副產品可持續發展,實現合作共贏,雙方於城關區舉行座談會,並籤署了農副產品合作框架協議。   會上,城關區領導對考察團的到來表示歡迎,並從民族團結、生態保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惠民工程等方面向都蘭縣考察團介紹了城關區的基本情況,表示對城關區和都蘭縣即將達成的合作充滿期待。   都蘭縣考察團詳細介紹了都蘭縣的農牧發展情況,並對達成的合作框架協議表示感謝,希望城關區把都蘭縣當成「兵站」,常來常往。
  • 中國拍攝野生動物天堂,被譽為中國的肯亞,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
    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有一個「山氣日夜好,鳥語花香」的地方,雪山、荒漠草原、風、花、雪、月亮、彩虹,還有動人的風景。這裡是射殺野生動物的天堂,被稱為中國的肯亞。有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溝裡村和子龍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站。接連獲救的野生動物包括羚羊、馬鹿、白唇鹿、巖羊、藏羚羊等,當這些野生動物恢復健康並具備野外生存能力後,將被放歸野外,回歸自然。
  •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培育文明鄉風 助推鄉村振興
    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推動鄉村振興夯實思想道德基礎,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青海海西州烏蘭發生5.1級地震 鄰近都蘭縣等震感明顯
    記者從青海省地震局獲悉,2日晚間,發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境內的5.1級地震,暫未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10月2日23:56,青海省海西州烏蘭縣境內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為北緯36.4度,東經97.8度,與烏蘭縣鄰近的都蘭縣和海西州府德令哈市震感明顯。
  • 嘉興市代表團赴青海省都蘭縣考察
    10月9日至1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毛宏芳率領嘉興市代表團赴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考察,調研對口支援工作,看望慰問援青幹部人才,共商兩地合作發展大計。在都蘭,毛宏芳一行走訪都蘭縣群眾文化體育中心、都蘭縣人民醫院等援青項目。
  • 青海省海西州土地整治項目區紀行
    原標題:青海省海西州土地整治項目區紀行   天空藍淨,五彩經幡逐風勁舞,深褐色的沙柳包沐浴在陽光下連片綿延開來。汽車中途一拐戛然停下,只見紅豔豔的枸杞子散布在不見邊際的黃色秧田中,遠處五六隻灰綿羊在悠然覓食。這裡是海西州格爾木大格勒鄉土地整治項目區,海拔2780米的這裡,冬天依然濃墨重彩。
  • 青海省最美縣城之一,風景如畫,位於海西州,去過的人都說美
    這次有幸和朋友自駕去位於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都蘭縣,才發現青海省在我心中不再只是青海湖和茶卡鹽湖了,這裡還有都蘭縣這樣一個美麗的寶藏城市,都蘭縣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有機會一定要帶上你最愛的人,自駕去一次青海都蘭縣,旅途中美好的經歷絕對讓你終生難忘。
  • 海西州都蘭縣對外宣傳工作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海西州都蘭縣以特色產業、文化旅遊、統籌城鄉、循環經濟為重點,通過文化論壇、花兒演唱、攝影採風等系列活動,對悠久的特色文化、內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神奇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的宣傳推介,對外宣傳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外宣工作層面新提升。
  • 青海省都蘭縣:讓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文明辦及時印發《關於組織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都蘭縣內各學校組織學生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 「青海之變」都蘭縣:枸杞紅了日子甜
    都蘭系蒙古語,為「溫暖」之意,地處世界「四大超淨區」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有崑崙山雪水的灌溉,硒土核心區的滋養,海西州都蘭縣坐擁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是青海省枸杞生產的最佳生態區。都蘭縣枸杞種植歷史悠久,經過一群「追夢人」持續多年的「努力奔跑」,現已建成全國集中連片種植規模最大、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產品品質上乘的枸杞種植基地之一。枸杞不僅成為當地農牧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和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新興朝陽產業,而且還使「沙漠變綠洲」,促進了當地生態文明建設。
  • 【海西州】都蘭縣「黨建+生態」引領綠色發展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環境和區位優勢,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大力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努力開創紅色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局面。
  • 青海都蘭縣第二屆賽馬會暨民族服飾展演活動開幕
    圖為都蘭縣蒙古族、藏族群眾身著豔麗的節日盛裝進行了民族服飾展演活動。 姬延海 攝 圖為開幕式後舉行的賽馬比賽。 姬延海 攝中新網西寧8月8日電 (孫睿)8日,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第二屆「民族團結創建杯」賽馬會暨民族服飾展演活動在美麗的香加鄉艾力斯臺草原開幕,來自該縣各族民眾身著節日的盛裝參加此次盛會。
  • 尋找李博-1991年失蹤於青海省都蘭縣
    姓名:李博(小名:江源) 性別:男性出生日期:1986年10月19日籍貫:青海省失蹤日期:1991年07月12日失蹤地點:青海省都蘭縣 失蹤時身高:104釐米是否報案:是,在青海省都蘭縣公安局報案。是否採集DNA:是,於1999年7月15號在青海省德令哈市公安局雙親採血。
  • 防沙治沙 青海都蘭縣5年營造林35萬多畝
    近日,在由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委宣傳部主辦、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青海中心承辦的西部七省市媒體都蘭行採風活動中,上遊新聞記者獲悉,2011-2016年的5年間,都蘭縣完成營造林35.11萬畝。2015年該縣還被評為海西州唯一一個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縣。
  • 青海省海西州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
    原標題:青海省海西州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 吳婷婷 攝   「哞……哞……」一大早,走進柴達木盆地深處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犛牛養殖基地,便聽到一陣陣渾厚的牛叫聲。   「顏師傅,我去把水槽洗幹淨,給牛娃們灌滿水」「好!
  • 2016世界華文媒體青海行:探秘柴達木綠洲——都蘭
    原標題: 2016世界華文媒體青海行:探秘柴達木綠洲——都蘭    圖片說明:海外華文媒體和中國重點網絡媒體代表走進素有柴達木「綠洲」之稱的青海省都蘭縣。  7月27日,海外華文媒體和中國重點網絡媒體代表,走進素有柴達木「綠洲」之稱的青海省都蘭縣,探秘當地悠久的歷史文化,領略戈壁、河湖、丘陵等多種地質地貌類型。  都蘭縣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處中國「聚寶盆」之稱的柴達木盆地的東南隅,全境可分為汗布達山區和柴達木盆地平原兩種地貌類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
  • 柴達木盆地上的脫貧畫卷——青海省海西州脫貧攻堅見聞
    新華社西寧5月22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上的脫貧畫卷——青海省海西州脫貧攻堅見聞新華社記者 鄧萬裡五月的柴達木盆地,天高雲淡,綠潮湧動。無論是牛羊成群的草場上,還是耕種正忙的農地裡,到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 海西州諾木洪水庫開工 24萬畝枸杞將得到灌溉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樊永濤 報導)11月23日,海西州都蘭縣諾木洪水庫開工建設,水庫建成後將有效增強諾木洪河流域防洪能力,同時24萬畝枸杞將得到灌溉,有力提升當地農田灌溉保障水平。諾木洪水庫位於都蘭縣諾木洪河上遊,屬Ⅲ等中型工程,總投資為5.84億元,設計總庫容為3396萬立方米,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水庫主要任務是農業灌溉,灌溉面積為諾木洪農場及宗加鎮地區共25.19萬畝林地(含24萬畝枸杞)。
  • 【網媒青海海西行】都蘭縣見證滄海桑田
    紅網青海都蘭7月27日訊(特派記者 張廣蓉)今日,參加2016行走中國青海海西行活動的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及中國重點網絡媒體代表來到都蘭縣,參觀走訪貝殼梁、青海大漠紅枸杞有限公司及海寺花海草原景區。   貝殼梁,位於都蘭縣諾木洪鄉東南方向的一片荒漠地帶。貝殼梁不高,是大漠人詩意的誇張。東西走向,寬約70米,長約2公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