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拼多多「搶」工廠:C2M的戰爭|封面故事

2021-01-11 中國企業家雜誌

網際網路巨頭、製造業領軍企業、科技公司三股力量沿著不同的路徑「搶工廠」,實質上掀起的是一場產業網際網路的革命,其能量遠大於二十年前的消費網際網路變革。

策劃|《中國企業家》編輯部

封面設計|肖麗

工廠革命

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戰爭已經打響。

工廠,一個聽起來似乎有點遙遠的名詞,正在成為各方力量爭搶的目標。我們把這場戰爭稱為「工廠革命」。

「搶」工廠的力量主要有幾種:

第一種力量是電商公司。阿里、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巨頭,利用他們多年在消費市場耕耘積累的數據、流量、消費者洞察、營銷手段以及技術來賦能工廠,用C2M的方式進行柔性製造技術的改造。

第二種力量是領先的製造業企業。工業富聯、三一重工、海爾等製造業巨頭,深耕產業多年,率先改造自己的生產線,追求生產過程的可感知、可預測、可控制,最終實現智能製造。沒有誰比它們更懂製造,他們的經驗和技術完全可以外溢,幫助更多的製造企業突破智能製造。

第三種力量是科技公司。那些5G、人工智慧、雲計算、視覺識別等領域的科技公司,正在全力把各自的技術投入到工廠革命的前沿。萬物互聯,是這場工廠革命的底層技術邏輯,感知、傳輸、計算等新技術最重要的落地場景就在工廠。

上述三種力量,在這場「搶」工廠的戰爭中,既有交鋒,也有協作,他們發揮各自的優勢向工廠端延伸,實質上掀起的是一場產業網際網路的革命。

「搶」工廠的背後,是至少40萬億的存量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工業佔比39%,將近40萬億元。這一龐大的市場,網際網路最新技術的滲透率還很低,技術紅利遠沒有充分體現,「工廠革命」發生在一片肥沃的土壤裡。

和二十年前的消費網際網路革命相比,這一場剛剛開始的產業網際網路革命,影響更為深遠:

上一輪消費網際網路的革命,利用的是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改變的是交易方式,提升的是交易效率。這一輪變革,利用的是5G、雲、AI技術,在生產領域進行了一場產業革命,改變的是生產方式,提升的是製造效率。這一輪變革還有一個重大的不同,就是巨頭入場。不僅阿里、京東、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在全力投入,製造業巨頭同樣入場廝殺。而二十年前的那場變革,網際網路公司剛剛初創,以攪局者的身份登場,就掀起了一場摧枯拉朽的革命。相比之下,眼下這場變革所能激發的能量可想而知。

這是一場宏大的變革,硝煙才剛剛燃起。就如二十年前無法想像今日之消費場景,我們也無法預測這場工廠革命未來的圖景,戰爭的終局如何,誰會是贏家,現在都尚難判斷。但可以預見的是,工廠革命,必然引發一輪產業分工的調整。誰都無法獨立主導和完成這場革命,每一股力量,都要在這場變革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每一個參與者,在推動這場變革的過程中自身也要保持不斷進化。五年、十年之後,「工廠」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一種數位化、智能化的生產方式,將把中國製造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這期封面故事,我們推出《工廠革命》的第一篇章:電商「搶」工廠。記者深入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巨頭採訪,力圖深入挖掘和全面梳理各個平臺在C2M戰爭中的不同邏輯、優勢和路徑。下一期,我們將繼續關注製造企業和科技公司如何加入這場工廠革命。

電商「搶」工廠:C2M的戰爭

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大電商巨頭入場,C2M大戰一觸即發。從C到M,路徑各有不同,誰能真正改變工廠,何時短兵相接,尚未可知。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薇

編輯|萬建民

2016年10月,站在雲棲大會的開幕舞臺上,馬雲宣告,純電商時代即將結束,新製造等「五新」將對各行各業產生巨大的衝擊和影響。他預判,過去的三十年,製造講究的是規模化、標準化,未來的三十年講究的則是智慧化、個性化、定製化。

變化,總讓人興奮。

「40萬億的社會零售總額裡,電子商務大概佔比85%,也就是說在製造端30萬億~40萬億的蛋糕,但今天,網際網路化或者技術的紅利在其中的滲透比例還非常低。」2020年12月,杭州犀牛智造工廠內,犀牛智造CEO伍學剛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用數字佐證了新製造的藍圖。

2020年9月,被阿里巴巴「雪藏」三年的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稱為「一號工程」的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這個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數位化、智能化製造平臺揭開神秘面紗,開始了對新製造的探索。

阿里巴巴最早對製造業的探索可追溯到2013年。當時,阿里巴巴旗下1688事業部推出了一個連接淘寶賣家與工廠的C2M平臺淘工廠。和犀牛智造一樣,淘工廠最初改造的也是中小服裝企業。

C2M是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的縮寫,即用戶直連製造,它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新型的生產製造和商業形態。C2M基於IT技術,以柔性化、定製化的生產線,將消費者的需求與供應商直連,實現按需生產。

把觸角伸向上遊的網際網路企業遠不止阿里巴巴一家。

2018年12月,拼多多對C2M全面布局,啟動「新品牌計劃」,採用C2M模式與製造商共同打造爆款產品;2019年8月,京東通過旗下「京東京造」啟動C2M個性定製服務,2020年11月25日,京東發布「C2M智能工廠」計劃。

C2M給電商平臺帶來了新的機會。在零售供應鏈中,電商平臺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逐漸成為生態圈的領導者,他們通過了解客戶的需求,參與設計、生產、物流、配送等多個環節供應鏈的協同和優化,幫助降低庫存成本,提高庫存周轉率,同時幫助提升消費者的體驗與忠誠度。

一場用數位化技術撬動的工廠革命正在萌芽。

圖表製作:王超

消亡的純電商

「純『電子商務』這個詞可能很快就會被淘汰。其實阿里巴巴將不再提『電子商務』這一說法,因為電子商務只是一個擺渡的船。」4年前,馬雲曾這樣預測。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運營及供應鏈管理學教授趙先德看來,阿里巴巴等電商平臺撕掉純電商標籤、觸達製造端,與行業天花板及競爭不無關係。

網際網路與零售的上半場,大家都在強調交易效率,努力通過規模效應降低成本。當交易效率走到飽和點,交易效率的水平也已觸達天花板,電商平臺怎樣才能賺錢?

趙先德認為,一種方式就是要比製造商更了解客戶需求。積累了大量消費者數據的電商平臺開始考慮反向定製,即C2M的可能性。

「由於靠近客戶,基於平臺上眾多不同客戶的行為特徵,電商平臺可以去分析客戶喜好、需求,並通過數據分析反過來去指導上遊品牌商、製造商去設計產品。由於傳統工廠的數位化程度不高,電商平臺數位化的能力比他們強,這就導致電商最終研究出C2M模式將用戶和工廠連起來。」趙先德分析。

此外,電商競爭、消費者需求都在2020年的一場新冠肺炎疫情中被加快了。疫情使人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逛電商平臺,對定製化的需求也變得更多;疫情也加速推動了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進程。隨著數位化的深入,產業鏈協同及效率的提升,製造商柔性能力的提升,都促使C2M模式爆發出越來越強的生命力。

嘉御基金董事長兼創始合伙人、前阿里巴巴B2B總裁衛哲認為,電商通過C2M觸達製造端,有兩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首先,十年前,電商平臺還是一個千億級的交易規模,現在單一電商平臺已經是萬億級的交易規模了。只有到達萬億級規模的時候,落到一個品類、一個單品上,才能夠形成相對比較可觀的訂單。

第二個條件則是,柔性供應鏈的能力在過去十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產業不是一夜之間變成C2M,以前C2F(Customer to Factory,消費者對工廠)等概念都曾被電商所提出,但為什麼走不通?因為工廠需要逐步把柔性供應鏈能力摸索出來。

衛哲以服裝行業為例說道,以往服裝行業的柔性程度幾乎是以季度為周期運轉,但通過這十年在供應鏈上的積累,已經做到了按周進行翻單、追單,柔性供應鏈的進步速度提升了近10倍。

「評估一個C2M是否成功或者成立,應該站在三個角度來看:工廠是否獲得更高的毛利?消費者沒有付出更高的溢價獲得相對個性化的產品?整個流通環節中的庫存比沒有做C2M之前是否大幅度下降?」衛哲認為。

目前,C2M平臺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第一種是自營電商模式。電商利用自身平臺了解客戶的需求,利用自身在了解客戶需求過程中得到的獨特知識和信息,和品牌商合作設計生產自有品牌的產品,這些產品往往是高品質、基於某些客戶群體的需求來定製的。

另外一種模式是電商平臺和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代工生產)廠商進行合作。這些產品往往通過電商平臺的協作協同,直接賣給了消費者,使得價格能夠下來,但這些產品並沒有品牌,或者叫白牌。

趙先德介紹,在第二個類別中,有兩種不太一樣的模式:拼多多、淘工廠是基於需求去生產,然後通過平臺出售;還有一類是智能製造平臺組織協調的C2M,比如紅領集團通過自己打造的酷特智能製造平臺,就是整合自己的工廠或者第三方工廠拿客戶定製化訂單。

圖表製作:王超

50%與5%之間的鴻溝

哈佛商學院教授、「顛覆性創新」理論創始人克萊頓·克裡斯坦森曾做過一次創新調研:絕大部分企業做的新產品,只有5%的成功,但這些企業在新產品研發上的費用卻佔到企業整體預算的50%。

5%的成功率和50%的預算。周伯文看到這個對比數字後頗為感慨:「大家都知道,不推出新產品,企業就會慢慢丟失市場,就會死;但要去創新,成功的概率只有5%,這是創新最核心的痛點。」

周伯文是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也是京東智聯雲總裁、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他從技術的角度思考:有沒有什麼辦法讓這兩個數字更匹配一些?這也是京東C2M的初心。

在京東技術能力的支撐下,目前京東C2M系統可以使其合作的C2M新品上市周期比以前縮短80%以上。

周伯文希望京東做的是「全人工智慧的C2M」:用AI去理解用戶的潛在需求,「通過神經網絡,去模擬用戶的反應,再通過另外一個神經網絡,去模擬這個產品應該怎麼去迭代。」

京東首席戰略官廖建文總結,供應鏈的終極是C2M,「零售每年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但供應鏈是不變的。放眼全球,具備領先優勢的零售型公司也普遍具備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

京東零售管理著500多萬個SKU,運營著700多個倉庫,零售庫存周轉效率則達到了34天。京東標榜的「多快好省」、極速送達,背後實際上是在不斷提升著零售行業的供應鏈效率。

C2M供應鏈創新模式有兩個特徵:一是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組織設計和生產產品與服務;二是要儘可能地砍掉從生產商到最終消費者的中間環節。周伯文表示,未來京東將通過人工智慧、5G、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用「C2M智能工廠」把生產、流通、服務整個環節串聯起來。

C2M直接連接消費者與工廠,給品牌商和工廠的創新同樣帶來了新的機會,比如它極大降低了中小廠家市場調研、產品開發的門檻,幫助製造端、供應端從微笑曲線的一端向兩端延伸。

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工廠拉近了與用戶的距離,反應速度更快,能更精確地基於用戶需求來設計和生產產品,減少了設計研發的時間,降低試錯的成本,同時降低中間環節的庫存及浪費,從而提高了他們的盈利能力。

C2M似乎成為中國工廠低價值以及中國製造業過剩產能的解藥。多家機構預測,C2M產業將在未來4年內保持高速的增長,並將於2022年邁入萬億級的市場。

不過,工廠也面臨一些挑戰:第一,如何通過數位化技術的應用,實現與C2M平臺更深度的數位化整合;第二,如何建立小批量多批次快速響應的能力;他們還面臨著有一部分需求現在變成了快速響應的定製化需求。

圖表製作:王超

重塑製造業

中金公司近日發布的分析報告認為,過去十多年,電商行業走過了B2C和F2C等階段,C2M將是業態進化的下一方向。

現階段對C2M的探索,多以電商平臺型企業主導的對製造業進行重塑。中金公司認為,從目前行業的實踐來看,C2M首先需要在供給側進行柔性生產改造:

其一是技術升級。一方面要將製造商和消費者、供給端和需求端的數據打通,將B端供應鏈及C端入口之間各級軟體系統互聯;另一方面是要對生產線進行數位化、智能化改造。

其二是管理革命。要以更靈活、更動態的人員組織形態支撐柔性製造的實現;其次是要在需求側導入與柔性生產相匹配的柔性訂單,使得製造商的柔性生產能力得到充分地發揮。

根據工商註冊信息,全國一共有670萬家製造業工廠,但製造業工廠流通數位化的程度還不到20%,工廠數位化潛力巨大。同時,我國仍有著廣袤的尚未開發的市場,數位化可以幫助670萬中小企業工廠連接這些需求,為C2M帶來機會。

尤其是對於製造端來說,C2M模式提高了製造企業的生產率,推動企業生產線、供應鏈、內部管理制度乃至整個商業模式的變革,使得傳統商品的生產製造能夠像軟體一樣實現快速迭代升級,是對供給側的深層次改造。

例如,在犀牛智造工廠內,每塊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進廠、裁剪、縫製、出廠可全鏈路跟蹤;產前排位、生產排期、吊掛路線,都由AI機器來做決策。以往須清點物料和檢查排期才能確定的工期,在犀牛智造工廠一鍵即可得到秒級回復。

C2M不是簡單的商業模式變革,它本質上是對供給側全方位的升級。

C2M主要是製造商對自身生產的軟硬體系統升級、經營管理機制的改革來實現。中金公司的分析報告指出,隨著阿里巴巴、京東等消費網際網路巨頭集體轉向產業網際網路,它們在數位化賦能方面的能力也會逐步得到增強,成為C2M的重要參與者。

隨著阿里、京東、拼多多等企業更加重視下沉市場,巨頭之間的C2M大戰一觸即發。同時也將孵化出一批原生於產業網際網路的平臺型企業,如依文集團旗下的集合智造,其創始人夏華的邏輯是:在整合好後端的產業鏈之後,不斷拓展前端的渠道。

放眼目前的C2M市場,各家雖然都有不同的優勢和邏輯,但未來一定會在產業鏈上短兵相接。網際網路巨頭之間的競爭一定會到達產業邏輯,而不僅僅停留在數據和用戶之上。

相關焦點

  • 2020年,阿里、京東與拼多多的絞肉機大戰
    另一方面,以阿里、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中國頭部線上零售平臺公司,都對未來短期內的發展給出了超出行業均值的樂觀指引。更重要的是情緒,它們都不認為自己處在整體上的競爭劣勢地位。毫無疑問,長期來看電商行業增速肯定會放緩,如果阿里、京東、拼多多的發展與它們的預期沒偏離太多,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市場集中度會加速提高,新平臺電商的機會將越來越渺茫。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拼多多居然盈利了(Non-GAAP規則下淨利潤為正)。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三大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市值最高前十大上市公司名單。
  • 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家居爭奪戰
    面對萬億級別體量市場,近些年,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巨頭紛紛入場布局,江湖硝煙,按照近些年外賣市場、打車出行市場、共享單車市場、充電寶市場等巨頭介入行業市場格局看來,決戰紫禁之巔這一戰也勢必將會很快到來。
  • 騰訊系圍剿阿里,美團、拼多多、京東借勢社區團購
    而上車太晚也未投入重兵的阿里,將會付出沉重代價。社區團購排位賽中,最有潛質的選手,是美團、拼多多,此外還有京東。騰訊是美團第一大股東,拼多多的第一大機構股東,也是京東第一大股東。騰訊賴以成功的方式有「賽馬機制」,新業務,公司內部往往有幾支不同部門參與,彼此競爭,最後勝者為王。
  • 拼多多、阿里、京東電商三國殺:拼多多脫穎而出的秘訣是什麼?
    在拼多多 APP 「百億補貼」和「全球購」的頻道,均設立了亞馬遜海外購的入口。 雙方將達成戰略合作,國美全量商品上架拼多多,品牌大家電將參與「百億補貼」計劃;國美旗下安迅物流、國美管家兩大服務平臺,將成為拼多多物流和家電後服務提供商;拼多多向國美提供消費大數據、平臺流量等資源。
  • 阿里、京東、拼多多,家居家裝行業上演「三國殺」
    基於此,範居士預估今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銷售額將達1萬億元以上,無怪乎以阿里、京東、拼多多為首的電商巨頭如此看好家居建材家裝市場。伴隨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入局,家居建材家裝版圖的「三國殺」正式上演。
  • 三巨頭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拼多多居然盈利了(Non-GAAP規則下淨利潤為正)。
  • 透析:重壓「C2M反向定製」,淘寶特價版能否阻擊拼多多?
    如今,淘寶、拼多多、京東三者在下沉市場的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三者的動作可以說是步步緊跟,在爭奪用戶、商家、工廠資源方面都在激烈交鋒。「商戰」伴隨著「輿論戰」,你來我往,好不熱鬧。在去年6月底傳出阿里有意獨立聚划算時,據新浪科技報導,同一天,拼多多積極應戰,透露將成立「秒拼」事業群,並強調「一對一單挑聚划算,突破圍剿」。拼多多正也對一二線城市用戶蠢蠢欲動。
  • 為什麼阿里系和京東佔據較大電商市場份額後,拼多多還能異軍突起?
    為什麼阿里系和京東佔據較大電商市場份額後,拼多多還能異軍突起?如果,你開始在拼多多上買9.9元的水果,那拼多多就成功了。水果應該不假吧,最多有質量問題。拼多多和商戶大概能夠做到,即使有壞果,剩下的好果子,也值這個價。商戶與拼多多在壞果包賠這件事上,做得也不錯。
  • 快手為何舍拼多多與阿里,最終選擇了京東?
    (原標題:快手為何舍「拼多多」而取「京東」?)此前在快手上購物,大多都是要通過一個連結,跳轉至淘寶、拼多多、京東這些外部貨源的商品頁,來完成後面的交易和物流配送操作,後續的客服體驗很難有保證。快手對接京東自營的商品庫後,用戶可以在快手站內的「快手小店」直接購買京東自營商品,並能享受京東的211配送、售後等服務。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有2.5億人在快手平臺發布作品,日活用戶數在2020年初已突破3億。
  • 阿里、京東和拼多多 疫情後在哪家開店更賺錢?
    隨著阿里、拼多多公布2020財報,關於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三個電商平臺發展前景的議論多了起來。儘管阿里的數據仍保持增長,但一些人發現增速不如從前,所以股價出現下跌。相反拼多多因為公布活躍買家突破六億,股價出現上漲。相對沉穩的京東,此時有點被人忽略,沒有得到電商老二應有的尊重。
  • 拼多多 京東 蘇寧 阿里等電商助力政策大比拼
    經歷著市場寒冬的外貿企業們紛紛牽手拼多多、京東、蘇寧、阿里等電商平臺,通過「出口轉內銷」的機會窗口尋求自救和發展。網經社盤點各大電商平臺的助力政策。拼多多:開展專項培訓會 助推「出海轉內銷」新品牌為幫助更多外向型企業將產品銷往國內,拼多多與上海、東莞、煙臺等當地政府展開合作,結合各地產業特點,藉助拼多多平臺優勢,為外向型企業搭建國內銷售平臺。
  • 電商後進拼多多,打敗前輩阿里與京東,難道僅僅是憑藉低價拼團嗎
    一段時間以來,提到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人們能夠想到的只有阿里和京東,網上購物也習慣了去這兩家平臺。阿里與京東,幾乎瓜分了國內整個網際網路電商市場。即使是現在新零售贏家蘇寧易購,也不得不依靠兩大平臺來為自己引流。直到拼多多的出現,打破了網際網路電商,被阿里與京東兩大巨頭壟斷的格局。
  • 「原創」淘寶拼多多「互狙」,C2M概念公司「狂歡」,誰是這場...
    與拼多多的「較量」淘寶特價版,是在拼多多與淘寶帶有硝煙味的隔空對話拉開的序幕。此前,拼多多員工率先爆料,拼多多小二及其家人的手機淘寶App在近期被淘寶風控,淘寶聚划算小二回應稱,系對違規用戶進行相關限制。拼多多再次回應稱,淘寶特價版是學習拼多多的「新品牌計劃」。
  • 阿里京東拼多多推動農村電商大發展;項目推薦:京東植物工廠
    封面人物:來三斤創始人 陳坤祥三農日報第411期今日名言「要聞」1、數據顯示:阿里京東拼多多推動農村電商富農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6322.8億元,相比2017年上半年中國農村網絡零售額
  • 2021,拼多多加速蠶食阿里
    來源| 億歐網文丨寒江 編輯丨城南本文核心觀點1、依靠「下沉」,拼多多突出重圍,成為阿里、京東之外的「電商第三極」;2、拼多多正不斷引入高端品牌,改變用戶「拼多多主要用來買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固有印象;3、上線多多批發、合作極兔快遞、試水多多錢包,拼多多開始主動蠶食阿里。
  • 2021 拼多多加速蠶食阿里
    來源:億歐網全文3631字,閱讀約需8分鐘文丨寒江編輯丨城南本文核心觀點1、依靠「下沉」,拼多多突出重圍,成為阿里、京東之外的「電商第三極」;2、拼多多正不斷引入高端品牌,改變用戶「拼多多主要用來買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固有印象;3、上線多多批發、合作極兔快遞、試水多多錢包,拼多多開始主動蠶食阿里
  • 美團、阿里、拼多多否認退出社區團購
    阿里、拼多多、美團否認全面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稱純屬謠言。就在美團、阿里、京東、拼多多等巨頭都在快馬加鞭地進入社區團購跑馬圈地的時候,諸多問題也隨之而來。美團優選在內部通報了首起貪汙腐敗案件,原陝寧(陝西、寧夏)省區負責人馬軍已被刑事拘留。
  • 京東「喜從天降」,騰訊、阿里、拼多多很無奈
    而且除了在蘇州開啟試點的決定之外,央行還決定讓京東參與線上數字人民幣的測試。對京東來說,可謂是「喜從天降」。能讓數字人民幣在京東商城上購物,說明京東商城的線上交易方式是可行的,京東也是首個支持線上交易的電商平臺。為何京東能拿到測試權利?相對來說,騰訊、阿里、拼多多就很無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