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提到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人們能夠想到的只有阿里和京東,網上購物也習慣了去這兩家平臺。阿里與京東,幾乎瓜分了國內整個網際網路電商市場。即使是現在新零售贏家蘇寧易購,也不得不依靠兩大平臺來為自己引流。直到拼多多的出現,打破了網際網路電商,被阿里與京東兩大巨頭壟斷的格局。
拼多多,就像是攪動水面的鯰魚,激活了整個網際網路電商市場。拼多多主打三四線以下城市消費人群,通過紅包補貼低價拼團等玩法,迅速擁有了海量用戶。在上線僅三年後,就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今年更是被納入MSCI指數,拼多多的成功,再次掀起了一股下沉市場電商風潮。
為什麼說拼多多是再一次掀起下沉市場風潮呢?因為下沉市場並不是拼多多首次發現的商機。早在拼多多出現之前,淘寶與京東都把各自下一步的戰略目標瞄向了農村,分別制定了農村電商計劃。為何阿里與京東沒有做起來農村市場,反而是後進生拼多多獲得了成功呢?
準確定位目標人群
拼多多把目標人群定位在了三四線以下城市,現在稱之為下沉市場。一方面避開了阿里京東的一二線城市主流市場,另一方面三四線以下城市,主要是縣城、鄉鎮、農村,這部分人群佔全部消費者近七成比例。目標人群基,數大,市場前景更為廣闊。
阿里與京東雖然看到了農村市場前途無限,但投入的資源與精力均有限。兩者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如何爭奪線上市場上。其農村電商計劃,更像是響應當時國家加快發展農村電商號召,積極主動性不足。
準確把握消費心理
拼多多之所以能夠成功的關鍵原因,其中之一是對下沉市場消費人群的心理把握更為精準。下沉市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之一二線城市有著巨大的差距,收入無法匹配購買力,註定無法走精品路線。拼多多以低價拼團,外加紅包補貼的方式,恰到好處擊中了人們花小錢也能買好東西的心理。
反觀阿里與京東,雖然進軍農村市場的戰略規劃要早於拼多多,但兩者對於如何把握農村人群消費心理上,沒能找到突破口,還是延續線上平臺的營銷策略,區別只是把店面由線上,搬到了農村。僅僅只是提供購買便利的這一賣點,不足以引起農村人群的購買慾。
社交化營銷模式
拼多多區別於阿里京東這類傳統電商平臺的,另一個不同是,它以熟人社交的模式傳播。這種新型的營銷模式,讓習慣了平臺選購的人們眼前一亮,同時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青睞。事實證明,這種社交電商營銷模式才是當下主流。
微信裂變
拼多多能夠成功的另一原因是,騰訊微信的支持。拼多多能夠迅速擴張度過成長期,一方面是資本燒錢補貼,這種粗暴的營銷方式對下沉市場消費人群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得益於微信的流量支持。正是有了微信分享,拼多多砍價拼團才能夠在微信群之間、微信用戶之間,瘋狂傳播。
應該說,拼多多這種微信瘋狂傳播方式,是有悖於微信的用戶體驗理念的。之所以沒有被微信封殺,很大原因是騰訊當時是拼多多大股東,支持拼多多。一方面可以圓騰訊的社交電商夢,另一方面還能夠打擊競爭對手。
趕上了發展時機
拼多多上線的時候,恰好趕上國家號召發展農村電商市場。除了阿里與京東布局農村市場,其他金融資本也有著進入這個市場的需求。拼多多的出現,恰好給了資本市場一個入局的機會。所以拼多多得到了投資商的海量資本支持,甚至拿出百億進行補貼,以培育市場。
而拼多多之後,很少有類似的新社交電商能夠成長起來。其之後的社交電商淘集集,2018年8月上線,僅用了兩個月估值就達2億多美元,一度被稱為社交電商黑馬,但還是在今年12月倒下了。淘集集的運營模式與拼多多類似,為何成長不起來?拼多多有一個就好,市場不需要第二個拼多多。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拼多多能夠在早期得到迅速成長,並在阿里與京東這兩大巨頭的夾縫中,成長到如今第三大社交電商平臺,但拼多多的底蘊差,一旦失去了資本支持,很難說是否能夠堅持下來。另外,通過拼多多購買的東西,被曝出很多問題。如何解決負面問題,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拼多多還需要在管理內涵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