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述鳳,1978年生,廣西柳州人,從1999年從事建築裝修行業, 2014年底進入農業領域,壺城人家是他的第二次創業。
壺城人家現有30多人,2018年銷售額3000多萬,每年投入200萬,主要負責供應鏈環節,毛利率大概是在12%左右,3000多萬的銷售額,一年200多萬的開支,一年利潤可達100多萬。
加盟店數量有37家,流通產品代理商加起來有100多家。門店分布湖南、廣東、廣西、東北、湖北、河北等多個地區。
當前,壺城人家已完成線上+線下渠道的構建,線上門店主要負責品牌宣傳,線下門店主要提供銷售和服務,線下門店的管理都是由當地的經銷商自營,壺城人家的團隊主要負責品宣,向這些加盟門店提供前端營銷策略,及後端的服務與產品,為加盟商解決後端的一切的服務,讓客戶也能賺到錢。
壺城人家的螺螄粉採用標準化生產流程
標準化的螺螄粉,這個味正
據吳述鳳透露:「在壺城人家的生產車間裡,每一包螺師粉都按照嚴格的標準生產。同時,當地政府對食品的把控也有著很高的要求,這樣生產出來的螺螄粉在品質上是過硬的。
線下實體店在管理過程中,我們都會提供一份類似於肯德基、麥當勞的標準執行表,有標準的操作流程,標準的配比規格,螺螄粉裡面所有的配料,我們都給它配好,比如:粉要燙多長時間,湯料要什麼容器,要放多少克,加盟店只需要按我們的標準去實施就好了,這種傻瓜式操作流程的目的,是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從開始做到實現標準化,我們也踩了很多坑,一開始不知道怎麼做,我們自己去開店,然後從開店到招人操作,這一路交過的學費,也付出了很多資金和人力成本,才得來今天標準化的產品和操作流程。」
一切從0開始,踩了無數個坑
對我來說,因為有了第一次創業積累下來的良好線下基礎,第二次創業相對容易一些,但同時也碰到了一個新的大問題,因為我是從傳統行業轉型到網際網路行業,最開始我連微博微信都不知道怎麼用,前幾年微信不停地加人,可是加了以後,不知道怎麼進行轉化,也不知道怎麼跟人家交流。
2015年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做淘寶,就是到處去踩坑,到處去學習,後面做螺螄粉的時候,也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剛開始去找了很多代工廠,人家根本不理我們。
一年多時間,在社交平臺上,我們做了很多曝光和推廣,壺城人家品牌也基本成型,當2016年3月社交電商風口到來時,一下子幸福來得太突然,我們的銷量不是從0到1的增長,而是從0一下飆到1000,甚至是1萬,那幾個月銷量都是呈飛躍式的增長,在很多品牌電商平臺上的銷量都是TOP1,這個時候對我來說,銷量的喜悅帶給我最大的困境是資金上的壓力。
平臺都是啟用月結方式,一個平臺每個月銷售就4-500萬,這麼多資金,我從哪裡去弄這麼多錢來周轉?當時到處去借錢,但這麼大數額的錢,都不知道找誰去借,然後就想各種辦法。
我還去找過我們當地政府和商務局,向他們說了我目前遇到的困難,希望政府能給我站個臺,當時政府也很重視這個事,還找了銀行跟我們談,但最終也沒談成。
我們也找過一些投資機構,但投資人要求各種不平等條約,人家說加入壺城人家可以,但要獲得絕對控股權,這就沒法談了。
最後實在沒辦法,我厚著臉皮找平臺的老總談、財務總監談,我說我實在是沒錢,一個禮拜結一次行不行。當時人家說,你一個做螺螄粉的哪有那麼牛逼,你幹不了就別開這個公司。
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我說,要麼我就把產品下架好了。一個禮拜結一次行不行,否則我沒有辦法幹,你逼我我也沒辦法幹了。
當時的平臺方很需要一些成熟的品牌的支持,特別是2016年社交電商剛起來的時候,像環球捕手、雲集這些平臺,早期品牌選擇相對來說比較少,不像現在這麼多品類選擇。這些平臺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平臺基本成熟,他們的SKU開始從早期的80個發展到1萬個。
到這個時候,他們開始壓價,並出臺各種不平等條約。要求我在平臺上月結,這是我無法同意的,因為每個月就有幾百萬,風險太高。
現在我去面對這些平臺,幾乎都是他們願意跟我合作,我願意跟他們合作,那才是平等交易。
做少數派,走不尋常路
我最早期做百香果的時候,我要走的路線和別人不一樣。現在壺城人家螺螄粉的定位也很明確,要做某一個圈層的品牌,要走的是品牌路線,而不是價格路線。
到了2017年,我發現不能太依賴平臺了。因為一直跟著平臺走,平臺會壓低價格,其他渠道都會受很大的影響。
現在不管是在每日一淘還是淘系平臺,壺城人家的價格都是很穩定的,我不允許平臺降一分錢,因為壺城人家螺螄粉在其他圈子,特別是在農特圈裡面,是有一定的品牌認知基礎的,是復購率很高的產品,不是低端價位的產品。
隨著自己的對品牌和價格的堅守,同時得到更多優質平臺的認可,這些平臺只做優質的高端品牌產品,象一條生活館之類,他們的用戶是不看價格只看品質的。
順勢而為,我每天都在市場前端,我經常思考市場需要什麼產品,我們會去跟上推出新品。我們有哪個地方做的不好,做的不夠的,我們得迅速的去改進。
市場需要什麼樣的服務,然後我們也得去提升,我們得要一切的跟著市場走,企業的核心就是壺城人家這個品牌保持不變,但我們要變的是什麼?
變的是我們如何去開拓其它的市場,去做一些不同圈層的東西,這樣有了分層,才能生存下來。
價格戰,只會加速行業死亡
我一旦做便宜的螺螄粉,那壺城人家這個品牌就會毀掉。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螺螄粉要想便宜要想快,就必須用便宜的混合料來做粉條,酸筍、豆角、腐竹等配料,也只需要粗加工一下就包裝進行銷售,這樣成本就很低了,做一個產品一包才掙一毛錢,別人就專掙這一毛錢兩毛錢生意,這有什麼意義?我們又不是追快的那種人。
淘寶、拼多多上面現在很多5包還19塊9包郵,我們現在給一級合作夥伴的批發價都是5包45塊,是他們的兩倍三倍。
壺城人家從來不參與這種價格戰,加上我在傳統行業的從業經歷,我們知道社會需要什麼,市場需要什麼,所以我們一直堅持走高端路線,走好自己這條路,哪怕難一定也不會改變。
便宜的售價和價格戰其實是在加速行業的死亡:第一,低價格必須壓縮生產成本,原材料哪個便宜採購哪個,生產過程為了加快速度,湯料也不熬,調一下就進行包裝,酸筍也不煮了,水洗一下就包裝,只要檢測合格就行。
第二,低價位還會滋生更多問題。每天做低價快銷的這些公司,他們也不能停,一停的話,資金鍊就會斷,這些都是不好的現象。
我有個身份是柳州市電子商務協會的秘書長兼執行會長,經常會去市裡面開各種行業討論會,但大家籤完軍令狀之後,還是不了了之,政府也管控不了,因為畢竟是市場行為,加上市場淘汰機制,行業會自然進行洗牌,搞得下去的,自然就倒掉了。
我看到很多傳統螺螄粉企業,原來是開實體店的,經不住這種網際網路的誘惑,從各種渠道籌到錢,投入幾百萬,最後都被那些杭州浙江的各種電商代運營公司,墊在淘系上面燒錢,最後不了了之,血本無歸甚至負債纍纍。
極致服務,差異化不同
我經常跟團隊所有人講,我們要做到極致服務,極致溝通,好的產品是基礎也是企業生存的硬性指標。我們要跟別人的差異化在哪裡?我們做服務的,就要做到極致服務。
客戶跟我們合作都要做到後顧無憂。他們什麼時候需要補什麼貨,需要我們怎麼幫他做活動,需要我們怎麼支持,我們都會提前跟他們溝通。客戶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問題我們都會及時解決,讓他輕裝上陣的去賺錢。
我們要做的就是做服務不同,現在的人太浮躁了,跟著我們會出一些新品,別人沒有的我們做,別人有的我們不做,我們做差異化服務。
比如說,我們線下店,我們開發新品螺螄鴨腳煲、嗦螺等產品,有很多北方的朋友,不愛吃粉,就喜歡吃麵,所以我們就開發出衝泡型螺螄面,在學校宿舍辦公室裡五分鐘就能解決問題。
我們的湯料有大骨有豬油,有些圈層不喜歡吃豬油,喜歡吃素的,我們也根據需要開發出素食螺螄粉。
壺城人家還和餓了麼、美團籤訂了一些戰略合作協議,只要我們的實體店開到哪裡,他們都會去給予流量的支持。也就是客戶的服務和體驗,這些就是現在壺城人家的核心競爭力。
品質是企業生存的根本
在柳州,2016年有生產牌照做螺螄粉的有81家,經過這一二年洗牌淘汰,真正生產螺螄粉的就剩下20家,這個數據我非常之清楚,有些工廠是死掉了,有些工廠開始轉型做上遊配套產品,比如有一家轉型做腐竹的,就做到行業獨角獸,他們的品控和標準化做得非常強,很多小廠沒有竟爭力就死掉了。
壺城人家廠房從700平方到現在6000平方的廠房,生產包裝設備也從很簡陋開始,然後是半自動化,到現在的全自動化。
為保證產品的標準化和品控,螺絲湯、辣椒油、酸筍、豆角、木耳是自己熬煮加工的,我們唯獨需要外部採購就是腐竹和花生。
而我們要求對外部採購的工廠不超過三家。現在我們工廠裡面有實驗室,每採購一批原材料,我們要先通過檢測,等測檢測報告出來之後才能去使用。
所以不管是從源頭還是對外採購,我們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
區域公共品牌,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維護
對於螺螄粉。現在我最擔心的就是這些低價產品,因為低價,會導致消費者不會再有信任,我們再去教育就很難了,價格低除了品質不可控的風險外,還有一些做螺螄粉的,他不是靠產品來掙錢的,這些因素也是蠻多的,等於都是外行人在做。
比如前三兩年很火的網紅小吃:火雞面和重慶小面,他們線上做一波,線下做一波,通過低價陷入惡性竟爭,到最後大家都不做了,這個小吃就基本消失了,如果螺螄粉再這樣走下去,它就會成為第二個火雞面和重慶小面。
但柳州螺螄粉它基本上它不會滅亡,它會一直存在。因為柳州市政府已經很明確,而我也是柳州螺螄粉產業小組的成員,柳州市政府將由副書記帶頭來抓這個產業,到2020年前,要實現螺螄粉產業雙100億工程,就是線上銷售要100億,供應鏈配套也要實現100個億。
所以這是市政府的目標,政府不會讓它出大問題,那些小的低價企業都會被市場淘汰,最後會剩下頭部的幾家企業,其實一切風險還是於來自於企業自身決策的問題。
我們現在做一個企業,而不是做一個生意。
如何做好一碗不臭的地道螺螄粉
做螺螄粉之前,我做的是百香果,在做百香果的過程中,可能大家對柳州地標認知是螺螄粉,所以不下20個人對我說:大王,你為什麼不做螺螄粉?今天有人問,明天有人問,我就開始思考,覺得這個產品是不是有市場可以做,然後我開始去重視這個產業。
我找來幾個小夥伴一起做螺螄粉。最開始要確定一個品牌名,當時想了130多個名稱,然後用排除法一個個排除,最後因為古代對柳州有「三江四合,抱城如壺」的美譽,被稱為壺城,所以最後確定啟用壺城人家這個商標。
為了做一碗地道的螺螄粉,我吃遍了柳州大街小巷各種各樣的螺螄粉,並用聽了很多關於螺螄粉的故事,半年下來,柳州五年以上的螺螄粉店我都去吃過,最後導致嘴裡吃啥都是螺螄粉味。
當我把產品生產出來的時候,我把壺城人家的螺螄粉發給全國各地的朋友品嘗,發了1萬多份樣品出去,快遞費都花了幾萬塊,然後讓他們把吃完後的感覺告訴我,他們都說除了酸筍臭,其它都沒毛病。
喜歡螺螄粉的人,酸筍是螺螄粉的靈魂伴侶,而對於不喜歡螺螄粉的人,會覺得酸筍臭不可聞避而遠之,我們的品牌早期主要針對是外地客戶,沒做本地客戶,所以為了讓酸筍不臭,我們先通過炒和煮的方式減少酸筍的發酵味,最後用傳統的紫蘇物理降解法把臭味覆蓋掉,做到讓酸筍不臭。
壺城人家的市場定位是服務原產地之外的客戶,我們的市場不在柳州,主要是讓外地客戶吃正宗的原味螺螄粉,所以當有人想做壺城人家柳州總代理時,被我果斷拒絕,到今天為止,柳州還沒有我們的經銷商,包括市委書記來我們廠參觀,他說在柳州都沒有見過你們的產品,我跟他說在柳州賣不動。
拓展外地市場才是我們的第一要素,外地人吃過壺城人家的螺螄粉,他肯定說沒有傳說中那種臭味,所以他們吃到是一碗不失傳統口味的螺螄粉。
也有客戶特別喜歡原味酸筍的臭味,我們也有不降解的酸筍包裝,只要客戶註明,我們可以為客戶單獨提供。
歸東扶貧記
我做了幾年農特電商,柳州人都不認識我,在2017年的時候,我就在反思,做螺螄粉的根在哪裡,未來壺城人家想要做大,企業想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我得回歸到我的根上,最後我想通了,我們的品牌雖然在外面有渠道和電商平臺資源,有著認知和銷售量,但我的根在柳州,我得回到柳州,讓柳州人認識我,知道我是怎樣的一個人。
加上,那個時候政府主動向我們拋來橄欖枝,給了我們很多支持,包括2000平米的廠房免租金使用,還給了我一些榮譽,包括柳州市政協委員,這個身份我對外很少提起,因為它只適合在柳州使用,對外我還是稱自己是壺城人家創始人,一個賣柳州螺螄粉的。
在柳州我會儘量淡化壺城人家,因為同行太多,我不想惹太多麻煩,而且我也從不把同行當作競爭者,我的競爭對手是誰?我的競爭對手是消費者。
今年,我們壺城人家新媒體團隊,聯合新浪微博,打造了一個網紅村。
我們柳州有個三江縣歸東村,他們是生產酸筍的源頭,通過三江縣第一書記,我們想找到更多好的農產品,並想辦法幫忙賣出去,當時我派了4個同事住村,我說你們住這裡,我會提供一切的支持和補償,你們要在這裡有一番作為,搞不出事情就不要回柳州,然後四個小夥子在村裡,開始到處採風去尋找和發現好的農產品。
農產品上行對我們來說是容易,然而我最擔心是農產品沒有一個穩定的銷量和價格。
剛好,他們村有一棵100年歷史的野生葡萄樹,經百年生長,這棵葡萄樹的藤覆蓋全村差不多1萬平米,村裡2萬多畝葡萄都用它的枝種出來的,但這種野生葡萄的口感不好,不適合生鮮食用,只適合釀成葡萄酒來賣。
我們覺得這個村的素材和故事非常好,於是給村裡寫了一個活動策劃方案,並把所有能在網上賣的產品都列好清單。
於是經過半年的跟進和策劃,我們和歸東村的黨委書一起,通過電商平臺渠道,把村裡的葡萄酒、土豆、冬筍、臘肉等產品銷售一空,新浪還專門安排我們去北京啟動這次活動,叫歸東扶貧記。
對新農人群體的思考和建議
2014年,因為有人欠了我20萬尾款,最後用百香果基地作抵押,給我用4年。當接手百香果基地時,我已經有二三十年沒種過地了,更不會種百香果,最後我讓村裡兩戶農民幫我種百香果,每年給我多少斤果,剩下的歸他們自己。他們也不太懂百香果,我就帶他們出去學習種植技術,現在兩家人蓋起了樓房,對我非常感激。
我一個包工頭即不會種也不會賣,我就在全國各地尋找方式和方法,研究怎麼進入行業圈,怎麼找銷售渠道,怎麼賣得更好更有價格,然後慢慢的有了一些資源,也打開了自己的眼界,對行業有更深的了解和認知。
所以新農人,幹自己能幹的事情,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想太多,我認為種地,就用心去種好,賣產品,用心去賣好,服務新農人的人,踏踏實實去服務好。
新農人要量力而行,特別是現在做農業不怎麼掙錢,但是在農業圈子裡面,創業相對來說也比較輕鬆,比較簡單,沒有那麼多坑,沒有那麼複雜,當你想得太多的時候,它的坑就會多,當他想的越簡單的時候,問題和坑就會越少。
在創業過程中,如果你做一件事情發現錯了,要勇於去承擔,遇到不對的事情或者需要改進的時候就迅速去調整。
新農人如何做好品牌宣傳
我發現很多新農人產品一上線就很急迫地去各大平臺投放廣告,我個人認為還是先有針對性、有選擇的投放廣告,而不是盲目性的投放,現在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很多,要找到適合自己產品的平臺進行投放。
新農人怎麼做好自己的品牌宣傳,我經常跟別人講,你是做基地品牌的,每天就把基地的生產的過程,水果的成長過程,實時的分發到各種平臺上去;如果是打造個人的品牌,你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行業圈子,然後參與進去,用心去運營,讓更多人認識你了解你這個人,並和你交朋友。
我們當初創業的時候又沒錢又不懂宣傳,我只能去這些不需要錢的地方,只需要花時間和精力去運營,然後到各種新媒體平臺上去做好留存,去做好社交,去做好服務,接下來就是要用心堅持去運營和維護好自己的品牌形象。
很多朋友兄弟,讓我教他們怎麼做,我把所有流程都告訴他們,可是他們壓根就不想去改變,所以最後都不了了之。
一個產品或品牌,在社交平臺上,需要一個成長路徑和過程,不去擴散我們自己的知名度,或者讓別人認識我們,你突然在圈子冒出來,圈子裡面的人都不認識你,怎麼對你的人和品牌形成認知,對不對?
我從一個連微信微博都不會用的人,到現在離不開社交媒體。我人在柳州時,更願意呆在辦公室跟朋友互動交流,不願意到處去應酬,因為社交才是我的主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