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包永婷9月29日報導:過兩天就將迎來國慶七天長假,還沒有計劃出行的市民不妨去博物館、美術館觀展。記者從市文旅局獲悉,長假期間,上海35家博物館推出61個大展,51家美術館推出近70個展覽,為市民遊客提供休閒、文藝的好去處。
獻禮新中國70華誕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上海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推出主題展覽,反映新中國成立70周年滄桑巨變的過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張人亞珍藏的部分珍貴文獻
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藏文物史料展」從館藏12萬餘件藏品中精心遴選70位英烈的160餘件珍貴文物,輔以翔實的歷史圖片,講述了近代以來英雄先烈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英勇奮鬥、不畏犧牲的事跡。
時代風採——上海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展覽現場(攝影:蔣迪文)
一飛沖天的C919、陸家嘴金融城的「黨支部建在樓宇上」、首屆進博會的盛況……中華藝術宮正在展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美術作品系列展」。其中,「時代風採——上海現實題材美術作品展覽」以現實題材為主線,展覽展出170餘件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作品,用美術作品反映新時代,集中反映了上海自改革開放以來各領域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
此外,劉海粟美術館「紅旗漫捲:長三角地區美術館館藏及推介主題美術作品展」,龍美術館(西岸館)「踱步:七十年的走過」「建設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展覽,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輝煌的70年——上海版畫專題邀請展」等,通過豐富多彩的繪畫,讓參觀者欣賞到新中國主題美術創作的風採。
齊白石等名家珍品雲集
圖為青花爛柯人故事圖盤(清康熙)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在上海觀復博物館,剛亮相的特展「風景舊曾諳-中國古代江南文物展」以時間為經,古物為緯,展覽從吳越淵藪、物阜民豐、文化江南三大版塊入手,精選50件(套)藏品,讓參觀者更為直觀地了解江南。展品之一、清康熙的青花爛柯人故事圖盤,盤中繪有「爛柯人」的典故。傳說在西晉時有個叫王質的青年農民,某一天去山中打柴,觀仙人對弈,在山中逗留了片刻,人世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漢代的銅鎏金蠶採用銅鎏金工藝鑄造而成,小小身體上雖已銅鏽斑斑,但所承載的歷史卻很深遠。自遠古時期黃帝元妃嫘祖,發明了蠶桑絲綢,其功德澤被中華,惠及全球,在中華和世界文明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燦爛篇章。
圖為銅胎畫琺瑯花蝶紋梅花形香盒(清代)
鮑勃·迪倫迄今為止全球最具規模的藝術巡展——「光/譜鮑勃·迪倫藝術大展」登陸上海藝倉美術館。展覽精選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鮑勃·迪倫最為重要的250餘件藝術作品,集合包含油畫、丙烯、水彩、墨水、粉彩、炭筆素描、雕塑以及影像等珍貴資料,展現其作為視覺藝術家、音樂人、詩人的多重身份。
上海博物館「萊溪華寶——翁氏家族舊藏繪畫展」即將於10月7日落幕,對書畫感興趣的觀眾需要抓緊最後的時間。展覽呈現了翁同龢五世孫翁萬戈捐贈上博的三幅珍品,分別為明沈周《臨戴文進謝安東山圖》軸、清王原祁《杜甫詩意圖》軸,以及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圖》。
圖左為齊白石的《蝦蟹圖》,圖右為齊白石的《紅柿圖》
眾所周知,齊白石的蝦與蟹總是被人們津津樂道。10月1日起,「世世太平——齊白石精品大展」將亮相上海外灘壹號。50件齊白石「天趣」創作,曾代表中國文化出訪巡展至世界各國美術館的多件館藏作品,第一次在國內公開亮相。作為齊白石作品中的常客,「草蟲」、「花鳥」、「山水」、「瓜果」都將在此次展覽中一起亮相。
一批新場館集中上線
剛正式對外開放的閔行區博物館新館,設三個常設展廳:《上海縣七百年展》《馬橋文化展》《中國民族樂器文化展》。開館特展「絲路啟航——廣西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展出了廣西合浦漢墓群出土的128件(組)器物,包括貿易輸出的大額貨幣金餅,作為奢侈品輸入的玉石器、玻璃器等,再現當時海路貿易和文化交流盛況。
經過一年的閉館修繕,位於成都北路893弄的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陳列館將於10月1日重新對外開放。1921年8月11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此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領導全國工人運動的公開機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起點,也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搖籃。此次修繕工程保留了原有石庫門建築格局,鎮館之寶——《共產黨》月刊全集原件也將展出。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9月30日將恢復開放。館方「螺螄殼裡做道場」,在小小的空間裡,新增「霧海明燈」展覽主題牆、形象生動的動畫觸控螢幕,遊客還可以掃碼獲得好看又好聽的「文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