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美國來說,越南戰爭是一場不願被提及的戰爭,作為世界軍事強國的美國,在越南進行了將近二十年作戰,最終只能撤軍而歸,確實是一場失敗。但是就具體的對戰來看,美軍幾乎沒有輸過一場戰役,在1968年的春節,55萬北越軍隊向美國發起了一場進攻,卻慘遭美國鎮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上世紀後半葉,越南剛剛脫離法國和日本的殖民統治,在北越建立起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獨立統治,而南越的臨時政府先後受法國、美國力量的扶持,越南的南北矛盾越來越突出,兩方的衝突也不斷升級。一開始,美國只是派出了駐越軍事顧問和特種部隊,以此支援南越軍隊的作戰,並沒有直接與北越軍隊作戰。
但隨著戰局的深入,南北衝突愈演愈烈,戰線不斷拉長,美國軍隊也正式介入,與越南人民軍展開了正面對戰。但是,由於雙方實力的差距,越南人民軍主要採用了遊擊戰的形勢,儘量避免與美軍產生正面衝突,越南戰爭也逐漸演變成一場消耗戰。
1968年的春節,北越軍隊突然向美軍發起了一場正面進攻,出動了55萬人次,範圍幾乎包括了南越的所有大小城市。但北越的進攻,很快就被反應過來的美軍壓制。在美軍猛烈的炮火持續性的打擊下,這波攻勢只持續了幾個小時,就被火力擊潰,只在西貢、順化等局部地區有所延長,而北越的傷亡人數達到了9萬人次。
當時帶領北越軍隊的是越南民主共和國國防部長武元甲將軍,在越南戰爭陷入僵持後,他試圖趁春節之際、美國大選時期向南越發起大膽進攻,並期望當地的居民能揭竿而起,和北越軍隊一起對抗美軍。但他沒有想到,北越部隊發起進攻後並沒有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反而很快被美軍的炮火鎮壓,最終只能慘敗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