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8月24日,英美戰爭,英軍攻入華盛頓,火燒白宮

2020-12-12 往事推送

1812年,由於在北美洲的各種矛盾,英美之間爆發戰爭,這也是美國自建國後的首場對外戰爭。

建國後,美國試圖向北面加拿大地區擴張領土,遭到英國方面的抵抗。在一系列外交糾紛後,1812年6月18日,美國對英國宣戰。戰爭初期,英國受到歐洲大陸拿破崙戰爭的制約,無法全力投入北美戰場,當時在北美的英軍只有5004人,因而英軍主力由當地的加拿大民兵組成。

美國方面其實也未做好戰爭準備。1812年,陸軍正規部隊只有不到12000兵員。開戰後,雖然美國國會批准擴軍至35000人,但是士兵多為志願兵而且民眾參軍熱情不高,極度缺乏受過正規訓練的軍官,部隊戰鬥力不足。

戰爭後期的美軍部隊

1814年4月,歐洲戰場分出勝負,拿破崙被流放,此時英國騰出本國兵力,開始在北美向美國報復。在布萊登斯堡戰役取勝後,英軍直趨美國首都華盛頓。時任總統詹姆斯·麥迪遜等美方等高級軍政要員均聞風撤離華盛頓城。為躲避英軍的鋒芒,他們一直逃到位於馬裡蘭州蒙哥馬利縣的溪鎮。溪鎮也因此獲得了「美國一日都」(United States Capital for a Day)的綽號。

8月24日,英軍在指揮官羅伯特·羅斯的率領下攻入華盛頓。英軍首先將目標瞄準國會大廈,在洗劫過該建築後,英軍發現用火不容易將這座大石頭燒燃。士兵們將家具都搬到一起,堆成小山,然後加入火藥,最後才成功引燃這座建築物。大火使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的3000多捲圖書遭毀。周邊另有若干建築物也被引燃。戰後,前總統託馬斯·傑斐遜將自己的個人藏書館賣給政府,以償個人欠債,同時也援助了國會圖書館的重建。

佔領華盛頓的英軍士兵

火燒國會大廈後,英軍又沿賓夕法尼亞大道向西北方向的總統官邸行進。當晚英軍士兵燒毀了總統辦公室。他們添了大量燃料,以保證大火可以一直燒到第二天天亮。除了白宮,英軍還洗劫了財務部大樓等建築。

正當英軍還準備繼續掃蕩美國首都之際,第二天一場雷暴雨(有可能是颶風)襲擊華盛頓,吹滅了大火。隨之而起的另一股龍捲風穿過了市中心,然後逗留在憲法大道。龍捲風抬起2座大炮,將其拋出數米遠,造成英軍與美國民眾死傷。英軍匆忙撤離。此後民間有了「風暴拯救美國」(Storm that saved Washington)的說法。

直到11月1日,麥迪遜總統才回到首都。當天他起草了一份聲明,號召市民保衛哥倫比亞特區。11月19日,國會也重返首都並在當日舉行特別會議。因國會大廈及其它公共建築被毀,他們只能在郵局和專利局辦事。

被焚燒的國會大廈

1814年12月24日,兩國外交官員在比利時城市根特籤署和約,正式停戰。根據條約,雙方又回到了戰前的狀態,誰也沒有佔到便宜。此後美國不再謀求向加拿大方向擴張。這場戰爭是第一次、目前為止也是唯一的一次,美國首都曾經被外國軍隊佔領。

《根特條約》籤訂後,戰爭結束點擊輸入

雖遭大火,國會大廈和白宮的主體結構還得以保存,但表面留有煙燻與焦灼的痕跡。在否決了不少議員提出的遷都費城的建議後,華盛頓開始重建工作。白宮的重建始於1815年,麥迪遜總統在其餘下的任期內則搬至華盛頓城八角屋生活辦公。在下一任總統詹姆斯·門羅就職之前的1817年白宮重建終於完工。

相關焦點

  • 1814年英軍攻陷華盛頓 火燒白宮
    攻佔並火燒白宮的是英國人,時間是1814年3月24日,當時美國正同英國進行第二次美英戰爭,又稱「第二次獨立戰爭」。  原來,在通過獨立戰爭取得獨立後,美國同英國的矛盾並沒有就此了結。雖然在戰爭結束時,美英籤訂了《巴黎條約》,規定了密西西比河以東是美國的領土範圍,但是獨立後的美國很快就走上了擴張的道路。
  • 1814年英軍攻陷華盛頓,火燒國會大廈!如今美國自己重演歷史
    為何BBC記者說,「(美國國會)上一次被這樣佔領還是在1814年?」英國攻佔國會大廈美國獨立之前,北美大陸上被英國、法國、西班牙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分割佔據著,其中英國地盤主要集中在美國東海岸,也就是靠近大西洋一側。1775年4月19日,列剋星頓上空響起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槍。經過幾年戰爭,英國難以承受戰爭消耗,最終承認了美國獨立。
  • 真正的火燒白宮!當年的英國有多牛?
    白宮作為美國歷任總統的官邸,可謂是美國的象徵,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大腦所在。然而一開始的白宮並非像現在這般模樣,現在的白宮是後來重修。其中緣由便和歷史上的英美戰爭有關,英軍在1814年一度攻陷美國首都華盛頓,並火燒白宮,最終英美雙方籤訂《根特條約》握手言和,雙方也恢復了戰前的邊界。
  • 白宮曾遭受到「圓明園」一樣被火燒的待遇,英國讓白宮名副其實
    這場首都之爭足足持續了14年,1790年才最終選定美國首都華盛頓。於是政府辦公官邸的修建被提上日程。1792年,白宮開始修建,歷經8年才修建完成。白宮的屈辱史白宮外牆的油漆是為了掩蓋戰爭的傷痕。在還要從一場英美戰爭說起。美國建國不久之後就一直想吞併英國殖民下的加拿大,自信的美國人不斷找機會挑戰他們自以為的「手下敗將」英國。
  • 佔領華盛頓,火燒白宮的英國將領
    拿破崙戰爭1806年英軍在義大利半島登陸,以壓製法國。羅伯特·羅斯率部在馬伊達會戰中重創法軍,為英軍的勝利立下頭功。1812年戰爭1812年英美爆發戰爭,1814年英國打敗拿破崙,得以抽出援兵增援北美。羅伯特·羅斯率部在美國登陸,向華盛頓挺進。
  • 美國白宮怎麼來的?和第二次英美戰爭有關,對日不落帝國的挑戰
    說到白宮我們都知道,就是美國歷屆總統住的地方,說好聽點是白宮,其實就是一幢白色的房子。但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住的時候並不是白色的,或者說1812年之前都不是白色的。好了步入今天的正題,我們來說說第二次美國獨立戰爭那些事。
  • 1814年美國國會大廈如何被燒?9千美軍守華盛頓,被4千英軍大敗
    1814年的美英戰爭期間,英國軍隊沿著帕塔克森特河,一路激戰攻入美國首都華盛頓,燒毀了國會大廈、行政大樓在內的幾座政府建築。在這些背景下,美國國會在總統麥迪遜的帶領下於1812年6月18日投票決定對英國宣戰。 1812年7月,美國軍隊侵入了當時是英國殖民地的加拿大,宣告了美英戰爭的爆發。 但是,美國軍隊在戰爭初期的表現令人失望。入侵加拿大的美國軍隊,很快被數量劣勢的當地英國守軍擊退,戰爭變成了持久戰。
  • 目前世界上唯一攻入美國本土的國家 曾火燒白宮
    在1800年的時候美法結成同盟,這讓英國十分惱火,但苦於歐洲戰爭的緊要性,沒有對美國直接動手,反而選擇間接使壞。 英國開始經常攔截扣押美國的商船,甚至出現將美國的船員強徵入伍。雖然英美有血緣關係,但這讓作為一個主權美國無法接受。英國還私下裡武裝印第安人,依靠軍事要塞威脅美國西部邊境。這些侵犯美國的行為,成了美英戰爭的導火索。
  • 白宮名字由來:源於1812年美英戰爭中,英軍火燒總統官邸「所賜」
    1783年9月3日籤署的《巴黎和約》,不僅標誌著英國承認了美國獨立,還使新生的美國獲得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其它殖民地15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但是當1814年拿破崙帝國被「絞殺」後,英國終於騰出手將軍隊和艦船調往美國,支援在那裡與美國作戰的英軍,原本處於防守的英軍立即轉變為主動進攻。英國派遣軍隊佔領了百慕達群島,以此為基地封鎖了美國海岸並準備登陸。8月19日,在指揮官羅伯特·羅斯的率領下,2500名英軍在馬裡蘭沿岸登陸。他們的目標是美國的政治中心——華盛頓。
  • 英軍火燒白宮成美國國恥 美曾制定對英作戰計劃
    英軍佔領華盛頓後放火燒城。英軍火燒白宮成美國國恥候 濤英國駐美大使館24日因慶祝「火燒白宮」兩百周年而遭到美國民眾聲討,英方被迫進行道歉。在美國近240年歷史上,只有英國佔領過美國首都華盛頓,並且焚毀了白宮。不少美國人認為,「火燒白宮」是歷史上的「國恥」。美國獨立之後,美英矛盾並未減弱,美國同英國的敵國法國展開貿易、英國支持美國境內的印第安部落發動襲擊以及美國擴張主義等一系列因素最終導致美英在1812年再度開戰。戰爭之初,英軍忙於歐洲戰事,不得不在北美多個戰場處於守勢。
  • 弱小無知冒犯人,結果被火燒白宮,這場戰爭打得美國老實了上百年
    "白宮"的歷史幾乎和美國的歷史一樣長,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1791年選擇了這塊土地建造總統辦公室,但是總統府前後修建了八年。直到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上任,他和妻子才住進了這棟房子。那時這棟房子還不是白色,而是棕紅色,名字也不叫"白宮"。
  • 英軍200年前火燒白宮
    3月14日,美國白宮,歐巴馬攜夫人米歇爾和到訪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右二)及其夫人薩曼莎(左一)共同出席歡迎晚宴。13日,歐巴馬陪同卡梅倫邊看籃球賽邊吃熱狗。卡梅倫訪美,歐巴馬高興得不得了倆人互訴艱難相互調侃歐巴馬開玩笑英軍200年前火燒白宮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訪問美國,受到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高規格接待。歐巴馬用了一句英國土話「高興得不得了」評價自己的心情。雙方「無障礙」相談甚歡,互贈禮品,同享美食,共憶往事。
  • 布萊登斯堡之戰:美國最恥辱的一戰,首都被佔,白宮被燒
    1814年是美國歷史上最慘痛的一年,美軍在布萊登斯堡之戰潰敗,首都華盛頓不僅被英軍佔領,白宮還被燒毀,成為美國史上的巨大恥辱,那麼英軍是如何擊敗美軍,佔領華盛頓、火燒白宮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戰爭起因
  • 歷史上的今天:英軍攻佔華盛頓,焚燒國會和白宮,美國人毫無抵抗之力...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出動軍隊進攻英屬加拿大。等到這場被稱為1812年戰爭,又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的戰事開始之後,美國人才驚訝地看到,英國沉著冷靜地組織有限兵力進行了頑強的防禦。而且,美國在開戰前曾自作多情地認為戰事一開,加拿大人必定歡天喜地地迎接他們甘當帶路黨。實際情況卻是,加拿大人踴躍參加英軍,一度佔英軍50%的兵員。
  • 美國也有被吊打的時候,當年國會大廈是怎麼被英軍攻陷的?
    1月6日,川普的支持者攻入美國國會大廈,以阻撓國會對各州選舉人票的最終確認。在兩百多年前,英軍也曾攻陷美國國會,那麼當年英軍又是如何佔領美國首都華盛頓,火燒國會大廈的? 1812年英美戰爭爆發,1814年英軍攻佔美國首都華盛頓,還未完工的國會大廈被英軍縱火,受到嚴重毀壞。戰爭結束後,美國對國會大廈進行了重建和擴建,歷經七十多年,最後直到1892年才算建成。
  • 趁著英法火拼,美國挑釁加拿大,結果華盛頓被偷襲,連白宮也被燒
    沒能打贏韓戰的確是美軍歷史上極為恥辱的一幕,但和那把在華盛頓燃起的熊熊大火相比,那就完全是小巫見大巫了。有什麼能比得過首都被佔領,白宮和國會大廈等重要建築全被付之一炬更加讓美國臉上無光的事情呢?事情還要從19世紀初說起。
  • 白宮被燒毀後美國是被神風所救?1815年1月8日美軍結束1812年戰爭
    作者:薩沙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薩沙歷史上的今天白宮被燒毀後美國是被神風所救?1815年1月8日美軍結束1812年戰爭1815年1月8日:美軍於紐奧良戰役獲勝結束1812年戰爭。當年,拿破崙在4月6日宣布退位,歐洲的戰爭結束了。由此,英國人騰出手來,可以全力增援加拿大。8月,英軍決定突襲華盛頓,給予美國羞辱性的打擊,迫使他們屈服。英國軍艦搭載4300多訓練有素的陸軍官兵,突然在華盛頓附近的布萊登斯堡登陸。
  • 曾經火燒白宮的「戰鬥民族」
    但讓人意外的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卻被人攻破過,白宮也曾被人付之一炬,而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美國的鄰居,加拿大。說起美國白宮,我們大概都很熟悉。從1800年由愛爾蘭建築師設計修建完成,這棟白色建築便成了美國歷屆總統的官邸,可以說是美國的國家象徵,自川普就任以來,這棟建築更為普羅大眾所熟悉。
  • 華盛頓著名景點:白宮
    白宮白宮位於華盛頓市區中心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地理坐標:38°53′52″N,77°02』′11″W,北接拉斐特廣場,南鄰愛麗普斯公園,與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相望,是一座白色的二層樓房。白宮從前並不是白色的,也不稱白宮,而被稱作「總統大廈」、「總統之宮」。1792年始建時是一棟灰色的沙石建築。
  • 縱火國會大廈,焚毀白宮,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之華盛頓陷落
    這是美國歷史上國會大廈第二次被攻佔,上一次還是發生在1814年第二次獨立戰爭期間。不過第一次可比這次嚴重多了,當時英軍不僅攻佔了國會大廈,而且在國會大廈、白宮乃至整個華盛頓縱火焚燒。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背景一方面,美國獨立後與英國矛盾重重,美國一直想吞併英國殖民地加拿大, 把英國趕出北美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