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無知冒犯人,結果被火燒白宮,這場戰爭打得美國老實了上百年

2020-12-12 WarOH協虎

文/商學野

在很多人心中,"白宮"是一座充滿神秘感的建築。這棟有著200年歷史的老房子,是美國總統的住宅和辦公場所,與國會山和最高法院並稱美利堅合眾國的三大權力中心。

"白宮"的歷史幾乎和美國的歷史一樣長,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1791年選擇了這塊土地建造總統辦公室,但是總統府前後修建了八年。直到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上任,他和妻子才住進了這棟房子。那時這棟房子還不是白色,而是棕紅色,名字也不叫"白宮"。

而美國總統府由棕色變成白色,這個轉變之中包含著美國歷史上一段屈辱的過往。

在1812年爆發的第二次英美戰爭中,英軍突擊華盛頓,美國民兵四散而逃,英國人在洗劫華盛頓後將美國的總統府付之一炬。雖然美軍後來收復了華盛頓,修復了總統府,但是牆壁上火燒的痕跡難以修復。無奈之下,總統府被徹底翻修,外牆被漆成純白色。

在第二次英美戰爭裡,美國曾被英國壓著打,連首都華盛頓都被英軍洗劫,但是這場戰爭最後雙方居然打成了平手。那麼,第二次英美戰爭到底為什麼而爆發呢?英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又收穫了什麼呢?

一、美國的野心

爆發於1812年的英美第二次戰爭,在美國也被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人心目中反抗英國暴政的正義之戰。但奇怪的是,這場戰並不是英國人侵略美國,而是美國率先宣戰,並且攻擊英國人的。

在1812年的夏天,整個歐洲大陸都被戰爭籠罩著,法國皇帝拿破崙幾乎徵服了歐洲,並在1812年6月發兵60萬遠徵俄國。英國人雖憑藉強大的海軍統治著大西洋,但是對於強大的法蘭西束手無策。

英國人知道,當俄國人失敗,拿破崙反過來就會收拾自己,所以他們正在緊密備戰。北美洲的貨物是英國依賴的戰備資源,所以英國人下令禁止美國和歐洲大陸貿易,並且要求美國船隻只能在英國卸貨。

此時在美洲大陸上,剛剛獨立不久的美國在隔海觀虎鬥,看歐洲大陸打成一鍋粥。美國只想"安靜吃瓜",順便發點戰爭財,但沒想到英國人卻先壓榨美國,用"禁運法"限制美國出口,這一方案讓美國的資本家損失慘重。

對此,美國的精英們開始不滿,他們看著英國陷入歐洲戰爭,於是大膽制定了一個極富野心的計劃——北上侵略加拿大。

美國人知道英國現在主要的敵人是拿破崙,因而英軍在北方的加拿大守備空虛。剛剛獨立的美國需要打破英國人的桎梏,侵略加拿大,可以讓英國人在北美無立足之地。

時任美國總統麥迪遜更認為:美國一年內就能將加拿大殖民地兼併,統治整個北美洲的"文明世界"。

於是在1812年6月18號,美國向英國宣戰。

二、大英帝國不好惹

自古以來,打仗都要師出有名,就算美國的目標是搶奪加拿大的殖民地,但是也要有個正當的理由來說服軍隊和民眾。於是乎,美國宣布英國有三個方面危害了美國的獨立主權:

首先,英國在條約執行上不徹底。根據1783年的巴黎條約,英國要移交美國西部的軍事據點給美軍。但是英軍不僅不執行,還發槍給當地的印第安人,讓印第安人給美國人搗亂。

第二,英國在歐洲爆發大戰之後壟斷大西洋航運,攔擊美國船隻,甚至抓美國水手參軍!這是對美國自由的侵犯。

最後,英國人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以禁運法為理由扣押了幾十艘美國船隻不放還,這也是對美國財產的侵犯。

有了這些理由,美國國會最終投票對英國宣戰。但是打仗不是憑嘴皮子的,大英帝國此時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皇家海軍有600多艘戰艦,而同時期的美國海軍僅有十幾艘船。在1812年宣戰時,美國陸軍僅有不到1萬人,英國人根本不把它放在眼裡。

此時,英軍主力都在歐洲對付拿破崙,但是英國面對美國的囂張態度也不能放任不管。美國陸軍在1812年處於備戰擴軍之中,而海軍決定先發制人。美國軍艦數量少,所以美軍決定用"獨狼戰術"襲擾英軍,用航速優勢打了就跑。

美國海軍在6月21日派出總統號等4艘戰艦從紐約出發尋找戰機,但是一無所獲。幸好波特上校的埃塞克斯號成功在大西洋擊沉了一艘英國運兵船,這讓海軍士氣大振。美軍這種"獨狼襲擊"宛如當年的海盜,讓英國人很是頭疼。

英國海軍不得不重視美國軍艦的襲擾,所以在7月中旬派出軍艦來到紐約港封鎖港口,美國的軍艦"憲法號"差點被擊沉。

英國在北美洲部署了90多艘軍艦,這時候全部南下封鎖美國沿岸的港口。美國雖然取得了一些小勝利,比如黃蜂號擊敗了英國狂歌號,美國號俘虜了梅斯多尼安號等等,但是英國人還是憑藉壓倒性的優勢,僅僅在一年內就把密西西比河到五大湖的所有港口封鎖,讓美國失去了出海口。

失去了制海權,美國只能依靠緊急擴軍的陸軍來打仗,而英國可以在美國東海岸任何一個地點登陸。

三、華盛頓失陷

很多國人曾經想不通,在鴉片戰爭裡中國軍隊人數遠超英軍,為什麼還老是打敗仗呢?其實這個問題能用三個字回答——制海權。

英國軍隊依仗的是海軍,海軍只要佔領沿海,就有能力在任何地區投送兵力,專挑敵人防守薄弱的地區突襲,這一點在第二次英美戰爭展現得淋漓盡致。

英美兩國前期的交鋒集中在北部的五大湖區域。1812年7月,美國陸軍從底特律出發進軍加拿大,但是在卡納德河遇到了英國軍隊的阻擊。指揮官威廉胡爾將軍發現,自己的軍隊幾乎都是緊急招募的農民,跟職業的英國軍人無法對抗,於是選擇撤退。

英國軍隊趁勢追擊,在8月中旬佔領了底特律。美軍在第二年春天意圖奪回底特律,但未能成功。

1813年是英美戰爭的高潮期,兩國在北部邊境線上你來我往。

這一年4月,美軍1000多人乘坐13艘艦船進攻加拿大多倫多,昌西將軍帶兵洗劫了多倫多,焚毀多倫多議會大樓,並打砸了多倫多的商店。此舉讓加拿大人非常憤怒,在後來的戰鬥中,加拿大民兵對美國人非常仇恨。

5月,美軍佔領安大略湖旁的喬治要塞,但是6月英國人就打了回來。1813年末,美軍試圖進攻蒙特婁,但是沒能打過邊境。

英國人此時憑藉海上優勢進軍五大湖,用炮艦佔領了安大略地區。英軍將領發現美軍的士兵大多是新兵,裝備尚可,但是缺乏訓練,一旦失去優勢經常發生潰退,這給之後的"華盛頓突襲"埋下伏筆。

於是,在1814年8月,英國羅伯特羅斯少校決定用一場突襲打亂美國的陣腳,他成功從切薩皮克灣登陸,偷襲華盛頓。華盛頓有7500名美軍士兵駐紮,但是其中7000人都是臨時招募的民兵,只有500名海軍陸戰隊是主力。

因而在開戰後,英國人壓倒性的猛攻讓民兵四散奔逃,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則全軍覆沒,華盛頓最終陷落。英軍為了報復美國人焚燒多倫多,於是也在華盛頓進行了洗劫。最終,白宮和國會大廈被燒毀,華盛頓城的民居和商店被打砸。

四、以和為貴

英國人在華盛頓報了仇,而美國人也被逼到了懸崖邊上。之後爆發的巴爾的摩戰役裡,美軍堅守麥克亨利堡,頂住了皇家海軍一天一夜的炮擊,英國人無奈撤軍。

此時的戰況,是北美洲的海域都被英國控制,而陸地上則是美國人佔據主動。

在1814年下半年,英美兩國都感覺自己無法達到既定的目的。美國不可能把加拿大納入版圖,英國人也不可能在美國領土上駐軍。

當時英國人只想對付拿破崙,所以雙方坐到了談判桌前,決定握手言和。

最終,英美雙方沒有達成任何的領土協議,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依然存在。只不過英國人的禁運法案被廢除了,美國恢復了自由貿易的權力。

這場戰爭在美國歷史地位很重,美國從此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真實實力,暫停了對外擴張的野心。在接下來的100年裡,美國大力發展經濟,不參與歐洲的紛爭,直到一戰爆發時,美國才再次加入世界爭霸之中。

參考資料:1、《第二次英美戰爭》,周正華2、《試論第二次英美戰爭對美國工業革命的影響》,關潁

相關焦點

  • 美國小弟加拿大,曾經暴打美國火燒白宮,為何如今屈於人下?
    美國作為孤懸海外的國家,在北美洲只有兩個鄰居,墨西哥那是經常被美國欺負,美國如今的德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還是從墨西哥手裡割讓而來的。南邊的墨西哥被打老實了,那美國為什麼不打北邊的加拿大呢?還不是因為加拿大是美國忠誠的「夥伴」,加拿大對美國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 真正的火燒白宮!當年的英國有多牛?
    白宮作為美國歷任總統的官邸,可謂是美國的象徵,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大腦所在。然而一開始的白宮並非像現在這般模樣,現在的白宮是後來重修。其中緣由便和歷史上的英美戰爭有關,英軍在1814年一度攻陷美國首都華盛頓,並火燒白宮,最終英美雙方籤訂《根特條約》握手言和,雙方也恢復了戰前的邊界。
  • 美國白宮怎麼來的?和第二次英美戰爭有關,對日不落帝國的挑戰
    說到白宮我們都知道,就是美國歷屆總統住的地方,說好聽點是白宮,其實就是一幢白色的房子。但是美國的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住的時候並不是白色的,或者說1812年之前都不是白色的。好了步入今天的正題,我們來說說第二次美國獨立戰爭那些事。
  • 一路打到華盛頓,曾經火燒白宮的加拿大,是如何淪為二流國家的?
    自然而然的,美國也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北方。隨後發生了什麼我們都很清楚:1812年美國對英宣戰,英國依靠半數加拿大民兵與美國打了個不分勝負,一度佔領華盛頓火燒白宮,最終握手言和。而這場戰爭之中的絕對主角,除了美英兩個交戰國外,還有當時尚未獨立,但已經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的加拿大。
  • 1814年英軍攻陷華盛頓 火燒白宮
    實際上,白宮在電影中遭到襲擊被毀的情節並不新鮮,近去年就有兩部影片以白宮被攻佔為主要情節。作為美國政治權力的象徵,白宮在全世界擁有超高知名度,這可能也是它被選為多部影片的「主角」的重要原因。不過白宮被毀並非只發生在電影的虛構情節中,歷史上白宮真的被人攻佔過,而且還遭到火燒。
  • 英軍火燒白宮成美國國恥 美曾制定對英作戰計劃
    英軍火燒白宮成美國國恥候 濤英國駐美大使館24日因慶祝「火燒白宮」兩百周年而遭到美國民眾聲討,英方被迫進行道歉。在美國近240年歷史上,只有英國佔領過美國首都華盛頓,並且焚毀了白宮。不少美國人認為,「火燒白宮」是歷史上的「國恥」。
  • 目前世界上唯一攻入美國本土的國家 曾火燒白宮
    美國這邊想趁著英國在歐洲自顧不暇的時候,將英國逐出美洲大陸。上頭的美國已經盯上了加拿大這塊肥肉,甚至美國開始有解放加拿大,加拿大人民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美夢了。 1812年美國頭腦一熱匆匆忙忙向英國宣戰。
  • 原來美國也有國恥:被英國軍隊攻破首都後火燒白宮(2)_遊俠網 Ali...
    佔領美國首都後,英軍首先開始洗劫國會大廈,洗劫過後又縱火焚燒,國會圖書館全部圖書被毀,此外,國會大廈附近的一些建築物也著起火來。大火燒了整整一個晚上後,這座建築只剩下外牆殘存。  「火燒白宮」後,英軍開始搜尋美國國庫,希望找到錢或有價值的物品,但英軍只找到了舊檔案。為洩憤,英軍焚毀了美國財政部和其他公共建築物。幸運的是,在華盛頓成為一片火海不到一天內,突然下起的暴雨澆滅大部分火焰。同時一場龍捲風穿過市中心,風暴迫使英軍撤回軍艦,佔領華盛頓的行動只持續了26個小時。
  • 1814年8月24日,英美戰爭,英軍攻入華盛頓,火燒白宮
    1812年,由於在北美洲的各種矛盾,英美之間爆發戰爭,這也是美國自建國後的首場對外戰爭。建國後,美國試圖向北面加拿大地區擴張領土,遭到英國方面的抵抗。在一系列外交糾紛後,1812年6月18日,美國對英國宣戰。
  • 英軍200年前火燒白宮
    卡梅倫訪美,歐巴馬高興得不得了倆人互訴艱難相互調侃歐巴馬開玩笑英軍200年前火燒白宮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訪問美國,受到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高規格接待。歐巴馬用了一句英國土話「高興得不得了」評價自己的心情。雙方「無障礙」相談甚歡,互贈禮品,同享美食,共憶往事。
  • 川普又錯了:1812年火燒白宮並非加拿大人所為
    狂妄的挑戰——貿然宣戰與火燒約克1812年6月18日,由於英法兩國曠日持久的戰爭導致美國的海外貿易大受池魚之殃,許多美國水手也被英國海軍強徵,美國總統麥迪遜以此為口實正式對英國宣戰,英美戰爭就此打響。戰爭之初,美國政壇一片樂觀情緒,參議院甚至僅以四票之差才否決同時對英法兩國宣戰的狂妄提案。遲至8月,前任總統傑斐遜仍然樂觀地認為:「我軍在6月已攻入上加拿大,很快就將奪取魁北克(Quebec)之外的整個聖勞倫斯河流域」,「不列顛政府做得太晚了……(我們)一旦拔劍,就必須徹底伸張正義。我們的旗幟應當寫上——為過去奪賠償,為未來取保障。
  • 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鮮為人知的一幕
    具有兩百年多年歷史的美國,其本土經歷過三場規模浩大的戰爭。美國的國會和白宮被付之一炬,並不是好萊塢電影中的某個段落,也不是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這是二百年前1814年美國經歷過的真實事件。那麼為何大家對此印象甚少,這段歷史又鮮為人知呢?主要這段歷史被某種原因,刻意的降低了關注度有關係,可即便是刻意的低調,不可否認的,歷史上肯定有這場戰爭的意義。
  • 美國總統府白宮,就是美國的恥辱,美國為什麼不重新建一處上檔次的...
    別看美國和加拿大如今好的在一個鍋裡吃飯,在歷史上,兩國曾發生過戰爭,打得還挺兇。 美國在1776年擺脫英國獨立後,就走上了擴張之路,他們推動西部拓荒,搶奪印第安人和其他歐洲殖民國在北美的地盤。處於敵對的英國自然不甘心放任美國坐大,便在加拿大建立「反美基地」,資助印第安人反抗美國入侵。
  • 白宮曾遭受到「圓明園」一樣被火燒的待遇,英國讓白宮名副其實
    由於白宮外牆主要由白色油漆粉刷,建成之後百姓就習慣性叫起「白宮」,然而這個稱呼並沒有得到美國政府的承認,在政府文件和對外稱呼上,更多的稱其為「總統官邸」。可是在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將其正式命名為「白宮」。為何「白宮」的稱呼官方化?除了遷就百姓習慣之外,白宮還有一段屈辱史。
  • 加拿大首都靠近美國,火燒白宮之後,他們為何不遷都?
    所謂不設防,是指美加邊境不設置任何物理阻攔物,軍事防備等級也很低,因此這條邊境也號稱世界上最長的不設防邊境。美加邊境基本以北緯49度為分界線,在美加邊境北部,是加拿大人口最密集,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比如加拿大東部的多倫多、渥太華、蒙特婁,西部的溫哥華,距離邊境都不遠。其中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倫多,甚至緊鄰邊境,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距離邊境也很近。
  • 歷史上的今天:英軍攻佔華盛頓,焚燒國會和白宮,美國人毫無抵抗之力...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出動軍隊進攻英屬加拿大。等到這場被稱為1812年戰爭,又稱為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的戰事開始之後,美國人才驚訝地看到,英國沉著冷靜地組織有限兵力進行了頑強的防禦。而且,美國在開戰前曾自作多情地認為戰事一開,加拿大人必定歡天喜地地迎接他們甘當帶路黨。實際情況卻是,加拿大人踴躍參加英軍,一度佔英軍50%的兵員。
  • 美國獨立戰爭為什麼說是法國人打贏的?(上)
    當時在《獨立宣言》上簽字的美國國父們,心裡的壓力也十分大,如果成功了,他們就是開國國父,而如果失敗,他們將會被英國政府吊死在波士頓港口示眾。資料圖:獨立戰爭資料圖:英國而且在當時美國和英國的實力對比上,美國根本就沒有希望來打贏這場戰爭,當時的美國實在是太弱小了,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綜合國力上,美國都只是英國的一個小尾巴。
  • 美國國會大廈隔200年再被佔領,上次火燒國會山比這更熱鬧
    據外媒報導,美國當地時間1月6日,眾多川普支持者齊聚華盛頓特區,一起抗議拜登獲勝,部分抗議者越過警戒線,翻越國會大廈圍牆、打碎窗戶,與警察混戰。目前,暴亂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含2男2女,另有52人被捕。同時美國國會也開始重新認證大選結果,正式確認拜登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
  • 曾經火燒白宮的「戰鬥民族」
    說到美國,我們可能都會浮現出一個共同的印象——「世界警察」,兩百多年前,先後打敗大英帝國,在北美立國;在一戰和二戰中,兩度改變戰爭勝利的天平,一戰中聯同協約國擋住德國戰車,二戰中讓日本夢碎太平洋;二戰後,又先後發動韓戰、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在今天,用張召忠的話講,就是「全球一百多個國家的海軍加起來,都打不過美軍」。
  • 大選結果遲遲未定,美國大使館再次被襲擊,白宮或要劍指伊朗了
    美國在2020年已經讓全世界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疫情大規模爆發、全美因種族歧視和大選陷入內亂,曾經讓人所嚮往的美國似乎正在一步一步墜入深淵。美國大選結果遲遲未定以往美國大選只需要三天就能夠確認下一任總統,可是2020年美國大選到現在,官方都沒有給出一個準確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