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學野
在很多人心中,"白宮"是一座充滿神秘感的建築。這棟有著200年歷史的老房子,是美國總統的住宅和辦公場所,與國會山和最高法院並稱美利堅合眾國的三大權力中心。
"白宮"的歷史幾乎和美國的歷史一樣長,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1791年選擇了這塊土地建造總統辦公室,但是總統府前後修建了八年。直到第二任總統亞當斯上任,他和妻子才住進了這棟房子。那時這棟房子還不是白色,而是棕紅色,名字也不叫"白宮"。
而美國總統府由棕色變成白色,這個轉變之中包含著美國歷史上一段屈辱的過往。
在1812年爆發的第二次英美戰爭中,英軍突擊華盛頓,美國民兵四散而逃,英國人在洗劫華盛頓後將美國的總統府付之一炬。雖然美軍後來收復了華盛頓,修復了總統府,但是牆壁上火燒的痕跡難以修復。無奈之下,總統府被徹底翻修,外牆被漆成純白色。
在第二次英美戰爭裡,美國曾被英國壓著打,連首都華盛頓都被英軍洗劫,但是這場戰爭最後雙方居然打成了平手。那麼,第二次英美戰爭到底為什麼而爆發呢?英美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又收穫了什麼呢?
一、美國的野心
爆發於1812年的英美第二次戰爭,在美國也被稱為"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人心目中反抗英國暴政的正義之戰。但奇怪的是,這場戰並不是英國人侵略美國,而是美國率先宣戰,並且攻擊英國人的。
在1812年的夏天,整個歐洲大陸都被戰爭籠罩著,法國皇帝拿破崙幾乎徵服了歐洲,並在1812年6月發兵60萬遠徵俄國。英國人雖憑藉強大的海軍統治著大西洋,但是對於強大的法蘭西束手無策。
英國人知道,當俄國人失敗,拿破崙反過來就會收拾自己,所以他們正在緊密備戰。北美洲的貨物是英國依賴的戰備資源,所以英國人下令禁止美國和歐洲大陸貿易,並且要求美國船隻只能在英國卸貨。
此時在美洲大陸上,剛剛獨立不久的美國在隔海觀虎鬥,看歐洲大陸打成一鍋粥。美國只想"安靜吃瓜",順便發點戰爭財,但沒想到英國人卻先壓榨美國,用"禁運法"限制美國出口,這一方案讓美國的資本家損失慘重。
對此,美國的精英們開始不滿,他們看著英國陷入歐洲戰爭,於是大膽制定了一個極富野心的計劃——北上侵略加拿大。
美國人知道英國現在主要的敵人是拿破崙,因而英軍在北方的加拿大守備空虛。剛剛獨立的美國需要打破英國人的桎梏,侵略加拿大,可以讓英國人在北美無立足之地。
時任美國總統麥迪遜更認為:美國一年內就能將加拿大殖民地兼併,統治整個北美洲的"文明世界"。
於是在1812年6月18號,美國向英國宣戰。
二、大英帝國不好惹
自古以來,打仗都要師出有名,就算美國的目標是搶奪加拿大的殖民地,但是也要有個正當的理由來說服軍隊和民眾。於是乎,美國宣布英國有三個方面危害了美國的獨立主權:
首先,英國在條約執行上不徹底。根據1783年的巴黎條約,英國要移交美國西部的軍事據點給美軍。但是英軍不僅不執行,還發槍給當地的印第安人,讓印第安人給美國人搗亂。
第二,英國在歐洲爆發大戰之後壟斷大西洋航運,攔擊美國船隻,甚至抓美國水手參軍!這是對美國自由的侵犯。
最後,英國人在拿破崙戰爭期間,以禁運法為理由扣押了幾十艘美國船隻不放還,這也是對美國財產的侵犯。
有了這些理由,美國國會最終投票對英國宣戰。但是打仗不是憑嘴皮子的,大英帝國此時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皇家海軍有600多艘戰艦,而同時期的美國海軍僅有十幾艘船。在1812年宣戰時,美國陸軍僅有不到1萬人,英國人根本不把它放在眼裡。
此時,英軍主力都在歐洲對付拿破崙,但是英國面對美國的囂張態度也不能放任不管。美國陸軍在1812年處於備戰擴軍之中,而海軍決定先發制人。美國軍艦數量少,所以美軍決定用"獨狼戰術"襲擾英軍,用航速優勢打了就跑。
美國海軍在6月21日派出總統號等4艘戰艦從紐約出發尋找戰機,但是一無所獲。幸好波特上校的埃塞克斯號成功在大西洋擊沉了一艘英國運兵船,這讓海軍士氣大振。美軍這種"獨狼襲擊"宛如當年的海盜,讓英國人很是頭疼。
英國海軍不得不重視美國軍艦的襲擾,所以在7月中旬派出軍艦來到紐約港封鎖港口,美國的軍艦"憲法號"差點被擊沉。
英國在北美洲部署了90多艘軍艦,這時候全部南下封鎖美國沿岸的港口。美國雖然取得了一些小勝利,比如黃蜂號擊敗了英國狂歌號,美國號俘虜了梅斯多尼安號等等,但是英國人還是憑藉壓倒性的優勢,僅僅在一年內就把密西西比河到五大湖的所有港口封鎖,讓美國失去了出海口。
失去了制海權,美國只能依靠緊急擴軍的陸軍來打仗,而英國可以在美國東海岸任何一個地點登陸。
三、華盛頓失陷
很多國人曾經想不通,在鴉片戰爭裡中國軍隊人數遠超英軍,為什麼還老是打敗仗呢?其實這個問題能用三個字回答——制海權。
英國軍隊依仗的是海軍,海軍只要佔領沿海,就有能力在任何地區投送兵力,專挑敵人防守薄弱的地區突襲,這一點在第二次英美戰爭展現得淋漓盡致。
英美兩國前期的交鋒集中在北部的五大湖區域。1812年7月,美國陸軍從底特律出發進軍加拿大,但是在卡納德河遇到了英國軍隊的阻擊。指揮官威廉胡爾將軍發現,自己的軍隊幾乎都是緊急招募的農民,跟職業的英國軍人無法對抗,於是選擇撤退。
英國軍隊趁勢追擊,在8月中旬佔領了底特律。美軍在第二年春天意圖奪回底特律,但未能成功。
1813年是英美戰爭的高潮期,兩國在北部邊境線上你來我往。
這一年4月,美軍1000多人乘坐13艘艦船進攻加拿大多倫多,昌西將軍帶兵洗劫了多倫多,焚毀多倫多議會大樓,並打砸了多倫多的商店。此舉讓加拿大人非常憤怒,在後來的戰鬥中,加拿大民兵對美國人非常仇恨。
5月,美軍佔領安大略湖旁的喬治要塞,但是6月英國人就打了回來。1813年末,美軍試圖進攻蒙特婁,但是沒能打過邊境。
英國人此時憑藉海上優勢進軍五大湖,用炮艦佔領了安大略地區。英軍將領發現美軍的士兵大多是新兵,裝備尚可,但是缺乏訓練,一旦失去優勢經常發生潰退,這給之後的"華盛頓突襲"埋下伏筆。
於是,在1814年8月,英國羅伯特羅斯少校決定用一場突襲打亂美國的陣腳,他成功從切薩皮克灣登陸,偷襲華盛頓。華盛頓有7500名美軍士兵駐紮,但是其中7000人都是臨時招募的民兵,只有500名海軍陸戰隊是主力。
因而在開戰後,英國人壓倒性的猛攻讓民兵四散奔逃,500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則全軍覆沒,華盛頓最終陷落。英軍為了報復美國人焚燒多倫多,於是也在華盛頓進行了洗劫。最終,白宮和國會大廈被燒毀,華盛頓城的民居和商店被打砸。
四、以和為貴
英國人在華盛頓報了仇,而美國人也被逼到了懸崖邊上。之後爆發的巴爾的摩戰役裡,美軍堅守麥克亨利堡,頂住了皇家海軍一天一夜的炮擊,英國人無奈撤軍。
此時的戰況,是北美洲的海域都被英國控制,而陸地上則是美國人佔據主動。
在1814年下半年,英美兩國都感覺自己無法達到既定的目的。美國不可能把加拿大納入版圖,英國人也不可能在美國領土上駐軍。
當時英國人只想對付拿破崙,所以雙方坐到了談判桌前,決定握手言和。
最終,英美雙方沒有達成任何的領土協議,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依然存在。只不過英國人的禁運法案被廢除了,美國恢復了自由貿易的權力。
這場戰爭在美國歷史地位很重,美國從此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真實實力,暫停了對外擴張的野心。在接下來的100年裡,美國大力發展經濟,不參與歐洲的紛爭,直到一戰爆發時,美國才再次加入世界爭霸之中。
參考資料:1、《第二次英美戰爭》,周正華2、《試論第二次英美戰爭對美國工業革命的影響》,關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