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油」總是會被大家質疑,吃得多了怕致癌,一點不「用」又嫌棄菜餚沒有味道,它就是赫赫有名的「醬油」。這樣一種生活中的基本調味品,吃了是否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從來不吃醬油的人,是否一定比常吃醬油的人要健康?一文幫您讀懂醬油,還原您的健康生活。
醬油,沒有傳言中那樣可怕:
從醬油的原料和生產工藝來看,醬油本身是一種由澱粉和蛋白質原料共同發酵而成的「基礎調味品」,無論是小麥還是大豆,再或是豆粕和麩皮,這些原料都是天然且健康的物質,將其用於菜品的烹調過程中可以增添食材的香氣和滋味,是一種「對生活有幫助的物質」。
經常「適量」吃醬油,並不會致癌:
一旦有某種物質的「致癌言論」出現,總會讓各位驚慌失措。「吃醬油會致癌」的言論早已經成為一種平常言論,然而這只是一則「謠言」。
有人說醬油中存在焦糖色素,而這種物質當中含有「4—甲基咪唑」,而致癌的說法也正是從這種物質而來。
請您明確,「焦糖色素」是一種合法合規的食品添加劑,國標中允許這種物質添加到醬油當中,對於「4—甲基咪唑」,國標也對其有嚴格的限量規定(焦糖色素中「4-甲基咪唑」的含量不得超過200毫克/千克),在多次實驗中也並未測出某款醬油存在「超標」的問題。
所以,醬油和「致癌」之間的關係並不屬實,靠譜看待才是根本。
從來不吃醬油的人,必然比吃醬油的人要健康?
這是一則「沒有任何根據的命題」。和不吃醬油的人相比,吃醬油的人可能會攝入「更多的食鹽(鈉離子)」,這樣一來可能會增加身體患高血壓、缺鈣等一些問題的風險,但這並不是「必然發生現象」。
在烹製菜餚的過程中適當加入醬油,無疑可以美化食材的味道,可以更大程度滿足我們味覺的「需求」,相對而言是件好事。
所以,醬油可以吃,但要「健康吃」:
選購醬油的時候,建議大家選擇「釀造醬油」,原材料更天然,營養相對更加豐富,安全性更高。另外,選擇醬油的時候應該關注「胺基酸態氮」,每100毫升醬油當中的胺基酸態氮含量不得低於0.4克;確認醬油的配製原料,小麥或大豆會更安全。醬油,吃可以,但要少吃,減少食鹽的攝入量,讓我們的身體趨於健康。醬油,即將起鍋的時候加入更靠譜,幫助自己減少醬油的添加量,從另一個角度減少食鹽的攝入量,保護血管。
醬油不可怕,吃與不吃同樣安全;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醬油,用理性的「手法」使用醬油,用科學的「吃法」品鑑醬油,收穫安全和健康。
註:王思露原創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