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話版《茶館》什麼樣?濮存昕:把川人的風採亮出來

2020-12-1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見習記者 李雨心

今年是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茶館》劇本發表60周年,四川人藝特意推出四川話版《茶館》致敬經典。「一部經典劇作應該活在每個時代的舞臺上,而不是塵封在書架上。」 執導該劇的北京人藝川籍導演李六乙介紹,該劇將於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進行全國首演。

11月13日晚,四川話版《茶館》的首次合成彩排在德陽上演。當晚7:30,隨著三聲鐘響,燈光漸熄,紅色的帷幕慢慢拉開,四川風味兒的茶館展示在觀眾的眼前。聽著王利發用四川話調侃唐鐵嘴,滿臺方桌竹椅間,茶客們川話龍門陣擺得興起,正在採耳的茶客,背景音中「冰粉兒、涼糕、涼粉兒、涼麵」的吆喝聲,都讓人感受到了濃濃的「川味兒」。再加上「春熙坊」、「德仁堂」、「鍾水餃」等一個個地標性名稱的出現,沒有想到老舍先生這一部發生在北京四九城內的故事,竟然在四川本土生根了。

當晚,現場還來了一位「特別」的觀眾:在北京人藝版《茶館》中扮演「常四爺」的著名表演藝術家濮存昕。「《茶館》是一部經典作品,今天看到川版《茶館》,由咱們四川本鄉本土的演員演繹出來,真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格局很大,大家所展現出來的面貌非常好,要堅信這樣的樣式和風格,把川人的風採亮出來。我們為你們的大膽、勇氣、演員發出的光採而由衷高興。」

四川話版《茶館》幕與幕之間以傳統金錢板代替燈光、幕布的切換方式,也得到了濮存昕的認可:「金錢板是四川文化,演員把性情性格,內心的東西,動靜之間都拿捏的非常到位。整個戲的整體感也讓我很感動。這個戲挺棒,展現的面貌挺好看。」當然,也有不足之處,「還有餘地,扣兒還有點兒松,還需要努力再往一塊兒湊,一定要把四川的風格亮出來。」

在觀看完13日晚的合成彩排後,濮存昕還出席了14日上午的「青年演員創作懇談會」。「如果說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文化符號、文化經典,《茶館》毫無疑問是上世紀至今話劇界的扛鼎之作。話劇帶來的文學享受是直指心靈的。《茶館》不僅是一場演出,還承擔著一種文化基因的傳承。」他還告誡年輕演員:演戲,一定要心系觀眾。「與觀眾共同創造,跟觀眾建立關係,這樣的一招一式,才是最高境界。」

相關焦點

  • 川版「裕泰茶館」北京開張 四川人藝「精雕」四川話版《茶館》
    為了向經典致敬,向老舍先生致敬,向焦菊隱先生致敬,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集合全員精銳力量打造一臺「原汁原味」的四川話版《茶館》,在忠於老舍先生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具有創新創造性的大膽嘗試。11月17日,四川話版《茶館》全國首演媒體見面會在北京舉行。見面會上,執導該劇的北京人藝川籍導演李六乙對四川話版《茶館》進行了主創闡述,並對劇目主創、領銜主演、主演進行了推介。
  • 藍天野、濮存昕合演《茶館》 新人接班還得兩三年
    與以往不同的是,第一代秦二爺的扮演者藍天野和第二代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也出現舞臺上。  三代演員同臺,前輩有感慨和鼓勵,後輩有壓力和挑戰。藍天野現場回憶起了《茶館》經歷過的波折。1958年,焦菊隱、夏淳將《茶館》搬上北京人藝的舞臺,由于是之、鄭榕、藍天野、英若誠等主演,一經演出便大受歡迎。然而那時,這部戲卻面臨著「緬懷舊社會」的爭議,1963年演出時也不受重視。
  • 藍天野、濮存昕合演《茶館》新人接班還得兩三年
    與以往不同的是,第一代秦二爺的扮演者藍天野和第二代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也出現舞臺上。三代演員同臺,前輩有感慨和鼓勵,後輩有壓力和挑戰。藍天野現場回憶起了《茶館》經歷過的波折。1958年,焦菊隱、夏淳將《茶館》搬上北京人藝的舞臺,由于是之、鄭榕、藍天野、英若誠等主演,一經演出便大受歡迎。然而那時,這部戲卻面臨著「緬懷舊社會」的爭議,1963年演出時也不受重視。
  • 老「裕泰」茶館即將開張 濮存昕等名角亮相
    北京人藝版《茶館》劇照  日前,北京人藝話劇《茶館》演職人員已抵達青島。繼《四世同堂》演出三年後,青島保利大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再度引進老舍的經典力作可謂恰逢其時,話劇《茶館》的火爆熱賣也證明了青島話劇市場正在逐漸走向成熟。  濮存昕等名角等你來  北京人藝出品的話劇《茶館》也成了金字招牌,經歷了50多年的風雨考驗,從最初的于是之版本,到現在濮存昕、梁冠華版本,這部經典作品一直由人藝傳承。
  • 藍天野、濮存昕「加盟」 北京人藝三代同臺「演」《茶館》
    中新社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 高凱)藍天野時隔27年再「演」「秦二爺」,濮存昕念出「常四爺」那句「四角兒的跟夫,本家賞錢一百二十吊!」,而同臺的「王掌柜」則換成了青年演員餘震——19日,北京人藝的舞臺迎來「鎮院之寶」《茶館》的一次別樣呈現。
  • 共築經典:藍天野、濮存昕老中青三代同"演"《茶館》
    【現場畫面】朗讀場景  【解說】伴隨著此起彼伏的老北京叫賣聲,8月19日下午,北京人藝的「鎮院之寶」《茶館》以劇本朗讀的形式在首都劇場的舞臺上亮相。而當天最大的亮點莫過於《茶館》中第一代「秦二爺」的扮演者藍天野與第二代 「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也加入到青年演員中一同朗讀,實現了三代演員的同臺對話。
  • 大碗茶變蓋碗茶 四川人藝「泡」出川版《茶館》
    如今,為了呈現給觀眾一出真正意義上的四川《茶館》,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邀請到北京人藝著名川籍導演李六乙,力求將這部上演數十年的「奇蹟」,打造成全新版本——從普通話轉成川話、融入四川茶館文化,慶祝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
  • 川人李六乙成打破北京人藝《茶館》「壟斷」第一人
    由李六乙執導的四川人藝川語版《茶館》沿用了老舍的劇本以及焦菊隱的舞臺調度,北京人藝《茶館》中第三幕的經典場景「仨老頭話往昔」被前置到了開場,每個人都說著自己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一句話,視覺聽覺之飽滿在開場便已註定。
  • 濮存昕大涼山打洋麻將,「牌風不好」苦了牌搭子卻逗樂「四川麻友」
    觀眾被逗樂還要鼓掌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又胡啦!」「為什麼你總贏?」11月17日晚,由北京人藝出品,濮存昕龔麗君主演的《洋麻將》,作為2020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上的重磅演出在西昌上演,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在劇中飾演一位無兒女探望的老人魏勒,他一輸牌就很「暴躁」,還要罵髒話,掀桌子,當他的「牌搭子」好辛苦。
  • 李雪健濮存昕2人,演魯迅「似」魯迅,香港演員高雄沒演卻呼聲高
    因其尊崇的地位,所以在如今演戲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在挑選飾演魯迅先生一角時,又常讓人感到戲骨凋零。難覓形神兼備的演員。演過魯迅先生的不少,但值得回味的莫過於李雪健,濮存昕兩個老戲骨了。一人形似一人神似,也可聊慰大家想念故人之心了。提到李雪健,很多人都不陌生。作為一代老戲骨,演技可謂是榜上有名的。他演的秦始皇,張作霖等等都是深入人心的。
  • 《人民公敵》首演完美 濮存昕為王學兵點讚
    當晚,導演姜偉、刁亦男、周韻、李亞鵬、濮存昕、祖鋒、董勇、李光潔、王瀾、郝雲等眾多明星大腕兒前來捧場助陣。這部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著被無數次搬上舞臺,經典程度可見一斑。此次,王學兵獨挑大梁登上闊別十七年的舞臺,整個劇場座無虛席,儘管在開場時因設備故障中斷了幾分鐘,但當演出恢復正常,現場觀眾的反響更為熱烈,演出過程中幾度響起掌聲。
  • 演過魯迅的不少:李雪健形似,濮存昕神似,他沒演卻形神兼備
    因其尊崇的地位,所以在如今演戲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在挑選飾演魯迅先生一角時,又常讓人感到戲骨凋零。 難覓形神兼備的演員。演過魯迅先生的不少,但值得回味的莫過於李雪健,濮存昕兩個老戲骨了。一人形似一人神似,也可聊慰大家想念故人之心了。
  • 濮存昕為留守兒童開啟「心靈成長之旅」
    本報訊(記者 郭佳)走進清華、北大,感受人文積澱;到北京人藝博物館參觀,體會戲劇藝術的深厚底蘊;探訪中央電視臺節目製作基地,見證作品打造的全過程……近日,濮存昕愛心基金聯合北京銀行共同組織的「讓孩子笑起來」第六屆心靈藝術夏令營開幕,來自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湘潭、烏魯木齊等地的30多名留守兒童和城市兒童手拉手探訪北京文化藝術勝地,參與藝術學習和文化體驗,
  • 《茶館》「第二代」主演聊角色創作幕後
    濮存昕飾常四爺 1999年版起飾演至今  從秦二爺變常四爺,是機會  提到1999年的《茶館》重啟,濮存昕坦言,「沒有林兆華,也沒有人能擔當起《茶館》重排。」1992年第一代「茶館人」告別演出時,報紙標題寫著《人藝旗幟能打多久》,《茶館》由新一代人藝人接手重排被看作是不可想像的事。這不是由一兩個演員就能挑起來的戲,必須有團隊集體水準保障才能演。
  • 上遊觀劇|川話版《茶館》:用方言詮釋京味兒意義在哪裡
    上遊觀劇NO.36川話版《茶館》李六乙導演作品重慶群星劇院2018年10月19-20演出川話版《茶館》問世一年,戲劇界關於它的討論很多,雖然大方向看業內普遍予以肯定,導演李六乙也因此拿了不少榮譽,但一些獨立戲劇人仍表示質疑,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地地道道的京味兒用四川話表現,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 濮存昕參加深圳萬象戲劇節開幕式,現場還有這些京城文藝界人士
    昨日,濮存昕、傅維伯、彭濤、孟丹峰、張然、董汶亮、李珊、李崢、何繁等眾多北京戲劇界人士,匯聚在深圳萬象天地劇場,共同迎接「2020萬象戲劇節」盛大啟幕。濮存昕資料圖 圖文無關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於2018年萬象天地劇場負責人曉曼在開幕詞中表示:「萬象戲劇節的主題叫『戲劇點亮城市』。我們希望通過戲劇重新彌合疫情帶來的人和人的隔閡,希望用好的戲劇作品連接人和人之間的情感,讓這個城市更有溫度。」
  • 王翔淺新書發布 濮存昕贊日本四季劇團"他山之玉"
    王翔淺新書發布 濮存昕贊日本四季劇團"他山之玉" 時間:2018.12.01 來源:新浪娛樂 分享到:
  • 濮存昕開始並不積極,如何讓他改變
    發起人濮存昕和當地彝族小朋友一起演出。「我不是月亮,看不見山外;山外那座山,我渴望看見……」作為第二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開幕大戲,歌劇《聽見索瑪》講述了涼山「懸崖村」從山腰搬到山下的故事,這幾句唱詞抒發著當地彝族人想要看到更大更美好世界的渴望,也回答了許多人的疑問:為什麼當初還未摘下貧困帽子的大涼山要舉辦一個國際戲劇節?因為要讓大涼山看到世界,也讓世界看到大涼山。
  • 觀眾熱捧話劇《茶館》:有老版九成功力
    昨晚,這部經歷了50多年風雨的經典之作在琴臺大劇院亮相,吸引了1000多位「茶客」前來捧場,梁冠華、濮存昕、馮遠徵等多位「大腕」同臺飆戲。儘管演出中偶有小意外,但觀眾依然給出了很高的評價:「有老版九成的功力!」關於戲:經典就是經典《茶館》的魅力,從黃牛的雲集可見一斑。
  • 學而思網校《同一堂課》正式收官 濮存昕搭檔馬未都「課」串近代史
    如受人喜愛的「觀復貓」一樣,「貓」的形象在馬未都的描述下,儼然變身成深受孩子喜愛的文化傳播使者。老舍在作品中講述的「貓國」奇遇、智慧「貓人」一舉一動的反諷象徵,以及故事裡所折射的近代歷史縮影也變得引人入勝。課堂之外,孩子們也隨著馬館長走進了觀復博物館,聽「馬霸霸」細數「文化喵」的前世今生,也在「貓館長」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跟隨文物了解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