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在新年期間吃的「御節料理」,是舊年裡事先準備好並裝在多層方形漆器中的。這種食盒叫做「重箱」,一年裡只有在新年期間、春天「花見」即戶外賞櫻花、秋天全國小學舉行的運動會,總共才三次機會拿出來用,令人感覺非同尋常、歡喜不已。
至於「重箱」裡要裝什麼樣的菜餚,則因地而異。我小時候在東京,母親做的「御節料理」,主要是把冬菇、芋頭、蓮藕、蒟蒻、昆布卷等紅燒而制的。另外至多是甜味黑豆啦、染紅的醋章魚、紅白兩色外皮的「蒲矛」魚糕、「伊達卷」魚肉雞蛋卷等等。
所以,結婚以後到大阪和神戶之間的婆家去拜年,第一次吃到關西風味「御節料理」,其豪華豐富,叫我刮目相看。把事先煮熟的牛蒡條用牛肉片捲起來紅燒的「八幡卷」啦、「數子」即黃色悅目吃起來清脆可口的鯡魚子啦、看似金幣喜氣洋洋的「慄金團」啦、「田作」即拔絲小沙丁魚啦、公公叫「生鮨」的醋醃鮁魚啦,一個一個都非常精緻好吃。
無論是東京式的還是關西式的,凡是年飯都有寄託美好願望的意思。譬如:黑豆代表勤勞到曬黑,蓮藕代表前景良好,「數子」代表子孫興旺,「慄金團」代表金玉滿堂,「田作」代表田地肥沃等。這跟廣東人過年吃蠔豉髮菜、竹報平安等是同一個道理。
這些年頭,一方面日本家庭的平均人口直線減少,另一方面如今的小孩子也不大愛吃傳統日本菜了。結果,曾經都是各家主婦花幾天親手做的「御節料理」,越來越多人覺得買來吃就算了。於是每年到了初冬,各家百貨商店、郵購食品公司等開始接受「御節料理」的預約。價錢從幾千日圓到幾萬日圓(相當於人民幣幾百到幾千塊)不等,「重箱」裡裝的菜餚種類也從二十幾種到三十幾種不等。再說,為了迎合現代人口味,有些商家都推出西式或中式的「御節料理」。西式的會包括煙燻三文魚、烘烤豬肉片、海鮮沙拉等。中式的則會包括東坡肉、棒棒雞、幹燒明蝦、涼拌海蜇等。總之,「御節料理」的出售額反映出是年的經濟景氣如何。
傳統「御節料理」不再流行的一個因素,是富裕的現代人不習慣吃剩菜。從前的人三天重複地吃「重箱」裡的菜餚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如今可不同了。最近,我就聽到一位母親說:「『御節料理』嘛,買來給孩子們看一看就是了,算是上一堂傳統飲食文化課!」(新井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