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以弗所古城--神聖、神秘、榮耀的城市

2021-02-06 兔兔旅行

今天就是講故事哈,提起土耳其,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伊斯坦堡、棉花堡、卡帕多奇亞的熱氣球、洞穴酒店,或者是費特希耶的滑翔傘。但是土耳其作為一個文化底蘊很深厚的國度,不僅僅只是有浪漫,還有更多讓人心馳神往的名勝古蹟,它們都在向世人訴說著土耳其過往的一段段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比如今天我們就要帶來的故事,就發生在著名的以弗所古城,這座神聖、神秘、榮耀的城市,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那些年的那些事兒,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土耳其。

關於以弗所古城的建立,有這樣一個傳說:公元前10世紀,多利安人入侵雅典,迫使雅典愛奧尼亞王子安德羅克勒斯尋求一個更加安全的住所,於是這位王子去詢問先知德爾菲。先知預言說:「魚、火和野豬將會帶領你建立一座新的愛奧尼亞之城。」於是,安德羅克勒斯帶著他的船員們穿越愛琴海,來到安納託利亞。王子在海灘歇息的時候,海員們在一旁捕魚熬湯,可是捕上來的魚不肯乖乖地待在鍋裡,它們跳來跳去,掀翻了鍋,壓塌了煤堆。坍塌的煤堆引起了大火,點燃了附近的森林,濃煙之下,森林中跑出一頭野豬。安德羅克勒斯看到眼前的景象,想起了先知的預言,於是決定就在這個地方建立以弗所城。

 在古城遺址裡面,至今依然保留了許多古希臘的元素,比如希臘石柱、希臘神話雕塑等等,歷經幾千年,依然保留比較完整。

古城內最為有名的便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建築,建築時間前後長達120年,圖片是阿爾忒彌斯神廟的復原圖,現在只剩下幾根石柱還在原地。阿耳忒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主掌狩獵與野獸的女神,後來被視為月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在羅馬神話中她又被稱為黛安娜,但阿耳忒彌斯神殿並非用以祭祀這位女神,而是以弗所人為祭祀一位安那託利亞(小亞細亞)古老的女神而修建的,而安那託利亞的女神被以弗所人比作心目中的阿耳忒彌斯,因此神殿以阿耳忒彌斯的名字命名。

很不幸的是當時主持發掘古城的是英國的考古人員,神廟的大部分藝術品都被英國人帶走,今天收藏在大英博物館。

大家知道這個品牌嗎?沒錯, 這是世界著名的體育品牌:耐克。千萬不要以為耐克的這個「√」的意思就是:選擇耐克就是正確的喲!耐克的這個品牌背後是希臘的神話。

耐克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的勝利女神尼姬(Nike),在以弗所古城裡就有一個最接近原神話的勝利女神尼姬的浮雕,如圖所示,是不是很像耐克品牌的「√」呢?尼姬女神是勝利的化身,Nike是古希臘語,而她的羅馬名字叫Victoria ,寓意都是勝利的意思。

奢侈品牌愛馬仕的創始人Hermes,其名字的就是來自於希臘神話中司職商業和畜牧的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的赫爾墨斯,在以弗所古城內也有赫爾墨斯的雕像。如圖所示

公元前133年,羅馬帝國佔領了這座城市,並使之成為了羅馬帝國亞細亞省的省會城市,經過羅馬帝國的經營,這裡成為了羅馬世界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常駐人口有25萬,鼎盛時期擁有40-50萬人口,長達100年的時間。

以弗所常常被西方人稱之為土耳其的龐貝,但以土耳其的龐貝來形容以弗所是有失公允的。以弗所是地中海東岸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典城市,也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在城市規模、歷史、經濟、宗教影響力等諸多方面,龐貝都難極其項背。

古城內的標誌建築之一、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當屬塞爾蘇斯圖書館(如圖所示)。塞爾蘇斯圖書館是當時羅馬帝國在世界上的第三大圖書館,第一大圖書館位於埃及亞歷山大市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第二大圖書館是位於土耳其帕加馬古城的帕加馬圖書館。

這座圖書館與基督「十二聖徒」之一保羅記載的完全一樣:建築恢弘,雕塑精美。這些建築歷經兩千多年,屹立不倒。有意思的是,在圖書館裡面,有個後門,有一條秘密通道,可以直達附近的娛樂場所。古羅馬人的生活非常豐富多彩。

圖書館門口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街道兩側商家林立,繁榮至極,一直通往大劇院。在街道的兩側地下,是古羅馬最先進的排水系統(如圖),跟我國秦始皇陵的排水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

羅馬人的生活非常講究,每次外出回城,必須先去公共浴室衝洗一下才可進城。為了方便大家的交流和方便的舒適度,羅馬人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衝水廁所(如圖),這是羅馬的公共廁所,引入的水流不間斷的衝洗排汙通道,非常方便。現在我們國內偏遠地區的一些學校廁所都還是類似這樣的方式。

公廁牆壁內嵌著瓦釉的水管,裡面灌輸的熱水保證了衛生間內部的溫度,很像我們今天使用的暖氣。古羅馬貴族們為了避免接觸冰涼的石板,在如廁之前,先讓奴隸把石板坐熱了之後,自己再去「享用」。

羅馬人很擅長城市的建設,除了生活必須的設施之外,當然少不了的就是羅馬城市的標配--圓形劇場。劇場能容納25,000觀眾,是完全露天的;主要用來演出戲劇,在羅馬晚期角鬥士表演還在劇場裡舉行。至今保存非常完整,這是羅馬人的主要娛樂方式,現在,土耳其每年一度的駱駝摔跤冠軍賽每年冬天在任然會在這裡舉行。如果您喜歡唱歌,可以在這裡高歌一曲,劇場的設計會讓您的歌聲迴蕩在古羅馬的時空當中。劇場的前面,就是浪漫的愛琴海。

以弗所同時也是基督教的聖城之一,以弗所城像許多古老而神奇的城市一樣在歲月裡滄桑。19世紀後半葉人們的一次偶然的發掘才使它重新為世人所知曉。考古學家們用刷子而不是鐵鏟在這裡工作了多年,才終於確認這就是《聖經》裡曾經提到過的那座著名城市以弗所的遺址。

羅馬帝國時期,以色列也是屬於羅馬帝國的地盤,所以在以弗所有不少猶太人,也建立了猶太會堂,與異教徒辯論,他宣揚真神上帝的思想,號召民眾摒棄偶像崇拜。。基督「十二聖徒」之一的保羅來到了以弗所,居住在了這裡,並在這裡布道傳教,成立了以弗所新約教會。

剛開始的傳教的時候,遇到了重重阻礙,因為這裡不僅有猶太會堂,還有許多靠羅馬文化為生的工匠,引發了利益的衝突,遭到打壓、迫害等,在《聖經》中都有詳細記載。在保羅遭到迫害,被迫入獄之後,他在監獄裡寫成了《以弗所書》,在基督教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耶穌基督被羅馬人迫害,為避免家人受到迫害,耶穌囑託門徒約翰受耶穌,帶著聖母瑪利亞去到了以弗所,在離以弗所7公裡處山上的小屋中安頓下,這就是後來聖母終老之地——聖瑪利亞故居。

 很長一段時間,這座小屋的地點都是一個謎,直至18世紀末,從未去過土耳其的一位德國修女在異象中看到了瑪利亞在以弗所的石頭小屋,一位作家記錄下了她描述的地點。1891年,在修女所述地點發現了一間7世紀的石屋,並且下面保留著1世紀時的殘垣,聖母故居就以這樣神奇的方式被世人發現了。現在的小聖堂是1951年復建的,內部供奉著聖母像,如果願意可以點燃許願蠟燭祈願祝福。這裡也成為了基督教徒朝聖的重要地點之一。

在古城內有一座保存很好的哈德良神廟,這是為了紀念羅馬皇帝哈德良凱旋而建造的神廟,這座神廟也似乎預示著這座城市的未來會逐漸衰落

因為哈德良皇帝一生中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就是猶太戰爭,血洗耶路撒冷,殺害了58萬猶太人,燒毀猶太第二聖殿,從此猶太人踏上了長達19個世紀的全世界流浪的不歸路。他的第三任繼任者多米提安推崇「皇帝崇拜」,開啟了長達對基督徒三百年的迫害。這對於猶太人和基督教都是毀滅性的打擊,也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轉眼時間來到了15世紀,拜佔庭帝國時期,長久以來的宗教積怨衝突、內部動亂,以弗所古城已經搖搖欲墜,最終在奧斯曼帝國大軍的最後一擊下,拜佔庭帝國從歷史上消失,以弗所古城也被伊斯蘭信仰的奧斯曼帝國拋棄。

至此,跨越了2000多年且一直繁榮的以弗所落下了歷史的帷幕,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幾百年之後的今天,以弗所古城又另一種姿態繼續著它的使命,繼續向世人講述那過去的種種恩怨情仇,這是屬於以弗所的故事,你想去現場聆聽嗎?

相關焦點

  • 以弗所,土耳其的龐貝古城
    曾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亞底米神廟就修建在這座古城。它曾經是個活力四射的城市,擁有超過250,000名居民。算上商人、海員和阿爾忒彌斯神廟的朝聖者。這個數字還會更多一些。這意味著,在以弗所就能充分領略地中海世界的包羅萬象、豐富多彩及各色人等。當時的以弗所是如此的重要和富裕,其阿爾忒彌斯神廟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同時也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以弗所古城——《浪漫在土耳其》
    今天要參觀的是著名景點——以弗所古城。以弗所於公元前10世紀建城,早期是古希臘城市。在古羅馬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是羅馬帝國中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在城市規模、歷史、經濟、宗教等諸多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公元一世紀時這裡的人口就達25萬。以弗所城幾經沉浮,最終在15世紀衰落,如今以弗所是地中海東岸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典城市。
  • 土耳其:參觀貝爾加馬古城和以弗所
    雖然古城有2400年歷史,但現在挖掘出來的99%是 羅馬 時代的建築,曾經是 羅馬 帝國 亞洲 部分首都(公元262年發生第一次地震,古城遭地震破壞之後,山頂被廢棄,遷首都以弗所),是小亞細亞二、三個 大城 市之一。
  • 行攝土耳其------以弗所古城
    以弗所古城位於伊茲米爾市(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以南約50公裡,公元前11世紀由希臘愛奧尼亞人興建。以弗所,這個新約《聖經》中出現過的地名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是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古希臘羅馬古城。
  • 【土耳其】以弗所古城 特洛伊木馬
    2019.9.伊茲密爾,以弗所古城。一來到以弗所古城,就被遺址宏大完備的場景所驚嘆。
  • 以弗所古城:土耳其的龐貝
    以弗所古城可以說是土耳其最著名的古代遺址。這座位於愛琴海邊的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古城,常常被西方人拿來與龐貝古城相提並論,但其實,無論在城市規模,還是在歷史厚度方面,龐貝都難以望其項背。
  • 難忘土耳其以弗所古城
    難忘土耳其以弗所古城   大凡到過土耳其以弗所古城的遊客,沒有一個不震撼驚嘆的!
  • 【土耳其以弗所】喵星人守護的希臘古城
    在土耳其隨處都可以看見喵星人的蹤跡,特別是在以弗所,簡直就是它們的遊樂園,無處不在孤傲喵星人愜意生活的身影。這些有著兩三千年歷史的精美石柱,儼然就是他們的食碗水盆和臥床,這絕對是世界上最奢侈的餐具寢具!
  • 土耳其:參觀貝爾加馬古城和以弗所
    雖然古城有2400年歷史,但現在挖掘出來的99%是 羅馬 時代的建築,曾經是 羅馬 帝國 亞洲 部分首都(公元262年發生第一次地震,古城遭地震破壞之後,山頂被廢棄,遷首都以弗所),是小亞細亞二、三個 大城 市之一。
  • 土耳其最熱門的景點之一,以弗所古城古色古香的廢墟
    以弗所位於曾經的凱斯特古河口,包括隨著海岸線不斷西移,而不斷在新地址上建起的一系列古希臘、羅馬定居點。以弗所古城古色古香的廢墟,是土耳其最熱門的景點之一,海一直吸引著遊客。這座紀念碑位於土耳其西海岸附近的小鎮塞爾丘克。在公元前二世紀這裡有一個城市,和城市以弗所曾經在這裡建成一個埠。全鎮達到了羅馬帝國時期的最高峰-這是羅馬之後的第二個最重要的城市。
  • 以弗所,在「土耳其的龐貝」回望3000年的文明
    古羅馬時期,這裡是帝國的五大城池之一,小亞細亞省的首府,更是基督教早期重要的活動中心,聖保羅的《以弗所書》、聖約翰的《福音》都與這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隨著經年累月的淤泥擁塞,海岸線外移,和頻繁的自然災害,以弗所漸漸蕭瑟衰敗,成為被歷史淡忘的「土耳其龐貝」。
  • 《土耳其塞爾丘克以弗所古城自然風景》蠹書蟲-聯合拍攝
    以弗所(EPHESUS,土耳其):古典早期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以弗所在古代安納託利亞(Anatolia)是一座愛奧尼亞(Ionian)希臘城市,在公元前10世紀由雅典殖民者建立。該城坐落於愛奧尼亞,基士特河口從這裡流向愛琴海(AegeanSea),也是帕尼歐尼亞同盟的一部分。
  • 學正畸遊世界 之 土耳其-以弗所古城
    以弗所古城以上兩篇文章的作者都與愛琴海沿岸的伊茲密爾省有關,在愛琴海的沿海,土耳其擁有兩座著名古城,一個是伊茲密爾,另一個就是以弗所。這期就從位於伊茲密爾省塞爾丘克縣附近的著名的景點「以弗所古城」開始吧。
  • 【 文化】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古希臘遺址——土耳其以弗所古城
    、歷史、經濟、宗教影響力等諸多方面實力碾壓龐貝古城的古希臘羅馬古城,這就是被西方人稱作「土耳其的龐貝」的「以弗所古城」(Efes),它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古希臘遺址。 以弗所古城位於土耳其小鎮塞爾丘克(Selçuk),離該國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約50公裡,雖然至今只挖掘了一小部分,但是已足以將這座古城昔日的繁華展現得淋漓盡致:通往海港的寬闊的街道、規模宏大的露天大劇院、建築精美的塞爾丘克圖書館、世界上最早的妓院、公元前即已在古羅馬出現的「座便」……。
  • 土耳其最後一站——千年古城以弗所
    土耳其的最後一站,文濤、軼君及當地朋友守信,飛向藍寶石般的愛琴海,走入一座被時間遺忘的宏偉古城——以弗所。在這裡,有殘存千年的建築奇蹟,有古希臘大學者留下的文明之音,有基督教信徒的朝聖蹤跡,還有一位「月亮女神」,靜靜等待文濤一行人的到來......
  • 土耳其遊記之三——在以弗所古城中談古論今
    安德羅克勒斯看到眼前的景象,想起了先知的預言,於是決定就在這個地方建立以弗所城。這只是一個關於以弗所古城來歷的傳說。其實以弗所古城,又常被譯為艾菲斯古城。位於愛琴海岸附近的巴因德爾河口處,在歷史上,它曾是呂底亞古城和小亞細亞西岸希臘的重要城邦,幾經變遷,後成為了土耳其的一部分。
  • 以弗所古城風貌
    地中海東岸保存得最完好的古典城市,羅馬帝國中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早期基督教的重要中心,公元前10世紀建城
  • 以弗所 愛琴海古城嘆滄桑
    省會伊茲密爾市是土耳其第三大都市、第二大港,舊稱「士麥那」。伊茲密爾還保留著眾多的古希臘和羅馬名勝古蹟。其中, 以弗所古城遺址位於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以南大約50公裡的塞爾丘克小鎮裡。阿爾恰特位於伊茲密爾周邊約1小時車程處。   驢友印象   想要了解、膜拜希臘文明,除了前往希臘本土以外,土耳其的伊茲密爾省也是不可不去的地方。
  • 亞洲曾經的羅馬帝國大都會——土耳其以弗所古城
    土耳其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歐洲與亞洲在歷史和文化上的交融,以弗所古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土耳其:以弗所古城,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以弗所古城 --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的古城之一,這裡曾經是羅馬帝國的五大城市之一,在古希臘和羅馬時期曾經繁榮盛極一時。當時以弗所憑藉著便利的海上貿易,發展成為地中海地區經濟文化最為繁盛的城市,人口達到了22萬,是整個小亞細亞地區商業、政治文化宗教的中心,最為有價值的一個古城,它的城市建設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