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摩託車進軍越南,從市場80%到不足5%,價格優勢為何不起作用

2020-12-11 寧文山

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大大加強了自身與世界市場和貿易體系的融合。在本世紀初,中國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和生產原料,而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因此在發展中低端製造業上具有很強的成本價格優勢。

很快,中國在產業鏈低端站穩了腳跟,成為世界工廠。時至今日,中國製造已經走進了世界各國的千家萬戶,許多領域的市場份額均佔據主導地位。

然而,中國製造的摩託車雖然同樣具有無可比擬的價格優勢,卻在越南市場從風頭正勁走向了滑鐵盧,然而,當我們深究之時,才能發現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從中吸取教訓,才能推動中國製造的進步。

早期的風光時刻

1993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摩託車生產國。此前的中國摩託車產業主要以國內市場為著眼點。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那時國內的市場發展趨勢蓬勃,足以養活眾多的摩託車製造企業,而且放眼國外,各路大型品牌尤其是來自日本的摩託車競爭力很強,憑藉技術、服務、價格優勢牢牢把控著市場的主導地位。

隨著中國本土摩託車製造產業的成長以及本土市場的飽和,各大公司也開始布局國外市場,以尋求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那時的越南正是舉世聞名的摩託車王國。由於摩託車的機動性好,與汽車相比價格親民,且對停車條件要求不大等優勢,還有越南路況較差以及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客觀情況,摩託車成為越南人最普遍的出行方式,平均每兩個越南人就有一輛摩託車。

中國相比日本摩託車,更是能夠在價格優勢上大顯身手。除了中國在原材料、勞動力價格等方面的固有優勢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國與越南的地理距離更近,產品運輸成本就會更低(摩託車在中國生產組裝,然後運往越南)。

因此在價格更親民的中國摩託車蜂擁而至後,很快就改變了越南摩託車市場的格局,取代日本摩託車佔據了越南市場的主導權,市場份額一度達到80%以上。

從低價格到低質量

隨著中國本土品牌的摩託車佔據了越南市場霸主地位,以及國外競爭者被迫退場,中國各個品牌之間並沒有團結一致鞏固中國摩託車市場份額,而是選擇了相互廝殺,意圖在眾多國內摩託車品牌中鶴立雞群,成為唯一的市場霸主。

然而,各個品牌都是依靠激烈的價格戰殺入越南市場的,因此國內品牌之間競爭中的價格優勢並不能再次凸顯出來,可是他們「以價格取勝」的傳統思維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於是在銷售上無法拉開較大差距的情況下,他們決定從生產端進行「微操」,以取得更廣闊的利潤空間。

所謂「微操」,就是在生產端大幅度壓縮成本,這樣就可以在價格變動不大的情況下增加每輛摩託車的利潤。

為了達到這種目的,中國企業不是選擇推動技術進步,改良產品,提高生產效率以降低成本,也不是減少從生產到銷售無用的環節成本,而是通過最傳統的方式——即降低原材料的採購成本。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廉價幾乎等同於劣質,也就是摩託車生產商暗中偷工減料。

就這樣,中國摩託車在穩定或降低既有價格的情況下,隱瞞消費者降低了摩託車的質量。短期內,這種負面效應並沒有凸顯出來,目光短淺的中國製造商以為這是一種可以持續貫徹的戰略。

因此在成本、質量和價格上一壓再壓,甚至賣得比國內還要便宜

然而,越南的消費者並不傻,他們在經過長期使用後,發現中國的摩託車壽命大大降低了,用不到2-3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會輕易壞掉,即使是小磕小碰的小型事故也可能導致摩託車受損甚至報廢。

反觀日本,由於常年積累的技術上的優勢和更為精湛的工藝,日本摩託車的壽命是中國摩託車的數倍,而且日本摩託車在受到中國品牌的衝擊之後,更是加大力度降低生產成本。

不過與中國不同,他們選擇的是技術的創新而不是偷工減料。因此更廉價的中低端摩託車型號進入越南市場,嚴重衝擊了中國摩託車的地位。

這時,越南民眾開始反感甚至抵制來自中國的劣質摩託車了,而中國摩託車生產商要付出代價的,不僅是市場份額的下降,還是品牌形象的沒落、消費者黏性的下降和嚴重的不信任心理。因此,中國摩託車再次受到了日本摩託車衝擊。

售後服務的缺失

雖然由上文所提,中國摩託車在早期佔領了越南市場,但是市場份額的亮眼並不代表中國品牌已經在越南站穩了腳跟。

俗話說「打江山易而守江山難」,中國品牌還要從產品端、服務端等方面入手,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售後服務與諮詢,才能讓消費者形成對自家品牌的好感和依賴,建立龐大且穩定的客戶群體。

而中國廠商們的思維是,由於利潤只是來源於產品的出售,所以他們只關心如何賣掉更多的摩託車,至於售後消費者的使用情況和維修需求與我統統無關,因為售後需要高額成本,與我壓縮成本空間的初衷相悖。

因此中國廠商們只是在越南廣泛尋求產品經銷商,而沒有建立起類似汽車4S店那樣完善的經營網點和售後服務體系。

加之偷工減料導致中國摩託車飽受詬病,因此在越南國內維修非常困難,這樣的行為無疑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犯。所以,中國摩託車敗走越南,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小結

中國摩託車之所以江河日下,還是因為目光過於短淺,在短期內取得市場的主導地位之後,沒有進一步從消費者權益著想進而樹立起穩固的品牌形象,反而一味地偷工減料,不斷地挑戰消費者對於質量的底線

最終終於親手砸掉了自己的招牌,給其他競爭者以捲土重來的機會。

這個案例對於今天的中國企業也是很有借鑑經驗的,就是要從長遠布局,不能唯經營額是圖和以價格戰作為永遠的制勝法寶,而是要堅持技術創新,以質取勝,才能在市場上獲得更廣泛的認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從80%到不足5%!國產摩託,是如何一步步把越南市場送給日本的!
    從80%到不足5%!國產摩託,是如何一步步把越南市場送給日本的!說起摩託車,前些年國內居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就是摩託車。但後來隨著禁摩限摩政策的推出,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尤其近年來,居民的交通工具基本已經被汽車取代。
  • 從80%市場份額到敗走越南,中國摩託車是這樣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然而,自1998年以來,隨著中國摩託車製造商進入越南市場,越南摩託車市場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從1999年開始,中國摩託車企業開始進軍越南市場。國內摩託車品牌大多以越南市場為主要出口目標,包括力帆、嘉陵、宗申、隆鑫等品牌摩託車相繼進入越南市場。
  • 國產摩託車在越南市場銷售冷淡
    在越南,摩託車是比汽車更加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也許在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見到像越南這樣的摩託車大軍,而在位置和製造業上的優勢,使得我國在越南的摩託車市場份額一度佔到70%左右。
  • 中國摩託車曾在越南市場叱吒風雲,為何現在卻是潦草離場?
    摩託車也開始在我們的視線裡越走越遠,低排量少汙染的交通工具會逐漸替代。但是中國摩託車曾經在世界第四大摩託車市場的越南叱吒風雲,但現在卻是潦草離場,是什麼原因導致,曾經佔據越南80%市場的中國摩託車,到最後了無音訊呢?
  • 搭「一帶一路」順風車,王派進軍越南市場
    越南被稱作「摩託車王國」,因道路狹窄,交通基礎設施落後,摩託車又比自行車和電動車行駛得更遠,因此摩託車是這裡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幾乎每個家庭都以摩託車代步。隨著電動車的逐漸普及,其「既環保又經濟」的優點也被越來越多的越南消費者所認識,電動車銷售市場非常可觀。
  • 日本摩託車,佔據越南98%市場,中國摩託車為何全面退出?
    截止2019年,越南全國人口已經超過了9700萬。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長速度,越南全國人口突破1億人,根本不是什麼問題。我們需要注意另一個數據,越南全國的摩託車保有量,達到了4500多萬輛,而且還在以每年300多萬輛的速度增長。從摩託車保有量來看,僅次於印度和中國。
  • 中國摩託車在越南如何?越南人眼中劣質的代名詞,國產摩託怎麼了
    其實中國的國產摩託車並不是沒有進入過越南市場,曾經的中國摩託車在越南市場上也是大放異彩,雖說最早佔據越南的摩託車市場的是日本的摩託車企業,早在上世紀末,日本的摩託車就佔據了越南的摩託車市場,有數據顯示,1998年的時候,日本的摩託車在越南佔據了98%的市場,這個比例可以說是相當驚人了。
  • 曾壟斷越南市場的中國摩託車,卻「死」於價格戰,被日本打敗?
    現在的中國製造,一直在往中國創造轉型,有一些產業轉型的已經十分成功,中國自主創新的技術,也有不少已經位居世界前列。2018年港珠澳大橋的成功開通和復興號的再次提速,都讓我們自豪不已。但面對這些成功,我們不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反而應用一種更為嚴格的眼光去審視過去的不足。
  • 談一談越南第一大交通工具摩託車
    越南胡志明市路上的摩託車 陸典谷攝 三、中國品牌摩託車為何在越南折戟沉沙?越南每年上百萬輛的摩託車銷量中,中國品牌幾乎難覓身影,為什麼?這一切從20多年前的一場中國摩託車「價格戰」說起。上世紀90年初,中越關係正常化。大約1998年中國10多個品牌的摩託車也跟著進軍越南市場。但此時越南摩託車市場已是日系品牌的天下。中國品牌怎麼突圍,唯有放大招:「價格戰」。
  • 越南街頭摩託車成災,為何是日本製造沒有國產?越南人說出了實話
    在越南首都河內的街頭摩託車多的像蝗蟲一樣,但這麼多的摩託大都是日本品牌,為什麼沒有中國造的摩託車呢?摩託車是越南民眾的主要交通工具,不管在越南的什麼城市都是這樣的,現在越南的摩託車保有量已經到了一億!越南是號稱是摩託車保有量全球第一的國家。
  • 中國摩託車為何在越南慘遭滑鐵盧?還沉迷於價格戰的,醒醒吧!
    中國摩託車進入越南市場之後,成也價格,敗也價格。 剛開始,通過更具競爭力的價格開拓市場無可厚非,可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難啊,廣大的市場僅僅依靠低價競爭,而不靠品質沉澱的話,是很難守住的。 請看中國摩託車和日本摩託車在越南江湖的故事: 1998年,中國摩託車進入越南市場,通過價格戰把原先佔有80%市場的日本摩託車擠到了一邊。
  • 從佔領80%市場到走向消失,中國摩託車在越南經歷了什麼?
    而與我國相鄰的東南亞地區許多國家的經濟條件並不是太好,比如越南,對於他們來說買車的成本太高,也沒有必要,所以他們往往會退而求其次選擇摩託車出行方式,因此這個國家對摩託車的需求是相當龐大的,據悉現在越南擁有超過9000萬的人口,國內擁有4500萬輛摩託車,這也就意味著平均兩個人就擁有一輛摩託車。
  • 「摩託車敗走越南」教訓深刻,中國汽車出口,如何應對?
    摩託車敗走越南教訓 進軍國際市場,中國企業可謂經驗豐富,當然教訓也非常慘痛;以中國摩託車敗走越南市場為例 面對越南市場的誘惑,中國的摩託車在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大舉進入越南市場。 中國產品搶佔市場當然不忘殺手鐧:低價,低到到難以想像的地步。 在中國摩託車進入越南之前,越南市場主流日本車的價格為2100美元左右,而重慶力帆的摩託車售價格只要日本摩託車的一半。
  • 中國摩託車在越南被嫌棄,人均一輛摩託車,卻沒人購買中國摩託車
    大家應該都知道,越南是一個摩託車大國,因為越南的道路不寬,交通設施也不完善,摩託車也比自行車方便快捷,所以摩託車成了越南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且每個家庭都會有摩託車。但是中國摩託車在越南被嫌棄,人均一輛摩託車,卻沒人購買中國摩託車。
  • 越南街頭摩託車成災,4500萬輛摩託車,為何很少看到中國製造?
    越南街頭摩託車成災,4500萬輛摩託車,為何很少看到中國製造?都知道摩託車是越南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截止2018年,越南總人口達到了9200多萬。在越南國內,總計擁有4500萬多輛摩託車。也就是所在2個越南人當中就會有一輛摩託車。這其中還排除了孩子和老人。
  • 中國製造在越南遭嫌棄,人均一輛摩託的越南,為啥沒人買中國摩託
    其實中國的國產摩託車並不是沒有進入過越南市場,曾經的中國摩託車在越南市場上也是大放異彩,雖說最早佔據越南的摩託車市場的是日本的摩託車企業,早在上世紀末,日本的摩託車就佔據了越南的摩託車市場
  • 國產摩託車處境艱難,越南市場佔比大幅縮水,昔日輝煌能否重現?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加,導致摩託車數量也在急劇減少,為數不多的摩託車生產企業也開始轉型,好多廠商也開始改造汽車。由於在國內發展受到各個方面的限制,所以國內摩託車品牌也紛紛拓展海外市場。不得不提的是,國內的摩託車品牌在越南就獲得了非常高的人氣,而且國產摩託車品牌在越南市場佔有的份額曾一度達到80%,但是由於各種原因,現在國產摩託車在越南市場也遭到了「滑鐵盧」。國內的處境不好,在越南市場也開始四處碰壁。原來80%的市場份額現在逐漸下降到了5%的份額,這其中隱藏著的真正原因也令人無可奈何。
  • 越南摩託車泛濫成災,為何卻看不到「中國製造」?原因很現實!
    而中國也素有"世界工廠"之稱,因為中國工人做工比較精良,產品質量受到嚴格控制,所以"中國製造"在全世界很受歡迎,產品價格也因為其高性價比,受到全世界客戶的青睞。以家電為例,中國的自主品牌海爾、美的、格力等也風靡全球。海爾是中國在海外家電市場的領頭羊。早在2016年,海爾的全球市場份額就已經超過10%,位居全球第一。從那時起,海爾多年來一直是銷量第一。
  • 人均一輛摩託車的越南,為什麼很少有中國製造?來看看怎麼回事
    摩託車確實是種很特別的交通工具,它既可以為我們提供便利,也可以感受到發動機那轟鳴的刺激聲,所以在不禁摩的城市,道路上也是可以看到大量的摩託車,但相對來說市場就小了很多,我國的摩託車生產商也把目光轉向了國外。
  • 國產摩託車遭嫌棄,越南人均一輛摩託車,為啥不買中國造?
    如今國內有100多個城市限制摩託車出行,因此大多數人都是開車或騎電動車去上班。不過在越南,人們的常用代步工具就是摩託車,並不是因為他們沒錢,而是因為覺得摩託車更加實用。早在很多年前,國產摩託車在越南就特別受歡迎,可近幾年遭到了嫌棄,為什麼人們寧願購買本田摩託車,也不買中國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