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4千公裡飛鐵提出背後:技術未成熟,呼籲資本和政府介入

2020-12-21 大洋網

高速飛行列車效果圖。

8月30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稱「航天科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投下重磅,宣布已聯合國內有關單位,開展了「高速飛行列車」的研究論證,時速最高可達4000公裡。憑藉這一超過3倍音速的速度,讓公眾直呼其為「飛鐵」。

所謂的「高速飛行列車」,原理即是利用真空管道和超導磁懸浮技術,實現超音速的「近地飛行」,被譽為人類未來的「第五種交通方式」。而實際上,中國早在2000年前後就已引入真空管道磁懸浮概念,近二十年時間內,外界對其卻關注甚少,風頭更是被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13年提出的「超級高鐵」蓋過。目前,在全球範圍內,研究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的國家有瑞士、美國和中國。

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超導與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主任趙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項技術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趙勇認為,航天科工此時公開宣布這一項目,「不是說這個技術已經成熟了,而是需要產業部門介入,國家政府要有投入,把前期技術先開發出來。」

趙勇是中國高溫超導領域的第一個博士,輾轉義大利、澳大利和日本13年後,他回到西南交通大學,是西南交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首批外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彼時的趙勇認為,「西南交大是最適合搞超導磁浮研究的地方」。據趙勇透露,趙勇團隊是國內首個國際性高速飛行列車產業聯盟的成員之一。

此前的8月30日,航天科工方面表示,專門為「高速飛行列車」工程項目,聯合了國內外20多家科研機構,成立了國內首個國際性高速飛行列車產業聯盟,目前團隊擁有相關領域的200多項專利。這個產業聯盟也被稱為真空管道磁浮研究領域的「國家隊」。

趙勇還透露,「航天科工目前的整個方案、基本思路就是按照我們的書提出來,具體關於磁浮方面的設計是我們來幫助完成。」趙勇所指的書則是其2009年發表的《速車系統概論》,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統論述真空管道磁浮技術的專著。該書的另一作者為劉本林,據劉本林對記者表示,他和趙勇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同學,其本人於2005年接觸真空管道交通。值得一提的是,在外人看來,劉本林是一個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的「民間科研愛好者」,並非在正規科研機構任職。然而,無論是趙勇還是劉本林,對時速4000公裡卻持格外謹慎的態度。趙勇表示,「我一直在強調1000公裡時速這個第一步的關鍵性和重要性,當你1000公裡時速還沒實現的時候,大談4000公裡時速意義就不大。」

提時速4000公裡, 「振奮一下人心」

航天科工在8月30日公布,高速飛行列車項目的落地將按照最大運行速度1000公裡/小時、2000公裡/小時、4000公裡/小時三步走戰略逐步實現。

第一步通過1000公裡/小時運輸能力建設區域性城際飛行列車交通網,第二步通過2000公裡/小時運輸能力建設國家超級城市群飛行列車交通網,第三步通過4000公裡/小時運輸能力建設「一帶一路」飛行列車交通網。航天科工還對「高級飛行列車」寄予厚望,最終能成為繼航天、高鐵、核電之後的「中國新名片」。

然而,這一宏偉藍圖目前還沒能給出響應的時間表。

趙勇表示,「這個遠景我們可以簡單地提一下,這就足夠了,但不要花太多精力在這上面。我們要實實在在把1000公裡時速的技術先開發出來,在這個基礎上積累足夠經驗。」但趙勇同時表示,「航天科工這個也是非常有意義,是國內第一家在真空管道領域做成聯盟的,非常值得鼓勵,也可以振奮一下人心。」

但趙勇認為,要實現「超級飛行列車」沒有捷徑。「這是一個工程問題,首先從實驗室、到中試、再到工程階段,這條規律是必須要這樣實實在在去走的。我們現在連實驗室的數據還沒拿出來,離這個遠景還很遠。」

2011年,趙勇團隊研製出全球首個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浮列車試驗系統,該系統軌道直徑3米,管道最低壓強2000帕,磁浮車採用線性電機驅動。目前,這第一代實驗模型已被拆除。2016年1月,趙勇團隊完成第二代真空管道高溫超導磁浮列車系統的建設,系統首次採用「壁掛」式運行,即將直徑6.5m的環形軌道鋪設在環形金屬壁面上,使磁浮車沿壁面高速行駛。研究團隊認為,在結構力學上,第二代系統有效增大了磁浮車沿環線運行時的向心力,並防止磁浮車沿軌道切向脫軌,從而使磁浮車獲得更高的運行時速和安全穩定性。

2016年5月,系統完成第一階段調試,時速達到108公裡;2016年10月,系統完成第二階段調試,時速達到150公裡。趙勇對澎湃新聞表示,「目前,我們實驗室在高溫超導磁浮方面能做到時速160公裡,這應該是實驗室最高速度了。」實驗室系統的難點在於,「場地有限,只能做成環形,環形的小半徑離心力很大,做起來非常困難。」

目前,超導磁懸浮領域的時速紀錄在日本。日本採用低溫超導磁浮技術,載人速度可達時速603公裡,這一技術業也已成熟。2014年,日本開工建設世界首條最高時速達505公裡的超導磁懸浮高速鐵路,預期2027年建成通車。

趙勇提到,「日本的這一時速是在稠密大氣中間實現的,如果把稠密大氣變成低壓管道的話,實現時速1000公裡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無論是真空管道,還是高溫超導磁浮技術,或者是把這兩項結合起來,「國內國外都是空白,還有很多核心技術要開發。」

《速車系統概論》這本書中就對真空管道設計、速車(編著:類似於高速飛行列車)系統轉移冷卻、速車驅動和導向、速車路線設計、應急救援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但直到目前為止,這些問題均沒有成熟方案。趙勇提到,以真空管道為例,這麼龐大體積的真空系統的建立和維護,要做到低成本就是一個大難題。

實驗室承受不了的高昂造價

除了技術領域的諸多空白,「高速飛行列車」還不得不面對高昂的開發成本。而這,或許是這一項目突然高調公布的原因之一。航天科工此前就提到,「擬通過商業化、市場化模式」來實現這一項目。

趙勇表示,「確實需要資本市場和國家的關注,因為這不僅僅是從技術層面可以推動的,是涉及面很廣的一項高技術。截至目前為止,資本市場基本沒有介入,國家直接在真空管道方面的投入也基本沒有。」

「現在是需要相關機構共同開發這項技術,而不是說這個技術已經成熟了。需要產業部門介入,國家政府要有投入,把前期技術先開發出來,學校裡面的東西只能供參考。」趙勇表示。

即使對趙勇團隊而言,若想進一步推進實驗,也必須獲得更多的資金和國家政策支持。在趙勇的設想裡,項目必須要從實驗室走向戶外。「戶外實驗首先需要場地,起碼要1公裡或者2公裡的管道做前期試驗,中試起碼要幾十公裡,日本600公裡時速的磁浮線有三十多公裡的線,按照這個比例的話,50到100公裡的中試線是需要的」。趙勇認為,這些步驟都必不可少,「沒有這些試驗,你做出來的東西誰敢用?在這上面反覆地試,給出安全性的保障,這樣才能推廣到工程上去。」

而戶外建立真空管道磁懸浮模型造價之高並不是一個實驗室所能承受。「投入肯定是以億為單位的,可以類比一下,地鐵的造價是每公裡6億元-10億元,參照這個數字也不是我們實驗室可以做的。」

馬斯克在2013年發布了一份白皮書,提出「超級高鐵」概念,聲稱舊金山到洛杉磯的超級高鐵列車能達到最高時速1200公裡,造價為60億-100億美元,僅為加州高鐵項目的十分之一,這一造價當時就被業內普遍認為太低。

劉本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是就提到,「速車系統的造價肯定會比高鐵、地鐵都要貴,要迴避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的。」值得一提的是,縱觀目前研究真空管道列車的國家來看,只有瑞士曾獲得過政府資助。

瑞士由魯道夫.裡斯(R. Nieth)博士在1974年提出地下真空隧道磁懸浮列車的概念,也就是「瑞士地鐵」,並在1985年獲得瑞士政府的支持,資助了一項最初研究。裡斯和他的團隊在1999年想瑞士聯邦議會提交了一份研究報告,提出具體技術方案。但「瑞士地鐵」在1999年後就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瑞士聯邦議會更在2005年決定不再推進這個項目。

而美國目前則靠民間融資。「超級高鐵」Hyperloop One在2016年10月宣布完成了一筆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總融資額達到1.6億美元。

Hyperloop One成立於2014年,由Uber早期投資者ShervinPishevar、前SpaceX工程師Brogan BamBrogan及Rob Lloyd(Hyperloop One現執行長)聯合成立。

當地時間8月31日,馬斯克在自己的個人Instagram帳號上宣布,特斯拉的超級高鐵列車時速達到355公裡,打破了此前慕尼黑工業大學WARR Hyperloop團隊每小時324公裡的速度。

然而,「超級高鐵」技術的不成熟和需要漫長等待的時間表,已經讓外界不斷質疑該項目為騙局。美鐵公司總裁理察•安德森(Richard Anderson)在當地時間9月5日就表示,他並不認為,由馬斯克提出的超級高鐵概念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並超過傳統鐵路運輸。

Lloyd在第二階段測試後也曾表示,「公司現在的重心是真正和政府以及世界各地的客戶進行深入的商業討論。我們的重心的確在發生轉移,不僅僅是科技,而是商業化。」

相關焦點

  • 飛鐵最高時速4千公裡 要從北京加速到上海?
    【PConline資訊】近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正在論證研製的「最高時速4000公裡」高速飛行列車在網絡上「刷屏」,被網友稱為「飛鐵」,也引發了對「北京到上海半小時」的未來憧憬。畢竟,目前「和諧號」高鐵的最高時速為350公裡 「高速飛行列車」要快出10倍。據航天科工透露,「高速飛行列車」的原理是利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實現超音速的「近地飛行」。
  • 時速4千公裡飛鐵的中國往事:院士曾推動,擁躉皆因資金停滯
    兩周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下稱「航天科工」)向公眾投下一則重磅新聞:人類第五種交通工具「高速飛行列車」項目已開展研究論證,時速最高可達4000公裡。所謂的「高速飛行列車」,原理即是利用真空管道和超導磁懸浮技術,實現超音速的「近地飛行」。 憑藉超過3倍音速的速度,讓公眾直呼其為「飛鐵」。
  • 時速4千公裡的「飛鐵」:面臨懸浮、導向、牽引等幾大難題
    4000公裡的時速,是否考慮過乘車群眾「小心臟」的承受力?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一探神奇列車背後的究竟。4000公裡時速有理論與技術基礎 尚乏試驗數據支撐「在真空管道中運行4000公裡時速,是基於現有技術基礎上的推斷,有一定理論和技術基礎,但缺乏實驗依據。
  • 中國飛行列車時速4000公裡!權威專家:底層技術已成熟
    國有航天軍工企業中國航天科工日前披露,目前正在研究論證「高速飛行列車」項目,結合磁懸浮技術、超聲速飛行技術、真空管道技術,最高時速可達驚人的4000公裡,但在那之前還會有1000公裡、2000公裡時速兩個步驟。消息傳出後引來不少質疑,包括技術上能否實現、應用上是否有必要等等,尤其是此前發生過「巴鐵」鬧劇,更加深了人們的疑問。
  • 時速4000公裡"飛鐵"將與馬斯克"超級高鐵"爭霸
    ——從時速四千公裡的「超級高鐵」看磁浮技術「星球爭霸」)
  • 時速4000公裡"飛鐵"比子彈還快 但人體能承受嗎?
    原標題:比子彈還快的中國「飛鐵」要來了!但時速4000公裡,人體能承受嗎?  畢竟,相比京滬高鐵最高時速350公裡,「高速飛行列車」要快出10倍。  據航天科工透露,「高速飛行列車」的原理是利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實現超音速的「近地飛行」。  時速4000公裡,意味著車中乘客的速度,是地面音速的3倍、步槍子彈出膛速度的1.5倍。面對這個數字,許多人最關注的還是舒適性和安全性的問題。對人體來說,「飛」得比子彈還快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 時速4000公裡高鐵,神話還是現實夢想?
    30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人員透露,該公司已開展「高速列車」的研究和示範,並將利用超導磁懸浮技術和真空管道實現超音速「近地飛行。」火車最高時速可達4000公裡。我相信大多數人都驚訝地看到新聞和他們的下巴掉了下來,當然,還有很多懷疑者。
  • 中國最高時速4000公裡「飛行列車」正論證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所謂高速飛行列車,是利用低真空環境和超聲速外形減小空氣阻力,通過磁懸浮減小摩擦阻力,實現超音速運行的運輸系統。  聯合國內外20多家科研機構  最高時速4000公裡,高速飛行列車被部分網友稱為「飛鐵」,並引發持續關注。
  • 時速4000公裡的飛鐵來了!京滬單程只要20分鐘
    央視報導:中國飛鐵項目啟動!這個消息一出來,全網沸騰!速度完爆飛機,最高時速將高達4000公裡/小時!什麼是飛鐵?央視新聞報導成都西南大學建造的全球首個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懸浮列車環形試驗線平臺,中國第一個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實驗線,這個俗稱為「膠囊高鐵」的新消息預示著中國已展開了這項超級工程的工作。「膠囊高鐵」是以真空鋼管運輸為核心理論的交通工具,因為具有超高的速度,被稱為飛速鐵路,簡稱「飛鐵」。
  • 院士籲「海底真空隧道列車」立項 時速可達2千公裡
    據《科技日報》報導,4月2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鈞,中國工程院院士顧國彪、樂嘉陵和眾多專家不約而同來到舟山普陀。他們都為世界第一條跨海真空懸浮隧道而來,對跨海旅遊真空飛行巴士進行技術研討——世界首條海底真空隧道的建造呼之欲出。 孫鈞表示,建設海底真空隧道主要是水下橋隧技術、磁懸浮列車技術以及真空技術的集成創新。我國建造海底真空隧道列車在技術上基本沒有問題。
  • "超級高鐵"時速達4000公裡 "第五種交通方式"可行嗎?
    ——從時速四千公裡的「超級高鐵」看磁浮技術「星球爭霸」  8月的最後一天,一條科技新聞引發了輿論場「海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宣布,正在推進結合了超聲速飛行技術與軌道交通技術的「高速飛行列車」項目,時速有望高達4000公裡。一旦實現,國內超級城市群便能形成1小時經濟圈。  被稱為「第五種交通方式」的「高速飛行列車」是個什麼「鬼」?
  • 內地研發真空磁懸浮 時速最低4000公裡
    一種最低時速4000公裡、能耗不到民航客機1/10、噪音和廢氣汙染及事故率接近於零的新型交通工具——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已呼之欲出——真空管道磁懸浮列車,將把北京與華盛頓納入兩小時交通圈
  • 高鐵技術迎來更高標準!首條時速超350公裡高鐵或在成渝之間建造
    有媒體報導我國四川省和重慶市正全力推進成渝中線高鐵前期工作,按照可研報告,這條高鐵線全長約292公裡,由成都站向東經成都東部新城到資陽和安嶽,進入重慶後經大足、銅梁、科學城後進入重慶北站
  • ...開通,你不得不知道的世界首條時速350公裡智能高鐵背後的黑科技
    當我們還在感慨我國高鐵發展快速之時,新一代技術革命又在悄然來臨。12月30日,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鐵——京張高鐵正式投運!該運輸系統採用了多項黑科技,最大程度地讓高鐵安全、準點運送,讓旅客獲得最舒適的體驗,繼續引領我國高鐵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先水平。
  • 時速600公裡磁懸浮離我們還有多遠?
    這裡所說的磁懸浮列車是指運營時速起碼超過400公裡的高速列車,因為現在我國的高鐵運營時速已經達都到了350公裡,如果磁懸浮列車速度還低過高鐵那它的存在意義也不大。懸浮列車未來的速度發展方向應該是介於高鐵和飛機之間。磁懸浮列車作為現代高速列車,由於速度比高鐵更快,其造價也比高鐵高出幾倍。
  • 時速600公裡磁浮列車試跑成功「貼地飛行」夢想成真?
    2015年4月,日本LO型磁懸浮列車在試驗中創造了603公裡/小時的載人速度世界紀錄截止目前,德國常導磁浮列車最高試驗時速為505公裡,日本超導磁浮列車最高試驗時速達603公裡。2003年1月4日,上海市區到浦東機場的磁浮列車線路開始正式商業運營,全程約30公裡、7分鐘,設計時速430公裡,成為世界第一條商業運營的磁浮專線。磁浮列車有速度快、噪聲低、振動小、汙染輕微等優勢,不過它在世界上的推廣卻比較緩慢。
  • 青島時速600公裡的磁浮列車真的要來了
    中國高速磁浮列車就要來了,時速可達600公裡!  1月25日,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方案在青島通過專家評審,標誌著「高速磁浮交通系統關鍵技術」課題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按課題計劃,2018年將研製一節樣機,2020年研製出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樣車,並完成5公裡試驗線驗證。
  • 時速400公裡 高鐵提速技術研發「安排上了」
    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嚴賀祥介紹,國家鐵路局正組織開展《「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將推動時速400公裡級高速鐵路關鍵技術、600公裡級高速磁懸浮系統技術儲備等重大科技研發。北京商報記者採訪多名鐵路方面專家了解到,十年前,高速列車就已經能跑出400公裡以上的時速,且均符合安全標準。
  • 蘇南沿江高鐵計劃9月底開工 空中飛鐵設計時速350公裡
    (晚報記者 宋超)無錫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空中飛鐵——沿江高鐵開工建設時間定了,從江陰獲悉,江陰日前召開了蘇南沿江鐵路項目用地組卷報批工作推進會,更是加快了建設步伐,確保蘇南沿江鐵路項目9月底開工建設。蘇南沿江鐵路的路線呈西東走向,起於南京市途經句容市、常州市、江陰市、張家港市、常熟市,止於太倉市。
  • 時速1500公裡 超級高鐵要來了
    張衛華接受採訪時透露,按照這個進程,我國最快將於2021年4月達到1500公裡試驗時速。  資料顯示,這條直徑4.2米、長140米的全新試驗線特製管道,將在低氣壓環境中測試,實驗車車底布滿特製的高溫超導材料,依靠液氮形成的低溫,達到超導和磁懸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