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26日訊 2017以來,重慶市共接待境內外遊客17.96億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386億元,對國內旅遊貢獻度位列全國第四。目前,重慶市A級景區已達到260個,其中5A景區9個,4A景區115個,4A級以上景區佔比達到43%以上,市級以上旅遊度假區17個,其中國家級旅遊度假區1個。全市購票人數超過100萬人次的景區不斷增加,武隆喀斯特年均突破200萬人,長江索道近一年接待501萬人。旅遊景區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在穩就業、促脫貧方面的作用逐漸加大。
聚焦「增量」,不斷豐富旅遊景區產品供給。推出奉節三峽之巔、酉陽疊石花谷、重慶融創文旅城等新景區景點近300個,推出綠色生態遊、峽江風光遊、紅色革命遊、人文歷史遊、溫泉體驗遊等旅遊線路120餘條。加快建設重慶長嘉匯大景區、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冷水特色康養小鎮等一批大型旅遊綜合體。紮實推進特色鮮明的休閒度假產品開發,積極發展消暑納涼、養生養老、休閒農莊、鄉村民宿、民俗風情、參與體驗等多種業態的旅遊產品,豐富旅遊產品有效供給。
聚焦「存量」,不斷增強旅遊景區遊客體驗。策劃「有看頭」演藝,推出《巫山神女劇》演藝節目,紮實推進《印象武隆》《歸來三峽》等演藝節目提質升級。做優土家織錦、烏江號子、酉陽苗繡、秀山花燈、彭水舞獅等民俗文化演藝節目。打造「有玩頭」項目,推出景區夜遊產品,舉辦美食節、音樂節等節會活動。建設「有住頭」住宿,開發多樣化住宿體驗,完善度假功能,配備茶鋪、小廚等住宿配套業態。布局「有吃頭」美食,建設美食特色街區,引進地方特色美食、小吃,切實豐富旅遊體驗消費內容,不斷增強旅遊景區遊客體驗。
聚焦「標準」,不斷提升旅遊景區標準化服務水平。按照「創建一批、推薦一批、儲備一批」原則建立國家5A級景區創建後備名錄庫,加強國家5A級景區創建統籌,進一步強化4A級、3A級景區創建評定中景觀質量評價、現場檢查等環節,既積極鼓勵支持,又嚴格標準規範。引導各區縣合理規劃景區創建目標和創建時序,有序推動品牌創建評定工作,兼顧數量和質量,提升旅遊景區標準化服務水平。
聚焦「品牌」,不斷提升旅遊景區品牌影響。做好節會營銷,創新策劃舉辦啤酒節、露營節等節會活動,充分調動遊客參與積極性,引導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持續跟進推廣,利用節會營銷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價值。做好渠道營銷,分年度制定旅遊宣傳營銷政策,與各旅行社、在線平臺等營銷商建立合作關係,合力開展線上線下宣傳營銷。
聚焦「監管」,不斷提升景區服務管理。進一步加大暗訪、檢查和覆核力度,加強全鏈條監督,抓好覆核和動態管理,形成「有進有出」長效管理機制。執行好旅遊景區流量監控制度,合理控制景區流量,做好衛生防護,提高應對疫情風險的能力。加大地質災害、消防安全、食品衛生、交通安全等保障,特別要加強重點時段、重要設施設備、重大旅遊節慶活動以及高風險旅遊項目等安全監管。
聚焦「協同」,凝聚景區發展合力。貫徹落實「旅遊+」「+旅遊」理念,積極爭取涉旅部門支持,加強與景區主管部門、屬地鄉鎮街道的聯動,解決好旅遊景區管理工作中的「缺位」「錯位」問題。穩步探索旅遊景區的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三權適當分置,破解景區開發協調難、分散化資源規劃統一難的問題,凝聚景區發展工作合力。(伍策 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