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跟我去古詩詞中的地名旅行吧

2020-12-11 四川金標尺學校

在肺炎疫情下,每天的確診病例都在不斷增加,我們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待在家裡,不給國家添亂。

但是相信很多人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的旅行路線都走膩了,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從古詩詞中開闢新的旅行路線。

南京

別稱

建康、金陵、石頭城、江寧、烏衣巷、秦淮

古詩詞

1.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李清照《臨江仙》

2.把江山好處付公來,金陵帝王州。 —辛棄疾《八聲甘州》

3.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劉禹錫《石頭城》

4.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5.伴人無寐,秦淮應是孤月。 —文天祥《酹江月》

西安

別稱

長安、鎬京、西京

古詩詞

1.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登科後》

2.西京千古帝王宮,無限名園水竹中。 —穆修《過西京》

杭州

別稱

臨安、錢塘、武林

古詩詞

1.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揚州

別稱

廣陵、維揚、邗越、江都

古詩詞

1.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韋應物《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3.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4.淮王高宴動江都,曾憶狂生亦坐隅。 —羅隱《江都》

看了以上這些,你的文化常識是否又新增了知識點呢?接下來,我們回顧一下事業單位考試中的文化常識真題吧!

真題回顧

1.下列古代城市別名與現代地名對應錯誤的是( )。

A.石頭城——南京

B.廣陵——揚州

C.臨安——西安

D.臨安——杭州

【金標尺事考幫答案】C。

解析:西安的別稱是長安、鎬京、西京,杭州別稱是臨安、錢塘、武林。臨安應對應的是杭州,因此C選項錯誤,故本題選C。

2.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下列詩句中與杭州有關的詩句是( )

A.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C.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D.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金標尺事考幫答案】B。

解析:A項出自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黃鶴樓在武漢,與題幹不符合。B項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描寫的是杭州西湖的美景。C項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而秦淮河在南京,描繪的是南京的奢靡生活,故排除。D項出自張繼的《楓橋夜泊》,姑蘇指的現在的蘇州。故本題答案選B。

文化常識也是事業單位考試中的一部分,大家平時需要多積累哦。這樣考試時,才能對答如流。更多公職類考試乾貨、資訊等,請繼續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的「新跟團」時代
    短短15天,在公開報導的7次活動中,文旅部新部長胡和平就有5次對文物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密度大,頻次高,釋放了重要信號。對此可見,新部長對文物工作的重視程度極大。在7次活動,胡和平都說了什麼?對文物工作有什麼要求?關注公眾號「文化產業新聞」,回復「文物工作」,獲取更多相關信息。在疫情常態化之下,大家還會去旅遊嗎?
  • 古詩詞中的天山是哪一座山?
    古詩詞中,有時會出現「天山」這個地名。眾所周知的天山,是新疆的天山。但古詩詞中提到的「天山」,卻不盡然全指新疆的這個天山。「關山月」中「胡窺青海灣」,這個「胡」,就是指吐蕃。祁連山已成大唐的邊界。「關山月」正是描寫了戍邊將士之苦。(二)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
    有朋友提問:如何理解古詩詞中的意象?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古詩詞意境由多個意象組合而成。古詩詞意象就是帶有詩人主觀感情的客觀景物。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也就是說我們說到意象,就已經超出了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詩詞創作中的寫景、寫物、敘事的時候已經加入了本人的感情渲染。
  • 古詩中經常出現的「幽州」在哪兒?為什麼現在沒有這個地名了?
    在這些州中,只有兗州、徐州、青州、揚州、荊州這5個名字流傳下來。其他的地名則消失在浩渺的歷史長河中,幽州就是其中之一。那麼很多人都會好奇,這個幽州到底是哪兒啊!如果大家沒有讀詩詞的習慣,那麼我想給大家推薦我最近在讀的《飛花令》。這套書在"中國古詩詞大會"上廣受好評,是一部老少鹹宜、雅俗共賞的佳作。飛花令是古代的行酒令,在唐代十分流行。
  • 美國疫情日記:疫情之下的費城
    美國疫情日記:疫情之下的費城 2020-03-17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古詩詞中的真摯友情:高山流水遇知音
    疫情期間,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在捐贈給中國的物資箱上,貼了這句簡短卻極富詩意的句子,瞬間刷爆朋友圈,登上熱搜,感動無數人。這象徵友誼的詩句,讓我們在面對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疫情時,感受到超越國界、溫暖又強大的力量。中國古詩詞中,也有很多與友誼相關的篇章。
  • 國慶節到韓國旅遊,看到地名跟中國湖北相同,遊客:我來錯地方?
    但是有些遊客,趁著國慶節去韓國,卻看到有些地名跟中國湖北取名很相同,導致遊客也很納悶了,難道是我來錯地方?朋友們知道嗎?韓國有很多個地方的名字和我國的地名非常相像,相似程度甚至超過百分之八九十。但那個時候,我們國人已經熟悉漢城了,突然改名自然也是難以改口的,除此之外,其實韓國的好些地方都特別蘊含著漢族文化的味道,其中的一些是我國湖北省的地名。有些國慶節遊客到韓國旅遊,第一次不熟悉地方,看到導遊介紹當地地名就納悶了,怎麼跟中國湖北相同這麼多呢。
  • 疫情之下,我在西班牙的留學生活
    暖春三月,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海外卻呈蔓延之勢。身在海外的留學生,一個多月前為國內的親人們憂慮擔心,而現在,自己又要面對新冠肺炎陰影下的生活。面對疫情,有人選擇回國,也有人選擇堅守原地。疫情之下,留在西班牙的留學生們情況如何?
  • 我們再也用不著古詩詞,為何還要學古詩詞?這是我見過最美的答案
    如果有人說背讀古詩詞有很多好處,那都是騙人的。讀古詩詞除了讓你的生命更豐滿之外,這件事根本毫無用處。讀古詩詞究竟有什麼用?沒用!四五歲的時候,父親就教我讀唐詩。當時的我並不覺得痛苦,大多數古詩詞都很是押韻,和兒歌差不多,什麼" 粒粒皆辛苦 "," 上山打老虎 ",也分不出高下,想著就是讀著玩就是了。慢慢的,就長大了。
  • 疫情之下的旅行
    等待中,比護照審核更讓我頭疼的是,孟加拉國朋友也在等待我的出籤時間,他要接待安排,需要明確的日期,此時我們平常唯一的溝通渠道-Ins平臺,我無法正常登陸了,這下可真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又一個誠信問題擺在我的面前,幾天過去,沒一點招兒。
  • 疫情之下 在中國畫中尋找「春天」!
    疫情之下 在中國畫中尋找「春天」! 疫情之下 無論你是宅在家裡,還是已經重返工作 相信你的注意力 一直被外界的信息佔據
  • 疫情宅在家中,不如跟我去看那攝人心魄的湖光山色
    從中國到中亞-中亞到中東-中東到歐洲,一路走來問得最多的問題是:朋友,你認為你去過的哪個國家你覺得最美,美到值得你流連忘返還會想去第二次,讓人想不到的是無論素未謀面的旅人、房東、新認識的朋友都給出了一個難以置信又心靈相通的國度—瑞士
  • 古詩詞中的四種孤獨,比一個人去吃火鍋的孤獨等級還高
    網上有一份國際孤獨等級表,第一級是一個人去逛超市,第二級是一個人去快餐廳,第三極是一個人去咖啡廳,第四級是一個人去看電影,第五級是一個人去吃火鍋,第六級是一個人去KTV,第七級是一個人去看海,第八級是一個人去遊樂園,第九級是一個人搬家,第十級是一個人去做手術。
  • 疫情之下:回不去的馬爾地夫
    編者按: 疫情之下,集團海外員工經歷了什麼?奮戰海外,又是一種怎樣的獨特體驗? (一)回國休假,趕上疫情 2020年1月19日晚,我從馬爾地夫出發,經停廣州,第二天就到達安徽蕪湖的家中。21日,照舊在家昏睡了一天倒時差。22日,去理髮店做了一天頭髮。 23日一覺醒來,武漢宣布封城了!當時覺得事態好像有點嚴重。
  • 疫情之下,如何找到內心篤定的力量?
    」你會發現,疫情之下,不同人的反饋天差地別。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不單單是這條朋友圈本身,而是我想起來,今年三月我在混沌參加過的一場辯論賽。這個辯論賽的題目叫做「危機時刻,創業公司是堅持使命重要,還是活下去更重要?」
  • 疫情之下,農村孩子還能這麼「學」
    *來源:光明微教育(ID:gmweijiaoyu)疫情之下,許多行業發展停滯。然而,「在線學習」按下了快進鍵,網絡課堂一時間成為「停課不停學」熱點。 下午就和爺爺奶奶去上坡,一個女孩子,撿柴,栽包穀秧,背桑柴,幫忙採茶。 班主任陶天玉告訴記者:「在我眼裡她完全是一個超人,洗衣,做飯,餵雞鴨,沒有她不會的。」
  • 吳其堯︱古詩詞中「處」字的理解與英譯
    進入正題之前,首先容我講述一段陳年往事。大約三十年前,我還是一所師範大學的學生。有一次翻譯課,老師發現大家對他講的內容興趣不大,無奈而有些感慨地說:如果你們覺得我的課沒有什麼可聽之處,不妨去圖書館看看書或去其他系聽聽課,但不許回寢室睡覺或去城裡逛街。
  • 唐山地名為啥這麼土土土土土?
    「你確定不是要帶我去下魚塘???▲ 圖片來源:微博怎麼省事怎麼來,這是北方地名在起名過程中的基本原則,常以日常生活中常見事物命名對比之下,屎殼郎胡同真是男人看了會沉默,女人看了會流淚「上哪去啊?」「那啥,去……去趟奶子房/騷子營……」
  • 疫情之下,一個普通人的感悟
    關於疫情2003那年,我21歲。非典肆虐的時候,在北方的一個海濱城市,我正在為學業焦頭爛額,為萌芽的愛情患得患失。青春的年紀,花兒一樣的季節,我小小天空裡總有更多「重要」事情去關注。生命還很漫長,死亡還很遙遠,災難只是不幸的小概率事件吧。
  • 疫情之下 中醫藥文化逆勢突圍
    與此同時,隨著中藥湯劑、八段錦、耳穴壓豆、穴位敷貼等中醫組合療法在武漢方艙醫院推廣,有著數千年歷史的中醫藥文化也迎來了新熱度……疫情之下,逆勢突圍的不僅是現代技術支撐下的網際網路娛樂,還有歷史悠久的中醫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