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騎自行車上下班有多難?歡迎你繼續吐槽!

2020-12-18 湖南在線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大概預言的就是今天的城市。

誰都想在馬路一腳油門飛奔,最後卻都堵死在路上,退也不得退、進也不得進。既然開車堵,那咱也不能在一顆樹上吊死,再加上如今都在提倡綠色出行,那就騎自行車吧,甚至可能出現自行車比汽車快的情況呢。然而在深圳,這也不是條省心的道。

01

最後一公裡

為啥總是解決不了的老大難問題?

家住龍崗區天頌雅苑的陳小姐,每天早上都要花30分鐘左右走到地鐵3號線塘坑站乘地鐵到福田中心區上班。「從家裡到地鐵口直線距離約1.8公裡,但路繞來繞去,實際上要花半小時才能走到。如果坐公交,走到最方便的錦綉花園公交站也得有1公裡左右。」

如果這「最後一公裡」能有自行車代步,情況會好得多!然而,很多地鐵口沒有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所以附近很多居民只能自己騎車過來,然後把車停在地鐵口再換乘公交。

「自己騎車雖然方便了一些,但是每天上班總不踏實,擔心自行車會被偷。」一名正準備鎖車的小夥子說道,「這邊的停車樁不夠用的,所以我自己準備了2把鎖,前後都鎖住,這樣才放心些。」(小編哭訴:已經被偷3輛自行車的人飄過,有沒有人比我慘?)

雖然深圳近年來大力推廣公共自行車,但是軌道站點周邊公共自行車覆蓋率仍處於較低水平。據統計,在深圳131座軌道站點中,已設置公共自行車網點的僅有48處,設置率僅為36.6%,其中福田區、南山區軌道站點公共自行車覆蓋率分別為19.23%和14.29%。就算是覆蓋了公共自行車的地方,也因為還車不方便、各個點標準和運營公司不同無法通借通還,很多都變成了擺設。

02

自行車道

為啥每次說到這個小編就心痛?

「自行車道本來是方便大家騎車,和人行道分開保證安全。可是很多自行車道走著走著就沒路走了,就只能亂騎了。」有不少網友都曾吐槽過深圳的自行車道建設。不僅很多地方都看不到自行車道標識,部分道路的自行車道斷斷續續,有的由石磚鋪成,行駛起來十分顛簸,而且常常被路邊設施或亂停車輛阻擋。

此外,由於慢行系統整體建設滯後,很多騎車的人想過街,都需要通過天橋,而把自行車推上天橋也是個力氣活。年紀稍大的人推著自行車過天橋,往往要休息三四次才能通過。為了免去上下坡的折騰,不少汽車人只能與機動車爭道。

「很多地方的自行車道更像是擺設。有時候想騎車出行也是麻煩事,自行車道走不通,人行道被非法佔用,人車混行非常不安全,所以工作日基本不騎車上下班。」有市民表示。在所有慢行交通中,自行車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但就目前深圳的慢行系統來看,確實也讓騎車的人很尷尬。

據了解,90年代初期,深圳取消了改造和新規劃道路的自行車專用道建設。目前,大部分自行車專用道仍與人行道共同設置,自行車騎行體驗差,存在安全隱患,不利於公共自行車發展。

下面這些深圳的自行車道,你要吐槽麼?

相關焦點

  • 城市裡騎自行車究竟有多難
    城市裡騎自行車究竟有多難   水易寒  今後,新建或改擴建的城市主幹道、次幹道,要設置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區道路要設置步行道。
  • 九旬科學家千億科研成果無人知 騎自行車上下班
    他的科研成果價值千億但他卻身居鬥室這位將近九十歲的老派院士至今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科研成果的經濟價值早已高達千億。秦山核電站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實用型核電站,就是由潘際鑾擔任工程顧問的。要知道核電站的建造中,密封是核反應堆安全運行的首要條件,而焊接是核電站實現絕對密封、絕對可靠的關鍵。
  • 今後,深圳人真的可以騎自行車上下班了!
    倡導市民「365天天騎行」 將深圳打造成為「自行車友好城市」 風景佳 ✔···如果大力發展自行車交通得先有騎自行車的基本條件吧👇▲自行車環形天橋深圳現在大部分自行車道都是與人行道共板的,這樣會有很多不便之處。行人多起來時,蹬一腳車就得剎一下,到最後還不如推著走來得方便。
  • 騎在自行車上的創業者,北京馬路歡迎你嗎?
    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嘟囔:「北京這霧霾了有10天了吧?」愛騎自行車的同事這兩天也開車的開車,坐地鐵的坐地鐵。騎行,中國道路上正在醞釀的一場戰鬥北京市政府推出了「綠色騎行」計劃,作為計劃的一部分,北京交通官員對《紐約時報》表示,希望到2020年,能讓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提升到18%的比例。目前,這一比例為12%。而在15年前的2000年,該比例高達38%,上個世紀則更高。
  • 西藏有一位高官落馬,為了裝清正廉明,常年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平時...
    王錦河,身居西藏交通廳副廳長高位,平時騎自行車上下班,背地裡卻貪汙腐敗,收受巨額財務多達2000餘萬元,在落馬之前,甚至燒香拜佛求心安。2000年,王錦河被評為全國交通行業優秀工作者,此後,王錦河以更加勤勉的態度對待工作,得到了領導的信任和同事的認可。
  • 深圳人騎自行車,有救了!
    部分圖片來源:深圳微時光 在深圳 騎自行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網友開玩笑說
  • 深圳人騎自行車,有救了
    在深圳騎自行車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有網友開玩笑說這說明一個問題在深圳,自行車能騎嗎?肯定能但是,能騎≠好騎這就跟活著≠生活是同樣道理於是近期深圳對於自行車的交通發展徵求市民意見了>地勢平 風景佳 ···大力發展自行車交通首先你得有騎自行車的基本條件吧按目前來說,自行車的路權是遠低於其他交通方式的。
  • 騎自行車的好處,你知道嗎?
    如今,自行車好像不怎麼受歡迎了,大家都更愛電動車、摩託車、小汽車,所以平時路上騎自行車的人也不多。但是,如果知道騎自行車有這麼多的好處,你會堅持騎嗎?騎自行車㈠鍛鍊身體騎自行車其實是一種有氧運動,不但能夠鍛練身體,還能燃燒脂肪,適當減肥。
  • 在朝鮮哪些人喜歡騎自行車?
    在朝鮮,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輛自行車。朝鮮人結婚,自行車已經成為標配。有些家庭條件優越的,還會趕時髦,買電瓶自行車。自行車在朝鮮非常受歡迎,那麼,哪些人喜歡騎自行車呢?首先,農民非常喜歡騎自行車。朝鮮城鎮化率不高,大部分人生活在農村。農民是非常龐大的群體。朝鮮農村人的收入雖不高,但現在大多買得起一輛自行車。朝鮮農民喜歡騎自行車下地裡幹活,在朝鮮農村,經常能見到農民集體在地裡幹活,田埂旁停放著大量的自行車。朝鮮農民還喜歡騎著自行車趕集,在朝鮮鄉鎮集市上,能見到大量騎自行車的人。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憑票購買的自行車,如今成了健身工具,少有人騎
    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那時候是計劃經濟,買自行車等很多東西都需要憑票,不是有錢就能買來的。農村家庭,有自行車的可謂鳳毛麟角。雙大梁的自行車,不是很常見。那個時候,年輕人結婚要準備「三轉一響」,其中「一轉」就是自行車。(另外「兩轉」是手錶和縫紉機,「一響」是收音機。)這種自行車外號「大鏈盒」,是20歲左右談戀愛準備結婚的男青年的標配。
  • 摺疊自行車可以乘坐地鐵受深圳白領追捧
    據《深圳商報》報導,家住南山、在華強北某電子公司上班的馬先生雖然有私家汽車,卻經常騎自行車上班。他通常從南山後海路附近的家裡騎車到世界之窗地鐵站,再轉乘地鐵到華強北。而下班後,他乾脆直接騎車回家。馬先生說:「我的坐騎是一輛可以摺疊的自行車,摺疊起來不到20公斤,體積也就皮箱大小,可以提著它乘地鐵。」
  • 你在深圳騎自行車嗎?
    絢麗的深圳與燈火明亮的香港遙相呼應,有橋相連,有光對視!這段路便讓我初識了深圳的交通,或許仍在建設,近在咫尺的海岸卻需要繞一大圈相見。,或許在許多城市都有相同的過街天橋,但深圳的特別就是把這種「天橋模式」應用在路面。
  • 在杭州騎自行車真是太方便,有兩種自行車,帶你看看
    談談杭州的公共自行車吧,這裡不僅有最近幾年流行的公共自行車,還有以前就有的公共自行車,這個城市一直提倡騎這種自行車移動的方式,杭州的道路提供自行車專用車道,騎自行車去很快很方便,每天早晚的上下班,騎乘隊堂堂正正,是杭州的另一種風景,請不要擔心這裡永遠不會停,各辦公樓、百貨商店、事務所為自行車提供停車場,有很多人乘坐,但是沒有佔用行人的人行道,這和北方的城市完全不同,非常進步了。
  • 騎了一個月的自行車上下班,感覺自己的小腿越來越粗壯,原因是……
    最近因為每天都堵車,加上自己家住的離公司也不是很遠,就考慮騎自行車上下班,這樣環保而且鍛鍊身體,可是最近我卻發現自己的小腿越來越粗壯,除了騎自行車外,自己的其他生活一切正常啊,我嚴重懷疑是騎自行車造成我的小腿粗壯的。
  • 騎自行車的好處有哪些
    面對堵塞的交通,很多人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那麼騎自行車的好處有哪些?中醫指出,選擇騎自行車,主要有以下幾種好處:能讓人睡得更香。起早騎車出發,在開始的短期內會令你覺得睡少了,但堅持下去,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看起來更年輕。
  • 日本上下班通勤騎自行車者增多
    疫情之下,在日本東京等城市,越來越多上班族出於防護考慮,不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上下班,而是改為騎自行車
  • 騎自行車上下班更安全,復工後鍛鍊起來更方便,早晚高峰裡街上的...
    李女士說,小區門口就是地鐵站,路邊有很多共享單車,帶著口罩、手套騎車,已經很安全了。從李女士所住的小區到單位的直線距離是4.8公裡,要過六個路口,人行道旁有專門的自行車道。她騎車的速度不會很快,每次騎到寫字樓門口關鎖後,時間大概在25分鐘左右。「這個速度已經算比較慢了,但是可以控制時間,肯定不會遲到。」
  • 騎單車上下班還被投訴「加塞」,匈牙利的綠色市長太南了
    「一千年沒有見到你了!」這是匈牙利人愛說的一句口頭禪,疫情讓這句話聽起來不那麼誇張了。疫情暴發前,布達佩斯是個堵車的都市。一百多年來布局始終未變,全國五分之一的人口集中在這裡,高峰期車流一寸寸挪動,不亞於北京的二環三環。然而現在的街景突變:不僅公車上人少,汽車也稀落,相比之下自行車多了,感覺有點像我小時候的北京。
  • 深圳為什麼給自行車「讓路」了?
    在深圳騎自行車有多不友好?在知乎「在深圳騎自行車上下班是什麼體驗?」問題下,84個回答幾乎「清一色」給出「差評」。在微博上,有關於深圳自行車道的吐槽更是只多不少。資料顯示,1987年,全線貫通的6.8公裡長深南大道「六車道寬、闢有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但1993年,深圳在對深南路上進行改造時,提出將其「半邊人行道改為自行車道,現由自行車道變為機動車道」,讓自行車道「隱形」。《晶報》曾採訪一名深圳數十年「騎行者」丁德生。
  • 騎摩託車上下班,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3、以往80年代人騎摩託車,是身份象徵,上下班時候整條街人都會看你;90年代後很長時間,摩託車是交通工具,是普通人上下班的工具,後來慢慢變成民工們上下班用的機器了。現在已經步入汽車年代了,沒有幾個中大城市能輕易騎摩託車上下班的,像廣州深圳這些地方摩託車已經滅絕多年了,偶爾會見到一部,都是飛一般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