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欲速則不達,大概預言的就是今天的城市。
誰都想在馬路一腳油門飛奔,最後卻都堵死在路上,退也不得退、進也不得進。既然開車堵,那咱也不能在一顆樹上吊死,再加上如今都在提倡綠色出行,那就騎自行車吧,甚至可能出現自行車比汽車快的情況呢。然而在深圳,這也不是條省心的道。
01
最後一公裡
為啥總是解決不了的老大難問題?
家住龍崗區天頌雅苑的陳小姐,每天早上都要花30分鐘左右走到地鐵3號線塘坑站乘地鐵到福田中心區上班。「從家裡到地鐵口直線距離約1.8公裡,但路繞來繞去,實際上要花半小時才能走到。如果坐公交,走到最方便的錦綉花園公交站也得有1公裡左右。」
如果這「最後一公裡」能有自行車代步,情況會好得多!然而,很多地鐵口沒有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點,所以附近很多居民只能自己騎車過來,然後把車停在地鐵口再換乘公交。
「自己騎車雖然方便了一些,但是每天上班總不踏實,擔心自行車會被偷。」一名正準備鎖車的小夥子說道,「這邊的停車樁不夠用的,所以我自己準備了2把鎖,前後都鎖住,這樣才放心些。」(小編哭訴:已經被偷3輛自行車的人飄過,有沒有人比我慘?)
雖然深圳近年來大力推廣公共自行車,但是軌道站點周邊公共自行車覆蓋率仍處於較低水平。據統計,在深圳131座軌道站點中,已設置公共自行車網點的僅有48處,設置率僅為36.6%,其中福田區、南山區軌道站點公共自行車覆蓋率分別為19.23%和14.29%。就算是覆蓋了公共自行車的地方,也因為還車不方便、各個點標準和運營公司不同無法通借通還,很多都變成了擺設。
02
自行車道
為啥每次說到這個小編就心痛?
「自行車道本來是方便大家騎車,和人行道分開保證安全。可是很多自行車道走著走著就沒路走了,就只能亂騎了。」有不少網友都曾吐槽過深圳的自行車道建設。不僅很多地方都看不到自行車道標識,部分道路的自行車道斷斷續續,有的由石磚鋪成,行駛起來十分顛簸,而且常常被路邊設施或亂停車輛阻擋。
此外,由於慢行系統整體建設滯後,很多騎車的人想過街,都需要通過天橋,而把自行車推上天橋也是個力氣活。年紀稍大的人推著自行車過天橋,往往要休息三四次才能通過。為了免去上下坡的折騰,不少汽車人只能與機動車爭道。
「很多地方的自行車道更像是擺設。有時候想騎車出行也是麻煩事,自行車道走不通,人行道被非法佔用,人車混行非常不安全,所以工作日基本不騎車上下班。」有市民表示。在所有慢行交通中,自行車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但就目前深圳的慢行系統來看,確實也讓騎車的人很尷尬。
據了解,90年代初期,深圳取消了改造和新規劃道路的自行車專用道建設。目前,大部分自行車專用道仍與人行道共同設置,自行車騎行體驗差,存在安全隱患,不利於公共自行車發展。
下面這些深圳的自行車道,你要吐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