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遊」的不文明行為要不得

2020-12-17 川北在線網

「到此一遊」的不文明行為要不得

時間:2020-05-14 09:5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有人在自媒體上爆出,慕田峪長城14號臺附近遭人刻上名字。,慕田峪長城景區工作人員回應稱,正在進行調查處理此事。我想讓長城知道我還愛你,很愛很愛5月9日,註冊名字為a-李雪穎的博主發布微博後,被網友截圖轉發。微博上共有兩張圖片,其中一張為一女子在長城

  近日,有人在自媒體上爆出,慕田峪長城14號臺附近遭人刻上名字。,慕田峪長城景區工作人員回應稱,正在進行調查處理此事。「我想讓長城知道我還愛你,很愛很愛……」5月9日,註冊名字為「a-李雪穎」的博主發布微博後,被網友截圖轉發。微博上共有兩張圖片,其中一張為一女子在長城上的自拍照,另一張貌似為愛情表白,長城的兩塊磚上分別被刻畫上「李×穎」「劉×傑」的人名,中間還有一個「心」形圖案。微博定位為慕田峪長城14號臺。

  遊客在景點的不文明行為,早已屢遭詬病。除了吸引密集關注的刻字情侶,還有「遊客在景點隨意丟棄垃圾、吸菸打牌」、「鄭州植物園內草木被毀」之類的現象。不文明旅遊,所在多矣。誰都知道「亂刻亂畫沒素養,隨意攀爬不文明」,但這長久以來形成的旅遊習性,在破窗效應的加持下,糾正起來文非一時一日之功。淬鍊國民文明出行習慣,任重而道遠。

 

  從根本上看,遊客在出遊過程中,做出怎樣的行為,與個體公民素養有關。公民素養因人而異,但一個成年人再怎麼不懂世故人情,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總會受到些基本價值觀的濡染,比如節制、理性、利他等等。文明出遊,正是要在這諸種價值觀的指導下,克制自己逾矩的欲望,將基本的道德律令付之於實際行動。

 

  儘管自制力不太容易養成,但所謂「禮本非一時一事而成,積久複習,新次修整,而後療於大各。」通過一點一滴的素質訓練,必有助於砥礪自身,養成文明出遊的習慣。當然,當社會整體的公民素養「水位」不高,苛求個體文明出遊是不公平且不現實的。所謂「倉廩實而知節」的另一重含義是:當一個人通過財富積累實現階層上升時,在新的階層中,不知禮節會被視為異類,會付出人際關係等方面的代價,而新階層價值觀的養成,靠的又是外在的一整套穩定且有序運轉的制度與文化體系。所以,文明出遊,除個體自製外,還需外在制度的助力。這也就是說,讓文明旅遊成為一種習,必須要有足夠的懲罰機制相匹配。這也是一個國家公民素養提升的保暲。徐超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刻「到此一遊」的遊客們小心 不文明旅遊行為將被拉黑
    根據辦法,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一旦作為信息確認下來,將會保存一至兩年,會影響到遊客再次旅遊,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到出境、銀行信貸等。這一辦法因此被稱為「遊客黑名單」。  4月8日,湘潭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對辦法進行了解讀。  不文明行為分三大類六種情形  「辦法提到的遊客不文明行為,總結起來其實就是三大類六種情形。」
  • 連續三年刻「到此一遊」,應列入全國不文明遊園「黑名單」
    該遊客會被文旅局列入北京市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公園也會將行為人列入不文明遊園「黑名單」,5年內禁止其進入天壇公園。在公園林木或者文物上亂刻亂畫行為多見,同一個人,在同一件文物上,連續三年刻下「到此一遊」。如此任性破壞文物,大概僅此而已,實屬罕見。
  • 最好的「到此一遊」是把文明出遊刻在心上
    經核實,當事人李某微博所發圖片實為塗字行為,在慕田峪長城7號敵樓處,初步判斷為用石灰塊塗寫在牆體上的,慕田峪長城文物保護部門在諮詢上級文保部門意見後,已對該塗字處進行保護處理。長城是我國的重要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的發展歷史,也是我國的重要文物,歷經歲月的風霜,已經變成了重要的文化符號。遊覽名勝古蹟時,我們可以留下的只有腳印,能帶走的是用相機記錄下的美好瞬間。
  • 文明出遊 這些行為要不得
    (兩人面部打馬賽克)但這兩位大姐的不文明行為,著實有些煞風景。兩人先是踩踏花草,進入草叢中拍照,隨後摘花拍照又隨手丟棄,全然不顧旁邊「花木共賞、人人呵護」的提醒。此外記者還發現有人遛狗不栓狗繩,任由其四處亂跑的行為。 【正文】在科技城文化公園,清澈的湖水、碧綠的草坪吸引了不少遊客,園內四處可見文明旅遊的相關標語。可在公園大門旁,就有一堆人席地而坐,打起了撲克。
  • 「到此一遊」背後竟隱藏著這樣的文明密碼
    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很多旅遊不文明現象也被大家爭相吐槽。胖哥認為,這些「不文明」現象或許不能以「沒素質」來簡單歸因,其背後還隱藏著更加深刻的群體文化鏡像。不文明現象一:隨意刻劃「到此一遊」 從歷史上看,中國人向來就有「到此一遊」的傳統,比如封禪泰山的秦皇漢武、喜歡在珍惜文物上舞文弄墨的乾隆皇帝;折射到文學作品中還有潯陽樓提反詩的宋江、在如來豎起的中指上寫「齊天大聖到此一遊」的孫悟空、杜撰詩文給丫環亂取名字的賈寶玉等等。
  • 「到此一遊」刻到飛機上 專家:屬違法行為(圖)
    「到此一遊」刻到飛機上 專家:屬違法行為(圖) 2016-03-10 10:49:19圖片來自網絡  「到此一遊」刻到了飛機上。  3月7日,網友「小烏wuyamaggie」發微博稱:「國航777被人刻上『到此一遊』。知道公司要損失多少錢麼?」
  • 景區不文明行為,刺痛了誰的心?
    說實話,和大家一樣,對這種不文明行為很感到不齒和憤怒!這種行為和景區刻畫「到此一遊」有著異曲同工之效。按說,平時個人去專業洗車房洗車的費用並不貴,是為了節約那點錢,還是無知無畏,讓他們敢如此行事?是不是認為海水是免費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絕,就可以無所顧忌地利用它、汙染它。況且我就這麼幹了,怎麼著,你管得了我?有這種心理的大有人在。
  • 假日出遊,你的不文明行為被曝光了!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趨於平穩,外出遊玩的市民逐漸增多,遊客大多可以做到文明出遊,但仍有一些不文明旅遊行為存在,顯得格外煞風景。今天,小編要為大家盤點一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旅遊、出行過程中最常見的十大不文明行為一、隨處拋丟垃圾、隨地吐痰、吐口香糖隨處丟垃圾、隨意吐痰、吐口香糖無疑是我們在出行和旅遊過程中最常見的不文明行為。
  • 【創建全國文明城】茅仙洞風景區加大對不文明行為說「不」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前來淮南市道教勝地——茅仙洞景區的遊客紛沓至來,一些遊客隨意的、不隨意的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 10月1日,記者驅車來到茅仙洞風景區,看到景區有的遊客有一些不文明行為。
  • 國慶中秋假期各地仍然頻現遊客不文明行為
    各地頻現刻字行為 不文明旅遊隨處見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到此一遊」等刻字事件仍然在各地頻繁上演,有600年歷史的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明樓也難逃一些遊客的「魔爪」。10月8日,有媒體報導稱,在明孝陵發現了很多「到此一遊」字樣,雖被處理,但仍留下無法被修復的刻痕。此外,深紅色的牆面上還多了一些淺紅色的「斑塊」。湊近一看才發現牆面上新增了許多淺色劃痕。
  • "到此一遊"刺痛片片綠葉 管理處呼籲遊客文明遊園
    原標題:"到此一遊"刺痛片片綠葉 管理處呼籲遊客文明遊園  仙湖植物園沙漠植物區的植物慘遭遊客刻字,「某某到此一遊」、「祝某某一生平安」等字密密麻麻刻在植物葉片上,很多珍稀植物都被破壞,有些甚至枯萎。仙湖植物園管理處對此種現象頗感無奈,呼籲遊客愛護植物,文明遊園。
  • 廈門向「到此一遊」說不
    本報訊(記者 黃聖達)出國探親,硬要帶上一頭烤乳豬闖關;興之所至,在旅遊景區刻下「到此一遊」;大聲喧譁、踐踏草坪、攀爬雕塑……廈門將向這些和旅遊與出行有關的不文明行為說「不」。  市委文明辦昨日召集全市文明旅遊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針對文明旅遊督查工作進行部署。
  • 破壞文物者禁登長城 做文明旅遊者,「到此一遊」到此為止吧!
    破壞文物者禁登長城 做文明旅遊者,「到此一遊」到此為止吧!時間:2020-04-06 19:49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破壞文物者禁登長城 做文明旅遊者,到此一遊到此為止吧!
  • 海口火山口公園引導文明旅遊 "到此一遊"成反面教材
    5月1日,遊人在瓊海龍壽洋田野公園騎行觀光,盡享田園秀美風光。為了倡導文明出遊,本報今起推出「快樂出遊 文明相伴」專欄,通過正面典型引導、反面典型曝光和報導有關方面做好文明出遊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營造有德光榮、失德可恥的文明旅遊氛圍。敬請關注。   「一顆仙人掌刻了七個名」的照片和文字被製成解說牌,放置公園仙人掌園顯著位置。這是記者今天在海口火山口世界地質公園看到的景區教導遊客文明出行的舉措之一。
  • 「到此一遊」終極解密 不該是「最炫民族風」
    炫耀是人的本性,不獨今人——西楚霸王當年攻下鹹陽,面對就地建都的建議,就說過,「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不獨國人——北京長城也屢遭外國人塗鴉。就在「丁錦昊到此一遊」的廊柱上,也密密麻麻地刻著19世紀旅行者的名字。當然,國外亦有並不能作為國人熱衷「到此一遊」的合理性證明,只能說明炫是本性。炫是一種複雜的心理表現,恐怕也不是一個「文明素質」能說得透。
  • 這樣的「迷惑行為」要不得!
    這樣的「迷惑行為」要不得!迷惑行為大賞——用電熱毯發麵近日安徽一居民拿電熱毯「發麵」做饅頭結果,把家給燒了。。。用電熱毯發麵這個行為真的是無法理解 這樣的「迷惑行為」要不得!》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
  • 別讓「到此一遊」嚇暈迪士尼
    不讓「到此一遊」之類的不文明行為嚇暈迪士尼,需要的不僅是苦口婆心的勸說,更需要的是法律的約束,事實一再證明,只有法律才是不文明野馬的最好韁繩。  一個景區猶如一張考卷,它考驗著每一個人的文明素養。為此,有人呼籲大家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別丟人現眼。
  • 記錄不文明行為 旅行可以自由不可以散漫
    「恥辱榜」只是文明培育的一個方面  劉思敏(知名旅遊專家、社會學者):一個不文明的人恐怕不會在旅途中突然變得文明。事實上,人們在離開自己的常居地,在陌生環境裡很可能道德失範,自我約束力下降,再加上從眾心理,道德自律比較差,很容易做出不文明的行為。如果該辦法實施僅僅保持在一種「恥辱榜」的狀態的話,恐怕很難產生我們期待的效果。
  • 用寬容對「到此一遊」說不
    在5月24日丁錦昊「到此一遊」事件曝光後,輿論引起軒然大波。至5月25日晚11點,評論已達11000多條,轉發達到83000多條,網上的相關評論則達數十萬條,而主題詞就是中國遊客的「素質」。在譴責這種不文明行為的同時,也有網友「人肉」出,丁錦昊是南京某中學在讀的初一學生等個人信息。
  • 中國遊客為何鍾情於「到此一遊」?(全文)
    這種行為不僅汙損了人類文明的瑰寶,也為中國遊客添了一筆不良記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國旅遊的國人越來越多。然而,許多陋習也被帶了出去,不文明行為令中國遊客在國際上的形象變得每況愈下。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文明的典範,但至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堅守文明底線。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我們在此呼籲,請別忘記你代表的不僅是你個人,而是中國。